学术投稿

健康教育对基层医院产科满意度的影响

兰林红

关键词:健康教育, 基层医院, 产科, 满意度
摘要:目的 探讨在基层医院产科对孕产妇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在本院分娩的产妇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实验组孕产妇及家属有针对性地实施系统健康教育,对照组只给予传统接待,并进行问卷调查.比较2组孕产妇及家属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孕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产科开展健康教育,进行人性化的高水平护理,可以提高孕产妇及家属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教育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改善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 将62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分别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式和健康教育路径方式进行健康宣教,比较2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健康教育路径可提高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能力,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老年患者的自护能力.

    作者:李玉梅;叶素惠;林永群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老年胃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老年胃癌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方式和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2月-2007年12月外科收治的年龄超过60岁的96例胃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6例患者均予手术治疗.一术后有36例占37.5%出现并发症.结论 老年胃癌患者多处于临床Ⅲ、Ⅳ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手术治疗方式及围手术期的正确护理是提高老年胃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庄川珍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急诊抢救护理评估表在提高抢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长期以来,急诊抢救在医疗卫生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急诊抢救是医院的第一窗口,抢救成功率的高低能显示出医院的医疗质量、应急能力和管理水平.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类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现有的护理抢救质量已经不能满足患者在急诊中的要求,由此而引发了医患之间的矛盾[1].

    作者:丁琴燕;方剑俊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多样化入院宣教对提高冠心病患者满意度的效果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冠心病患者入院后宣教方式的改进对其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300例冠心病患者入院后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采用多样化入院宣教方式,对照组采用单一宣教方式,比较2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多样化入院宣教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认知水平,从而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有利于康复.

    作者:杨静;张黎明;关艳霞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健康教育模型的应用对体外震波碎石患者排石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模型的应用对体外震波碎石(ESWL)患者排石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278例采用体外震波碎石治疗的泌尿系统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42例和实验组136例.实验组患者根据研究者制订的健康教育模型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方法 .评价2组患者碎石后第1周、第2周及1个月的排石情况,比较其治愈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碎石后第1周治愈率为50.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2%;第2周及1个月的治愈率分别为58.2%和86.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9.0%和70.4%.结论 健康教育模型的应用可提高体外震波碎石的排石效果,尽早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陈捷;蔡军红;彭海燕;洪翠琼;黎美娟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人性化全程护理在良性频发性室性早搏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入院前-入院时-住院-出院-出院后全程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对良性频发性室性早搏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入院前,病房护士到门诊接患者;入院时,实行首接负责制;住院期间,护理服务的每个环节尽显人性化理念;出院时,帮助患者适应角色转换,回归家庭与社会;出院后,情系患者.对人性化全程护理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人性化全程护理实施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护士的职业荣誉感增强;护理质量提高;出院后随访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结论 良性频发性室性早搏患者全程护理服务模式的建立与实施全面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蔡欣茜;贺桂梅;陈艳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腹部吸脂术后行剖宫产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腹部吸脂术即腹部脂肪抽吸术,又称闭式减肥手术,是指在腹部通过手术的方法将沉积于腹部深、浅层的皮下脂肪抽吸出来,达到减肥和塑形目的的一种减肥方法[1].

    作者:宋风琼;刘燕;东保吉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心理护理及社区回访对产后抑郁症发病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及社区回访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效果.方法 将300例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干预组采取心理护理及社区回访的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2组产妇的失访率及产后抑郁症发生率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干预组失访率及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心理护理及社区回访的护理措施可明显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作者:黄雪梅;李焱;何桂芬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消毒供应中心的成本控制与管理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是向全院提供各种无菌器材、数料和其他无菌物品的保障科室,又是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科室[1].因此,消毒供应中心的建设与运作对医院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研究针对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建设与运作,结合实践经验,对消毒供应中心成本控制与管理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在4个主要环节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英;郭嬿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健康教育在预防控制非重型颅脑外伤下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预防控制非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将2008年1~12月入住我院的215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109例和对照组10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而实验组同时给予康复锻炼和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实验组发生感染7例;对照组发生感染16例.实验组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比较实验组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非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控制下呼吸道感染.

    作者:赵明红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心理护理对癌症患者放化疗后抑郁和焦虑的影响

    目的 探讨癌症患者放化疗后抑郁和焦虑的心理护理方法 .方法 对我院60例接受放化疗的癌症患者根据不同疾病类型和过程的心理特征,制订出合理、科学的心理护理方案.应用焦虑(SAS)和抑郁(SDS)自评量表对心理护理前后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价和比较,进行t检验.结果 心理护理后,患者的SAS、SDS评分明显较心理护理前低.结论 对放化疗后癌症患者应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减少或消除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疾病的康复.

    作者:常云丽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CT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提高肾活检穿刺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120例肾活检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术后有38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均予及时纠正,无一例损伤肾周器官.结论 针对肾穿刺活检患者,合理的护理措施是提高穿刺成功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保障.

    作者:柯风云;王莹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9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论治与康复治疗.对治疗前后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认知功能缺损情况、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改变情况进行比较,进行t检验.结果 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在治疗后与治疗前及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认知功能缺损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显著提高,而对照组上述项目评分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无显著变化.结论 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孙丽华;刘秀娥;庄淑萍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预防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川崎病为小儿时期发热伴出疹性疾病,发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感染性超抗原激发机体产生异常的免疫应答反应可能为其发病机制[1].川崎病的发病以5岁以下婴幼儿为主,男女发病之比为3:1,其继发冠状动脉损害为小儿时期后天性心脏病的常见原因,临床上采用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可明显减少冠状动脉病变.

    作者:丁国红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实用改良型洗胃管在急诊洗胃过程中的应用

    插管洗胃能有效地去除胃内毒物,是口服中毒患者的一种很重要的治疗手段,在急诊工作中被广泛应用[1].

    作者:刘雪松;崔丹;李冬梅;詹洁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急救护理流程再造对院前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流程再造对院前急危重症患者的满意度、抢救质量、抢救时效和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循证护理方法 对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改造,并以2008年居于急救前30位的常见急危重症和居于大型突发事件前6位的事件为急救对象,实施改造后的急救护理流程,回顾并评估2007年急救护理流程对急危重症患者的影响,对比分析流程改造前后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评估结果 和内外科危重病例抢救时间.结果 急救护理流程改造后与改造前相比,专家组、医护人员和患者满意度都有所提高,急救护理质量明显改善,急救时间缩短,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结论 急救护理流程改造后具有较高的人性化,能够争取在短的时间内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减少了护患纠纷,值得在临床继续推广,并不断对流程进行改造和完善.

    作者:李冬梅;赵小斐;张红娟;朱虹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护理风险的分类及管理对策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社区的保健水平和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是,医疗过程所存在的内在风险却往往被人忽略.护理风险是指从事护理工作所具有的并由护士承担的风险,通常包括经济风险、政治风险、法律风险及人身风险等[1].

    作者:陈灵君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消化道肿瘤的护理

    目的 探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消化道肿瘤的护理方法 .方法 对5例接受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的患者于化疗前给予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焦虑,使其较好地配合治疗,使用时严格按照西妥昔单抗注射液的应用程序和方法 做好药物保管、配制、输注的护理,用药过程中重点做好不良反应的观察护理和预防,以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 5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使用西妥昔单抗注射液只要护理得当可以预防和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丁苗凤;叶青;陈燕锋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间歇性充气压力系统在预防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近年来,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发病率日益增高[1].在腹部手术、骨科手术、产后以及创伤后、手术后长期卧床患者中40%~65%会并发DVT,0.5%~2.0%的患者发生致命性肺栓塞(PE)[2].尤其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及创伤患者多长期卧床,极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

    作者:王建英;陈华;陈静;朱月琴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巧用护针帽塞闭胃管

    临床上很多患者需要留置胃管进行鼻饲注食.而注食后塞闭胃管却是一项长期、反复又必不可少的操作.但由于材料舷本身的原因,我们常用的普通胃管没有帽塞,通常情况下,护士鼻饲完后要将胃管反折数次,然后用无菌纱布包裹,再用橡皮圈反复缠绕至紧.

    作者:蒋颖 刊期: 2009年第21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