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对妊娠晚期失眠孕妇的影响

章丽英

关键词:妊娠晚期, 失眠症, 诱因, 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失眠的发病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12例妊娠晚期失眠症孕妇进行测评,同时实施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失眠症孕妇SCL-90因子评分.进行t检验.结果 护理干预后孕妇的焦虑、抑郁和恐怖因子评分较干预前有显著降低.结论 焦虑、抑郁、恐怖是引起孕妇妊娠晚期失眠的原因之一,对孕妇妊娠晚期失眠实施护理干预能帮助孕妇缓解抑郁焦虑情绪.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心理护理对癌症患者放化疗后抑郁和焦虑的影响

    目的 探讨癌症患者放化疗后抑郁和焦虑的心理护理方法 .方法 对我院60例接受放化疗的癌症患者根据不同疾病类型和过程的心理特征,制订出合理、科学的心理护理方案.应用焦虑(SAS)和抑郁(SDS)自评量表对心理护理前后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价和比较,进行t检验.结果 心理护理后,患者的SAS、SDS评分明显较心理护理前低.结论 对放化疗后癌症患者应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减少或消除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疾病的康复.

    作者:常云丽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足月及近足月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 探讨足月及近足月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死亡的高危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以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降低其死亡率.方法 对9例足月及近足月儿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NRDS死亡患儿中,5例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合并新生儿肺炎,2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4例合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结论 加强围生期保健,积极治疗孕期并发症,提高产科和儿科医护人员的复苏技能,是降低足月及近足月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窒息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张宝莲;周彩峰;王玉梅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老年胃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老年胃癌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方式和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2月-2007年12月外科收治的年龄超过60岁的96例胃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6例患者均予手术治疗.一术后有36例占37.5%出现并发症.结论 老年胃癌患者多处于临床Ⅲ、Ⅳ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手术治疗方式及围手术期的正确护理是提高老年胃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庄川珍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对母乳分泌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在导乐陪伴分娩的过程中实施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对母乳分泌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自然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4例,观察组在导乐陪伴分娩的基础上实施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对照组仅按导乐陪伴分娩进行护理.观察2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比对照组泌乳始动时间提前,泌乳量增加.结论 在导乐陪伴分娩的过程中实施拉玛泽减痛分娩法能促进产后早泌乳,且泌乳量充足.

    作者:刘汉嫦;陈霞;黎慧清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消化道肿瘤的护理

    目的 探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消化道肿瘤的护理方法 .方法 对5例接受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的患者于化疗前给予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焦虑,使其较好地配合治疗,使用时严格按照西妥昔单抗注射液的应用程序和方法 做好药物保管、配制、输注的护理,用药过程中重点做好不良反应的观察护理和预防,以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 5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使用西妥昔单抗注射液只要护理得当可以预防和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丁苗凤;叶青;陈燕锋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巧用护针帽塞闭胃管

    临床上很多患者需要留置胃管进行鼻饲注食.而注食后塞闭胃管却是一项长期、反复又必不可少的操作.但由于材料舷本身的原因,我们常用的普通胃管没有帽塞,通常情况下,护士鼻饲完后要将胃管反折数次,然后用无菌纱布包裹,再用橡皮圈反复缠绕至紧.

    作者:蒋颖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预防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川崎病为小儿时期发热伴出疹性疾病,发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感染性超抗原激发机体产生异常的免疫应答反应可能为其发病机制[1].川崎病的发病以5岁以下婴幼儿为主,男女发病之比为3:1,其继发冠状动脉损害为小儿时期后天性心脏病的常见原因,临床上采用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可明显减少冠状动脉病变.

    作者:丁国红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中医护理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干预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索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进行中医护理干预的意义,以提高此类患者的生命质量.方法 对某社区已明确诊断的非住院的糖尿病患者216例,采用配对设计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108例,实验组除给予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外,还接受中医护理干预等措施,对照组单纯给予医院医嘱药物治疗,随访比较2组患者在干预后第6,12,18,24个月后的体重指数、生化指标及遵医率,以及各项指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结果 经2年随访后,2组体重指数、血糖及HbAlc均有下降,且实验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2组患者自我遵医率均明显提高;患者血压改变不明显,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长期坚持实施社区中医护理对糖尿病患者有明显效果,值得社区推广使用.

    作者:田洪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不同营养支持途径的效果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及其护理方法 .方法 将82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各41例.2组患者分别于伤后第3天进行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在营养支持15 d后观察营养状况指标: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空腹血糖(FBG)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同时观察患者有无腹胀、腹泻等不良反应和应激性溃疡、静脉炎、呼吸道感染等l临床并发症发生.结果 EN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的营养状况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N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的Hb、FBG和ALT比较有显著差异;2组患者营养支持15 d后的Hb、FBG和ALT比较有显著差异;EN组静脉炎和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显著低于PN组.结论 重度颅脑损伤早期肠内营养效果优于肠外营养,肠内营养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低于肠外营养,因此在临床中建议应用肠内营养.

    作者:张丽娟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阶段性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阶段性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低危早产儿家庭随机分为观察组(43个家庭,43名父母)与对照组(49个家庭,49名父母).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宣教和指导,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在住院期间、出院后定期进行阶段性护理干预;6个月后评价2组早产儿的健康状况.结果 早产儿6个月后体质量、母乳喂养率及患病率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实施阶段性护理干预有利于早产儿生存质量的提高.

    作者:柯淑兰;万光明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消毒供应中心的成本控制与管理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是向全院提供各种无菌器材、数料和其他无菌物品的保障科室,又是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科室[1].因此,消毒供应中心的建设与运作对医院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研究针对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建设与运作,结合实践经验,对消毒供应中心成本控制与管理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在4个主要环节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英;郭嬿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健康教育在预防控制非重型颅脑外伤下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预防控制非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将2008年1~12月入住我院的215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109例和对照组10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而实验组同时给予康复锻炼和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实验组发生感染7例;对照组发生感染16例.实验组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比较实验组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非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控制下呼吸道感染.

    作者:赵明红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心理护理及社区回访对产后抑郁症发病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及社区回访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效果.方法 将300例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干预组采取心理护理及社区回访的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2组产妇的失访率及产后抑郁症发生率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干预组失访率及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心理护理及社区回访的护理措施可明显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作者:黄雪梅;李焱;何桂芬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塑料保鲜膜用于小儿唇腭裂手术中保温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塑料保鲜膜在小儿唇腭裂手术中保温的效果.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唇腭裂手术患儿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术中运用塑料保鲜膜保温,对照组术中常规铺单保温,观察2组术前、术中及术毕体温变化.采用T检验.结果 组内比较,实验组术前、术中和术后体温波动小,对照组术前、术中和术后体温波动较大;组间比较,对照组体温波动显著高于实验组.结论 塑料保鲜膜覆盖患儿机体的保温方法 ,可防止患儿身体热量散失,且取材方便、经济,经临床使用证明保温效果良好.

    作者:蔡云霞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护理风险的分类及管理对策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社区的保健水平和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是,医疗过程所存在的内在风险却往往被人忽略.护理风险是指从事护理工作所具有的并由护士承担的风险,通常包括经济风险、政治风险、法律风险及人身风险等[1].

    作者:陈灵君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医用弹力袜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医用弹力袜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5年1月-2008年1月在我院确诊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措施,实验组在一般护理措施基础上加用医用弹力袜,并对2组随访观察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病情况,进行χ2检验.结果 随访1~4年,实验组复发2例,出现血栓后综合征3例;对照组复发8例,出现血栓后综合征10例,对照组复发率和血栓后综合征发病率均显著高于实验组.结论 医用弹力袜能有效预防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且能减轻血栓后综合征的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梁玉婷;蒋学军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在日益增高,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1],严重危害人群健康.

    作者:于淑玲;林伟;倪淑云;徐淑华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健康教育对基层医院产科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在基层医院产科对孕产妇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在本院分娩的产妇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实验组孕产妇及家属有针对性地实施系统健康教育,对照组只给予传统接待,并进行问卷调查.比较2组孕产妇及家属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孕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产科开展健康教育,进行人性化的高水平护理,可以提高孕产妇及家属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兰林红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间歇性充气压力系统在预防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近年来,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发病率日益增高[1].在腹部手术、骨科手术、产后以及创伤后、手术后长期卧床患者中40%~65%会并发DVT,0.5%~2.0%的患者发生致命性肺栓塞(PE)[2].尤其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及创伤患者多长期卧床,极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

    作者:王建英;陈华;陈静;朱月琴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急救护理流程再造对院前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流程再造对院前急危重症患者的满意度、抢救质量、抢救时效和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循证护理方法 对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改造,并以2008年居于急救前30位的常见急危重症和居于大型突发事件前6位的事件为急救对象,实施改造后的急救护理流程,回顾并评估2007年急救护理流程对急危重症患者的影响,对比分析流程改造前后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评估结果 和内外科危重病例抢救时间.结果 急救护理流程改造后与改造前相比,专家组、医护人员和患者满意度都有所提高,急救护理质量明显改善,急救时间缩短,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结论 急救护理流程改造后具有较高的人性化,能够争取在短的时间内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减少了护患纠纷,值得在临床继续推广,并不断对流程进行改造和完善.

    作者:李冬梅;赵小斐;张红娟;朱虹 刊期: 2009年第21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