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种穿刺方法在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及护理对策

滕艳霞;林静

关键词:穿刺方法,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外周血管并发症, 经股动脉穿刺, 急性心肌梗死, PCI, 实践过程, 经桡动脉, 止血方, 再灌注, 国内外, 学者, 限制, 抢救, 临床, 技术, 急诊, 活动, 恢复, 患者
摘要: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近几年来用于抢救急性心肌梗死(AMI),对闭塞的冠状动脉实施再通,以达到对梗死的心肌重新再灌注的目的,是行之有效的新手段[1].PCI的传统入路为股动脉,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经股动脉穿刺有许多弊端,而经桡动脉行PCI则具有止血方便、外周血管并发症少、患者活动不受限制、恢复快等优点,目前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广为重视的技术[2].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聋哑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沟通

    有效的信息沟通对提高护理质量有促进作用,而语言是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1],语言性沟通-交谈是护理实践中沟通的主要方式[2].与聋哑残障的手术患者进行语言性沟通显然困难重重.

    作者:潘晓琴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整体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把整体护理引入手术室,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 对2007-2008年手术室护士加强系统化整体护理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指导、考核与评估.并将2007-2008年患者的安全感、对术前访视的看法进行总结,将患者的满意度与2006-2007年的相应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2007-2008年,超过90%的患者认为术前访视有利于护患沟通;99%的患者认为术中和术后护理增加了安全感;满意度达到95%,患者满意度较2006-2007年明显升高.结论 努力推行整体护理是适应医学发展的必然.

    作者:江澜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体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包括脑出血、脑梗死和蛛网膜下隙出血,其中以脑梗死为常见[1].随着对脑卒中诊断、抢救水平的提高,其死亡率已大幅度下降,但致残率则明显上升[2-4].

    作者:施爱芳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疗养院护理质量控制的探讨

    提高疗养院护理质量控制是疗养院护理管理者时代所赋予的责任和任务.近年来,我院护理工作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始终把坚持为人民服务,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作为全院护理工作的中心环节和主要内容,强化护理质量管理,促进了护理工作质量的全面提高,笔者将经验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明兰;管荣娟;黄昌莲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红外线乳腺扫描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红外线乳腺扫描仪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及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乳腺红外线扫描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体检中心行健康体检,初步筛查乳腺疾病患者,并将乳腺红外线扫描结果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相比较.结果 体检人数为4453人,乳腺红外线扫描检出乳腺疾病2776例,其中乳腺增生症2405例,乳腺囊肿371例,乳腺增生症和乳腺囊肿检出率合计为62.3%.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乳腺增生症3199例,乳腺囊肿652例,纤维瘤119例,副乳腺20例,乳腺癌5例.乳腺增生症和乳腺囊肿检出率合计为86.5%.结论 乳腺红外线扫描图像作为一种乳腺疾病的诊断方法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相关性较好,但检出率低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故建议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门诊初步筛查乳腺疾病患者,并做病情评估和随访等.

    作者:林小兰;黄艳青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开设护理专科门诊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目的 探讨开设护理专科门诊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分别选择内分泌专科门诊就诊及同时在糖尿病护理专科门诊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各100例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遵医行为情况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在护理专科门诊就诊的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其血糖控制情况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开设护理专科门诊能提高门诊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满足患者对疾病知识的需求,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有利于控制病情进展.

    作者:邱翠竹;杨泽福;曾春平;罗少庄;朱倩华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不同护理流程处理肠减压术的效果分析

    目的 比较不同的护理流程处理肠减压术的效果.方法 将86例施行肠减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流程处理肠减压过程,对比2组处理效果,进行χ2检验.结果 手术结束后实验组手术间污染率、手术切口污染率、对医护人员的刺激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利用无菌塑料袋施行肠减压术护理流程再造,提高了手术人员的满意度和手术室的护理质量.

    作者:张娜妹;张菊梅;彭秋娜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预防接种门诊的医院感染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当前医院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医院感染管理任务更显繁重,形势更加严峻[1].而预防接种对象均为健康状况良好的人群,因此对预防门诊的感染管理工作又不同于医院的其他部门,有着其本身的特殊性.

    作者:李霞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系统护理干预对ICU危重患者心理及生存状况的影响

    目的 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ICU危重患者心理及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82例ICU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干预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还采用系统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AS和SDS评分以及死亡率情况进行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干预组治疗后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系统护理干预可以推进ICU患者心理康复的进程,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耿希华;张金环;张玉英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循证护理模式在肝脾破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肝脾破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08例肝脾破裂患者在整个围手术期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即确定需要循证的护理问题,检索相关文献,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探讨,制订佳护理方案,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结果 108例肝脾破裂患者术后共15例出现并发症,其中腹腔内出血4例,感染7例,脾热4例,均予及时纠正,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血栓和器官衰竭.结论 在肝脾破裂手术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侯惠芹;蔡新春;马娟;刘鲜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后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edial infaction,AMI)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患者死亡率高达30%~90%,单纯的药物治疗长期生存率仅为10%~15%,早期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可缩小心肌缺血区域及梗死面积,促使左室功能恢复,纠正心功能不全,为进一步治疗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时机,有效的改善预后,从而将患者的生存率提高至50%以上[1].

    作者:张尧;李栎杨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1].近年来,我们对住院治疗的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应用健康教育手段进行干预,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雷慧琼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严重腹部损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目的 总结严重腹部损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 对58例严重腹部损伤患者进行术前急救护理,术后加强监护及并发症观察及护理.结果 抢救成功55例,成功率94.83%,死亡3例,死亡率5.17%,因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因出血性休克死亡2例.结论 应重视严重腹部损伤的术前急救,术后加强监测呼吸功能、中心静脉压、血压、尿量及引流液颜色、量的变化.

    作者:余佩吟;谢昭雄;林楚真;唐仰璇;林芳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心理护理对围手术期老年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围手术期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91例围手术期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4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根据病情进行常规性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护理评估内容按计划在围手术期对患者加强心理护理,进行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对2组的患者负性情绪、睡眠型态、饮食情况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 干预组在负性情绪、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睡眠型态、增进食欲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对围手术期老年患者减轻心理压力,维护身心健康,加速躯体康复,全面提升围手术期生活质量有显著效果.

    作者:李银红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地塞米松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手术中的应用及患者的健康教育

    目的 总结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围手术期地塞米松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护理和健康教育的作用. 方法对389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围手术期地塞米松的应用方法以及该类患者的临床护理和健康教育效果进行分析总结,观察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等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应用地塞米松者有13例出现用药后低血钾性四肢麻痹;2例出现甲状腺危象前兆,9例术后出现短暂性口唇和四肢麻木,对症处理后均迅速恢复,所有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 甲状腺功能亢进手术具有较大的难度和危险性,充分的术前准备、全面的术后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张清君;苟丽;左书强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及临床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及临床指标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冠心病患者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将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和服药管理.运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感量表对2组患者进行测评,比较干预前后2组患者的社会支持度、主观幸福感和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t检验.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及幸福感得分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并与自身干预前比较亦有显著改善.干预组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心脏射血分数、心绞痛发生率和再住院率等临床指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干预能显著增加冠心病患者的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而且能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张萍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小儿文原体肺炎健康教育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将2006年6月-2008年12月收治的46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34例,实验组除了采用一般护理外还进行小儿支原体肺炎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一般的常规护理.在研究开始和结束时,对2组患儿家长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患儿住院时间、复发率及患儿家长的满意度进行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家长对肺炎支原体肺炎基本知识掌握不足.经过健康教育后,实验组较对照组患儿住院时间显著减少、复发率降低,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显著提高,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显著提高.结论 小儿支原体肺炎健康教育,不但满足患儿和家长的需求,还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孙燕飞;王桂杰;陈清波;肖政祥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高校学生HBsAg携带者心理状况调查及应对措施探讨

    目的 了解高校学生携带HBsAg状况及携带者的心理状态,探讨其预防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商丘市某高校2008级入学新生血清乙肝5项指标,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影响学生乙型肝炎血清指标的因素,并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血清HBsAg阳性的学生进行心理测试.结果 该年级学生HBsAg阳性率为6.77%;乙肝5项的构成为7种感染模式;不同性别、乙肝感染家族史、输血史、疫苗接种史的学生,HBsAg阳性率差异显著;携带HBsAg的学生有明显的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心理.结论 大学生在校期间要重视对乙肝的预防;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卫生知识及心理健康教育,制订并实施相应的预防干预措施.

    作者:陈瑞领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目的 探讨早产儿脑室内出血(IVH)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方法 调查160例早产儿胎龄、体质量、重度窒息情况,通过床旁颅脑彩超确诊42例早产儿IVH,记录IVH临床表现、彩超结果,并比较胎龄、体质量、Apgar评分与早产儿IVH发生的关系,进行χ2检验.结果 42例IVH早产儿经对症支持治疗,维持脑灌注等处理后,临床治愈27例,临床好转3例,放弃治疗5例,死亡7例.胎龄、低体质量、重度窒息与早产儿IVH发生有显著关联.结论 胎龄、出生体质量、窒息程度与早产儿IVH的发生存在相关性,应加强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相关症状的预见性护理.

    作者:闫晋;贾雁平;陈欣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护理干预对高龄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高龄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86例高龄妇科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还采用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压疮和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情况进行比较,并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OL-C30)调查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 干预组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压疮和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组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等方面都较对照组显著提高;而疼痛、疲乏和便秘等症状的表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干预不仅可以降低高龄妇科肿瘤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更能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这对患者及其家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蔡晓莉 刊期: 2009年第24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