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理护理对围手术期老年患者的影响

李银红

关键词:围手术期, 老年患者, 心理护理, 干预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围手术期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91例围手术期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4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根据病情进行常规性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护理评估内容按计划在围手术期对患者加强心理护理,进行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对2组的患者负性情绪、睡眠型态、饮食情况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 干预组在负性情绪、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睡眠型态、增进食欲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对围手术期老年患者减轻心理压力,维护身心健康,加速躯体康复,全面提升围手术期生活质量有显著效果.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2种穿刺方法在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及护理对策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近几年来用于抢救急性心肌梗死(AMI),对闭塞的冠状动脉实施再通,以达到对梗死的心肌重新再灌注的目的,是行之有效的新手段[1].PCI的传统入路为股动脉,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经股动脉穿刺有许多弊端,而经桡动脉行PCI则具有止血方便、外周血管并发症少、患者活动不受限制、恢复快等优点,目前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广为重视的技术[2].

    作者:滕艳霞;林静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老年癌症患者家属心理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

    目的 了解老年癌症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76名老年癌症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将患者家属的SAS和SDS评分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进行t检验.结果 老年癌症患者家属焦虑发生率为52.63%,抑郁发生率为46.05%,老年癌症患者家属SAS和SDS标准分均值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家属性别、医疗费支付方式、疼痛程度、病情的不同,其SAS和SDS标准分均值均有显著不同.结论 老年癌症患者家属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并与多种因素有关,医护人员不仅要重视癌症患者的心理状况,还要重视癌症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同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减轻或消除家属的心理障碍,有利于减少患者家属焦虑与抑郁状态的发生.

    作者:张丽君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设立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社会需求的调查及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设立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的可行性,并探讨其效果.方法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同卷调查,了解其健康教育需求、健康教育需求方式,并对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设立的社会需求进行调查,对设立专科护理门诊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将设立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后收治的64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治疗和健康教育.研究组接受专科门诊的健康教育.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及患者和医生的满意度.结果 90.8%(109例)患者认为应该设立糖尿病护理门诊以满足就医者的健康咨询及健康教育,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满意度.研究组的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设立后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均较专科护理门诊设立前有显著提高.结论 设立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可满足就诊患者多元化的需求;强化了医疗门诊作用;护理学科的发展现状能满足专科护理门诊的需求.

    作者:余春燕;陈新娣;黄心茹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后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edial infaction,AMI)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患者死亡率高达30%~90%,单纯的药物治疗长期生存率仅为10%~15%,早期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可缩小心肌缺血区域及梗死面积,促使左室功能恢复,纠正心功能不全,为进一步治疗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时机,有效的改善预后,从而将患者的生存率提高至50%以上[1].

    作者:张尧;李栎杨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护理干预对外科手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外科手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170例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术前、术后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术后疼痛情况及镇痛药物应用情况.结果 干预组术后24,72 h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72 h镇痛药物应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干预对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有重要作用.

    作者:杨红月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细节管理在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细节管理在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细节管理在13例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行肝动脉结扎止血术、二期切除术,已存活2年以上.6例行局部切除术,存活1年左右.3例行肝动脉结扎+明胶海绵和大网膜填塞后缝合止血,6个月内死亡.2例年老体弱,出血量较少,未行手术,存活7个月左右死亡.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综合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而关注护理细节,运用细节管理,为患者的后续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提高了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充分体现了细节管理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作者:黄建美;刘华纯;刘丽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红外线乳腺扫描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红外线乳腺扫描仪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及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乳腺红外线扫描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体检中心行健康体检,初步筛查乳腺疾病患者,并将乳腺红外线扫描结果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相比较.结果 体检人数为4453人,乳腺红外线扫描检出乳腺疾病2776例,其中乳腺增生症2405例,乳腺囊肿371例,乳腺增生症和乳腺囊肿检出率合计为62.3%.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乳腺增生症3199例,乳腺囊肿652例,纤维瘤119例,副乳腺20例,乳腺癌5例.乳腺增生症和乳腺囊肿检出率合计为86.5%.结论 乳腺红外线扫描图像作为一种乳腺疾病的诊断方法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相关性较好,但检出率低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故建议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门诊初步筛查乳腺疾病患者,并做病情评估和随访等.

    作者:林小兰;黄艳青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经皮脉冲刺激脊神经根后支预防压疮形成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应用盘状表面电极经皮脉冲刺激脊神经根后支,对预防压疮形成的临床作用、效果和机制.方法 将81例患者按入院日期奇偶数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按照基础护理学压疮预防标准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同时加用盘状表面电极经皮脉冲刺激脊神经根后支进行压疮预防.比较2组的压疮发生率,并进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发生Ⅰ度、Ⅱ度压疮各1例,发生率为4.88%;对照组共发生压疮9例,其中Ⅰ度压疮5例,Ⅱ度压疮4例,发生率为22.50%,观察组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使用常规压疮防治护理方法配合经皮脉冲刺激脊神经根后支用于压疮的预防,较单一使用常规压疮防治护理方法能更有效降低危险人群压疮的发生率,该项操作技术简便、无痛、无创,是早期预防压疮,进行护理干预的新的有效方法.

    作者:赵坚;杨大志;吴宝玲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临床路径在预防产后尿潴留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预防产后尿潴留健康教育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将2007年7-12月实施临床路径前在我科阴道分娩的产妇883例列为对照组,将2008年1-6月实施临床路径后在我科阴道分娩的产妇1172例列为实验组,比较2组产妇产后第1次排尿的情况.进行χ2检验.结果 实验组自行排尿率为95.9%,对照组自行排尿率为91.6%,实验组自行排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临床路径预防产后尿潴留可显著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作者:陈桂花;关小玲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整体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把整体护理引入手术室,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 对2007-2008年手术室护士加强系统化整体护理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指导、考核与评估.并将2007-2008年患者的安全感、对术前访视的看法进行总结,将患者的满意度与2006-2007年的相应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2007-2008年,超过90%的患者认为术前访视有利于护患沟通;99%的患者认为术中和术后护理增加了安全感;满意度达到95%,患者满意度较2006-2007年明显升高.结论 努力推行整体护理是适应医学发展的必然.

    作者:江澜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预防接种门诊的医院感染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当前医院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医院感染管理任务更显繁重,形势更加严峻[1].而预防接种对象均为健康状况良好的人群,因此对预防门诊的感染管理工作又不同于医院的其他部门,有着其本身的特殊性.

    作者:李霞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健康教育对胸外科住院手术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法制的健全,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部分.胸外科患者大多为肿瘤和创伤患者,因此,健康教育的作用尤为重要.近年来,我们对胸外科住院患者应用健康教育手段进行干预,使患者更好的适应院内治疗,进而提高其生存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朝红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系统护理干预对ICU危重患者心理及生存状况的影响

    目的 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ICU危重患者心理及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82例ICU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干预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还采用系统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AS和SDS评分以及死亡率情况进行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干预组治疗后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系统护理干预可以推进ICU患者心理康复的进程,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耿希华;张金环;张玉英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巧用血糖试纸盒保存治疗盘中盐酸肾上腺素

    盐酸肾上腺素是临床上常用的抢救药品,治疗盘中必须常备,但其易碎且需避光保存,针对此问题,我科从2007年7月起用废弃的罗氏血糖试纸盒存放盐酸肾上腺素,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琪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小儿文原体肺炎健康教育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将2006年6月-2008年12月收治的46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34例,实验组除了采用一般护理外还进行小儿支原体肺炎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一般的常规护理.在研究开始和结束时,对2组患儿家长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患儿住院时间、复发率及患儿家长的满意度进行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家长对肺炎支原体肺炎基本知识掌握不足.经过健康教育后,实验组较对照组患儿住院时间显著减少、复发率降低,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显著提高,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显著提高.结论 小儿支原体肺炎健康教育,不但满足患儿和家长的需求,还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孙燕飞;王桂杰;陈清波;肖政祥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1].近年来,我们对住院治疗的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应用健康教育手段进行干预,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雷慧琼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手部肌腱松解术后患者的心理状况调查及护理对策

    目的 了解手部肌腱松解术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针对性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47例手部肌腱松解术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心理状况的相关因素,并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选取中国常模SCL-90评定结果与其进行比较,进行t检验.结果 术后第1天调查对象与中国常模量表评分相比差异显著,经过相应的心理护理后症状得到缓解,术后第7天调查对象与中国常模量表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手部肌腱松解术后患者有明显的心理障碍,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在肌腱松解术后进行康复训练和手部功能恢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刘桔慧;傅爱风;陈捷;钟丽萍;欧运娇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现代医院门诊护理工作特点及人员素质分析

    门诊部是现代医院面向社会、患者,直接为社会人群进行医疗和保健的场所,是全天候对外开放的窗口,现在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门诊医疗,患者对门诊医疗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要求更高,而门诊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声誉.因此,本文通过分析门诊护理工作的特点,就如何提高现代医院的门诊护理工作服务质量提出一些看法,供同行商榷,现报道如下.

    作者:彭娅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聋哑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沟通

    有效的信息沟通对提高护理质量有促进作用,而语言是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1],语言性沟通-交谈是护理实践中沟通的主要方式[2].与聋哑残障的手术患者进行语言性沟通显然困难重重.

    作者:潘晓琴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高校学生HBsAg携带者心理状况调查及应对措施探讨

    目的 了解高校学生携带HBsAg状况及携带者的心理状态,探讨其预防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商丘市某高校2008级入学新生血清乙肝5项指标,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影响学生乙型肝炎血清指标的因素,并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血清HBsAg阳性的学生进行心理测试.结果 该年级学生HBsAg阳性率为6.77%;乙肝5项的构成为7种感染模式;不同性别、乙肝感染家族史、输血史、疫苗接种史的学生,HBsAg阳性率差异显著;携带HBsAg的学生有明显的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心理.结论 大学生在校期间要重视对乙肝的预防;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卫生知识及心理健康教育,制订并实施相应的预防干预措施.

    作者:陈瑞领 刊期: 2009年第24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