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成人氧气面罩在小儿尿道手术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李永红;曾俊

关键词:成人, 氧气面罩, 小儿, 尿道手术, 术后护理, 手术部位, 现报道如下, 护理中应用, 治疗配合, 疼痛, 尿路感染, 护理关键, 固定, 术术后, 耐受力, 不适感, 遮盖, 伤口
摘要:尿道手术术后护理关键在于保持手术部位的固定及防止尿路感染,因小儿对疼痛的耐受力和治疗配合度较差,通常会因为伤口的疼痛引起不适感而去抓扯手术部位,从而导致不良的后果.我院在58例小儿尿道成型手术的术后护理中应用成人氧气面罩加以合理的固定遮盖手术部位,有效地防止不良后果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1例氨磷汀致低血压性休克患者的抢救及护理

    氨磷汀为正常细胞保护剂,主要用于各种癌症放疗和化疗的辅助治疗.在对肺癌、卵巢癌、乳腺癌、鼻咽癌、消化道肿瘤等多种癌症患者进行化疗前应用,可明显减轻化疗药物所产生的肾脏、骨髓、心脏以及神经系统的毒性,而不降低化疗药物的疗效.

    作者:陈雪峰;盛路芳;张美英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盆底疝、直肠黏膜内脱垂合并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护理

    目的 研究手术治疗盆底疝、直肠黏膜内脱垂合并慢传输型便秘的围手术期护理特点.方法 选择20例盆底疝、直肠黏膜内脱垂合并慢传输型便秘患者,根据围手术期各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并观察对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 18例术后恢复正常排便,2例行需辅助泻剂排便.但用量明显减少.结论 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对盆底疝、直肠黏膜内脱垂合并结肠慢传输所致顽固性便秘手术患者恢复有促进作用.

    作者:李红岩;郭伶俐;张燕;卞红磊;孔斌;赵发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压舌板、开口器及舌钳的管理

    压舌板、开口器、舌钳是医院急救车内必备的抢救器械,为了较好地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器械裸露存放问题,防止医源性交叉感染的发生,使其在无菌的状态下存放,我们将上述器械进行了管理改进,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付英;马颖;贾海兰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医学硕士研究生评判性思维的测量及相关因素分析

    判性思维的教学活动,创造有利于学生评判性思维发展的环境,并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巩固专业思想,强化评判性思维意识,从而进一步改善医学硕士研究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作者:李慧;唐四元;孙玫;杨如美;张开利;王井霞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电子体温计在儿科应用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研究

    目的 探讨电子体温计和水银体温计对体温测量的一致性,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取立意抽样的方法,共测量616例次患儿,其中早产儿218例次,足月儿102例次,监护室患儿296例次.用水银体温计和电子体温计分别测量左侧和右侧腋温,同时用肛表测量患儿直肠温度.结果 在同样的测量部位,电子体温计和水银体温计的测量数值无显著差异,直肠温和腋温的差值在0.67~0.93℃.新生儿的腋温和直肠温具有高度相关性.结论 在临床上,使用电子体温计测量体温安全、可行,数据可靠,新生儿可采用腋下电子体温计测量体温.

    作者:张玉侠;顾莺;丁红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自制体位架在手术室中的应用

    合理舒适的体位可以充分暴露术野,与手术能否顺利完成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们从2004年至今采用自制简易体位架施行需取侧卧位的手术患者31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娟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注射用甲磺酸帕珠沙星氯化钠与头孢匹胺钠存在配伍禁忌

    2008年3-7月在联合应用抗生素的过程中,发现注射用甲磺酸帕珠沙星氯化钠(商品名派抒可,湖北广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与头孢匹胺钠(吉林省辉南长龙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存在配伍禁忌,而有研究[1]报道注射用盐酸甲氯芬酯与头孢匹胺钠存在配伍禁忌.

    作者:匡静;田琴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护士自愿呈报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分析

    是提高护士对2级以下不良事件的识别与呈报意识.深入无责呈报观念,营造安全文化,简化上报程序,均有助于提高护士不良事件的自愿呈报率.

    作者:王玲;杨莘;张睿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行外耳再造术患者的护理

    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的先天性小耳、无耳畸形、烧伤、咬伤、车祸等各种原因造成的外耳畸形,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容貌[1],皮肤软组织扩张器行外耳再造术是目前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秦丽娟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自制血液透析器手工复用检测装置的应用

    复用血液透析器具有降低首次使用综合征、提高生物相容性及降低血液透析成本、减少医用垃圾、利于环保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血液透析器复用技术分机器复用法和手工复用法,目前在很多透析单位仍然以手工复用法为主.

    作者:朱高峰;马春玲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眼动脱敏再加工对地震幸存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应对方式的研究

    MDR能有效改善PTSD和抑郁的症状,能提高患者适应性的应对方式,从而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高静;张先庚;林琳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个性化健康管理在住院体检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在住院体检中心开展个性化健康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健康管理三步骤及为体检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并连续、及时地进行体检后续健康管理.结果 体检护理质量提高,体检者满意度逐年提高,体检回头率也逐年上升.结论 采用个性化健康管理是现代医院健康管理的新模式,是提高住院体检服务质量的新方法.

    作者:姜建芳;沈利英;许满萍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饮食及心理护理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护理措施,寻求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符合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患儿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2组均在积极治疗的同时施以基础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施以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情况.结果 2组患者临床控制率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结论 在积极治疗和基础护理的同时施以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有助于支气管哮喘患儿康复,并可有效地降低复发率.

    作者:黄平;李英;邹华;付琼芳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胃管与鼻肠营养管放置的新方法

    近年来肠内营养应用逐渐普及,鼻肠营养管广泛用于短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且优于空肠造瘘管 [1].多家医院,把需要做上消化道手术的患者手术日早晨在病房给患者放置胃管和鼻肠营养管,患者在清醒状态下置管会引起许多不适,增加了恐惧心理,对同病室的病友也是一种精神刺激.

    作者:管友伸;张旭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骨圆针分隔支架的设计与应用

    骨圆针是骨科手术常用的内固定器材之一,在骨科手术中应用广泛.因其长短、粗细不同,型号规格很多.目前,骨圆针消毒备用的常用方法有2种:一种是单根无菌包装,使用时单独开包即可,具有选用型号方便、快速之优点,但价格较贵,不适合大众普遍采用;另一种方法是将各种型号的骨圆针备全装盒经高压灭菌后备用,但在使用时存在的缺点是选取型号不方便、影响手术时间.

    作者:肖映平;郭靖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预防基层医院手足口病感染的措施

    手足口病是上世纪50年代发现的一种世界性的传染病.此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常见的病毒为柯萨奇A16型及肠道病毒71型,以手足和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特征[1].

    作者:叶时英;黄水雅;沈喜梅;赵贤伍;徐南敏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烟卷纱布和弹力绷带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通常的方法是股动脉途径,经桡动脉途径进行PCI有一定的优越性 [1].2006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经桡动脉途经冠状动脉介入术的135例患者,采用烟卷纱布压迫止血和弹力绷带包扎桡动脉穿刺点,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徐惠萍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自我管理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由于血液透析设备和技术的改进,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率显著延长,但营养不良问题日趋突出,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并发症和死亡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欧美6个透析中心的联合评价[1]显示:33%透析患者存在轻至中度营养不良,8%为重度营养不良,我国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57.14%~85.00%.

    作者:刘春华;张力;张慧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肠型白塞病的诊治及护理现状

    白塞病(Bellcer's disease,BD)是以复发性口、外生殖器溃疡和虹膜炎为主的侵犯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多个脏器,消化道损害占8.2%~26.6%,白塞病累及消化道并出现溃疡者称为肠型白塞病(intestinal Belaeet's disease,IBD) [1].肠型白塞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病例较罕见,为此笔者检索、分析、总结了肠型白塞病的研究及护理现状,希望有助于提高临床护士对IBD的认识,现报道如下.

    作者:史莉;倪芳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肺切除术后早期低氧血症的多因素分析及护理

    术后早期低氧血症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尤其在胸部手术后更易出现 [1],术后早期低氧血症常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年龄、手术方式、麻醉时间等.有报道 [2,3]30%~50%患者常于术后6~72 h出现,本文报道肺切除术后早期低氧血症的发生率为42.7%,与文献报道 [2]相似.

    作者:王秀军;冯月亮;王丽娟;高宁 刊期: 2009年第25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