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夫西地酸钠与止血芳酸存在配伍禁忌

刘琪;柳宇;秦娟

关键词:夫西地酸钠, 止血芳酸, 药物使用说明书, 药物配伍禁忌, 现报道如下, 模拟实验, 临床应用, 静脉输注, 性状
摘要:2009年3月,我科在临床应用夫西地酸钠与止血芳酸连续静脉输注时出现药物性状的改变,我们查阅了药物使用说明书没有此2种药物配伍禁忌的说明,为确定2种药物之间是否存在配伍禁忌,特进行了模拟实验,现报道如下.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妇女生殖健康影响因素调查及计划生育对策

    目的 探讨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的关系,为开展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优质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门诊2007-2008年计划生育手术病例共900例,对患者的年龄、职业、地区、子女、避孕措施、选择终止妊娠方式等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其生殖健康影响因素.结果 对900例门诊计划生育手术病例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职业、地区的患者在选择终止妊娠方式及避孕方面存在差异.结论 应关注外地人口,普及避孕知识,加大避孕方法的实施力度,降低人工流产率,以利于女性生殖健康.

    作者:孙贵红;李成燕;何盛媛;刘碧芬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择278例建档的糖尿病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的遵医行为进行比较.结果 健康教育后患者的遵医率较健康教育前显著提高.结论 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遵医率,增强其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识,使血糖控制在理想状态.

    作者:陈利芬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急诊特殊临床表现心绞痛患者的早期护理观察

    目的 总结几种特殊临床表现心绞痛的早期发现及护理经验,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4例特殊临床表现心绞痛患者的病历资料,总结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结果 通过急诊护士的敏锐观察,提供准确的诊断信息,4例特殊临床表现的心绞痛患者,1例抢救无效死亡,其余3例症状消失,未再复发.结论 心绞痛患者应在发病早时间(发病0~3 h)内接受准确及时的治疗,平时应做好健康指导和宣教.

    作者:钟跃勤;肖烨;赵远莲;单立婧;裴天容;周矜宏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心理护理干预在缩宫素引产中对产程及新生儿的影响

    目的 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在缩宫素引产中对产程的影响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收治的应用缩宫素引产的初产妇98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干预组50例.对照组产妇行产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产科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产妇不同的心理状态及分娩的不同阶段给予适时恰当的心理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后2组产妇产程及临床效果的差异.结果 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的第1,2,3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组产妇产后出血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娩方式也好于对照组,干预组的住院时间也少于对照组.结论 在应用缩宫素引产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缩短各产程时间,有助于增强临床效果,缩短产妇住院时间.

    作者:黄奕;陈利敏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剖官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降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减少因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所造成的危害.方法 对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8例患者实施各种护理措施,包括心理疏导,合理安排饮食,采取头低足高位,在抗凝溶栓治疗时,加强病情观察,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恢复期加强康复锻炼,有效地配合临床治疗.结果 8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剖宫产患者合理实施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作者:陈秀丽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精神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

    精神科护理工作者,是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从事特殊护理专业的群体,由于其工作对象、环境、风险、压力等原因,使得从事本专业的护士处于多种危险因素之中,如暴力伤害、性侵害、心理伤害等,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1].

    作者:刘秋花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瑜伽练习对改善焦虑症患者负性心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瑜伽练习对改善焦虑症患者负性心理的效果.方法 将140例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2组均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辅以简单的娱乐活动,观察组增加瑜伽练习.2周(1个疗程)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2组的心理状况.结果 观察组进行瑜伽练习后SAS、SDS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且治疗后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瑜伽练习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朱亚珍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心理护理干预在急诊头皮损伤清创缝合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急诊头皮损伤清创缝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12月-2008年12月急诊头皮损伤患者6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干预组41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急诊手术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术前心态、术中身心反应及焦虑状态.结果 头皮损伤急诊手术患者术前普遍存在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通过实施心理干预,干预组患者术前心态和术中身心反应调查结果及术前术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可以缓解头皮损伤急诊手术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有利于头皮损伤急诊手术顺利进行.

    作者:沈婷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夫西地酸钠与止血芳酸存在配伍禁忌

    2009年3月,我科在临床应用夫西地酸钠与止血芳酸连续静脉输注时出现药物性状的改变,我们查阅了药物使用说明书没有此2种药物配伍禁忌的说明,为确定2种药物之间是否存在配伍禁忌,特进行了模拟实验,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琪;柳宇;秦娟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环节控制在降低手术室切口感染率中的应用

    手术室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科室,无菌切口感染率是评价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我院手术室在严格消毒隔离,加强手卫生,严格无菌操作和人员管理,加强环境控制的基础上,还不断改进操作流程,通过环节控制,有效降低了切口感染率.

    作者:周爱芹;刘怀燕;刘淑英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血管内超声术中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痉挛的护理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行血管内超声术时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痉挛的情况,总结护理措施.方法 2000年4月-2009年4月对481例冠心病患者的532处血管段进行血管内超声检查,观察其术中冠状动脉痉挛发生情况并探讨护理及抢救措施.结果 发生术中冠状动脉痉挛11例,发生率2.3%.11例患者感觉疼痛伴低血压,有ST改变者6例;心动过缓2例;给予临时起搏器置入2例;1例心脏停跳,进行心脏按压.11例患者全部救治成功,生命体征平稳后离开导管室.结论 血管内超声术中并发冠状动脉痉挛是一种躯体疾病伴发的严重心理应激反应,通过正确的心理护理,积极严格术中的抢救护理,可以减少类似并发症发生.

    作者:李菲;韩雅玲;张进;彭岩松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垂体瘤术后脑性盐耗综合征的观察及护理

    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是继发于急、慢性神经系统损伤,因心钠素(ANP)或脑钠素(BNP)介导的肾脏神经调节功能紊乱,造成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障碍、肾脏保钠功能下降、血容量下降而引起的低钠血症[1].

    作者:周玉凤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并发症和神经行为测定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并发症和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的影响.方法 分别对58例对照组和62例护理干预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措施,记录2组患儿发生颅内高压、低血糖、惊厥、呕吐呛咳等缺血缺氧性脑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别于第7天和第14天对患儿进行NBNA测定.结果 护理干预组患儿颅内高压、低血糖、惊厥、呕吐呛咳等缺血缺氧性脑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第7天和第14天护理干预组NBNA评分≤35分的患儿百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缺血缺氧性脑病并发症的发生,以减少并发症进一步引起的脑损伤.

    作者:李彦丽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人性化护理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服务品质的提升已成为竞争的焦点,也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与发展[1].

    作者:吴琳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晚期胰腺癌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及护理干预

    目的 了解并分析晚期胰腺癌患者的心理特征,探讨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方法 对45例晚期胰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积极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心理干预前后发放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白评量表(SDS)进行心理评估.对评估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 45例晚期胰腺癌患者入院初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消极情绪,主要表现为悲观绝望、厌世并抗拒治疗、焦虑恐惧、抑郁.同时,患者因年龄、文化程度、民族、经济条件和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不同也呈现不同的心理状态.通过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后,大部分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绪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心理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特征进行心理护理有助于消除各种消极因素,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和焦虑心理,树立战胜癌症的信心和勇气,保持佳身心状态.

    作者:吴霞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创伤急救护理对严重创伤患者有效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目的 探探讨创伤急救护理对严重创伤患者有效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将严重创伤患者166例随机分为急救护理组和对照组各83例,分别接受创伤急救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有效抢救时间、抢救成功情况、死亡病例和对急救护理的满意度.进行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急救护理组的有效抢救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达92.8%,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急救护理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急救护理为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死亡率,同时改善了护患关系.

    作者:戎燕燕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心理护理对胸外科住院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胸外科住院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胸外科住院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83例和心理护理组85例.常规护理组接受胸外科住院患者的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生活质量(QOL)评定量表的评定结果的差异.结果 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心理护理组的SDS和S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QOL评分明显好于常规护理组.结论 心理护理能有效缓解胸外科住院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叶聪维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注射用溴己新与磷霉素钠存在配伍禁忌

    笔者于2008年10月在为患者执行治疗时发现注射用溴己新(必漱平)与磷霉素钠连续输注时输液器内出现乳白色混浊,有絮状物.检索药物配伍禁忌表无禁忌标记,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玲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健康教育对急诊患者家属焦虑的影响

    目的 了解急诊患者家属的焦虑状况,并对其实施健康教育,为心理护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可行方法.方法 选择60例急诊患者家属,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接受健康教育,对照组未接受健康教育.应用焦虑白评量表(SAS)和生理指标(脉搏)对2组急诊患者家属进行测评.结果 急诊患者家属均处于不同程度的焦虑状态,其焦虑状态受多种因素影响.实施健康教育后实验组急诊患者家属的焦虑程度明显降低,且脉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心理护理不应仅针对急诊患者,还应针对急诊患者家属,对急诊患者家属实施系统、完整的健康教育计划可明显降低其焦虑程度.

    作者:王丽娟;郭瑞娟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需要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36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要点.结果 本组患者早期生存364例,死亡4例,术后共发生并发症264例,其中心律失常162例,低心排出量综合征63例,肺部感染35例,肾功能衰竭3例,脑栓塞1例,经救治,均予纠正.结论 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和治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朝红 刊期: 2009年第30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