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动脉炎所致肾动脉狭窄/闭塞介入治疗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李莉;高丽红

关键词:大动脉炎, 肾动脉狭窄, 狭窄或闭塞, 介入治疗, 患者, 主动脉, 炎性反应, 非特异性, 原发性, 同部位, 发病率, 综合, 症状, 系统, 女性, 男性, 临床
摘要: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是指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原发性、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炎性反应,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以引起主动脉不同部位的狭窄或闭塞为主,除可引起全身系统症状外,根据受累动脉不同,可引起不同的临床综合征[1,2].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维生素B1穴位注射配合按摩导引治疗痔疮术后尿潴留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穴位注射维生素B1配合按摩导引治疗痔疮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0例痔疮术后尿潴留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实验组采用2 ml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吸维生素B1 100 mg,注入两侧三阴交穴,在下腹部膀胱底部按摩与导引;对照组采用传统诱导排导方法 ,如改变体位,流水声诱导及热水袋热敷解除尿潴留.比较2组患者尿潴留的改善情况.结果 实验组显效44例,有效26例,总有效率93%;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23例,总有效率5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3=31.7,P<0.01.2组患者在术后排尿时间上比较,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维生素B1穴位注射配合按摩导引是解除痔疮术后尿潴留的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

    作者:谢永银;魏晓芳;蔡军红;彭海燕;黎美娟;郑粤湘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应用股动脉压迫止血器的护理

    经皮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常用的方法.但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的止血是临床护理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多采用人工压迫止血的方法进行止血处理,但其缺点是下肢制动时间及卧床时间长.舒适度低.

    作者:赵艳萍;郭金成;吴永霞;范亚利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改良型吸氧面罩在高压氧舱的应用

    目前,患者在高压氧舱吸氧应用的吸氧面罩,头带材料为松紧带,4个头带同定钮在壳体下缘.长期的实践应用中发现,头带易松弛且作用力不在壳体的重心上,很多情况下要靠人力扶压或更换面罩才能完成吸氧,既浪费人力又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李凤荣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严重钝性胸部外伤伴大量血胸患者的急救护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钝性胸部外伤的患者数量增多,对此类患者迅速进行初步伤情评估是关键[1].笔者将我院2007年6-8月收治的2例钝性胸部外伤伴大量血胸患者的抢救体会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崔福南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新经济型手术护手挡板的制作与应用

    为科学摆放患者手术体位,减少患者术中不适,避免臂丛神经、腋静脉、腋动脉等损伤,2007年10月,我们用木板制作了一种经济、实用的手术护手挡板.

    作者:程华宾;曹启鸾;申婷婷;程玲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结核性脑膜炎是指患者出现以脑压升高,脑膜刺激征为主的一系列症状.初期有轻度头痛、嗜睡、羞明、表情淡漠等.中期为脑膜刺激期,患者脑压升高,出现剧烈头痛、角弓反张、喷射性呕吐.

    作者:王姝娟;魏显琴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应用品质圈提高冠心病患者认知效能和康复意识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实施品质圈活动对提高冠心病患者康复意识和认知效能的方法 与效果.方法 成立品质圈活动小组.对5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干预前后对照研究.分别于入院当日、出院前1 d通过发放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干预前后对冠心病疾病及康复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 通过品质圈活动,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提高,医疗、护理的依从性提高,与活动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品质圈活动能有效地提高冠心病患者康复意识和认知效能.

    作者:朱晓凤;刘丽芳;程云清;陈航燕;吴水清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癌症患者发生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癌症已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全世界每年新发现恶性肿瘤患者约635万例,是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大疾病[1].

    作者:王小冬;王起峰;张美玲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下肢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下肢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Klippel trenaunay syn-drome,KTS)是一种以先天性静脉畸形为主的多种组织病变的综合征[1],因中胚层发育异常所致.

    作者:仲崇晓;孔萍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全髋置换术的手术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总结435例全髋置换术患者的手术护理过程.结果 全髋置换术患者手术安全、顺利进行,未发生并发症,康复良好,对手术室满意度达100%.结论 手术室护理人员根据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术前熟悉手术护理要点及特殊器械的应用,做好患者、手术器械、手术环境的准备;术中准确配合,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并做好意外的防护;术后正确的转运,搬动患者等护理措施,有效的保证了手术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作者:陈玉春;裴小芹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大动脉炎所致肾动脉狭窄/闭塞介入治疗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是指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原发性、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炎性反应,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以引起主动脉不同部位的狭窄或闭塞为主,除可引起全身系统症状外,根据受累动脉不同,可引起不同的临床综合征[1,2].

    作者:李莉;高丽红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延边老年癌症患者癌症种类分布情况及心理现状调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各种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1].

    作者:邢照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巧用三通器双泵换取血管活性药物

    在ICU临床工作中经常会用到血管活性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常规换泵方法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双泵换取血管活性药物的概率很高.

    作者:王玲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力月西与地西泮治疗重型破伤风患者的效果比较及护理

    目的 比较力月西与地西泮治疗重型破伤风患者的效果,探讨其护理措施.方法 将100例重型破伤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患者接受基础治疗和护理加力月西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基础治疗和护理加地西泮治疗,观察2组患者抽搐难控制、镇静过深及缺氧情况,并计数2组患者注射部位是否疼痛、静脉炎或血管硬化,是否出现呼吸异常、心动过缓和死亡的例数.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抽搐难控制、镇静过深、发绀、疼痛、静脉炎或血管硬化、呼吸异常、心动过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力月西比地西泮治疗重型破伤风患者的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纯柳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三通在多项抽血时的应用

    为危重患者采集血标本时,常常需要同时采集多种项目的血标本.有些标本需要肝素液抗凝处理(例如血气分析标本),而有-些标本却严禁混入含肝素抗凝剂(例如凝血功能检查的采血管中使用的为枸橼酸钠抗凝剂),护士不得不分次抽取血标本,以确保结果的准确.这样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又加重了护士的工作量.

    作者:勾芳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未足月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期待治疗期间的护理

    正常妊娠时胎盘附着于子宫体的前壁、后壁或侧壁,孕28周后若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部分或全部覆盖在子宫颈内口上称前置胎盘,此为引起妊娠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生率为0.24%~1.57%[1],为妊娠期严重的并发症.

    作者:张蓉梅;丁慧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在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 探讨神经源性肺水肿时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的疗效和护理方法 .方法 选择2004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1例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呼吸支持采用Puritan-Bennett840呼吸机特有的有创性BiPAP模式,在该模式下使用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策略.分别比较观察同步间歇强制通气(SIMV)模式、BiPAP模式治疗后2 h、BiPAP模式治疗后24 h的血氧饱和度(SpO2)、酸碱度值(pH)、动脉氧分压(PaP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结果 机械通气由SIMV模式调整为Bi-PAP模式后,11例患者的血气分析spO2和PaO2明显改善(P<0.05),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 BiPAP模式下压力支持通气是治疗神经源性肺水肿快速和有效的方法 .

    作者:国宁;许红璐;罗莉娟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伴发抑郁和(或)焦虑情绪的影响

    近年来,有研究[1]报道,心理行为因素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在治疗和护理糖尿病患者的过程中,应重视心理护理的作用.

    作者:周军;姜秋红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一次性多功能便器罩的制作与应用

    在病房需要床上大小便的患者始终存在.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便器有搪瓷、不锈钢、塑料、充气的橡胶类及通过改制钦料瓶的简易便器.

    作者:王亚宁;刘诗红;肖莉萍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脊柱微创技术在临床患者应用中的护理

    现代外科的重要发展趋势是手术的有限化、微创化、替代化和智能化.随着手术器械高精技术、生物计算机技术、数码成像技术及电脑智能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微创脊柱外科时代已经到来.

    作者:朱小娟;聂小英 刊期: 2008年第36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