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对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护理依从性的影响

韩凤珍;张静;张建强;魏贵明;谷凤云

关键词:首发, 精神分裂症, 训练, 依从性
摘要:目的 探讨药物自我治疗技能训练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护理依从性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服用氯氮平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为期12周的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采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价2组患者的依从性,并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护理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药物自我处置技能显著提高.结论 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有助于提高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护理依从性.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技术质量控制在无抗凝血气分析中的应用

    护理技术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护理技术的质量控制对减少实验误差尤其重要.

    作者:徐英;杜伟;顾建华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生活方式干预对荆门地区糖耐量减退患者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生活方式干预对糖耐量减退(IGT)高危人群糖耐量的影响,为预防糖尿病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葡萄糖耐量减退患者40例,随机分为生活方式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生活方式干预组患者接受个体化的饮食和体力活动指导,干预患者的生活方式;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健康教育.随访1年,比较干预前后2组糖代谢变化情况.结果 随访1年后,干预组的空腹血糖显著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血糖指标亦较干预前显著改善由(9.9±1.5)mmol/L下降至(9.1±1.6)mmol/L.对照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不显著.结论 生活方式干预能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延缓和减少2型糖尿病的发生.

    作者:江艳军;黄行芝;杨春;高玉;简周红;许玲莉;李巧云;江平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医用皱纹包装纸与棉布阻菌效果及成本比较

    手术室灭菌物品质量的保证关系到多个环节,其中灭菌物品的包装材料是容易被忽视的,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传统使用的双层30~40支纱制成的棉布包装,效果虽好,但有很多问题.

    作者:宫怡文;边秀莲;董梅;张海岩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利用留置针针芯快速测量血糖的方法

    笔者在抢救危重患者过程中摸索出一个在建立静脉通道的同时利用留置针针芯内的回血快速测量血糖的简易方法,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琼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家属陪护的开放式护理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前,相当一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多被监护于封闭式病房里接受治疗.而有关研究[1]表明,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发生率高达77.9%,这与此类患者长期脱离社会环境、生活和活动的单调乏味有关.

    作者:陈月新;余海英;季显琼;陈策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血液透析透析液的细菌学监测方法探讨

    目的 对血液透析透析液细菌超标的原因和有效的监测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在血透机开机运转正常5,15,30,60 min分别对透析进液采用3种采样方法进行采样,采集样本20,60,37份,透析出液采样97份,透析废弃液采样10份.对透析进液、出液和置换液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按无菌注射法斜刺入透析进液管内抽取透析进液进行采样,细菌菌落数含量低为(19.5±18.0)CFU/ml,无菌注射器针头平行穿过接头器口抽取接头器内部透析液采样,其细菌菌落数增高至(122.5±87.5)CFU/ml,进液接头器自然流出法采样的细菌菌落数为(1280.0±120.0)CFU/ml.各组采样数据以经t检验,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时间段采集透析液的细菌含量,透析装置经过反渗水的冲洗,冲洗了机器内部的细菌,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菌数减少.结论 透析液进液细菌含量高于出液的原因在于采样时开放进液接头器装置时污染.所以,建议在血透机的透析进液接头器前10 cm处安装一进液采样口,使透析进液、出液采样标准化.

    作者:马玉英;殷惠晴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胃肠减压患者胃管留置长度与身高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实施胃肠减压时适当的胃管插入长度,并为临床操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上腹部择期手术且行胃肠减压的成年患者97例,在手术过程中,由外科医生确认胃管全部置人胃内后测量胃管实际置入长度.分别以鼻胃管和口胃管的长度为应变量(Y),以身高为自变量(X)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鼻胃管的回归方程Y=0.238X+19.72.口胃管的回归方程Y=0.275X+14.63.结论 在临床操作中可利用此方程根据患者身高推算出患者插管所需长度,从而减少临床操作的盲目性.

    作者:吴继红;陈雪茹;林建山;黎惠娟;张岚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外周毛细血管快速血糖监测患者的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患病率高且并发症多的慢性终身性疾病,为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糖尿病患者应积极参与血糖的监测,以便得到及时的治疗.

    作者:乔弘青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改良回流灌肠法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中的应用

    目的 总结改良回流灌肠法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中应用的效果,克服传统回流灌肠法存在的缺点,提高回流灌肠质量.方法 将2001年6月-2006年6月在小儿外科住院的需回流灌肠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80例随机分成2组,各40例.观察组(改良组)采用负压引流瓶加肛管扶托固定,配合手法按摩下腹部进行回流灌肠;对照组(传统组)采用注射器进行回流灌肠.比较2组的灌肠时间,灌肠液的出入量、残留液量及2组患儿的灌肠合作程度及肛周皮肤状况.结果 2组灌肠时间、灌肠液的人量、出量及残留液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儿合作程度及肛周皮肤发红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良回流灌肠方法具有洗肠时间短,灌肠液入、出量平衡,残留液量少,患儿合作率提高,肛周皮肤发红例数减少,提高灌肠质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秀娟;黄少娅;詹若燕;罗雪玉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子痫前期-子痫孕妇产前检查影响因素分析

    子痫前期-子痫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本病以妊娠20周后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为特征,并伴有全身多脏器的损害;严重患者可出现抽搐、昏迷、脑出血、心力衰竭、胎盘早剥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甚至死亡,严重威胁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围生儿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

    作者:吴天霞;朱丹华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一次性输液器过滤器位置的改进

    静脉注射是临床药物治疗的常用方法,特别是在抢救患者时,需要药物迅速发生药效,常使用静脉注射法,其操作简单、方便、起效快.

    作者:杨梅芳;彭德清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自我管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回归社会前角色转变的影响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迁延性、具有高度遗传倾向和致残率的慢性精神疾病.现在世界各国对慢性疾病实行自我管理计划(CDSMP)探讨,即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医护协作来保持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的全面的健康状态[1].

    作者:刁艳云;吴英丽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实习护生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欠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控制医院感染(以下简称院感)是当前医学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护士是临床工作的重要执行者,也是切断医院感染途径的具体实施者[1].

    作者:彭艳华;盛健玲;李蔚;周龙珍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眼眶肿瘤摘除术患者的护理

    对眼眶肿瘤患者的治疗目前仍以手术为主.由于眶内含有丰富神经、血管和肌肉,手术视野狭小,故手术难度大,术后易出现并发症[1].

    作者:吕彩玲;辛红霞;买玉洁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拔除留置导尿管时间的探讨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情况下,拔除留置导尿管的适宜时间.方法 随机将210例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需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分为A、B、C 3组,每组各70例.A、B、C组拔除留置导尿管的时间分别为术后24,36,48 h.并比较3组拔除留置导尿管后的排尿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自行排尿43例,排尿成功率为61.43%;B组自行排尿61例,成功率87.14%;C组自行排尿67例,成功率为91.71%.排尿成功率A组与B组比较,A组与C组比较,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36 h后拔除留置导尿管是可行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宝珠;朱利君;尹月娥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重症监护室护士气质类型与应对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室(ICU)护士气质类型与应对能力的相关性,以采取措施解决ICU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方法 选取ICU护士47名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其他科室护士54名为对照组.采用气质调查表和TCSQ问卷比较2组护士的气质类型与应对能力,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积极应对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消极应对得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多血质型积极应对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CU应尽可能安排多血质类型的护士,以提高ICU科护理质量.

    作者:李胜琴;胡金兰;陈月卿;饶和平;范晓江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静脉注射硝卡芥出现严重过敏反应2例

    硝卡芥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可抑制DNA和RNA的合成,对DNA的合成更为显著,对癌细胞分裂各期均有影响.

    作者:李涛;宋娟荣;李文艳;杨志华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2种鼻导管吸氧方式氧疗效果的临床观察

    鼻导管吸氧法是临常用治疗手段.有研究[1]认为,使用单腔鼻导管比双腔鼻导管氧疗效果好.

    作者:徐君;李勤;卜源芬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输液法与微泵法应用硝酸甘油不良反应的比较

    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是治疗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常用方法,若应用不当则可致不良反应[1].临床上在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升压药时常使用微量注射泵[2].

    作者:易春霞;胡杰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应用牛心包补片行主动脉瓣成形术的手术配合

    心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是先天性心脏病中较为常见的合并症[1],绝大多数VSD病例一旦继发AI,会造成左心室舒张期超负荷,重症患者左心腔高度扩张,终导致心力衰竭.

    作者:陈青;胡惠 刊期: 2007年第20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