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碘伏除锈法

张跃群

关键词:碘伏液, 金属器械, 现报道如下, 医用, 无菌技术, 生锈, 容器, 临床医疗, 护理工作, 操作原则, 除锈, 擦拭
摘要:在临床医疗、护理工作中,我们常常会接触到一些医用金属器械、容器等,因保管或使用不当,会出现生锈等现象.若丢掉不用,确实浪费,而继续使用又不符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笔者21305年12月-2006年6月,对26件医用生锈的金属器械和容器用0.5%的碘伏液进行擦拭除锈,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个体人性化护理对人工心脏起搏器手术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个体人性化护理对减少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的手术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1996-2006年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213例患者分为2组,A组89例只施行一般的常规护理,B组124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特别注意加强对患者的个体人性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4.7%,B组术后并发症为3.2%,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实施个体人性化护理,可大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赖丽萍;蒋志梅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冠状动脉搭桥下肢术前消毒用抬高装置的研制及应用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时,常取单侧或双测的大隐静脉代替冠状动脉,由于目前没有专用的下肢消毒抬高装置,临床上一般采用绷带悬吊的方式.传统方法使用不便,易摔伤患者下肢.为此,我们研制出一种下肢消毒用抬高装置,经临床应用50例,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立萍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儿童腹膜透析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婴幼儿发生肾衰竭时,有其特殊的病理、生理变化,为了改善患儿的预后,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必须进行透析.而婴幼儿血管通路来之不易,血透操作较难,因而绝大多数患儿均行腹膜透析治疗,但其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加强腹膜透析护理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双莉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老年妇科患者术后并发心脑血管病的护理

    随着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老年妇科手术患者的数量逐年上升[1].然而由于老年患者心理及生理的特殊性,患者往往由于心脑血管并发症而影响预后,导致住院时间长,治疗费用增加.

    作者:安旭姝;李慧艳;曹国芬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依从性的重要性及对策

    无创正压通气(NIPPV)是指无需建立人工气道的正压通气,常通过鼻(面)罩、鼻枕或接口器等方法连接患者.近年来,NIPPV已经成为呼吸衰竭的常规治疗方法[1,2].然而,患者一旦开始了NIPPV治疗,耐受性、依从性成为影响NIPPV疗效的主要问题[3~8].

    作者:胡晓英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医学论文写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医学论文是医学工作者医学研究或业务工作经验总结的成果,是医学工作者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一篇好的论文不仅能体现出作者的成就,同时也能促进医学的发展.为了提高医学论文的写作水平,避免论文形成后劳而无功,笔者就医学论文写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几点体会以供参考.

    作者:曲梅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留置物品对洁净层流手术室空气质量的影响

    目的 研究洁净层流手术室留置物品对洁净层流空气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洁净层流手术室分别按百级、千级、万级、十万级各取2间,随机分为对照组(留置物品组)和实验组(空置物品组),每组每级各1间,2组每级别各取样50次,比较2组的空气质量.结果 不论是十万级、万级层流手术室,还是千级、百级层流手术室,实验组的空气取检合格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洁净层流手术室留置物品对洁净层流空气质量有影响,需加强层流手术室的管理.

    作者:郭惜珍;陈少虹;周霓;罗婵清;郭丽娜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压缩雾化吸入机故障分析及对策

    压缩雾化吸入机具有用药量少、雾粒小、操作和维护简便、雾化时间短、无需特殊吸入技巧、故障率低等特点和优点,因此近年来在各大医院广泛使用[1~3].由于使用时间长,日常维护不当,出现了一些故障.

    作者:吴利平;罗顺清;李平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精神病患者并发外伤的调查分析

    精神病患者并发外伤具有一定的危险性[1].外伤的发生可能预示着患者病情的加重或恶化,也可能有潜在的自残、自杀、私逃等危险.

    作者:刘雪琴;刘蕴;时君;金冬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精神病患者遵医行为与病情及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

    精神疾病病因复杂,病情迁延,易反复发作,需长期遵从医嘱,坚持服药巩固治疗,预防复发,遵医行为显得尤为重要.为探讨遵医行为与病情及社会支持的关系,2003年1月-2005年10月本研究进行了遵医行为与社会支持状况的对照研究.

    作者:周敏;甘桂荣;张小琴;郭晓玉;熊莹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连续照顾性家访对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运动神经元病常见的表现,由脊髓前角细胞、脑干和额叶皮质元的进行性变性为特征的病理损害所致.

    作者:项颖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复方地黄酊湿敷治疗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的临床研究

    全身静脉化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由于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明显,发泡性能强,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大[1],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同时也影响进一步的治疗甚至被迫终止治疗.

    作者:王在英;谢兰英;刘红梅;魏爱华;孙京文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新生儿疼痛护理进展

    在临床疼痛治疗领域中,小儿镇痛未曾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对新生儿的疼痛治疗,尚存在一些错误的观念,认为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尚未成熟,神经传导纤维没有形成髓鞘,对疼痛的敏感性差等.

    作者:韩萍;沈萍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轻便实用型体温计托盘的设计与应用

    针对临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设计并制作了轻便实用型体温计托盘.经我院临床推广使用,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忠华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提高护理记录质量的方法及体会

    护理记录是护士执行护理工作过程中的文字材料,是护士针对护理对象所进行的一系列护理活动的真实反映[1].2002年9月1日开始实施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一次在法规中明确规定护理记录是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客观资料作为法律性文件.

    作者:王亚宁;刘诗红;刘贞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改进型多用途换药桌的设计及应用

    我院是克拉玛依地区唯一一所综合性的三级甲等医院,主要负责克拉玛依及周边地区30多万人的医疗救治任务.日门诊量为2000人次,其中门诊换药室工作也比较繁忙.以往护士操作时采用普通的桌子换药,不仅头面部外伤患者清创时易污染桌面,下肢部位的换药还要垫一小凳,处理后再搬走,很不方便.

    作者:李桂芳;孙丽;刘焕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碘伏除锈法

    在临床医疗、护理工作中,我们常常会接触到一些医用金属器械、容器等,因保管或使用不当,会出现生锈等现象.若丢掉不用,确实浪费,而继续使用又不符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笔者21305年12月-2006年6月,对26件医用生锈的金属器械和容器用0.5%的碘伏液进行擦拭除锈,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跃群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1例乙醇中毒致骨筋膜室综合征急性肾衰竭患者的护理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肢体骨筋膜间隔区内肌肉、神经、血管等组织急性严重缺血造成的一种早期急性综合征,也是四肢创伤后常见的并发症.

    作者:黄慧芬;陈柳芳;孙淑英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不同氧流量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痰液黏弹性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氧疗时不同氧流量对痰液黏弹性的影响.方法 将93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各31例,分别以4,6,8 L/min的氧流量给予鼻导管吸氧,比较吸氧前、后第l、2、3天3组患者痰液的黏性、弹性变化及吸氧前与吸氧3 d后患者PaO2等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 吸入不同氧流量组患者痰液的黏性、弹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入氧流量越高,患者痰液的黏性、弹性越大;吸氧前后患者PaO2等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氧后患者缺氧状态明显改善;一定范围内吸入氧流量越高,氧疗效果越好,但B、C 2组的吸氧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6 L/min的吸入氧流量是比较合理的选择,既可以达到有效的氧疗,也不至于使痰液过度黏稠.

    作者:何茹;冯文;何小梅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骨折患者的发病特点及预防对策

    目的 探讨镇区住院骨折患者骨折发生的规律,提出健康教育要点及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镇区4家医院2004-2006年住院的5982例骨折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骨折患者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其中20~59岁年龄组发生骨折比例较高,骨折多为摔倒引起,平均住院日为23 d,入院方式以急诊为主.结论 对劳动人群和易发生骨折人群应加强健康教育.及提高防护意识,预防骨折发生.

    作者:林俊;胡迎春;郝凤琴;黎惠霞;蔡燕颜 刊期: 2007年第21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