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制移动式背挎输液架在儿科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王炜

关键词:自制, 移动式, 输液架, 儿科静脉输液, 可移动, 应用, 临床, 经验, 报告
摘要:我们将原来的输液架改良成可移动的背挎式输液架应用于临床1 650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我们的经验报告如下.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颈内静脉置管与颈外静脉留置针的比较研究

    1998年7月~2002年12月,我科对320例胃肠道肿瘤病人应用了颈内静脉置管或颈外静脉留置针的方式进行治疗,均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2种置管方式总结如下.

    作者:庞永慧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及家庭支持的调查与分析

    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来说,由于透析治疗是一种终身替代疗法,过程漫长而艰难,透析期间患者躯体方面会存在某些不适,且饮食、饮水受限,血液透析医疗费用昂贵,在经济及精神方面给家庭带来很大压力.大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君梅;姚景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头皮针在青霉素皮试中的应用

    2000年1月~2001年1月,本人查阅有关临床资料与文献后,根据医药学理论,采用4.5号小儿静脉注射针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三横指(病人的同身指)正中处与腕横纹皮肤的皮纹平行进针的方法,病人感觉微痛甚至无痛.经过180例患儿的临床观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永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大面积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癌肉瘤变植皮术的护理1例

    我院对1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癌肉瘤变患者在全麻下行腹壁内膜异位灶切除.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薄海欣;李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全身因素对组织移植物成活的影响及护理对策48例

    较大面积的软组织缺损一般采用移植皮瓣修复,而术后移植物成活受多种因素影响,所以要求医护人员除严密观察移植物的局部血运外,还应及时地对各项生命指标和影响移植物成活的全身因素进行综合评估.2002年1~12月,我们对48例组织移植手术病人进行了系统的全身监护,及时发现并有效地纠正了各个方面的负面影响,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静;墨天燕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心脏外科康复护理计划的公开与患者参与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社会发展及环境的变化,人们对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体现在对患者生活质量的保证、权利、义务被重视和必要的护理信息的提供.1993年以来,我们在心脏外科试行公开康复护理计划,旨在提高康复护理质量和护士自身素质,以适应时代的变化.

    作者:余同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中加产前教育的比较与启示

    笔者于2001年10月~2002年10月到加拿大多伦多市Mountsinai医院访问学习了1年,重点观摩和学习了他们对孕妇及其丈夫所作的产前教育.现将加拿大的产前教育与我国的产前教育现状作一比较,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如何逐步完善我国产前教育工作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各位同行参考.

    作者:罗碧如;邓云青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小儿头皮穿刺巧固定

    为小儿进行头皮静脉输液时,由于各种原因可导致针头滑出血管外,引起局部肿胀、疼痛,严重可致药物及液体不能及时、准确输入而延误病情.重新穿刺,不仅增加患儿痛苦,也增加了护理工作量.我科经过反复临床实验,采用小儿静脉头皮针的头围固定法,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曾雁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改进溃疡性结肠炎灌肠方法及结肠镜下的效果观察

    保留灌肠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年来,有许多改进保留灌肠方法的报道,但目前还没有人使用结肠镜追踪观察不同型号导管的灌肠效果.2000年3月~2003年6月,我院消化内科和结肠镜室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灌肠方法进行了改进,并随机抽样使用结肠镜观察直肠黏膜损伤情况,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夏雪梅;苏冬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光敏素Photofrin光动力学治疗脑胶质瘤的观察与护理23例

    恶性脑胶质瘤是常见的脑肿瘤,具有浸润性生长,手术切除后复发率高,常规放疗、化疗副反应大,且疗效并不理想[1].据临床观察90%的复发在原发灶周围2 cm之内,所以控制复发,延长生存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关键在于杀灭术后原发灶周围残留的肿瘤细胞.

    作者:彭苹;叶衍涓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浅静脉显露方法和穿刺速度对成功穿刺的影响

    浅静脉穿刺为临床治疗、抢救和试验检查的常用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穿刺的成功与有无疼痛是患者和护士关注的焦点.有研究表明,静脉穿刺的成功与扎止血带时间、静脉穿刺进针时间有关[1~3],但是对进针时间未做统计研究,本研究对437例次护士实施静脉穿刺操作进行现场观察,分析浅静脉难度情况、血管显露方法、扎止血带时间、进针时间各个细节,探讨浅静脉血管显露方法和穿刺速度对静脉穿刺成功的影响.

    作者:张小群;范丽凤;贾爱琴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导入普及性预防观念

    在护理教育中加入普及性预防知识是降低今后职业性感染的有效途径.1 普及性预防与护理人员职业性感染

    作者:姚飞;赵志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自制移动式背挎输液架在儿科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我们将原来的输液架改良成可移动的背挎式输液架应用于临床1 650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我们的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王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再植指感觉功能康复训练的护理47例

    1999~2002年,我科对各类断指 47例进行再植后均获成活,并对其中24例成活的再植指,不但进行运动功能康复训练[1],而且应用感觉功能再教育的训练方法[2],促进感觉功能的恢复,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卫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腹腔镜脾切除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手术配合1例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与免疫有关的出血性疾病.内科治疗为其首选.大部分患者因长期免疫抑制剂治疗,使得全身免疫机能受到抑制,机体抵抗力下降.外科行脾切除治疗ITP,疗效显著,但常规剖腹行脾切除术,创伤大,术中渗血多,止血困难,术后恢复慢,治疗费用高.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腹腔镜脾切除术已成功用于治疗ITP、自身免疫性贫血、Hodgkin氏淋巴结等血液系统疾病[1].

    作者:宋红梅;周演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单开门棘突重建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术中护理5例

    单开门棘突重建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是一种新开发的后路椎管成形术式,有利于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防止颈椎术后后凸畸形的发生,该术式更符合生物力学的要求,对保持颈椎术后的远期疗效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吉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经皮血管缝合器病人活动后并发症与舒适度的调查分析

    近年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断与治疗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术后采用人工或机械压迫止血的方法存在某些不利方面[1].国外一些新的缝合或封堵股动脉穿刺口的器械已经进入临床实验阶段,效果十分理想[2~5].为了减少病人的并发症及不适与痛苦,现将2002年1月~2003年3月我院应用血管缝合器与未应用血管缝合器的病人在活动后的并发症和舒适度上做一调查分析.

    作者:于桂香;吴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视网膜脱离患者的卧位与用枕

    视网膜脱离患者常可发现裂孔,一般裂孔不只局限于一处,裂孔的形状各异,有圆形、马蹄形、条纹形、锯齿缘离断和不规则形.本病多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前采用卧位疗法:卧床休息,包扎双眼,避免眼球运动,使网膜脱离的部位处于低位置,以利于视网膜的平复.我科自行设计、制作的一种中孔四周有间隙、上下左右各部分相对独立的填塞式枕心,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晓梅;刘效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一次性眼罩的制作及应用

    光照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光疗作用可使4Z,15Z-胆红素转变成4Z,15E-胆红素异构体和光红素异构体,从而易于从胆汁和尿液中排出体外.波长420~470 nm的蓝色荧光灯为有效,但对患儿的视网膜有损伤,所以,进行光疗时,患儿需双眼佩带遮光眼罩,尿布遮盖会阴部,全身裸露置入蓝光箱.开始,我们用黑布缝制眼罩,由于患儿的脸型胖瘦大小不一,需缝制多个眼罩,以适用于各个患儿,且每次用后要及时清洁、消毒、晾干、备用,比较繁琐.自2001年来,我们采用X线胶片包装纸自制一次性眼罩,遮光效果好,且制作简单,报告如下.

    作者:赵霞;王晓真;韩桂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瘤的护理8例

    脊椎为许多恶性肿瘤的好发转移部位,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37.43%[1,2].椎体的转移瘤常引起患者难以忍受的剧痛,同时由于椎体压缩、压迫脊髓可引起神经功能障碍,导致生活质量低下,加速患者死亡[1,3].

    作者:岳同云;张国莉;刘蕊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