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指导小组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

赵桂莲;李爱芬;李登敏;凌敏兰

关键词:护理, 管理, 指导小组
摘要:我院为提高护理技术水平,解决疑难护理问题,保证医疗护理救治及处置到位,于2002年成立了院内护理指导小组,对全院各病区在护理上难度较大的病人进行会诊并采取现场指导,取得良好的效果,提高了对疑难病症的护理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院护理工作的开展.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随着一种新型皮下埋入式动态血糖监测仪的问世,改变了需要经常频繁监测自身血糖变化而实现良好的血糖控制.我院糖尿病强化治疗中心自2002年10月起引进美国MiniMed动态血糖监测仪,到2003年6月先后为40例糖尿病病人成功使用,现将临床应用情况与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罗文;高美英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护理指导小组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

    我院为提高护理技术水平,解决疑难护理问题,保证医疗护理救治及处置到位,于2002年成立了院内护理指导小组,对全院各病区在护理上难度较大的病人进行会诊并采取现场指导,取得良好的效果,提高了对疑难病症的护理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院护理工作的开展.

    作者:赵桂莲;李爱芬;李登敏;凌敏兰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患者的护理

    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phakic anterior chamber interaocular lens,PACLs)植入术是1986年Baikoff等人推出矫正高度近视的新型手术[1].目前应用于临床的phakic 6型人工晶状体是一种新型的PACLs,较好地解决了以往PACLs的房角损伤引起术后眼压升高、角膜内皮损伤、瞳孔变形、眩光、白内障等术后并发症[2].

    作者:周小美;孙静;陈伟娟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ROY适应模式运用于皮肌炎患儿的护理1例

    本文运用当代护理理论ROY的适应模式对1例皮肌炎患儿的个案进行分析.在对皮肌炎患儿的护理中运用ROY的相关概念进行分析指导,使患儿在生理调适、自我概念、角色功能、相互依赖各方面不断地适应[1],并获得良好的支持系统,使个案在住院期间能有较正向的经验感受,维持理想的自我形象,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海英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非亲缘性脐血移植患者并发症的护理10例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血液病、非恶性难治性血液病的重要手段.由于脐血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而且来源广泛,因此,脐血移植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

    作者:张志灵;李俊英;王琨;毛宝玲;阎平;楮莹嗥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激光腔内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观察与护理48例

    下肢静脉曲张积极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减轻症状,改善肢体外观和下肢静脉淤血状况.传统手术方法有一定缺点,激光腔内治疗(EVLT)下肢静脉曲张操作简便,可在局麻下完成,以损伤轻、并发症少、恢复快、不留疤痕等获得较好的近期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弥补了传统手术的不足,在下肢静脉曲张治疗中处于领先地位,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刘洪芬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中药直肠滴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48例

    2000~2002年,我科运用自拟中药大黄降浊解毒汤直肠滴注保留灌肠,配合西医对症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48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中贤;商月娥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应用微创技术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护理100例

    2000年10月~2002年12月,我科应用德国Muller微创技术,对100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及股骨颈骨折的病人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通过精心的护理和有效的康复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曹虹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传统吸痰法与密闭式吸痰方式的临床比较

    目前临床常采用开放式吸痰方法,即每次吸痰过程中都需要将人工气道与呼吸机分离,中断机械通气并使患者气道与大气相通,同时吸痰管也需要暴露在大气中进行操作,因此,不可避免地引起了缺氧和交互感染.

    作者:王晓萍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术前访视在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系统化整体护理的临床应用,外科手术病人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病人在入手术室前、中、后的整体护理已得到临床重视,尽管病人的手术过程在整个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所占时间比较少,但对疾病的治疗与恢复却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作者:王玲;王伟智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介绍几种消除静脉注射时微量空气进入人体的方法

    静脉推注是临床常用的基本操作之一,它是将药液直接或稀释后缓慢注入血管的方法,能迅速达到治疗目的,是日常护理和急救工作中常用的给药途径,临床通常选择在一次性输液器和头皮针连接处进行.

    作者:魏秀丽;王炳花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液的配制方法与应用

    临床使用注射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先做皮肤过敏试验已有定论,但配制方法和皮试液浓度尚无明确统一规定,现将我们的配制方法与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淑贞;张振芳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中的相关护理问题与措施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初始和重症阶段,建立人工气道,以维持稳定、适当的通气和呼吸道引流,而在病情明显改善,且不能满足拔管和撤机的情况下提前拔管,改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继续解决呼吸肌疲劳及通气功能不良问题,避免患者对呼吸机的依赖,同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即序贯机械通气治疗[1,2].

    作者:章亚平;陈慧敏;沈旭慧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循证护理在护理本科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 EBN)是伴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临床护理模式,它既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又是在这种认识方式指导下为临床研究和实践提供科学的方法论[1].

    作者:龙菊华;周秋红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局部氧疗对高热复合创伤大鼠体温的影响

    目的观察局部氧疗对高热复合创伤大鼠体温变化的影响,为湿热环境下创伤伤口的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大鼠腹部创伤模型后,随机将其分4组:高温对照组、高温氧疗组、常温对照组和常温氧疗组,观察各个时相点大鼠肛温的变化.结果高温对照组大鼠肛温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常温对照组,2组肛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温氧疗组大鼠肛温较高温对照组下降明显,2组肛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湿热应激对机体体温的影响强于创伤应激,局部氧疗可明显降低温度热暴露大鼠体温,有效地阻止热损伤对创面局部和全身的进行性损害.

    作者:杨瑞;李亚洁;罗炳德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颈椎后路手术俯卧位头架的改进

    颈椎后路手术患者俯卧位时头部需要用头架支托,由于全麻后的病人完全失去自控能力,如果头架的大小不合适或受力不均匀都可致病人的脸部甚至眼部受压,严重者可致单侧眼睛失明.

    作者:俞幼娟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监护设备应用中存在的护理问题及对策

    CCU病房的建立,使得高科技设备在对心肌梗死病人的及时诊断和治疗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与其相伴的负面影响,也给病人的身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伤.通过对1999年1月~2002年12月CCU病房154例病人的临床观察,以及监护设备给心肌梗死病人造成的损伤及其护理对策作一介绍.

    作者:孙淑兰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术后的系统化康复护理26例

    随着手外科医学的不断发展,游离足趾移植已成为再造拇指的佳手术方法[1],术后进行合理系统的康复护理非常重要.1996~2002年,我们对26例再造拇指的患者进行了全过程系统化的功能锻炼,功能恢复比较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美萍;夏程美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外科换药室集中管理的方法

    医疗服务市场属于服务市场,同时它又兼有技术市场的一些特征.医务服务市场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市场,之所以这样认为,不仅在于其供方主体的特殊性--提供医疗服务需要专业性很强的知识、技术和设施作为依据,而且反映在服务客体的特殊--接受服务的是病人,服务效应直接关系到人的健康和生命转归[1].

    作者:宋小敏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1例副肿瘤性天疱疮的护理

    我科于2003年6月收治1例副肿瘤性天疱疮患者,经大剂量免疫抑制剂治疗和专科性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为霞;唐跃琼;郭小兰 刊期: 2004年第07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