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3例免疫功能健全宿主肺隐球菌病临床分析

王美芳;王悦虹

关键词:肺隐球菌病, 免疫功能健全, 临床表现
摘要:目的 分析免疫功能健全宿主并发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免疫功能健全宿主肺隐球菌病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中6例(26.1%)为健康体检发现,其余患者临床症状轻微,以低热、咳嗽为主.肺部CT表现为近胸膜团块实变影10例(43.5%)、多发结节7例(30.4%)、单发结节4例(17.4%)、晕征9例(39.1%).经氟康唑等抗真菌治疗后,肺部病灶均有明显吸收,未见其他脏器播散.结论 免疫功能健全宿主并发肺隐球菌病临床症状较轻,近胸膜实变团块影、多发结节、病灶周围晕征是其较常见的影像学表现.氟康唑是治疗的首选药物,敏感性高,预后良好.
浙江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异体巩膜睑缘间填充植入术治疗重度瘢痕性睑内翻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异体巩膜睑缘间填充植入治疗重度瘢痕性睑内翻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6例(36只眼)因重度瘢痕性睑内翻患者行异体巩膜眼睑灰线切开睑缘间填充术.结果 36例经异体巩膜睑缘间填充术后,眼睑内翻矫正,角膜无刺激,睑缘愈合良好,异体巩膜无脱落.治愈30只眼,好转6只眼.结论 异体巩膜治疗重度瘢痕性睑内翻,术后疗效明显,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角膜刺激症状轻,异体巩膜取材方便,适合上下睑手术,在临床医院值得推广,但不适用于存在眼睑或者睑缘缺损情况的患者.

    作者:张蕾;吴雅颖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血清NSE、IL-6和IL-8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IL-6和IL-8水平的变化及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按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分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NSE、IL-6和IL-8水平并与2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小梗死组、中梗死组、大梗死组血清NSE、IL-6和IL-8水平组间逐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血清NSE、IL-6和IL-8水平组间逐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NSE、IL-6和IL-8水平可能是早期判断梗死病灶大小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重要指标.

    作者:叶飞;罗建勤;陈建;叶素红;吴仁娣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贫血对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贫血对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356例心衰患者按贫血程度分为非贫血组、轻度贫血组和中重度贫血组三组,在常规控制心衰的情况下,分析贫血对心衰患者心功能的影响.结果 在轻度贫血的心衰患者,心功能NYHAⅣ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无贫血的慢性心衰竭患者,而中重度贫血者尤高.经充分的药物治疗后,Hb正常组中心功能观察指标的改善好于轻度贫血组,并明显好于中重度贫血组中心功能观察指标的改善.结论 贫血的程度与心衰的严重程度有关,贫血使心衰患者心功能改善明显降低.

    作者:朱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有视网膜病变及2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患者各65例,比较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 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大于无视网膜病变者,而且具有较高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率.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显示高三酰甘油血症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是其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预测指标.

    作者:袁静义;陈岚;李福军;缪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磁振热联合音频治疗腕管综合征60例

    目的 探讨磁振热、音频对腕管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方法 对60例(74腕)腕管综合征患者给予磁振热、音频电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评估.结果 物理治疗组治疗两疗程后的有效率100%,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磁振热联合音频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快速有效方法.

    作者:乐婉娜;吕美芬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颈胸段交接处脊柱损伤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颈胸段交接处脊柱损伤的疗效.方法 应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颈胸段疾病患者79例,均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其中采用AXIS固定40例,VERTEX固定39例.结果 共植入椎弓根螺钉336枚,术后6个月出现4枚螺钉松动,松动率1.19%,随访至12个月,所有患者植骨均融合,螺钉未继续松动.结论 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颈胸段交接处脊柱损伤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作者:孙韶华;徐荣明;马维虎;顾勇杰;刘观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儿童感染性腹型荨麻疹胃肠穿孔5例早期误诊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感染性腹型荨麻疹胃肠穿孔早期误诊原因,总结早期诊断经验.方法 收集分析本院5例感染性腹型荨麻疹,胃肠穿孔早期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误诊原因主观上把胃肠穿孔早期腹部症状归类于腹型荨麻疹的胃肠道表现,客观上腹部X线平片对诊断穿孔早期(6小时内)有一定的局限性,应结合腹部超声检查协助诊断.结论 儿童感染性腹型荨麻疹胃肠穿孔,早期诊断根据详细的病史采集及严格反复的体检,并掌握疾病的鉴别诊断,辅助检查应联合腹部X线平片及B超检查,必要时应重复检查,改变腹痛为腹型荨麻疹胃肠道症状的惯性思维.

    作者:张满燕;何英;李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肾上腺淋巴瘤的CT诊断

    目的 探讨肾上腺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提高其CT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肾上腺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腹部CT平扫、增强动脉期、增强静脉期扫描.结果 8例皆为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原发性2例,继发性6例.8例肾上腺淋巴瘤共14个病灶,其中双侧6例,单侧2例.均表现为肾上腺实性肿块,肿瘤长径3.6~ 14.4cm,中位数6.5cm.平扫呈等低密度,增强后动脉期肿瘤轻度强化,静脉期中度强化,未见钙化、囊变.结论 肾上腺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CT对确定诊断及病变累及范围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毛明香;朱希松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对镇痛效果的评价.方法 60例年龄65~78岁、ASAⅠ -Ⅱ级择期行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帕瑞昔布钠组和对照组各30例.麻醉前30分钟,帕瑞昔布钠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mL),对照组静脉注射5mL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及苏醒时间以及术后1、6、12、24小时视觉模拟评分,并分别于麻醉前1分钟(T0)、术后1小时(T1)、术后6小时(T2)、12小时(T3)、24小时(T4)取静脉血,测定各时点皮质醇、血糖、白介素-6及P物质的血浆浓度.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及苏醒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静态和动态各时点VAS评分帕瑞昔布钠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或P<0.01);术后1、6、12、24小时帕瑞昔布钠组血浆皮质醇、血糖、IL-6和P物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可有效缓解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降低应激反应、抑制炎症介质释放.

    作者:余雷霆;廖丽君;李顺;郭建荣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早期磨痂治疗深Ⅱ度烧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早期磨痂术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方法 磨痂组18例采用早期磨痂+生物敷料A覆盖治疗,削痂组18例采用早期削痂+生物敷料A覆盖治疗,观察两组的手术耗时、术中失血量及输血量、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磨痂组手术耗时(63.1±25.0)分钟,较削痂组(87.2±26.9)分钟短(P<0.05),磨痂组1%手术面积出血量及输血量分别为( 10.4±2.4) mL和(0.9±2.0)mL,较削痂组(25.3±4.0)mL和(11.3±7.0)mL明显减少(P<0.01),磨痂组创面愈合时间(17.0±1.9)天较削痂组(18.8±2.0)天明显缩短(P<0.01).结论 早期磨痂+生物敷料A覆盖治疗深Ⅱ度创面,手术时间短、出血和输血少、创面愈合快,且操作简单,是值得推荐的深Ⅱ度烧伤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蔡海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抗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单抗(ZUB1、ZUB4、ZUC3、ZUF10)与SH2单抗的应用比较

    目的 比较自制4个抗hMSCs单抗(ZUB1、ZUB4、ZUC3、ZUF10)与SH2(进口)单抗在hMSCs研究中的应用,为自制抗hMSCs单抗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培养能分泌抗hMSCs单抗杂交瘤细胞株(自制)及从国外购买的SH2单抗杂交瘤细胞株,将培养后的细胞腹腔注射BALB/C小鼠诱生腹水,收集腹水进行纯化,以所得纯化单抗为探针,采用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分离培养的hMSCs,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了5个单抗对人来源的韧带、小肠、肺及肝等组织的特异性.结果 所制4个单抗对分离培养的hMSCs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ZUB1:96.98%、ZUB4:98.99%、ZUC3:96.55%、ZUF10:98.91%.而SH2单抗的阳性表达率则为:86.07%;自制4个单抗对韧带、小肠、肺及肝等组织不存在交叉反应.结论 所制4个单抗在hMSCs检测等应用方面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明显优于国外购买的SH2单抗.

    作者:廖志雄;沈建根;楼正青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术后入麻醉恢复室二次气管插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麻醉恢复室全麻手术后严重呼吸并发症发生的原因、预防及有效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麻醉恢复室(PACU)气管拔管后再次插管的原因及处理措施.结果 PACU收治的7428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后患者有9例需重新气管插管行呼吸机治疗,发生率为0.12%.造成二次气管插管的原因有呼吸道梗阻7例、麻醉药残余作用1例、低体温1例.结论 拔管期间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根据患者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全麻用药、患者年龄及患者呼吸恢复情况等决定拔管时机,并及时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做到拔管指证个体化,可有效减少恢复室二次气管插管发生率.

    作者:鲍云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比较1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复发组和130例未复发组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手术方法、手术结果及其与复发的关系.结果 本组血肿复发率为10.3%;影响血肿复发的因素有:术前凝血功能障碍、双侧血肿、引流时间<3天、CT表现为高密度影(P<0.05或P<0.01).结论 影响CSDH术后血肿复发的因素多样,术前排除手术禁忌证、术中彻底清除血肿、术后充分引流并及时处理并发症是有效降低术后血肿复发率的方法.

    作者:李徐;陈祖鹏;王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意外胆囊癌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意外恶性胆囊肿瘤(UCC)的外科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或术后的发现UGC 19例的临床资料,Nevin分期Ⅱ期以上患者共18例,接受根治手术8例,非根治术10例;并回顾分析在期有随访资料的31例术前基本确诊的胆囊恶性肿瘤(DGC)患者,行根治手术14例.结果 UGC组中,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说明Nevin分期和手术方式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Nevin分期Ⅱ期以上患者,接受胆囊癌根治手术和非根治手术术后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8、5/8、5/8和5/10、3/10、3/1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GC组根治性手术后总体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14、6/14、2/14,和UGC组根治手术后1、3、5年的生存率7/8、5/8、5/8,两者总体5年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C术中怀疑胆囊癌患者应行冰冻检查,对于Nevin 分期Ⅱ期及以上患者应行胆囊癌根治或扩大根治.UGC总体预后要好于DGC患者.早期诊断和积极根治手术能改善UGC患者的预后.

    作者:陈佰文;李根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角膜不同部位切口在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摘除术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探讨抗青光眼术后的白内障摘除中透明角膜不同部位的切口对角膜散光及视力的影响.方法 68例(78眼)抗青光眼术后的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上方透明角膜切口20例(24眼);B组颞侧透明角膜切口24例(26眼);C组角膜曲率引导下透明角膜切口(手术切口选择以角膜屈光力小的散光轴向方向)24例(28眼).比较3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角膜散光度及视力变化.结果 术前、术后1周三组间裸眼视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术后1个月和3个月C组裸眼视力显著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A组与B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在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角膜散光度显著小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角膜曲率引导下以角膜屈光力小的散光轴向方向做透明角膜切口能在一定程度上矫正抗青光眼术后引起的角膜散光,并有利于术后视力改善.

    作者:黄明灿;屠叔丹;邵利琴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右美托咪定、氯胺酮、芬太尼用于小儿唇腭裂手术麻醉的比较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定、氯胺酮、芬太尼三种麻醉药应用于小儿唇腭裂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54例唇腭裂患儿随机均分为氯胺酮组、右美托咪定组和芬太尼三组,每组各18例.氯胺酮组诱导用氯胺酮2mg/kg,维持0.5mg/(kg·h);芬太尼组诱导用芬太尼3μg/kg,间断给药维持;右美托咪定组诱导用右美托咪定2μg/kg(10分钟以上),维持0.5μg/( kg·h).诱导同时用异丙酚、万可松,维持时用七氟醚辅助.记录术前、术中、术后2小时及术后2~24小时的血压、心率、氧饱和度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右美托咪定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芬太尼组和氯胺酮组(P<0.05);复苏时间右美托咪定组和芬太尼组明显短于氯胺酮组(P<0.01);术中及术后2小时右美托咪定组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低于芬太尼组和氯胺酮组(均P<0.05),术后2~24小时三组间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小儿唇腭裂手术的麻醉心率、血压较平稳,术后并发症较少,可替代芬太尼和氯胺酮.

    作者:骆晓攀;陈龙;方俊标;翟雯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肝内胆管囊腺瘤11例诊治分析

    目的 提高对肝内胆管囊腺瘤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5年来收治的11例肝内胆管囊腺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及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2例为体检发现,其他9例均有不同症状.影像学检查提示肝内囊性占位性病变.11例肝内胆管囊腺瘤均获得手术切除,2例腹腔镜下完成.结论 术前确诊肝内胆管囊腺瘤较为困难,需同其他肝内囊性病变鉴别,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术前评估,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佳治疗方案,对经过选择的病例,腹腔镜肝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沈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骨科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及血栓形成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骨科术后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例骨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不同剂量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乌司他丁各组在术中及术后每天分别给予2000U/kg、4000U/kg、8000U/kg乌司他丁,2次/d,连续静脉滴注6天.对照组予各时间点给予同等量生理盐水.各组患者分别于手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检测APTT、PT、TT及FIB,术后第6天检查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乌司他丁4000U/kg组、8000U/kg组TT、PT、APTT各时间点延长较明显(P<0.05);4000U/kg组、8000U/kg组分别与2000U/kg组比较,PT、TT各时间点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4000U/kg组与对照组、2000U/kg组比较,血栓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8000U/kg组分别与对照组、200U/kg组比较,血栓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8000U/kg组与4000U/kg组比较,血栓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不同剂量的乌司他丁均可延长患者的出凝血时间,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延长,较大剂量可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作者:石青青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三种术式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比较

    目的 探讨锁骨钩钢板、喙锁间空心螺钉以及双纽扣钢板三种术式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锁骨钩钢板固定32例、喙锁间空心螺钉固定17例及双纽扣钢板固定15例.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分析三种术式的优缺点及手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注意事项.结果 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定锁骨钩钢板固定组、双纽扣钢板固定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喙锁间空心螺钉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锁骨钩钢板固定组与双纽扣钢板固定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手术时间双纽扣钢板固定组较锁骨钩钢板固定组、喙锁间空心螺钉固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骨钩钢板固定组与喙锁间空心螺钉固定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术式均可用于治疗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但双纽扣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具有较多优点,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景孟军;邹亚萍;蔡水奇;杨成杰;陈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COX-2、EGFR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两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COX-2、EGFR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8例鼻咽癌和38例鼻咽炎症黏膜组织中COX-2、EGFR表达.结果 COX-2、EGFR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鼻咽炎症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P<0.05).COX -2、EGFR表达与鼻咽癌临床分期有关,Ⅲ-Ⅳ期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COX -2、EGFR表达与鼻咽癌浸润和转移有关,即有颈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中COX -2、EGFR表达率明显高于无颈淋巴结转移者(P<0.05).鼻咽癌中COX -2、EGFR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COX-2、EGFR在鼻咽癌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在鼻咽癌淋巴结转移中有协同效应.

    作者:白薇琦;胡宝华;汤建国;李旋;黄蓉;俞吉霞;顾利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浙江实用医学杂志

浙江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