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晓燕;许良碧;邱骞
本文调查了华西医科大学心理卫生研究所1994~1998年出院病人4993例,其中抑郁性神经症80例(占1.60%),女性多于男性.抑郁性神经症病人的住院年龄随年度的改变有降低趋势.本文就诊断归属问题进行了讨论.
作者:霍绪平;柳宏宇;郭金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抑郁情绪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中的负面作用.方法在鸡血藤复方治疗的基础上,前瞻性研究106例再障患者初诊、治疗1个月和12个月的抑郁情绪对再障疗效影响.结果鸡血藤复方治疗24个月后有效82例(77.4%).初诊时抑郁101例,治疗 2年后无效24例;非抑郁5例,无效0例.1个月后抑郁35例,非抑郁71例,治疗2年后2组无效均12例.12个月后抑郁39例,治疗2年后无效17例,非抑郁67例,无效7例.两者有显著差异(P<0.005).结论抑郁情绪对再障治疗不利.强调心理治疗作为辅助治疗的重要性.
作者:苏尔云;王勍;高红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采用自我评定焦虑量表(SAS)对农村36对双生女夫妇和20对非双生女夫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双生女夫妇SAS评分明显高于非双生女夫妇.在双生女夫妇的焦虑中,家庭经济状况差的SAS分值显著高于家庭经济状况好者,不同性别及不同教育程度(高中以下)之间的焦虑评分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崔桂梅;王平;张瑞岭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筛选学习困难儿童42名,并根据学业成绩分为数学困难组、语文困难组、复合困难组,随机抽取同性别、年龄、班级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比较各组的智力特征.结果发现,学习困难组智力水平低于正常儿童;不同类型困难组言语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发展情况不一致,各测验量表分的低下状况不同,而且智力结构模式也有所不同.提示智力水平偏低可能是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之一,而言语能力和操作能力发展的不均衡、各部分能力发展的不一致性和智力结构模式的差异,可能是造成不同类型学习困难的原因之一.
作者:刘卿;杨凤池;周梅;张曼华;秦春和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口服利培酮或氯氮平各治疗精神分裂症25例,疗程8周,以PANSS评定疗效,以TESS观察副反应. 结果两药对精神分裂症均有较好疗效,利培酮副反应有EPS及失眠,氯氮平副反应有流涎、植物神经系统症状、过度镇静、白细胞减少及心电图异常.结论利培酮与氯氮平疗效相近,但副反应小,为安全有效的一线抗精神病药物.
作者:蔡昌群;万承龙;陈方煜;武慎彬;汪开山;阳中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二十世纪以来,许多临床医生发现心理因素是神经衰弱的主要原因,甚至是唯一的原因,并且也认识神经衰弱的病理本质不是神经力量的耗损和衰弱,而是人对心理困难情境或不良情绪的反应[1].由于神经衰弱症状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心理因素,因此,心理治疗也就是有效的手段,即运用医学心理学的理论及方法帮助病人分析真正的致病原因,从而面对困难主动解决或设法适应.在心理治疗中,笔者按照上述观点运用认识领悟疗法、认知疗法,对包括神经衰弱在内的各类神经症进行了心理治疗并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赵梅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为了解脑卒中患者心理状况,对57例脑梗塞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自编的调查表进行调查,并与57名健康者作配对比较分析.结果脑卒中病人有明显的抑郁存在,照料人、躯体功能、病人对疾病的了解程度等,对其发生起催化剂作用;内科医师对精神病学知识重视/认识不够.结论医师在对病人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心理治疗;综合医院应加强对各科医师的精神病学再学习,开展联络精神医学工作.
作者:张存良;李艳红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神经症临床表现多样化,以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多见,常常到综合医院非精神科诊治,必然影响神经症的诊断及治疗.本文对92例以躯体症状为主的神经症进行了调查分析.
作者:陈振文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为观察氟西汀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实用性,采用氟西汀治疗抑郁症并与阿米替林作对照,结果显示,氟西汀组显效率及痊愈率与阿米替林组相当,副作用却比阿米替林组少,且服药方法简便,依从性高,有利患者的维持治疗.
作者:程绍忠;李清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学习成绩与述情障碍的关系.方法以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对60名成绩优秀的学生和77名成绩差的学生进行测评.结果两组学生的TAS总分分别为66.63±6.74和65.74±7.51,无显著性差异;成绩差的男生因子Ⅳ显著高于成绩优秀的男生.结论成绩差的男生述情障碍明显.
作者:袁勇贵;吴瑞枝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抗精神病药舒必利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舒必利0.1g、bid服8周,雷尼替丁 0.15g、bid服8周,硫糖铝0.5g、Tid服8周,阿莫西林0.5g、Tid服2周;对照组除不用舒必利外 ,其它所用药物及剂量、服法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6%)明显高于对照组(46%); 起效时间(5.31±2.17天)短于对照组(7.56±2.7天);对缓解嗳气、上腹部压痛、OB转阴和解除焦虑、抑郁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舒必利对焦虑、抑郁情绪的康复和促进溃疡的愈合均有良效.
作者:王丽娟;李振东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为了解精神病人HBV感染现状.方法对1790例首次住院的精神病人进行检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H),对标本进行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抗HBC-IgM检测.结果精神病人(首次住院)HBV的感染率为5.3%,年龄分布有显著差异.结论应加强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减轻精神病人及家属的顾虑,促使其及早就医,以减少HBV的感染机会.
作者:李艳红;张存良;师凤彩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本研究从心理应激方面探讨乳腺增生病的病因,选择55例首发乳腺增生病的非孕期妇女(20~50岁)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辩证分型分组,采用LES对精神刺激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肝郁气滞型组和痰瘀互结型组的总生活事件刺激量均明显高于正常人. 家庭事件刺激量均显著高于工作学习问题、社交及其它问题的事件刺激量.负性事件刺激量显著大于正性事件刺激量.所以,家庭负性精神刺激可能与乳腺增生有关,防治可从心理方面着手,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者:黄学军;罗仁浩;许行健;刘兰苑;周劬志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为调查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对住院病人焦虑、抑郁的影响 ,由病人自行填写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应对方式量表、社会支持量表.结果发现,住院病人焦虑、抑郁发生率分别为40.3%和34.8%,其焦虑、抑郁得分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
作者:张玉山;崔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情感淡漠评定现状,探讨提高对情感淡漠评定一致性的方法.方法调查85例精神分裂症情感淡漠的出现率,并按不同病期、不同临床类型、不同性别分组比较.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情感淡漠出现率为54.12%,多见于慢性期、单纯型、紧张型及男性.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虽然情感淡漠多见,但临床有过高评定的倾向.
作者:李植荣;周青;黄玉琴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更年期综合征妇女心理健康状况、个性特征及其关系.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进行评定.结果:症状自评量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因子分较国内常模明显增高,差异显著.艾森克人格问卷N分与SCL-90各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广泛提高更年期妇女保健意识、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同时,应加强心理咨询与指导.
作者:龙鲸;吴忠玲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为了加强心理疾病的预防,使人民群众发生心理卫生问题能得到及时合理的心理咨询、指导和治疗.方法根据CCMD-2-R诊断标准,对4123人次求询者的资料进行分析,采用自评量表和SCL-90、SAS、SDS、瑞文、注意力测定、EPQ,对来访者心理特征作客观的评论.结果第一年与第二年心理测验情况比较(自评量表和心理测验问卷测定,异常率64.9%)无显著差异.第一年与第二年常见的求询问题比较(情绪问题49%,儿童青少年问题14.7%,精神病问题14.1%,人际关系6%,婚姻恋爱问题4.3%,其它咨询问题12%).不同年龄阶段常见的咨询问题比较(学习问题咨询以20岁以下年龄组为主,恋爱问题咨询以20~29岁年龄组为主,精神病问题咨询以20~39岁年龄组为主,情绪问题以30~69岁年龄组为主,人际关系问题咨询以30~39岁年龄组为主).求询者满意度达96%.结论各种心理测验的异常率高达64.9%,提示求询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常见的求询问题为情绪问题.心理咨询有效解决人们的心理问题,作为区精神卫生中心专科门诊的补充,扩大精神卫生服务范围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作者:沈静静;赵宝龙;张雪琴;李晓红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对在我院住院的92例抑郁症病人进行随访调查对比,结果表明,老年组和成年组抑郁症在住院率、家族史及HAMD平均总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但在诱因、从发病到就诊的时间上、临床症状、预后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所以,对老年组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更应注意.
作者:于丽惠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为了更好地掌握和使用新药维思通,本文对使用维思通30例与氯丙嗪30例、氯氮平30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显示,维思通与氯丙嗪、氯氮平药物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方面均有明显疗效,三者间无显著差异.在药物副作用方面,维思通明显小于氯丙嗪、氯氮平,存在显著性差异.提示维思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可作为一线抗精神病药物,在病人对氯丙嗪、氯氮平的副作用不能耐受时,可改用维思通治疗.
作者:黄玉海;罗碧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为探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震颤谵妄)的临床特征,作者回顾性调查了本院1990~19 98年住院的酒中毒患者,结果显示,237例病人中,震颤谵妄占10.13%,多见于男性,职业以工人为主占45.8%;54.2%的病人同时伴吸烟.临床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知觉障碍、紧张恐惧、行为紊乱及震颤,多伴有严重的多系统躯体损害.
作者:黄兴兵;朱玉华;黄雄 刊期: 200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