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毓馨
1 确立目标,制订带教计划以培养护生良好的医德素质,在实践中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提高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为总目标[1]. 根据本科室的工作特点、性质及教学环境、师资水平分析、估计,拟订以下计划:
作者:梁靖;梁容;卢云媚;邓丽珍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总结了我院CT室1995年9月~1999年6月1 268例患者应用数控注射器在CT增强扫描时的护理体会.本组病例中男性855例,女性413例.小年龄3岁,大年龄87岁,平均年龄5 2.5岁.60~69岁年龄段患者作CT增强检查多,占CT增强总人数的34.5%.1 268例病人中随访除穿刺部位局部渗漏28例,上臂浅静脉炎6例,上肢肿涨2例外,无空气栓塞,无心脑血管病意外发生.说明数控注射器推注造影剂配合CT增强扫描是准确,安全,可靠的. 指出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正确选择穿刺部位及操作方法, 严谨的管道内排气,正确的编程,适当的造影剂注入流量、流速及总量计算,保证了CT增强扫描的成功.
作者:张红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缩短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时间的效果及对护理工作的影响.方法:贲门癌行近端胃次全切除术34例,胃窦癌行远端胃次全切除术38例,一侧甲状腺叶次全切除术44例,3种病人各随机分为2组,围手术期分别用传统方法或短程方法给抗生素预防感染.结果:与传统用药组相比,短程抗生素组病人的切口愈合率、切口感染及腹腔感染无显著差异;抗生素用量、护理工作量、护理工作强度均明显下降;病人卧床时间缩短,抗生素费用明显降低. 结论:围手术期短程用抗生素的预防效果好,可明显降低抗生素用量、护理工作量和护理工作强度以及病人的经济负担,有利于病人康复.
作者:钱火红;邱群;徐琴;滕月芳;葛小莉 刊期: 2000年第12期
1998年10月以来,我院开展了纤维支气管镜导管介入,药物栓塞治疗肺结核空洞的新技术. 这项新技术对肺结核空洞的关闭、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作者:章红宇;方玉琴 刊期: 2000年第12期
为预防插胃管所致胃内细菌感染和方便插胃管的操作,我们在传统的胃管口加一塑料塞并在距管口10~15 cm处加一止水夹,并进行无菌操作处理和实验验证.选择了50例普外科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胃管有塞组、无塞组,病例各半,抽取胃液进行细菌培养, 结果显示:有塞组阳性率16%,无塞组阳性率44%.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 05),研究表明:改良胃管是适用于内、外科病人的胃肠减压、鼻饲等,具有操作方便,美观实用,且防止胃液外流,减少管口污染,降低条件致病菌感染等优点,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
作者:王霞;王红美;杨建英;刘炎玲;廖晚珍 刊期: 2000年第12期
随着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人们对自我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在就医过程中维护自身的权益,从而对医护人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提出很高的要求.由于受贯性的工作流程及个别护士的服务意识相对滞后的因素制约,往往导致护患纠纷.因此,怎样不断改进护理工作,尽量减少或避免纠纷以及出现矛盾纠纷后如何正确处理,就成为当务之急,需引起各级护理管理者及广大同仁的广泛关注.现就处理护患纠纷中的礼仪问题浅谈如下.
作者:王晶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了解视网膜脱离术后疼痛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加强护理,以提高术后病人的舒适程度 .方法:采用线性模拟标尺,对69例视网膜脱离手术病人计量疼痛程度.结果:不同手术之间疼痛的发生有显著差异性(χ2=5.18,P<0.05),疼痛程度也明显不同,常见的为手术切口疼痛,眼压升高是引起中度以上疼痛的主要因素.结论:视网膜脱离术后预防性应用止痛药,对因治疗,4种体位交替应用等措施可以缓解疼痛,提高病人的舒适程度.
作者:陆少庄 刊期: 2000年第12期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及疾病谱的改变,人们的就医观念及就诊时的需求心理发生了巨大变化 ,他们不仅仅要求就诊时得到疾病的治疗,更希望得到相关知识的指导,但门诊怎样才能为病人提供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满足病人的身心整体需要呢?怎样充分发挥门诊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作用呢?为此,从1999年2月始,我们制定了<健康教育处方>,为门诊病人进行了系统的健康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雷红丽;王伟洁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我科室研制的专门用于配制化疗药物的简易隔离箱,使分散在空气中的化疗药物尽可能排到室外,有效地减少了护士在操作中吸入药物,避免对护士身体造成损害.取材方便,制作简单,价格低廉.
作者:尚晓春;王文仪 刊期: 2000年第12期
妇科腹腔化疗是循卵巢恶性肿瘤生物学特性的一种具针对性的特殊疗法,但在冬春季节,大量(2~3 L)冷的灌注液可导致病人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给患者增加了治疗间的痛苦.为此 ,在冬春季节亟需改良腹化灌注液.我科1997年~1999年的冬春季节期间对46例卵巢癌患者在腹化时,灌注液采用保温和不保温的前瞻性临床对照副反应的观察,提出了腹腔保温化疗的重要性.
作者:温彩琼;李振炎;袁秀红;黎丽婵;吴燕萍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行围手术期呼吸功能训练对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15 例行肺叶或全肺切除的肺癌患者,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术前和术后呼吸功能的训练和指导.结果:15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发生肺部感染、肺不张、呼吸衰竭等肺部并发症.结论: 对肺癌患者行围手术期呼吸功能的训练与指导可减少肺部感染、肺不张、呼吸衰竭等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黄秀英;郭秀泉;吴剑辉;陆爱英;冯洁枝;周菊梅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机械通气是临床上治疗急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有效方法,但其并发症之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常导致临床治疗上的困难.现通过对我院ICU 30例行呼吸机病人的呼吸管道细菌污染情况及下呼吸道定植或感染的细菌进行培养观察,提出了相应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连芳;魏朝霞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我科自1997年起对癌症患者给予心理疏导,一般由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参加,负责对癌症患者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支持.激发患者潜在的生存意识,提高肌体抗病能力[1],收到良好效果,具体措施如下.
作者:金宗兰 刊期: 2000年第12期
血氧饱和度探头是心电监护仪上重要的传感器,也是较易出现故障的部件之一.由于可重复使用的血氧饱和度探头的价格昂贵,而一次性探头的价格很便宜、方便,因而有很多家医院使用.根据我国的国情,达到节支增效的目的,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可以将一次性探头做清洁处理后再次使用,直到其损坏为止.由于血氧探头很容易损坏并属于易耗品,所以,在护理操作中我们对其一定要小心、爱护.尽管如此,因为一次性探头是将红外发射和接受元件分别埋在纸基薄膜中,无任何夹持和保护结构,使用时需要用胶布将其固定在患者的手指(或脚趾) 上,使用完毕后要将胶布揭下才能取下,因而极易使血氧探头损坏.
作者:岳新芝;黎惠芬;程广斌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治疗创面的效果.方法:采用多孔敷料负压封闭疗法,对不同深度及大小的急、慢性创面进行处理.结果:经该方法处理创面后创面愈合时间,急性创面1~3周, 平均2周;慢性创面2~8周,平均4周.结论:多孔敷料负压封闭处理创面与传统方法相比较 ,具有操作简单、密闭好、创面愈合速度加快、降低交叉感染等优点.
作者:李玉梅;张翠英;徐小迟;任联;张灵芝;郭妍 刊期: 2000年第12期
医嘱查对工作在医疗护理过程中是防止差错事故发生的必不可少的关键措施.然而一人负责宣读医嘱,其他护士根据宣读内容查对处置卡片的惯用查对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传统的医嘱查对方法,查对时间较长,枯燥的宣读声极易使查对人员产生麻木感,思路跟不上宣读内容,造成漏查医嘱是难免的.
作者:付丽杰 刊期: 2000年第12期
脑干出血患者由于昏迷或面瘫等,可出现眼裂闭合不全.此时,如果不注意眼的防护,就可引起角膜炎、角膜溃疡,甚至更严重的后果.现将1例脑干出血患者并发眼炎后导致眼球摘除的教训总结如下.
作者:张军;杜芳;卫金华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由实用护理杂志社主办并召开的全国第三届内科临床护理学术研讨会,于2000年10月31日~11月3日在福建省福州市圆满结束.这次会议录入论文180篇,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8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作者:李惠敏 刊期: 2000年第12期
多年来,教科书及临床护理人员都让结核性单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患侧卧位,利于健侧肺扩张及进行气体交换.随着呼吸生理研究的不断深入,有些学者认为健侧卧位可使通气/ 血液比率(V/Q)佳,临床上也观察到若按常规让患者患侧卧位,有部分病人则明显感到胸闷、胸痛,为探讨一种适合病人治疗和护理的体位,制定胸腔积液病人的护理计划,我们观察了结核二科20例结核性单侧胸腔积液患者健患侧卧位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作者:杨梅英;张爱民;崔兆芹 刊期: 2000年第12期
将护理程序应用于护理会诊中去,针对院内危重、疑难、病情复杂需要跨专业解决问题的病人,开展了以护理程序为核心的护理会诊,收到了良好效果.
作者:李霞;侯凤芝;霍文贤;王清;刘显云;周仁 刊期: 2000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