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玲;陈红玲;肖建红
病例:男,47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伴消瘦1月”于1999年12月14日入住我院.入院后行胃镜检查显示“食道溃疡”,取活检报告为“食道中分化鳞癌”.于1999年12月22日行“食道癌根治术”,术中见肿块与胸主动脉及纵隔胸膜粘连,术后病检示“食道高分化鳞癌,侵犯食道外膜,淋巴结转移癌(1/1)”.术后行2周期化疗及局部放疗,DT=50Gy.患者于2000年4月,开始出现左侧颞部及枕部头痛,无恶心呕吐及视物模糊,头部CT检查脑实质未见异常,予以止痛、扩管治疗,后头痛渐加重,伴左眼视力下降,左眼视野鼻侧偏盲.眼部检查:右眼未见异常,左眼眼底视乳头颞侧处有一扁平隆起样灰色病变.CT检查及MRI检查均示,左眼球后壁颞侧占位性病变0.5cm×0.8cm大小.临床诊断:食道癌脉络膜转移.于2000年5月9日开始进行球后病灶野放疗,DT=40Gy.放疗结束后,患者头痛消失,左眼视物较前清楚.8月复查眼底镜,未见明显隆起样病变,行双眼彩超示:双眼球内及球后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食道癌转移至脉络膜少见,脉络膜转移癌经放疗后,70%~80%视网膜剥离可改善,25%~50%视力可完全恢复.因此应尽量采用积极治疗,而无须一味动员患者行眼球摘除术.
作者:李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的许多管理专家将企业的战略计划或者说战略规划用于高等学校.1972年美国学者申达尔和哈顿早将战略规划用于高等教育,1978年哈佛大学的霍斯默完整地提出了战略规划用于高等教育的理论,形成了高等学校战略的学术构想.战略是带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重大谋划与对策,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组织部门)或单位在一个较长时期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计划、步骤与措施.战略包括战略目标、战略计划、战略措施和实施步骤.战略计划的制订不仅取于对未来情况的估计分析,而且还取决于管理者的价值观念.战略计划的制订有助于正确处理长远需要和眼前利益、长远发展和眼前生存的关系,减少和避免短期行为的干扰,保证国家或组织或单位长期稳定发展.同时,战略规划也具有很大的鼓舞和动力作用,有强烈的导向作用,有助于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去实现战略目标.
作者:张万明;刘献君;钟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腹部外科手术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高达60%~70%[1].过去常用药物预防和治疗.呕吐是指由于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而致饮食由胃反吐出的病症,前人有“有声无物为呕、无声有物为吐”之说[2].胃主要受纳和腐热水谷、其气主防.若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以及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均可引起胃气上逆,发生呕吐[2].内关穴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二寸,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为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3].内关穴在中医上是治疗恶心与呕吐的特效穴位.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病例:本文100例病例来源于我院1998年3月至1998年9月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卵巢囊肿切除术.其中实验组(磁疗组)52例,对照组(铁片组)48例.年龄19~39岁,手术时间平均为74.5分钟.在手术72小时内病人服用了抗呕吐剂及组胺H2受体拮抗剂或镇静类药物如氟哌啶、以及有高血压的患者均排除在此次研究之外,以防止药物作用的继发干扰.
作者:朱永祥;温满清;顾沙;钱远江;刘金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科常见的致聋性疾病,因其病因、病理变化复杂,不易治疗.如部分急性病人由于鼻腔、鼻咽部存在感染,有分泌物,不能常规进行咽鼓管吹张;慢性病人到了晚期更是棘手,甚至行中耳插管都无法完全改善症状.近年来,作者采用益气聪明汤加西医辅佐治疗这类单纯西医治疗无效的分泌性中耳炎102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02例中,双耳发病40例,共142耳.男56例,女46例.因鼻、鼻咽部炎症不能行咽鼓管吹张68例,病程超过1个月者34例,其中曾行鼓膜切开排液或中耳插管10例.年龄18~68岁,病程3天~4年.主要症状:所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耳闭塞感或闷胀感,伴耳鸣30例,伴头痛8例.检查:鼓膜完整、膨隆或内陷、活动度差或消失.急性者呈淡黄或橙红色,慢性者呈腊黄或灰白色.中有47耳可见液平线或气泡.纯音测听均显示传导性耳聋,500HZ、1000HZ、2000HZ平均气导听阈在30~40dB,骨导正常.声导抗测试:鼓室压图B型97耳,C型45耳.
作者:车翔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上肢常见的一种损伤.我院自1986年~1999年共收治113例,其中绝大多数为Ⅲ型肱骨髁上骨折,为预防肘内翻畸形,本文对其中资料较完整的61例在治疗中测量Baumann角并对52例正常肘关节X片测量Baumann角进行比较分析,着重对髁上骨折复位、固定方法及预防并发肘内翻进行了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61例,均属Ⅲ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即骨折端无骨皮质相连,完全移位.男46例,女15例.年龄5~12岁,平均7.5岁.正中神经损伤1例,开放性骨折1例.其中尺偏型48例,桡偏型13例.
作者:汤龙飞;雷光华;郑汉江;刘朝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病例资料我院1996~1997年收治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41例.其中男性35例(85.3%),女性6例(14.6%).年龄16~30岁11例(26.8%),31~50岁23例(56.1%),大于50岁7例(17.8%).所有病人均为有疫水接触史的农民.发病时间7~9月份,其中8月份37份(90.2%),41例中死亡5例(12%).
作者:胡光元;童启茂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随着超声技术的进步,许多先天性胎儿畸形都可在产前得到诊断,我们遇见1例先天性复杂畸形胎儿,在妊娠中期得到诊断,现报道如下.病例:22岁孕妇,孕14周,于2000年10月9日来我室就诊,宫内见胎头光环显示,双顶径3.4cm,胎儿枕部见大小为3.4cm×3.8cm无回声区,内回声均匀,周边清晰,自颅顶部向外突出,胎儿股骨长2.2cm,胎心搏动规律、大羊水池深度7.8cm,胎盘附着子宫前壁呈I级,子宫后壁见一如前壁胎盘回声相似的胎盘显示,胎儿腹壁回声中断距离为2cm,并在胎儿两股骨间见大小为2.6cm×1.8cm稍强回声光团,内回声不均,呈“筛状”,周边不规则,并见其蠕动(见附图).CDF I:上述稍强回声光团内未见血流信号显示.超声提示:①中孕,单活胎;②羊水过多;③胎儿畸形(腹裂内脏外翻,脑膜膨出);④附胎盘.
作者:彭秀珍;马红梅;周瑞珊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们于1995年开始研制弯曲梅花型髓内针,几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有增强内固定作用.避免髓内针退出到膝关节腔内,减少膝关节僵直等并发症.骨折愈合后髓内针容易取出等优点.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62例,男104例,女58例.小年龄20岁,大年龄56岁,平均年龄38岁.骨非骨横形骨折82例,斜形骨折52例,多段粉碎性骨折28例.本组均获随访,骨折愈合取出内固定时,取针容易,无1例髓内针退出到关节腔内,关节功能恢复正常.
作者:吴昌金;尚平;鲁厚根;王志贵;罗纲;廖全明;佘远举;孙之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为了提高基层医院的钢板内固定治疗骨折的手术成功率.方法:结合基层医院的实际工作状况分析我科近10年来接诊的97例钢板内固定治疗骨折失败的原因.结果: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为器械不配套、未理解钢板的使用原理、骨折未达到解剖复位及不正确地指导功能锻炼.结论:为避免钢板内固定治疗失败,应合理使用器械,解剖复位,正确功能锻炼.
作者:孙之煜;鲁厚根;尚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自体带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显微镜下对28例38~73岁患者的32眼行常规胬肉切除,确保切除后角膜透明光滑.潜行将胬肉体部与巩膜面及正常球结膜分离,在泪阜外1~2mm处将胬肉体部全部剪除,清除残留部分.注意勿伤直肌.在上方球结膜下局部麻醉并分离球结膜组织,取一与巩膜暴露区大小相似,带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瓣组织做植片.将植片平铺于胬肉切除区的植床上,植片角膜缘与植床角膜周边部相贴,10~0尼龙线间断固定缝合4针,连续缝合结膜创口.充分展平植片,片下无积液积血.术毕涂点必舒眼膏加压绷带包术眼.术后每日换药,5~7天拆线.结果:对所有病例随访3个月~4年,28例(32眼),植片全部成活平覆,角膜表面光滑透明,眼球活动度好,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自体带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复发率低,且反应轻,愈合快,是安全可靠的一种手术方法.
作者:杜冰;曾键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尖锐湿疣治疗方法很多.应根据发生部位、疣体大小、数目多少,酌情选择治疗方法.我们于1998年10月至1999年10月,对阴道内及宫颈部位的尖锐温疣42例患者全部冷冻治疗,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性病防治中心于1998年10月至1999年10月共诊治阴道内尖锐湿疣42例,病程1~14月.皮损分布:阴道前壁5例,后侧壁7例,左右壁11例,宫颈口15例;四壁及宫颈口均有损害者4例.皮损多为乳头状、菜花状及丘疹状.皮损散在分布27例、相互融合成团块状15例.42例均经5%醋酸试验阳性或经病理检查而确诊.
作者:方敏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分析施实卵巢恶性肿瘤胃肠道转移手术后并发症的特点,探讨手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31例卵巢恶性肿瘤胃肠道转移(转移瘤直径≥2cm)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数据采用计算机软件处理.结果:141例次中,58.9%(83/141)行单纯肠癌病灶切除及修补,41%(58/141)行部分肠切除术.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6.9%(38/141),全身支持治疗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卵巢恶性肿瘤肠道转移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的全身情况、手术方式等有关.手术技术的改进及对患者的支持治疗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邓乐静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为了预防膀胱癌部分切除术后复发,我科于1996年1月至2000年6月采用羟基喜树碱术后膀胱灌注,经随访观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降低了复发率,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41例,男性39例,女性2例.年龄32~81岁,平均年龄58.4岁.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诊断为膀胱癌.
作者:付玲;陈红玲;肖建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胃镜检查是一个直观的检测手段,它可以直接看到病变部位的病理变化,为临床提供可信的诊断依据[1].但在插管过程中,由于镜身长、管径粗,容易引起患者的恐惧感和恶心、呕吐反应.自1995年3月~2000年12月我们将1788例患者分别采取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穴位按压配合情志疏导,能消除患者在胃镜检查中产生的恐惧感和恶心、呕吐反应,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将行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行穴位按压和情志疏导者为A组,共608例.其中男320例,女288例,平均年龄38.9岁.慢性充血渗出性胃炎34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76例,消化性溃疡176例,胃癌16例.行肌肉注射654-2和情志疏导者为B组,共600例.其中男320例,女280例,平均年龄38岁.慢性充血渗出性胃炎34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68例,消化性溃疡172例,胃癌16例.行情志疏导者为C组,共580例.其中男296例,女284例,平均年龄37.5岁.慢性充血渗出性胃炎34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60例,消化性溃疡160例,胃癌12例.3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病情轻重,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作者:周银秀;张汉英;刘友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总结99mTc-DTPA肾动态示踪剂用GZB型γ照像机对泌尿系疾病的肾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国产航天部第二总体设计部生产的GZB型γ照相机对71例肾动态检查,其中健康者20例,肾移植术后3例慢性肾炎肾功衰28例,梗阻性肾病7例(肾结石5例)肾性高血压8例,多囊肾3例,肾肿瘤2例.测定各种疾病的灌注相、摄取相、排泄时间及肾小球滤过率.结果:健康组20例其图像显示可见双肾灌注相,肾内放射性分布均匀、对称.4~6分钟双肾实质显像达高峰;慢性肾炎肾功衰28例灌注相明显延迟,肾实质放射慢稀疏或缺损区;肾移植3例,其中1例超急排异者灌注相不明显,余2例显像明显延迟;梗阻性肾病7例,肾显像可见多个放射性缺损区;肾性高血压8例显像多见小肾、显影淡且模糊;多囊肾3例显像均清晰的圆形缺损区并多为双侧病相;肾肿瘤2例病变部位过度充盈相.结论: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对诊断泌尿系疾病灵敏度高,安全、简便,除可提供形态字信息外,同特定量评价肾功能变化.
作者:涂光顺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胸腔闭式引流是治疗气胸、血胸、脓胸及开胸术后的主要诊疗措施,利用胸腔负压吸引装置排除胸膜腔内积气和积液,使肺恢复膨胀状态,消除胸内残腔.在护理中若有疏忽或护理不当使引流管内与外界相通,气体进入胸腔造成气胸,轻者增加病人痛苦,重者危及生命.现将3例因护理失误致气胸的教训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例1:男,54岁.1993年3月28日8am因左上肺癌在全麻下行左上肺叶切除术.术后第2天拔除上胸管,第3天夜班护士更换下胸管胸腔引流瓶内盐水后,未检查玻璃长管是否在液面下,直至病人诉胸闷憋气才发现,胸管经长玻管下端与大气相通导致气胸.立即行胸穿抽出气体500毫升,并持续低负压吸引,引流出残留气体,患者术后第4天拔管.
作者:王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的常见病,病程较长,迁延反复.笔者从1994年6月至2001年3月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方法治疗该病120例,取得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20例均系已婚妇女,全部病例经妇科和B超检查提示确诊.年龄从23~50岁.病程从3月~16年.发病部位:慢性附件炎(输卵管、卵巢)92例,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27例,慢性子宫内膜炎1例.
作者:郑慧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急性氯气中毒虽然少见,因其症状重,临床认识不足,及时正确处理尤为重要.我院1997年8月收治一起某化工厂氯气泄露所致38例急性氯气中毒病例,临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男20例,女18例,其中儿童10例.年龄1岁半~53岁.接触氯气3~10分钟不等.全部病例均有呛咳、流泪、辛辣感等粘膜刺激症状;气促、胸闷30例,窒息感18例,胸痛、咯血丝10例,头昏25例,心衰1例,昏迷1例,肺部哮鸣音1例.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6.0~15)×109/L,中性60%~80%.X线检查:肺纹理增粗30例,点片状阴影2例,正常5例.
作者:陈秀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这一,常以单纯口服或静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我院自1999年12月~2000年12月,以PIFG-Ⅰ型妇科仪,在中频交流电疗的临床基础上辅加庆大霉素药垫治疗慢性盆腔炎40例,并与单纯中频交流电疗法比较,经随访观察,治疗效果显著,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80例病例均选自门诊病人,按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诊断标准、平均年龄、即往病史及孕产次均无差异.80例临床记录中有白带增多、腰痛、腹痛及腹坠胀等,妇科检查,两侧附件增粗或条索状、压痛(±)等.
作者:王绍帼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腹部囊性包块在B超的声像图上表现各异,因此在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上有一定的限度,特别是较大的囊性病变,在定位上都很困难.笔者收集了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不典型囊性包块的超声声像图资料,其中有2例病人还进行CT检查,现将3例不典型性囊性病变的病例报道如下.1 病例报告例1,男性,18岁.因右中上腹痛5天就诊.查体:腹平软,未见肠形及蠕动波,肝脾肋下未触及,古中腹轻度压痛及反跳痛.B超所见,于肝肾间隙内探及不规则无回声暗区,范围123mm×78mm,上端达肝门部,下极达右肾边缘,内可见多条间隔的光带回声,将囊腔分隔成大小不等的囊腔,较大的囊腔内可见少量密集的细小光点回声.此囊性包块与肝、胆囊、胰腺、胆总管、右肾无关系.超声结论为肝肾间隙囊性包块.CT所见,右肝、肾间隙区显示7cm×10cm大小囊状块影,CT值为17Hu,其内显示条带状高密变影,CT值为28Hu,囊状影内显示分隔状改变.
作者:邱俐;王蓉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