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维超声诊断胎儿小下颌畸形1例

朱巧灵;李晓琴;陈娇

关键词:颌畸形, 胎儿, 超声检查, 产前
摘要:病例 女,25岁,孕1产0,孕龄21周4天,来我院行三维彩超检查.检查仪器:GE Voluson E8.胎儿体位不佳,多次反复探查,无法探及颜面部冠状切面,但矢状面可见胎儿下颌短小,下唇明显后缩,高度怀疑小下颌.其余结构未见明显异常.应用三维超声定量检测胎儿下颌骨位置及大小,于鼻根处垂直前额做一条线,此线为参考线;在下颌突点与突出的上或下唇之间连一条线,测量这2条线之间的夹角[1].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相关文献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及术后随访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诊断头颅动脉瘤及术后随访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临床高度怀疑动脉瘤患者的头颅MSCTA及DSA影像资料,确诊后经外科手术或介入栓塞治疗后复查MSCTA及DSA,确诊病例均经手术或介入治疗证实.结果:121例患者中动脉瘤患者116例(动脉瘤124个),其中3例患有多发动脉瘤,分别有3、4、4个动脉瘤,MSCTA诊断125个动脉瘤,4个误诊,正确诊断121个,MSCTA检出率为97.6%;DSA诊断123个动脉瘤,误诊3个,漏诊4个,而且MSCTA所发现的动脉瘤中DSA检出率为96.7%,两种方法在检出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A检查具有微创、快速、准确的优点,并发症极少,拥有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可清晰显示动脉瘤的所在部位、数目、大小、范围及其与周围结构组织之间关系,可以较为正确的诊断及评估术后所放弹簧栓的位置、形态,能观察动脉瘤是否完全闭塞、载瘤动脉的通畅情况以及动脉瘤颈是否完全栓塞,可作为诊断颅内动脉瘤及术后随访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晓玲;彭志毅;方凯;朱斌;方金洲;余小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磁共振成像诊断卵巢转移瘤的价值

    目的:对比分析卵巢转移瘤与原发性卵巢癌的磁共振成像(MRI)征象,探讨MRI诊断卵巢转移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5例卵巢转移瘤的MRI表现,同期59例原发性卵巢癌作为对照.比较两组肿瘤的分布、边缘、大小、形态、囊/实性、分房、壁结节或乳头状突起、信号、强化程度、腹膜种植灶、转移等征象的差异.结果:25例卵巢转移瘤MRI共发现41个卵巢肿块,16例(64.0%)累及双侧卵巢;59例原发性卵巢癌MRI共发现84个卵巢肿块,25例(42.4%)累及双侧卵巢,双侧卵巢发生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0).光滑的边缘、分叶形肿块、T1WI抑脂不均匀等和低信号、实性成分T2WI等信号及实性成分内边界清晰的囊肿样信号5个征象在转移瘤中(29/41、21/41、29/41、10/38、15/28)较原发性癌多见(26/84、27/84、39/84、6/84、6/65)(P值分别为0.000、0.040、0.010,0.004、0.000);不规则形肿块、囊壁结节或乳头状突起、T1WI抑脂含高信号及实性区T2WI高信号4个征象在原发性癌中(35/84、16/19、30/84、78/84)较转移瘤多见(5/41、6/13、6/41、28/38)(P值分别为0.001、0.049、0.015、0.004).结论:MRI可显示卵巢转移瘤与原发性卵巢癌不同的MRI表现,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作者:李海明;强金伟;赵书会;马凤华;蔡宋琪;夏淦林;冯峰;傅爱燕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超声靶向微泡爆破联合骨髓来源干细胞治疗进展

    骨髓干细胞是多种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群的总称,因其提取方便、伦理争议小且有多分化潜能的特点,成为治疗许多疾病的新手段.然而受到移植效率低下、靶向性差的限制,导致其归巢率低,难以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ltrasound 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UTMD)技术是一种极具潜力的靶向给药新方法[1].因其无创、靶向性好的特点,能有效提高靶组织局部药物浓度、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将其与干细胞移植联合,可显著提高归巢率.UTMD技术有希望成为一种新的介导干细胞移植的方法,为进一步治疗缺血性疾病另辟新径.

    作者:马笑;崔可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非哺乳期慢性乳腺炎的超声特征与BI-RADS分类

    目的:探讨非哺乳期慢性乳腺炎的超声声像图特征,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46例患者进行彩超检查,了解肿块的形态、回声、大小、边界、有否钙化及血流情况,分析其超声声像图特征并予BI-RADS分类.结果:46例病例中病理结果显示慢性化脓性乳腺炎20例,慢性肉芽肿性乳腺炎19例,浆细胞性乳腺炎7例.慢性化脓性乳腺炎超声图像有大片液性回声区为其特征性表现;肉芽肿性乳腺炎回声紊乱,偶见少量液性区;浆细胞性乳腺炎无特征性表现.BI-RADS分类为3类31例,4类13例,其中4C类4例.结论:综合分析乳腺肿块高频超声特征,结合病史及体征,是提高非哺乳期慢性乳腺炎诊断率的有效方法.

    作者:罗慧;徐金锋;罗奕伦;李剑;魏章洪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半侧巨脑畸形的临床及MRI诊断(附5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分析半侧巨脑畸形(HME)的临床及MRI特点,以提高对HME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HME的临床及MRI表现,并复习文献.结果:5例HME临床表现为癫痫3例、偏侧肢体肥大3例、精神发育迟滞2例.MRI平扫均表现为一侧大脑半球增大、大脑皮质增厚、灰白质交界模糊,病变位于左侧大脑半球3例、右侧2例.病变侧侧脑室均表现为明显扩大,其中1例以侧脑室后角扩大为主,2例表现为侧脑室前角伸直,指向前上方.3例病变侧脑白质内出现斑片状T2WI高信号.结论:HME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表现为一侧大脑半球弥漫性增大,侧脑室扩大,脑皮质增厚,脑白质内可见长T2异常信号.

    作者:刘斋;何丽;王伟秀;任庆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MELAS型线粒体脑肌病的多模态MRI诊断

    目的:探讨MELAS型线粒体脑肌病的多模态影像学特点.方法:对11例MELAS型线粒体脑肌病患者的脑MRI、MRA、DWI及MRS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MRI:MELAS病灶多位于枕顶叶大脑皮层,多发为主,多变性、游走性,与血管的走行不一致,5例海马、海马旁回受累,5例合并基底节核团受累,4例合并大脑和(或)小脑萎缩,7例增强扫描未见强化;MRA:1例病灶处动脉分支增多,6例未见异常;DWI:5例均为高和(或)稍高信号,ADC图为稍高信号2例、稍低信号2例、稍高等稍低混杂信号1例;MRS:病灶区及对侧正常区均可见升高的乳酸(Lac)双峰,病灶区与对侧正常区比较Lac及Lac/Cr均明显增高(P<0.001).结论:MELAS型线粒体脑肌病的多模态MRI表现有一定特异性,综合分析,可提示诊断.

    作者:黄春元;杨智云;许朝璇;侯瑜;陈素云;吴倩红;赵志清;罗帝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经皮胆道射频消融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支架再狭窄1例

    对于预计生存期超过3月且不能切除的胆道恶性梗阻患者,经皮胆道支架置入术已经成为标准的姑息治疗方法[1-2],然而长期通畅率仍然是尚未解决的问题,50%的患者在6~8月内会发生支架内狭窄[3-4],而且支架内再狭窄也成为了胆道支架置入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从而导致复发性黄疸.支架狭窄主要原因是肿瘤组织向支架内生长、良性上皮细胞增生、胆道内污泥沉积、血块或结石形成[5].尽管为了提高胆道内支架的长期通畅率尝试了很多方法,如覆膜支架、光动力疗法等,但少有进步[6-7].对于这种情况,特别需要一种新技术能够提高支架的通畅率.射频消融术已广泛应用于肝脏、食管等,但用于治疗胆道支架内阻塞的经验却很少.近两年胆道射频消融作为一种新技术已经证明了其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8].我们报道1例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支架再狭窄病例.

    作者:潘涛;马羽佳;刘兆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3.0T HR-MRI和DSA比较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3.0T HR-MRI和DSA对疾病患者的大脑中动脉M1段(即水平段)狭窄程度的诊断符合情况,探讨3.0T HR-MRI评价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67例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均行3.0T HR-MRI和DSA检查,并以DSA为金标准计算HR-MRI诊断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以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析3.0THR-MRI诊断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与DSA的符合情况.结果:67例病人共134段目标血管,HR-MRI与DSA诊断相符合共124段,符合率92.5%,HR-MRI诊断大脑中动脉轻、中、重度狭窄及闭塞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99.2%、98.5%、80%、99.2%,95.7%、98.5%、91.4%、84.6%、98.5%,84%、98.2%、91.4%、80.8%、95.7%,100%、100%、100%、100%、100%.Youden指数分别为79.2%、94.2%、82.2%、100%,Kappa值分别为0.792、0.788、0.895、1.结论:3.0T HR-MRI在评价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方面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与DSA诊断有很好的相关性,结合管壁成像,可作为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筛查的一种常规检查方法.

    作者:黄俊;郭富强;陈士跃;刘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左室憩室1例

    病例 女,24岁,孕1产0,孕25周,单胎.胎儿腹腔积液,肝大,双肾实质回声弥漫性增强.胎儿超声心动图显示胎儿心脏位置尚正常,心胸比明显增大,肺脏受心脏挤压显示不清,四腔心显示尚清晰,左室巨大,形态失常,左室侧壁一范围约26 mm×19 mm×28 mm的憩室样无回声区向外膨出,其壁薄张力大,经宽约15.5 mm的口与左室腔相通.左室心肌运动弥漫性减低,心功能明显减低(FS12%).心包脏壁层分离,内见液性无回声区,液区较厚处约6.4 mm.CDFI:升主动脉血流反向,逆流入左室;二尖瓣口血流呈反向,由左室流入左房;卵圆孔血流呈反向,由左房进入右房.

    作者:王莉;张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鉴别诊断胰腺局灶性占位性病变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结合时间-强度曲线(TIC)在鉴别胰腺局灶性占位性病变良恶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疑有胰腺占位性病变的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作TIC分析,获得以下定量参数:曲线下面积、达峰时间及梯度.结果:良性组中胰腺病灶与病灶周围胰腺实质的达峰时间、梯度、曲线下面积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中胰腺病灶与病灶周围胰腺实质的达峰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曲线下面积、梯度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病理类型胰腺局灶性占位性病变的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存在差异,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可以对胰腺局灶性占位性病变进行量化分析,并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燕;沙娅·衣利亚斯;韩伟;宋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四维超声子宫输卵管造影对宫外孕保守治疗后输卵管通畅性评价的价值

    目的:探讨四维超声子宫输卵管造影(4D-HyCoSy)在评价宫外孕保守治疗后输卵管通畅性中的诊断价值,为患者再次妊娠方式的选择提供临床指导及降低宫外孕再次发生率.方法:对49例输卵管妊娠经保守治疗血β-HCG恢复正常3月后患者采用4D-HyCoSy评估输卵管通畅性,其中18例行腹腔镜下通液检查.结果:49例患者98条输卵管四维超声造影显示96条,显示率98.0%,其中患侧输卵管通畅18条(37.5%),患侧输卵管通而不畅24条(50.0%),患侧输卵管梗阻6条(12.5%).18条患侧输卵管行腹腔镜下通液检查,输卵管通畅6条(33.3%),通而不畅10条(55.6%),阻塞2条(11.1%).四维超声造影与腹腔镜检查对比,阳性预测值为66.7%,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4D-HyCoSy超声造影检查能实时、快速、动态评价输卵管通畅性,对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后输卵管通畅性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华娟;陈清华;黄春荣;程红;黄松带;张颂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低管电压扫描技术联合低浓度对比剂在肾动脉CTA中的研究应用

    目的:探索低管电压与低浓度对比剂的“双低”扫描方案在不具备迭代算法的CT机上行肾动脉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中的可行性.方法:将136例腹部CTA受检者按管电压和对比剂浓度随机分为4组.利用原始图像及后处理重建图像测量计算肾动脉的客观指标及辐射剂量结果.以Sahani 5分法评价肾动脉及分支血管显示程度.统计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4组之间两两比较,图像血管强化CT值及对比噪声比(CNR)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管电压不同时,100 kV较120 kV背景值升高、噪声增大(P<0.05);肾动脉血管信噪比(SNR)值仅C组与D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342);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电压不同时,100 kV较120 kV辐射剂量降低了约39%(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270 mgI/mL对比剂组较350 mgI/mL对比剂组明显减低(P<0.05).结论:使用低管电压、低浓度对比剂的扫描在不具备迭代算法的CT机上也可以获得满意的肾动脉CTA图像质量,同时降低了辐射剂量及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夏俊;邓琦;罗泽斌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膝类风湿关节炎与骨关节炎的MRI与病理对照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膝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与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MRI和病理表现特点,进一步分析RA的病变机制.方法:收集我院确诊的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的RA患者12例和OA患者10例,比较二者的MRI表现以及所对应部位组织病理学的表现特点.结果:膝RA及OA组髌股关节、胫股内侧关节软骨病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胫股外侧关节软骨病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胫股内、外关节软骨下骨病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RA及OA组内、外半月板前角、体部、后角病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膝RA关节软骨、软骨下骨及半月板病理学发现大量炎细胞浸润、血管增生,OA组仅见软骨纤维化、半月板基质黏液性变性,少见炎细胞、血管增生.结论:RA组膝关节各部分的破坏程度普遍高于OA组,病理学提示可能与血管炎有关.

    作者:刘倩;张雪宁;王植;徐谨;孟祥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系统在小腿肌间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系统(ABVS)在小腿肌间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首先对539例临床疑诊下肢静脉血栓高危患者应用ABVS采集容积数据,其次分别由2位超声医师同时双盲进行容积数据阅片及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Hand-held ultrasonography,HHUS)检查,ABVS检出所有病灶均由HHUS二次复诊以确诊,后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结果:①539例患者中HHUS初次诊断68例(共112侧患肢、122处病灶),ABVS初次诊断86例(共141侧患肢、172处病灶).②ABVS补充及纠正HHUS初次诊断17例(共27侧患肢、42处病灶),占19.4%(27/139).HHUS及ABVS检出率分别为10.4%(112/1 078)和12.9%(139/1 078),两种方法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③ABVS与HHUS对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单发病灶与多发病灶的检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ABVS能够多平面显示小腿后肌群,尤其在冠状面能够直观显示病灶,可提高超声对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的检出率,特别是多发病灶.

    作者:司彩凤;崔可飞;付超;于小芳;黄媛婧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浅析覆膜支架治疗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恶性狭窄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国产覆膜支架姑息治疗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恶性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35例胃癌术后吻合口恶性狭窄患者中,12例行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在DSA引导下将覆膜支架植入病变段.结果:12例患者成功置入12枚国产覆膜支架,患者胃肠道梗阻症状明显改善和解除,未出现胃肠穿孔、大出血或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国产覆膜支架是姑息治疗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恶性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曲凡勇;郑维波;李旺丽;李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原发性胃浆细胞瘤1例

    病例 男,79岁,因“进食后反复上腹部疼痛1月”来我院就诊.患者平素身体健康,否认有特定疾病史,体格检查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正常.腹部CT示左侧腹腔后方一边界清晰、密度均匀、突向胃腔外的肿块,大小8.4 cm×13.2 cm×15.7 cm,平扫CT值40.4 HU,与椎旁肌密度相似,无钙化及坏死灶(图1a).增强动脉期病灶呈中度强化,门脉期渐进性强化,动脉期和门脉期的病灶CT值分别为62.3 HU、84.0 HU(图1b,1c).邻近的胰腺被挤压推移,伴胆囊结石.

    作者:赵珊珊;杨建峰;赵振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增强MRI对肝癌TACE术后残余癌及复发癌诊断的Meta分析

    目的:通过循证医学Meta分析方法总结增强MR对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术后残余癌及复发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在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Springer及中国数字化期刊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关于增强MRI诊断肝癌TACE术后残余癌及复发的中、英文文献.经异质性检验,用统计分析软件计算综合敏感度、特异度及诊断优势比(Diagnostic odds ratio,DOR).结果:3篇英文文献及3篇中文文献纳入本研究,共315个病灶,各研究间不存在异质性,按照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合并后的敏感度、特异度及DOR分别为92%(95%CI:88%~96%)、98% (95%CI:95%~ 100%)及307.13 (95%CI:90.31~1 044.54).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ummary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S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84 5,Q指数为0.946 0.结论:增强MR对肝脏肿瘤TACE术后残余癌及复发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作者:次旦旺久;卢再鸣;林坤;王晓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石胎1例报告

    病例 女,72岁,纳差、乏力4+天于我院就诊.自述47年前曾有妊娠,6月余仍有胎动,但此后胎动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腹围逐渐缩小,右上腹可触及肿物,无不良反应,未做任何处理.3年后又顺产一胎,后上环至今,但上腹部肿物仍未消失,包块逐渐变硬,位置下移固定,无活动,无不适感觉.查体:腹稍膨隆,右下腹可扪及一大小约10 cm×10 cm包块,质硬、无活动、压痛明显.腹部平片见高密度“石胎”影,大小约143 mm×83 mm,可见胎头、脊柱、肋骨及四肢钙化影(图1).患者来自偏远农村,因经济情况未做CT检查和手术,签字出院.

    作者:杨秀益;肖行斌;唐秀银;邓涛;龙锋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副神经节瘤的CT和MRI表现

    目的:探讨CT和MRI在副神经节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副神经节瘤的CT和MRI表现,所有26例均行CT扫描,16例行MRI检查.分析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信号特点及强化方式.结果:CT表现为边界清楚或不清楚的软组织肿块,肿块呈圆形或类圆形和不规则形.平扫呈等低密度者23例,高密度者3例,增强多为持续性强化,动脉期中度-明显强化,实质期明显强化,延迟期强化程度轻度减低,24例增强后强化不均,病灶内见斑片状出血坏死区,2例强化均匀,1例病灶内有钙化,2例可见病灶周围水肿表现,1例侵犯邻近骨质.6例恶性者肿块向周围结构侵犯,伴有肝脏、双肺或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径线为2.5~13.5 cm(平均6.38 cm).MRI上副神经节瘤多表现为较大软组织肿块,T1WI呈等低信号,T2WI为中等或高信号或不均匀混杂信号,D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结论:CT和MRI是副神经节瘤定位、定性诊断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CT能够很好地显示肿瘤本身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MRI的信号变化能够反映肿瘤组织学成分的不同,CT和MRI在早期发现病灶、副神经节瘤的诊断与鉴别、判断病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关顺;刘云霞;廖承德;张大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基于比率低频振幅fMRI评价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者静息态下脑功能活动

    目的:采用比率低频振幅(fALFF)评价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IGA)者静息态下脑功能区激活特点.方法:对17例符合IGA诊断标准的青少年(IGA组)及19例在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利手等方面相匹配的青少年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行静息态fMRI扫描,两组间fALFF的差异采用两样本t检验.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GA组静息态下双侧额上回及额中回、右侧额内侧回、右侧扣带回前部及左侧扣带回后部、右侧海马旁回、右侧颞下回、右侧楔前叶脑区fALFF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校正).右侧颞上回及颞中回、双侧舌回、双侧枕叶、右侧胼胝体压部及双侧小脑脑区fALFF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校正).结论:IGA者静息态下脑功能存在异常,fALFF有助于对IGA者静息状态脑功能变化的理解.

    作者:杜贵金;李晓东;张权;杨永信;赵松涛;栗付周;朱时才;宋振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中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