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静;张琨;吴丽萍;张莉;谢志军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CPB)下心脏手术患者入院血糖[BG)水平与术后心肌损伤指标血肌钙蛋白[cTnl)水平的关系.方法 将择期拟行CPB下心脏瓣膜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的患者56例,按照入院BG水平分为BG正常组(BG< 7.0mmol/L)30例和高BG组(BG≥7.0mmol/L)26例,术后入ICU立即检测静脉血cTnl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入院BG与cTnl的相关性,比较两组cTnl水平的差异,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预测术后心肌损伤的风险因素.结果 患者入院时BG水平与术后cTnl水平呈正相关(r=0.62,P<0.01).BG正常组cTnl水平明显低于高BG组(P<0.05).高BG水平(β=0.565,P<0.01)和长CPB时间(β=0.384,P<0.01)均为cTnl水平升高的相关危险因素,但是BG对cTnl水平的影响大于CPB时间.结论 CPB下心脏手术患者的入院BG水平与术后cTnl水平呈正相关,高BG水平是导致心肌损伤的相关影响因素,可能与CABG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周红梅;孟雨;张宏利;朱志鹏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原发性肝癌部分肝切除患者院内感染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86例行原发性肝癌肝部分切除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硬膜外镇痛组(E组)与静脉镇痛组(Ⅰ组),每组43例.E组给予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及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I组采用全身麻醉及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h(T1)、24h(T2)、48h(T3)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48h患者自控镇痛(PCA)次数、下呼吸道感染情况及术后24h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经过不同的镇痛方式,E组患者T1、T2、T3的VAS评分及48hPCA次数和Ⅰ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后,E组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9.30%(4/43),Ⅰ组为27.91%(1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Ⅰ组;E组患者手术后24h的血清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6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均低于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硬膜外自控镇痛可以缓解原发性肝癌部分肝切除术后疼痛症状,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减轻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风险.
作者:罗宇;李军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 比较七氟醚吸入麻醉与丙泊酚静脉麻醉对沙滩椅位肩关节镜手术患者脑区域氧饱和度(rSO2)及术后认知功能(POCD)的影响.方法 将44例沙滩椅位肩关节镜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每组22例.七氟醚组患者采取七氟醚吸入麻醉,肺泡浓度0.7~1.3 MAC;丙泊酚组患者采取丙泊酚静脉麻醉,初始靶控输注浓度为5μg/ml.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全麻诱导前1min(T0)、沙滩椅位后5min(T1)、10min(T2)、15min(T3)、手术开始(T4)、手术结束(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aCO2)、rSO2及手术时间、拔管时间;评估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比较POCD的发生率.结果 T0时,两组患者的rSO2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比于T0,丙泊酚组患者在T1、T2、T3、T4、T5时rSO2均降低(均P<0.01),七氟醚组患者在T1、T2、T3时rSO2降低(均P<O.01),但在T4、T5时已恢复到与T0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且T1~T5均高于丙泊酚组(均P<O.05).七氟醚组患者术后24、48h的认知功能评分更高(P<0.05),POCD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七氟醚与丙泊酚均会导致沙滩椅位rSO2降低,但七氟醚吸入麻醉患者rSO2高于丙泊酚静脉麻醉,POCD发生率较低.
作者:曹寅;黄自生;陈益君 刊期: 2018年第20期
孤独症的概念早是由美国医生Leo Kanner在1943年提出,直到1982年这一概念才被陶国泰医生引入到我国.孤独症的患病率逐年增高,但是病因和机制尚未完全明晰,缺乏有效的治疗和干预措施,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已成为受全球关注的精神卫生问题之一.近年来计算机辅助的电磁诊疗技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运用,在孤独症的辅助诊断、治疗及功能康复方面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为诊治和预后评估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作者:何凯莉;陶明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PEG)沉淀联合化学发光法检测高泌乳素血症(HP)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158例女性HP患者血清经PEG沉淀前、后的泌乳素水平,根据其回收率分为巨泌乳素组、混合泌乳素组及单体泌乳素组,比较3组患者的年龄及泌乳素水平的差异.结果 158例女性高泌乳素血清中,巨泌乳素59例,检出率为37.34%;混合泌乳素20例,检出率为12.66%;单体泌乳素79例,检出率为50.00%.巨泌乳素组和单体泌乳素组的年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巨泌乳素女性平均年龄偏大.3组间沉淀前泌乳素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 >0.05);沉淀后,3组间泌乳素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巨泌乳素组和单体泌乳素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若按回收率<40%为限,>2倍泌乳素高限中巨泌乳素21例,临床诊断符合率达100%;<2倍泌乳素高限中巨泌乳素38例,临床诊断明确巨泌乳素26例,符合率达68.42%以上,总体符合率达79.66%.结论 巨泌乳素可引起泌乳素检测时升高,用PEG沉淀法筛查巨泌乳素,可以提高临床对HP作出准确性诊断.
作者:王利健;陈俊;傅真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 评估激光气化治疗阴道上皮内病变(VaIN)的疗效,并分析影响患者痊愈、持续、复发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112例经组织学首次确诊的阴道鳞状上皮病变并进行CO2激光气化治疗的患者资料,对手术时间、手术次数、术中并发症及预后进行分析,探索影响患者疗效的高危因素.结果 112例患者中低级别病变46例,高级别病变66例.术中平均出血量(4.50±3.36)ml,平均手术时间(7.47±3.46)min,治愈75例(66.9%),持续存在23例(20.5%),复发14例(12.9%),进展为阴道癌2例.影响治疗效果的高危因素为既往是否有宫颈癌病史,影响复发的高危因素有16、18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宫颈上皮内病变(CIN)病史.结论 激光治疗VaIN疗效确切,可重复性及安全性均高,但激光治疗术后有持续存在、复发和进展风险.16、18型HPV感染及CIN病史在VaIN复发中起重要作用,宫颈癌病史是VaIN持续甚至发展为阴道浸润癌的高风险因素.
作者:吴丽丽;朱斌;徐迪群;吴小珍;吴杭翡 刊期: 2018年第20期
抗菌药物在临床及畜牧业等其他行业广泛应用及不当使用导致的选择性压力致使细菌不断发生耐药性及适应性变异,甚至形成高毒力、高耐药的“超级细菌”.目前,感染性疾病占据了死亡危险因素的前列,成为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是细菌的致病性和多重耐药性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医疗负担,对这方面问题的研究也成为了热点.本文就细菌致病性、耐药现状及耐药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简要概述.
作者:毕文姿;周铁丽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转移性淋巴结比率(MLNR)在胆囊癌患者中的预后意义及建立基于MLNR的淋巴结转移胆囊癌预后模型.方法 收集SEER数据库2010-2014年间接受手术切除的淋巴结转移的胆囊癌患者374例,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MLNR对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Cox多因素分析判断MLNR是否为独立的预后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Kaplan-Meier分析示高MLNR(MLNR2)较低MLNR(MLNR1)预后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Cox多因素分析表明,MLNR是淋巴结转移胆囊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39).结论 MLNR是淋巴结转移胆囊癌患者独立预后因素,基于MLNR的预后模型有望更准确地为淋巴结转移的胆囊癌患者指导治疗、评估疗效及判断预后.
作者:张怡;钱萍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的游离脂肪酸(FFA)与24h尿微量白蛋白(24h-MAU)和肾小球滤过率(eGFR)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健康对照组66例、糖尿病非肾病组64例和糖尿病肾病组64例的FFA、24h-MAU、eGFR、血糖(GLU)、TG、TC、HDL、LDL、尿素(UREA)、肌酐(Cr)、尿酸(UA)水平.结果 糖尿病肾病组和糖尿病非肾病组中FFA、24h-MAU、eGFR、GLU、TG、TC、HDL、LD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中,糖尿病肾病组UREA、Cr、UA升高较显著.其中随着FFA水平的升高,24h-MAU、Cr、UA、UREA、TG、TC、LDL均逐渐升高,eGFR、HDL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的FFA与eGFR、24h-MAU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万倩;陈鲁艺;应龚;张晓飞;杨轶宗;李智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 检测凝血、纤溶系统、血小板活化指标,探讨血栓前状态指标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URSA患者108例及健康体检人员100例,采用凝固法检测PT、APTT、纤维蛋白原(Fg);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D-D);采用ELISA法检测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血小板第四因子(PF4)、P选择素,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URSA组Fg、D-D、tPA、PAI-1、PF4和P选择素水平均增高(均P<0.05);流产次数≥3次组Fg、D-D、tPA、PAI-1、PF4和P选择素水平高于流产次数2次组(均P<0.05);早期流产组PF4和P选择素水平高于晚期流产组(均P<0.05).结论 检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Fg、D-D、tPA、PAI-1、PF4、P选择素等指标,采取预防治疗措施,对改善妊娠结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晓丹;张锋;陈海迎;胡仙清;胡雪艳;张红萍 刊期: 2018年第20期
浙江省数字影像服务专家共识是基于浙江省物价局、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8)115号文件,由浙江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和浙江省临床放射质控中心组织委员讨论,并由省内数位医学影像专家编写而成.编写过程中专家们进行了多次讨论,并参考了国内外的相关资料.共识内容包括基本规范、数字影像服务基本技术标准、存储要求.
作者:浙江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浙江省临床放射质控中心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腹直肌鞘阻滞复合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胃癌根治手术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直肌鞘阻滞联合PCIA组(R组)和单纯PCIA组(P组),每组40例,R组麻醉诱导后行超声引导下双侧腹直肌鞘阻滞;P组不予处理;两组患者术后均行舒芬太尼PCIA.观察并记录术中七氟醚用量及舒芬太尼用量,于患者术后2h(T1)、6h(T2)、12h(T3]、24h(T4)、48h(T5)5个时点评估并记录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PCIA舒芬太尼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术后48h内镇痛不全例数及追加镇痛药物情况;随访记录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R组术中及术后2、6h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P组(P<0.05),R组的下床时间和排气时间上均较P组提前,镇痛不全情况较少(P<0.05);两组在术中七氟烷用量、术后静息VAS、术后12、24、48h舒芬太尼用量、住院天数、术后追加止痛药物及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直肌鞘阻滞联合PCIA能为胃癌根治术患者术中及术后提供有效镇痛,减少镇痛不全情况的发生,有利于胃癌患者术后的康复.
作者:张梁;朱志鹏;张才军;周红梅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瓷贴面与牙本质纤维桩树脂充填修复在中切牙切角缺损修复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中切牙切角缺损患者94例,共134颗患牙.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纤维桩组和瓷贴面组,瓷贴面组47例患者66颗患牙采用瓷贴面修复;纤维桩组47例患者68颗患牙采用玻璃纤维牙本质桩加纳米树脂充填,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后7d、6个月和2年修复体脱位、边缘适合性、边缘染色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治疗后7d 3项观察指标均未出现异常;治疗6个月及2年后两组3项观察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牙本质纤维桩树脂充填与瓷贴面均能有效的修复中切牙切角缺损.
作者:王蕊;万悦;李莹;任艳云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神经节苷脂对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 将90例颅脑脑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每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患者加用神经节苷脂治疗,B组患者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C组患者加用神经节苷脂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肌力评分.结果 C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A、B组(P<0.05),而A组与B组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肌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均P<0.05);C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肌力评分均高于A、B组(均P<0.05),A组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用神经节苷脂、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治疗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不仅可有效修复患者的神经功能及受损的肌力,还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可推广应用于临床.
作者:张行泉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血清中EB病毒(EBV)峰值载量与儿童肝损害的关系.方法 收集114例由EBV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血清EBV-DNA峰值载量与肝功能生化指标.按照EBV-DNA峰值载量的高低分为低载量组1 7例,中载量组81例,高载量组16例.分组分析不同EBV-DNA峰值载量与患儿肝功能、年龄、性别的关系.结果 EBV低载量组、中载量组、高载量组肝功能异常率分别为17.65%、51.85%、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447,P=0.009).中、高载量组的ALT、AST明显高于低载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372,P=-0.001).不同年龄组EBV-DNA峰值载量无统计学差异(F=0.13,P=0.880).不同性别患儿EBV-DNA峰值载量无统计学差异(t=1.04,P=0.300).结论 儿童感染EBV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DNA峰值载量越高,发生肝损伤的可能性及程度越大.
作者:林盛静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 系统评价甲氨蝶呤联合艾拉莫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制定相应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PubMed、Cochrance Library、Wiley Online Library、CNKI、CBM、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电子数据库,时间截止2016年12月,收集甲氨蝶呤联合艾拉莫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推荐的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评分的核心标准(ACR20、ACR50、ACR70即28个肿胀和触痛关节数改善率达20%、50%、70%)和疾病活动度计算法(DAS28即对28个关节进行评估),采用Revman5.3软件对其进行Meta分析.结果 通过检索初步获得154篇相关文献,经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共纳入15篇文献,共1 382例受试者,15项试验的Jadad评分均超过4分.其中6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甲氨蝶呤联合艾拉莫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后ACR20、ACR50缓解率高于对照组(OR=3.54、2.85,95%CI:2.47~5.08、1.96~4.13,均P<0.01).其中4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ACR70缓解率较对照组高(OR=1.84,95%CI:1.02~3.29,P<0.05).其中8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甲氨蝶呤联合艾拉莫德治疗RA后DAS28低于对照组(0R=-0.99,95%CI:1.23~-0.74,P<0.01).结论 甲氨蝶呤联合艾拉莫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优于甲氨蝶呤组,安全性与甲氨蝶呤组比无统计学差异.
作者:孙静;张琨;吴丽萍;张莉;谢志军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 分析慢性难愈合创面中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110例慢性难愈合创面分泌物中分离鲍曼不动杆菌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将患者分为耐亚胺培南组和非耐亚胺培南组,比较两组患者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并对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10株鲍曼不动杆菌中耐亚胺培南菌株68株,非耐亚胺培南菌株42株.耐亚胺培南组患者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非亚胺培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检测出对替加环素耐药的菌株.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多发性损伤、入住ICU、入住ICU的时间>7d、多次清创、混合感染、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合并骨髓炎、年住院次数>2次是慢性难愈合创面中分发生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多发性损伤(0R=9.424)、入住ICU(0R=10.487)、多次清创(0R=8.479)、气管插管(OR=8.133)、深静脉穿刺(0R=101.902)、碳青霉烯类的使用(0R=14.400)为慢性难愈合创面发生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耐亚胺培南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应针对危险因素作出预防,减少耐药菌的发生.
作者:孙永宁;王晗;王福斌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miR-106b对脂多糖(LPS)诱导活化的人单核巨噬细胞(THP1)分泌TNF-oα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THP1,予LPS刺激剂诱导其活化.重新取THP1细胞,分为LPS组、NC对照组和miR-106b组3组;LPS组,THP1细胞不转染,单用LPS(1 iμg/ml)刺激24h;NC对照组,每孔细胞中加入NC mimic(与靶基因序列不相符)100nmol转染后,LPS(1μg/ml)刺激24h;miR-106b组,每孔细胞中加入miR-106b mimic 100nmol转染后,LPS(1 μg/ml)刺激24h.随后检测各组THP1细胞上清液TNF-α的表达量.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系统预测miR-106b可能作用的靶蛋白.采用荧光抗体标记靶蛋白,流式细胞仪检测过表达miR-106b对靶蛋白的影响.结果 LPS可以诱导体外培养的人THP1活化并分泌TNF-α.与LPS组和NC对照组比较,miR-106b组THP1上清液TNF-α表达量明显增多(均P<0.05);NC对照组与LPS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生物信息学预测miR-106b作用的靶蛋白可能为信号调节蛋白α(SlRPα).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与NC对照组和Lps组比较,miR-106b组的THP1细胞SIRPα表达量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 miR-106b可通过抑制靶基因SIRPα的表达,进而促进人THP1分泌TNF-α,进一步阐明了miRNA对人THP1炎症反应的调控机制,为冠心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新的生物学靶点.
作者:陈军;周盈盈;陈黎黎;赵初环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莫西沙星导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38例服用莫西沙星出现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性别、年龄、服药后药物不良反应(ADR)出现的时间、用药剂量、药物剂型、给药方式,并对其进行多因素Iogostic回归分析.结果 38例患者中男性占68.4%,女性占31.6%,60岁以上者占60.5%.静脉给药占57.9%;给予莫西沙星注射液者占78.9%,给药后至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分布:不良反应发生时间<3d者占65.7%,合并使用药物者占68.4%,原发疾病多为肺炎者占6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莫西沙星致神经系统毒性与年龄、服药后ADR出现的时间、药物剂型、给药方式、联合用药、原发疾病有关(均P<0.05).结论 莫西沙星致神经系统毒性与年龄、服药后ADR出现的时间、药物剂型、给药方式、联合用药、原发疾病有关.
作者:朱学敏;杨潜前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 系统评估早期康复活动对机械通气重症患者总体预后的影响.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Springer、Cochrane图书馆、CNKI、万方等数据库,收集到相关的文献,根据Cochrane reviewers手册5.0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文献质量,使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本文纳入22篇随机对照研究,总样本量1 983椤(实验组1 017例,对照组966例),Meta结果显示,早期康复活动可以明显减少患者入住ICU时间(WMD=-2.279,95%CI:-3.315~-1.244,P<0.05)、总的住院时间(WMD=-4.091,95%CI:-6.334~-1.848,P<0.05)、机械通气时间(WMD=-2.756,95% CI:-4.067~-1.444,P<0.05),而ICU病死率、总的病死率、出院后回家率均未见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 早期康复活动对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是安全的,并且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总体预后.
作者:高欢;丰帆;黄赣英;王弋;沈小玲 刊期: 2018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