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20例双胎早产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俞黎铭;胡文胜

关键词:双胎妊娠, 早产, 原因
摘要:目的 对220例双胎妊娠发生早产率、早产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对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住院分娩的双胎妊娠妇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早产组和足月组的年龄、产前肥胖、受孕方式、并发症发生率及绒毛膜性等,以及早产组不同孕周发生早产率及其原因.结果 220例双胎妊娠产妇发生早产率为60.45%(133/220),其中在孕28~31+6周发生早产率为4.54%,在32~33+6周为10.91%,在34~36+6周为4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且在不同孕周期间单绒双胎早产发生率分别为3.18%、6.82%、25.91%,明显高于双绒双胎(均P<0.05).3组早产产妇早产原因,如胎膜早破、单绒毛膜性、宫内感染、宫颈功能不全、早产临产、急性脂肪肝、子痫前期、ICP、肝功能损害、前置胎盘及胎儿窘迫等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早产组与足月组在高龄、产前肥胖、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并发症发生率及绒毛膜性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年龄、产前肥胖、受孕方式、伴有并发症及单绒毛膜性是双胎早产的高危因素,不同孕周早产的主要原因不同.
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情绪智力状况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目的 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情绪智力状况及其与疾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133例符合ICD-10“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缓解状态”诊断标准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为双相情感障碍组,127例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情绪智力状况及其与疾病的关系.结果 双相情感障碍组情绪运用评分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情绪理解评分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两组人群的情绪感知、情绪管理及情绪智力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躁狂发作次数与情绪运用、情绪智力总分均呈负相关(r=-0.334、-0.297,均P<0.05);抑郁发作次数与情绪感知、情绪智力总分均呈负相关(r=-0.383、-0.257,均P<0.05);总病程与情绪感知、情绪运用、情绪管理及情绪智力总分均呈负相关(r=-0.372、-0.313、-0.182和-0.204,均P>0.05).结论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情绪智力与一般人群存在差异,与其病程、发病次数和发作形式等相关.

    作者:郭辉;丁万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超声刀与冷刀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超声刀与冷刀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超声刀治疗的单发子宫肌瘤患者46例为观察组,应用冷刀的41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术后1d WBC值及Hb下降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缝合子宫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均P<O.05),术后1d WBC值、Hb下降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O.05).两组患者手术进展均顺利,术后腹部切口愈合良好,均未发生术后感染、腹腔内出血、输血等并发症.结论 超声刀有助于减少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子宫切口出血量、缩短缝合子宫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晏鹏;金素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多参数MRI影像特征诊断前列腺移行区良恶性病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多参数MRI(T2WI、DWI、动态增强)影像特征诊断前列腺移行区良恶性病变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移行区前列腺癌(PCa) 48例、前列腺增生(BPH)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T2WI病灶形态、信号均匀度、边界、包膜、患侧移行区体积、患侧移行区与外周带的分界、前列腺包膜、DWI信号强度、ADC值及动态增强的曲线类型等10种影像特征,分析影响前列腺移行区良恶性病变的因素.结果 48例移行区PCa纳入81个癌灶,83例BPH筛选出142个结节;移行区PCa的ADC值为(0.938±0.223)×103mm2/s,明显低于移行区BPH的[1.195±0.194)×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患侧移行区体积与移行区PCa诊断未见相关(P>0.05),其余9种影像特征均与移行区PCa诊断明显相关(均P<0.05).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9种影像特征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共筛选出丁2WI病灶形态、信号均匀度、边界、患侧移行区与外周带分界、DWI的信号强度及ADC值与移行区PCa诊断均呈明显相关性(均P<0.05),其中ADC值与移行区PCa诊断呈负相关,其余影像特征与移行区PCa诊断均呈正相关.结论 多参数MRI上,T2WI病灶形态、信号均匀度、边界、患侧移行区与外周带分界、DWI信号及ADC值是影响移行区PCa诊断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永胜;史咏;崔凤;杨欢;汪银玉;张志田;赵再秋;郦妙尔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miR-630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肺腺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

    目的 研究miR-630在人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miR-630对肺腺癌细胞系(A549)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收集37例肺腺癌组织标本及癌旁正常肺组织,通过RT-PCR检测各标本中miR-630、SOX4 mRNA的表达情况,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miR-630与SOX4的相关性;通过转染miR-630mimic和miR-630NC至离体培养的A549细胞中,Western blot检测A549细胞中COL1A1、COL1A5、SOX4的表达情况,划痕试验和Transwell法观察细胞迁移侵袭情况,荧光素酶素试验验证SOX4是miR-630的靶基因.结果 与癌旁正常肺组织比较,miR-630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降低(P<0.05);肺腺癌组织中SOX4 mRNA的表达增加(P<0.01);miR-630与SOX4 mRNA的表达量呈负相关(r=-0.344,P<0.01).与对照组比较,转染miR-630mimic后A549细胞的迁移侵袭减少(P<0.01),细胞中COL1A1、COL1A5、SOX4的表达减少(均P<0.05);荧光素酶试验结果显示,miR-630能够降低SOX4-3’-UTR质粒的荧光素活性(P<0.05).结论 miR-630在肺腺癌组织中低表达;miR-630可能是通过下调SOX4抑制A549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作者:谢铭芳;唐蒙蒙;丁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新生儿及其母亲维生素D水平与疾病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新生儿及其母亲维生素D水平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5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新生儿及其母亲作为观察组,1 5例正常新生儿及其母亲作为正常组,ELISA试剂盒检测所有新生儿及其母亲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血清25(OH)D水平为(9.12±1.88)ng/ml,低于正常组新生儿的(16.33±3.4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亲血清25(OH)D水平为(13.38±5.96)ng/ml,低于正常组母亲的(22.79±8.79)ng/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正常组新生儿血清25(OH)D水平与母亲血清25(OH)D水平均呈正相关(r=0.8167和0.9263,均P<0.05).新生儿血清25(OH)D水平<10ng/ml更容易出现急性下呼吸道感染(OR=4.25,95%CI:1.058~ 17.070,P=0.041).结论 新生儿血清25(OH)D水平<10ng/ml时即可作为出现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危险的重要指征,产妇补充足量的维生素D可以减少新生儿的维生素D缺乏,进而降低出现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作者:范良华;吴小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他汀类药物治疗策略的再思考

    他汀类药物在血脂异常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防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近20余年来的多项随机化临床试验为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研究证实,对于血脂异常和ASCVD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合理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显著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ASCVD的一种严重表型,具有更高的不良事件风险.为改善此类患者的临床结局,有学者提出应用大剂量高强度他汀类药物的治疗方法,这一观点为临床医生带来很多困惑.如何正确认识ACS患者以及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他汀类药物治疗策略,是亟待澄清的一个问题.

    作者:郭艺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膳食营养摄入与血清钙、糖代谢之间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血糖水平下膳食营养素尤其是膳食钙含量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代谢及相关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将207例T2DM患者按照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分为3组:血糖控制较好组(40例)、血糖控制一般组(65例)、血糖控制较差组(102例).比较3组患者临床特征、血糖水平、膳食能量和主要营养素摄入及供能情况之间的差异,并对影响血钙水平的膳食因素和生化指标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血糖控制较好组与血糖控制一般、较差组比较,摄入的膳食钙[(524,14±320.01)mg/L对(384.68±221.43)mg/L、(481.23±299.65)mg/L]、磷[(989.03±482.82)g对(761.79±333.93)g、(852.85±373.15)g]、蛋白质[(78.87±42.54)g对(56.85土24.07)g、(66.76±31.33)g]均明显增高(均P<0.05),甲状旁腺素(PTH)、空腹血糖(FPG)均明显降低(均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校正钙值的主要膳食因素为脂肪(β=0.203,P<0.05),主要临床特征因素是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FPG、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总胆固醇、25-羟基维生素D(β=-0.301、0.490、2.225、-1.800、0.211、0.281,均P<0.05).结论 T2DM患者由糖代谢紊乱引起钙、磷丢失增多,吸收障碍,以及膳食中钙摄入不足,可引发代谢性骨病.

    作者:陈爱娇;胡浙芳;冯丽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基层医院儿童院内感染轮状病毒肠炎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基层医院儿童院内感染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特点,分析危险因素,以利于临床诊治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 对我院儿科院内感染轮状病毒的42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均为婴幼儿,其中婴儿26例(61.9%),幼儿16例(38.1%);以呕吐、发热、腹泻为主要表现,婴儿组的发热比例明显高于幼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季节以秋冬季节多见;原发病以肺炎、支气管炎多见;曾与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同处一室的有18例(42.9%),所住病房入院前3~4d收住过轮状病毒感染的患儿8例(19.0%).结论 基层医院因住院条件有限,对入院患儿除加强疾病分类管理外,还应加强卫生养护宣教和病房定期消毒,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尽量减少或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戴桂芬;褚珺琼;王丹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恶性肿瘤化疗后肝功能异常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化疗后肝功能异常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的309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化疗后肝功能情况分为肝功能异常组123例、肝功能正常组186例;比较并分析肝功能异常的临床特征,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化疗后肝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化疗后肝功能异常首次出现时间多数在化疗第1~4个周期,占96.7%.化疗所致肝功能异常不良反应分级以1级(69.9%)为主,肝损伤类型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肝功能异常患者因肝损伤延迟化疗占28.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脂肪肝、高脂血症、肝脏转移是恶性肿瘤化疗后肝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OR=2.410、1.756和2.182,均P<0.05),预防用药是保护因素(OR=0.551,P<0.05).结论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合并脂肪肝、高脂血症、肝脏转移会增加化疗后肝功能异常发生的风险,而化疗期间预防用药可降低风险.

    作者:陈群伟;郑晓青;常春阳;单双双;舒琦瑾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茶多酚对人前列腺癌PC-3M细胞侵袭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茶多酚对人前列腺癌PC-3M细胞侵袭力的影响.方法 在人前列腺癌PC-3M细胞培养器皿中分别加入用完全培养液稀释的40、60、80μg/ml茶多酚溶液,24、48h后通过细胞侵袭实验观察PC-3M细胞的侵袭能力,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其MMP-2、TIMP-2 mRNA、蛋白表达水平,并与只添加完全培养液的0μg/ml组比较.结果 茶多酚处理后的PC-3M细胞侵透基质胶,迁移至胶中或胶下表面的数量减少,且呈浓度、时间依赖性.与0μg/ml组相比,40、60、80μg/ml组MMP-2mRNA、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TIMP-2mRNA、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茶多酚可在mRNA、蛋白水平下调MMP-2、上调TIMP-2基因转录,大致呈浓度、时间依赖性(均P<0.05).结论 茶多酚可在体外减弱人前列腺癌PC-3M细胞的侵袭力,可能与下调MMP-2、上调TIMP-2基因的转录与表达有关.

    作者:严正强;陈铁定;陈力;张琴;杨远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根治性膀胱切除结合淋巴结扩大清扫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根治性膀胱切除结合淋巴结扩大清扫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58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结合淋巴结扩大清扫术治疗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是否转移、淋巴结密度是浸润性膀胱癌术后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 根治性膀胱切除结合淋巴结扩大清扫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预后较好,TNM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是否转移、淋巴结密度与患者预后有关.

    作者:周密;刘锋;王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腹腔镜下阴茎癌改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23例临床报道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阴茎癌改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行腹腔镜下改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阴茎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23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出血量10~50(20±9)ml.一侧淋巴结清扫手术时间60~ 100(75±9)min,平均清扫出淋巴结4~17(15±2)枚.8例患者淋巴结阳性,其中淋巴结阳性伴癌结节2例.术后出现双侧淋巴漏2例、单侧淋巴漏2例,单侧下肢水肿2例,单侧淋巴囊肿2例,单侧蜂窝织炎1例.随访期间出现单侧局部复发2例,阴囊皮下转移1例,肺部及骨转移1例.结论 腹腔镜下阴茎癌改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宗平;徐一鹏;李方印;王华;陈贵平;朱绍兴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的疗效.方法 选择神经内镜(观察组)、显微镜(对照组)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的患者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全切除率以及手术前后激素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均P<0.05).两组患者激素水平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有效率均达90%以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疗效相当,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士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视力不良状况分析

    目的 分析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视力不良状况,为防治儿童视力不良提供科学依据.结果 学龄前组视力不良率显著小于学龄期组,学龄期视力不良率随年龄增长,近视仍是青少年儿童视力不良的主要原因,遗传对于近视进展程度有着统计学意义的影响.结论 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率较高,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措施,消除视力不良的危险因素,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预防学生视力不良.

    作者:徐海铭;赵海岚;余洁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移植肾失功患者左心室结构与功能分析

    目的 评价肾移植失功患者的左心室结构与功能,探讨其发生原因.方法 选取因移植肾失功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39例为移植肾失功组,选取同期未行肾移植而开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46例为初发血透组.两组患者均在初次透析前行心脏多普勒超声和实验室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及左心室结构、功能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Hb、血白蛋白、TC、TG、甲状旁腺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移植肾失功组患者血肌酐、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均低于初发血透组(均P<0.05),C反应蛋白高于初发血透组(P<0.05).两组患者左心房内径、左心室收缩及舒张末期内径等心脏结构指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等心脏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移植肾失功组患者室间隔收缩及舒张末期厚度、左心室后壁收缩及舒张末期厚度、左心室重量指数均高于初发血透组[均P<0.05).移植肾失功组患者左心室肥厚发生率高于初发血透组(P<0.05).两组患者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减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移植肾失功患者一般状态和左心室结构与功能均较差,移植肾再失功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可能是上述现象发生的原因.

    作者:陈丽莉;张萍;陈江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输尿管支架相关并发症的药物预防与治疗研究进展

    输尿管支架是泌尿外科常用的内引流工具之一.支架留置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这不仅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还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除了改进输尿管支架的材料与设计外,药物干预也是预防与治疗输尿管支架相关并发症的重要手段.本文对药物预防与治疗输尿管支架相关并发症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石兵;赵凡;曹益方;傅骏;马寅锋;吕伯东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认知行为疗法在慢性疲劳综合征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疗法(CBT)在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给予常规护理+CBT(干预组)、仅常规护理(对照组)的CFS患者各60例,采用疲劳量表-14(FS-14)、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FS-14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12周后,干预组FS-14、SAS、SDS均低于干预前(均P<0.05),且干预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CBT能促进CFS的康复.

    作者:金玉莲;黄海晓;赵娜;杨亚芳;杨晓丽;郑胜利;陈亚林;林崇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行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治疗的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改良Macnab评分法分别评价手术前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疗效.结果 160例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与术前比较,术后3d、3个月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VAS均明显降低(均P<0.05).术后3d疗效优良率为81.25%(130/160),有效率为93.75%(150/160);术后3个月疗效优良率为75.00%(120/160),有效率86.25%(138/160).结论 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近期疗效优的腰椎间盘突出微创介入手术.

    作者:王飞;王丹;王秋彬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传统包皮环切术、商环与包皮环切缝合器治疗成人包皮过长和包茎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传统包皮环切术、商环与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DCSD)治疗成人包皮过长和包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行传统包皮环切术152例、商环手术140例、DCSD手术196例的包皮过长或包茎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创面愈合时间、并发症、外观满意度及围手术期费用等.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进行,术后随访至切口愈合.传统包皮环切术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术后疼痛明显,但创面愈合快.商环手术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明显,易发生局部水肿、切口感染、切口裂开等并发症.DCSD手术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较轻,无切口感染或裂开等并发症发生.3组患者外观满意度、围手术期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CSD手术组外观满意度、围手术期费用均高(均P<0.05).结论 3种术式疗效均令人满意,各有优缺点.其中DCSD手术简单快捷,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外观满意度高,更适合在门诊成年患者中开展.

    作者:李健;李殿启;赵晓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高龄男性血清N端骨钙素的独立相关因素探讨

    目的 探讨高龄男性血清骨钙素的独立相关因素.方法 对1 429例高龄男性进行一般情况调查,检测骨转换标志物、血生化和性激素等指标,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筛选高龄男性血清骨钙素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 高龄男性骨钙素的独立相关因素有甲状旁腺素(β=0.074,P=0.000)、肌酐(β=0.049,P=0.000)、癌症(β=2.431,P=0.000)、BMl(β=-0.15β,P=0.016)、血钠(β=0.239,P=0.003)、雌二醇(β=-0.036,P=0.033)和2型糖尿病(β=-1.044,P=0.036).结论 积极防治癌症和肾功能不全,降低血清甲状旁腺素和血钠水平,维持合理的BMI和雌二醇水平,可能是降低高龄男性血清骨钙素水平的重要方法.

    作者:夏清;边平达;应奇峰;李秀央;寿张轩;陈锦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浙江医学杂志

浙江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