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欣;许秋然;张美齐;蔡文伟;刘青光;涂建锋
目的 分析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治特征.方法 收集18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结节性甲状腺肿149例(A组),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34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B组砂砾样钙化、淋巴结肿大、血流丰富等彩超特征发生率均高于A组(均P<0.01).B组结节大直径≥3cm、累计结节数≥4枚分别占58.8%、32.4%,均高于A组的26.2%、15.4%(均P< 0.05).两组患者TGA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TMA阳性检出率为17.6%,高于A组的5.4%(P<0.05).183例患者术后甲状腺功能低下、声音嘶哑、低钙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7.5%、3.3%和22%;再次手术、淋巴结清扫患者术后声音嘶哑、低钙血症的发生率分别高于一次性手术、无淋巴结清扫者(均P<0.05).结论 对于彩超检查显示结节大直径≥3cm、累计结节数≥4枚、砂砾样钙化、血流丰富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尤其伴有同侧淋巴结肿大时,应警惕合并甲状腺癌的可能,以便及时选择合理的术式,术中精细操作,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朱锋;邱钧;项本宏;方寅;李志贵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分析应力性骨折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及其与痛风的鉴别诊断,提高临床医生对应力性骨折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早期在基层医院误诊为痛风的老年绝经期女性跖骨应力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 结果 3例患者入院后经MRI检查明确诊断,转骨科保守治疗后基本痊愈. 结论 应力性骨折治疗效果和预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明确诊断的早晚,对患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绝经期妇女足背肿痛要警惕跖骨应力性骨折的可能,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作者:田丽贞;杜红卫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阴茎癌改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行腹腔镜下改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阴茎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23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出血量10~50(20±9)ml.一侧淋巴结清扫手术时间60~ 100(75±9)min,平均清扫出淋巴结4~17(15±2)枚.8例患者淋巴结阳性,其中淋巴结阳性伴癌结节2例.术后出现双侧淋巴漏2例、单侧淋巴漏2例,单侧下肢水肿2例,单侧淋巴囊肿2例,单侧蜂窝织炎1例.随访期间出现单侧局部复发2例,阴囊皮下转移1例,肺部及骨转移1例.结论 腹腔镜下阴茎癌改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宗平;徐一鹏;李方印;王华;陈贵平;朱绍兴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的疗效.方法 选择神经内镜(观察组)、显微镜(对照组)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的患者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全切除率以及手术前后激素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均P<0.05).两组患者激素水平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有效率均达90%以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疗效相当,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士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对220例双胎妊娠发生早产率、早产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对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住院分娩的双胎妊娠妇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早产组和足月组的年龄、产前肥胖、受孕方式、并发症发生率及绒毛膜性等,以及早产组不同孕周发生早产率及其原因.结果 220例双胎妊娠产妇发生早产率为60.45%(133/220),其中在孕28~31+6周发生早产率为4.54%,在32~33+6周为10.91%,在34~36+6周为4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且在不同孕周期间单绒双胎早产发生率分别为3.18%、6.82%、25.91%,明显高于双绒双胎(均P<0.05).3组早产产妇早产原因,如胎膜早破、单绒毛膜性、宫内感染、宫颈功能不全、早产临产、急性脂肪肝、子痫前期、ICP、肝功能损害、前置胎盘及胎儿窘迫等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早产组与足月组在高龄、产前肥胖、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并发症发生率及绒毛膜性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年龄、产前肥胖、受孕方式、伴有并发症及单绒毛膜性是双胎早产的高危因素,不同孕周早产的主要原因不同.
作者:俞黎铭;胡文胜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化疗后肝功能异常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的309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化疗后肝功能情况分为肝功能异常组123例、肝功能正常组186例;比较并分析肝功能异常的临床特征,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化疗后肝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化疗后肝功能异常首次出现时间多数在化疗第1~4个周期,占96.7%.化疗所致肝功能异常不良反应分级以1级(69.9%)为主,肝损伤类型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肝功能异常患者因肝损伤延迟化疗占28.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脂肪肝、高脂血症、肝脏转移是恶性肿瘤化疗后肝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OR=2.410、1.756和2.182,均P<0.05),预防用药是保护因素(OR=0.551,P<0.05).结论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合并脂肪肝、高脂血症、肝脏转移会增加化疗后肝功能异常发生的风险,而化疗期间预防用药可降低风险.
作者:陈群伟;郑晓青;常春阳;单双双;舒琦瑾 刊期: 2017年第12期
输尿管支架是泌尿外科常用的内引流工具之一.支架留置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这不仅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还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除了改进输尿管支架的材料与设计外,药物干预也是预防与治疗输尿管支架相关并发症的重要手段.本文对药物预防与治疗输尿管支架相关并发症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石兵;赵凡;曹益方;傅骏;马寅锋;吕伯东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行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治疗的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改良Macnab评分法分别评价手术前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疗效.结果 160例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与术前比较,术后3d、3个月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VAS均明显降低(均P<0.05).术后3d疗效优良率为81.25%(130/160),有效率为93.75%(150/160);术后3个月疗效优良率为75.00%(120/160),有效率86.25%(138/160).结论 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近期疗效优的腰椎间盘突出微创介入手术.
作者:王飞;王丹;王秋彬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miR-630在人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miR-630对肺腺癌细胞系(A549)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收集37例肺腺癌组织标本及癌旁正常肺组织,通过RT-PCR检测各标本中miR-630、SOX4 mRNA的表达情况,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miR-630与SOX4的相关性;通过转染miR-630mimic和miR-630NC至离体培养的A549细胞中,Western blot检测A549细胞中COL1A1、COL1A5、SOX4的表达情况,划痕试验和Transwell法观察细胞迁移侵袭情况,荧光素酶素试验验证SOX4是miR-630的靶基因.结果 与癌旁正常肺组织比较,miR-630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降低(P<0.05);肺腺癌组织中SOX4 mRNA的表达增加(P<0.01);miR-630与SOX4 mRNA的表达量呈负相关(r=-0.344,P<0.01).与对照组比较,转染miR-630mimic后A549细胞的迁移侵袭减少(P<0.01),细胞中COL1A1、COL1A5、SOX4的表达减少(均P<0.05);荧光素酶试验结果显示,miR-630能够降低SOX4-3’-UTR质粒的荧光素活性(P<0.05).结论 miR-630在肺腺癌组织中低表达;miR-630可能是通过下调SOX4抑制A549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作者:谢铭芳;唐蒙蒙;丁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多发于40岁以上人群,其中约1/4的患者发生于乙状结肠.目前影像学诊断主要利用CT、MRI检查,但是CT检查有辐射性,而MRI检查时间长、禁忌证多、费用高.肠腔充盈超声造影检查(BCUS)是一种简便、经济、有效的大肠检查方法,可以弥补CT、MRI检查的不足.因此笔者就本院2015年12月26日收治的1例乙状结肠癌患者BCUS诊断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程祖胜;夏国园;俞鸿波;钱彩艳;马莉萍;秦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传统包皮环切术、商环与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DCSD)治疗成人包皮过长和包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行传统包皮环切术152例、商环手术140例、DCSD手术196例的包皮过长或包茎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创面愈合时间、并发症、外观满意度及围手术期费用等.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进行,术后随访至切口愈合.传统包皮环切术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术后疼痛明显,但创面愈合快.商环手术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明显,易发生局部水肿、切口感染、切口裂开等并发症.DCSD手术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较轻,无切口感染或裂开等并发症发生.3组患者外观满意度、围手术期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CSD手术组外观满意度、围手术期费用均高(均P<0.05).结论 3种术式疗效均令人满意,各有优缺点.其中DCSD手术简单快捷,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外观满意度高,更适合在门诊成年患者中开展.
作者:李健;李殿启;赵晓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不同血糖水平下膳食营养素尤其是膳食钙含量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代谢及相关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将207例T2DM患者按照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分为3组:血糖控制较好组(40例)、血糖控制一般组(65例)、血糖控制较差组(102例).比较3组患者临床特征、血糖水平、膳食能量和主要营养素摄入及供能情况之间的差异,并对影响血钙水平的膳食因素和生化指标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血糖控制较好组与血糖控制一般、较差组比较,摄入的膳食钙[(524,14±320.01)mg/L对(384.68±221.43)mg/L、(481.23±299.65)mg/L]、磷[(989.03±482.82)g对(761.79±333.93)g、(852.85±373.15)g]、蛋白质[(78.87±42.54)g对(56.85土24.07)g、(66.76±31.33)g]均明显增高(均P<0.05),甲状旁腺素(PTH)、空腹血糖(FPG)均明显降低(均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校正钙值的主要膳食因素为脂肪(β=0.203,P<0.05),主要临床特征因素是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FPG、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总胆固醇、25-羟基维生素D(β=-0.301、0.490、2.225、-1.800、0.211、0.281,均P<0.05).结论 T2DM患者由糖代谢紊乱引起钙、磷丢失增多,吸收障碍,以及膳食中钙摄入不足,可引发代谢性骨病.
作者:陈爱娇;胡浙芳;冯丽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根治性膀胱切除结合淋巴结扩大清扫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58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结合淋巴结扩大清扫术治疗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是否转移、淋巴结密度是浸润性膀胱癌术后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 根治性膀胱切除结合淋巴结扩大清扫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预后较好,TNM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是否转移、淋巴结密度与患者预后有关.
作者:周密;刘锋;王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新生儿及其母亲维生素D水平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5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新生儿及其母亲作为观察组,1 5例正常新生儿及其母亲作为正常组,ELISA试剂盒检测所有新生儿及其母亲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血清25(OH)D水平为(9.12±1.88)ng/ml,低于正常组新生儿的(16.33±3.4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亲血清25(OH)D水平为(13.38±5.96)ng/ml,低于正常组母亲的(22.79±8.79)ng/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正常组新生儿血清25(OH)D水平与母亲血清25(OH)D水平均呈正相关(r=0.8167和0.9263,均P<0.05).新生儿血清25(OH)D水平<10ng/ml更容易出现急性下呼吸道感染(OR=4.25,95%CI:1.058~ 17.070,P=0.041).结论 新生儿血清25(OH)D水平<10ng/ml时即可作为出现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危险的重要指征,产妇补充足量的维生素D可以减少新生儿的维生素D缺乏,进而降低出现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作者:范良华;吴小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Horner综合征又称颈交感神经麻痹综合征,其特点是病侧眼球轻度内陷、瞳孔缩小、上睑下垂、眼裂变窄及同侧面部少汗等,但对光反射正常;常见于中枢至眼部的交感神经通路受损、被压迫等,少数病例为先天性或无明显病因可查.反Horner综合征与Horner综合征相反,其特点是眼球外凸、瞳孔散大、眼裂增宽,但对光反射存在;它是交感神经通路持续受到刺激所产生的临床症状.临床上2种症状发生在同一例患者的病程上十分罕见,现将本院2014年2月18日收治的1例脑干出血后不同时间出现2种综合征的病例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作一分析.
作者:尹睿;邱彩霞;苏忠周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超声刀与冷刀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超声刀治疗的单发子宫肌瘤患者46例为观察组,应用冷刀的41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术后1d WBC值及Hb下降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缝合子宫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均P<O.05),术后1d WBC值、Hb下降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O.05).两组患者手术进展均顺利,术后腹部切口愈合良好,均未发生术后感染、腹腔内出血、输血等并发症.结论 超声刀有助于减少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子宫切口出血量、缩短缝合子宫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晏鹏;金素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临床肾病(Ⅳ期)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糖尿病临床肾病(Ⅳ期)患者共245例,其中发生医院感染116例,非感染12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采用二分类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肾病(Ⅳ期)发生医院感染,以泌尿道(457%)和呼吸道(35.3%)感染为常见.糖尿病肾病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基线资料比较,两组间年龄、病程、住院天数、血白蛋白、24h尿蛋白、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GFR)、糖化血红蛋白(HbA1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蛋白(OR=1.147,P=0.019)是糖尿病临床肾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血白蛋白(OR=0.799,P=0.000)是保护因素;年龄(OR=1.011,P=0.425)、性别(OR=1.221,P=0.492)、病程(OR=1.061,P=0.064)、血肌酐(OR=1.008,P=0.090)、GFR(OR=0.981,P=0.751)、HbA1c(OR=1.138,P=0.561)未见相关.结论 尿蛋白是糖尿病肾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白蛋白是保护性因素,对预测和预防医院感染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强;陈昊;邵一川;干正琦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多参数MRI(T2WI、DWI、动态增强)影像特征诊断前列腺移行区良恶性病变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移行区前列腺癌(PCa) 48例、前列腺增生(BPH)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T2WI病灶形态、信号均匀度、边界、包膜、患侧移行区体积、患侧移行区与外周带的分界、前列腺包膜、DWI信号强度、ADC值及动态增强的曲线类型等10种影像特征,分析影响前列腺移行区良恶性病变的因素.结果 48例移行区PCa纳入81个癌灶,83例BPH筛选出142个结节;移行区PCa的ADC值为(0.938±0.223)×103mm2/s,明显低于移行区BPH的[1.195±0.194)×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患侧移行区体积与移行区PCa诊断未见相关(P>0.05),其余9种影像特征均与移行区PCa诊断明显相关(均P<0.05).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9种影像特征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共筛选出丁2WI病灶形态、信号均匀度、边界、患侧移行区与外周带分界、DWI的信号强度及ADC值与移行区PCa诊断均呈明显相关性(均P<0.05),其中ADC值与移行区PCa诊断呈负相关,其余影像特征与移行区PCa诊断均呈正相关.结论 多参数MRI上,T2WI病灶形态、信号均匀度、边界、患侧移行区与外周带分界、DWI信号及ADC值是影响移行区PCa诊断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永胜;史咏;崔凤;杨欢;汪银玉;张志田;赵再秋;郦妙尔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基层医院儿童院内感染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特点,分析危险因素,以利于临床诊治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 对我院儿科院内感染轮状病毒的42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均为婴幼儿,其中婴儿26例(61.9%),幼儿16例(38.1%);以呕吐、发热、腹泻为主要表现,婴儿组的发热比例明显高于幼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季节以秋冬季节多见;原发病以肺炎、支气管炎多见;曾与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同处一室的有18例(42.9%),所住病房入院前3~4d收住过轮状病毒感染的患儿8例(19.0%).结论 基层医院因住院条件有限,对入院患儿除加强疾病分类管理外,还应加强卫生养护宣教和病房定期消毒,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尽量减少或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戴桂芬;褚珺琼;王丹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肾脏肿瘤是男性泌尿生殖系常见疾病,其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故存在较多的漏诊、误诊.近年来肾脏肿瘤检查技术发展迅速,尤其是影像学技术.本文就近年来肾脏肿瘤影像学技术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黄益麒;潘旭鸣;马红珍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