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他汀类药物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我们所处何处?该有何为?

李勇

关键词:
摘要:血浆胆固醇尤其是LDL-C水平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致病性危险因素.大量研究证实,降低LDL-C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事件的预防起到关键的作用[1-2].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调脂药物中降低LDL-C作用强、安全性和耐受性好的药物,近30年来的一系列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均表明,他汀类药物治疗将LDL-C水平显著降低,可使ASCVD再发和初发事件大幅度降低.近几年发布的几项重要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不仅进一步佐证长期强化降低LDL-C对ASCVD的预防作用[3-5],更进一步将“胆固醇假说”上升为“胆固醇原则”[6],即在现有可选择的治疗手段下,一定范围内只要降低胆固醇,就能有心血管获益.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常用也是有效和安全的降胆固醇药物,常规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是临床实践中ASCVD一级预防的降脂治疗基础.
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CML66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肿瘤抗原66(CML66)在肾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55例肾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肾脏组织、36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组织中CML66蛋白的表达,分别比较肾癌组织与癌旁正常肾脏组织、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组织的CML66阳性表达率,并分析肾癌组织CML66阳性表达率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肾癌组织中CML66阳性表达率为83.9%,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肾脏组织的35.5%(P<0.05);但与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组织的80.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癌组织病理分级Ⅲ、Ⅳ级,临床分期Ⅲ、Ⅳ期的CML66阳性表达率均分别高于Ⅰ、Ⅱ级/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L66在肾癌组织中高表达有助于明确诊断,可作为评估肾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指标,可能对肾癌术后辅助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汪宁;钟欢;陈晓农;汤建儿;陈煜;高建国;王荣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AR)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107例住院脑梗死患者,根据血小板聚集能力(入院后阿司匹林200mg/d顿服给药,10d后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分为AR组27例和非AR组80例,并分析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病、LD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尿酸、血糖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对脑梗死患者发生AR的影响.结果 AR发生率为25.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ox-LDL水平是脑梗死患者发生AR的危险因素(OR=1.009,95%CI:1.002~1.016,P=0.012).结论 ox-LDL水平越高,脑梗死患者发生AR的风险越高.

    作者:邱彩霞;晏玉奎;胡建琴;王庄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弹性髓内针微创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16例

    锁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5%,锁骨中段骨折约占锁骨骨折总数的76%[1].锁骨中段处于两个相反弧形凸起的交汇处,是锁骨力学的薄弱点,受外力作用时易发生骨折.近年来,人们对外观要求不断提高,选择手术治疗的患者日益增多.2011年5月至2014年3月,我院骨科采用钛制弹性髓内针微创治疗锁骨中段骨折1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永利;李少庆;陈东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将128例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0.5 mg,1次/d;扶正化瘀胶囊1.5 9,3次/d)与对照组63例(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0.5 mg,1次/d),两组疗程均为24周;比较分析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和超声影像学指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和超声影像学指标均有所好转,治疗组肝纤维化、超声影像学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效果良好,优于单用恩替卡韦.

    作者:谢宏晟;蔡丽敏;颜鸣鹤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前期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动态变化

    目的 探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前期(NDR)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动态变化.方法 选取NDR患者24例和健康对照者30例,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两组视盘周围RNFL厚度,每间隔6个月复查1次,共检测5次;比较两组视盘全周及各象限RNFL厚度的动态变化.结果 NDR组与对照组视盘周围RNFL均值为(104.42±15.75)、(114.28±6.69)μm,NDR组视盘全周、上方、下方和颞侧象限RNFL厚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NDR组每次测量(共5次)的视盘全周RNFL厚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上方与鼻侧、上方与颞侧、下方与鼻侧、下方与颞侧象限RNFL厚度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NDR患者RNFL变薄,且随病程发展持续存在,以视盘上方、下方象限尤为显著.

    作者:周纯;牛佳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人工肘关节置换术后翻修1例

    人工关节置换术日趋成熟,且应用越来越广泛.人工肘关节置换术为患者提供稳定、无痛且功能良好的人工肘关节,使上肢功能得到大限度发挥,明显改善术后生活质量.2014年11月,武警浙江省总队嘉兴医院二病区关节外科实施人工肘关节置换术后翻修1例,短期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成;陆金荣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与PCOS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与浙江地区汉族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病、胰岛素抵抗及肥胖的关系.方法 选择浙江地区汉族PCOS患者120例和健康对照者102例,分别测量两组身高、体重、腰围,并计算BMI和腰臀比;采用PCR技术检测两组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分布;采用ELISA法检测PCOS患者空腹胰岛素,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PCOS患者空腹血糖,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再根据BMI、Homa-IR将PCOS患者分为肥胖组(54例)与非肥胖组(66例),以及胰岛素抵抗组(49例)与非胰岛素抵抗组(71例),分别比较两组基因型频率.结果 PCOS患者组PAI-1基因启动子区4G/4G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PCOS患者PAI-1基因启动子区4G/4G基因型频率为胰岛素抵抗者、非肥胖者分别高于非胰岛素抵抗者、肥胖者(P<0.05).结论 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与浙江地区汉族PCOS发病、胰岛素抵抗及肥胖有关;其中4G/4G基因型可能是PCOS发病、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危险因素,且可能影响非肥胖型PCOS患者病情发展.

    作者:刘元伟;邓妙;岑加萍;张红艳;张治芬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与母体因素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与母体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NICU治疗的493例早产儿纳入研究,其中无ROP452例,有ROP41例.记录早产儿母亲宫内感染、胎盘异常、妊娠期相关疾病等16项指标,分析ROP与母体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早产儿ROP发生率为8.3%.ROP与早产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r=0.135,P<0.05);母亲宫内感染、胎盘异常的早产儿ROP发生率较高(均P<0.05).结论 ROP与早产儿出生体重、母亲胎盘异常和宫内感染相关,应尽早对以上因素进行干预.

    作者:刘丹;陈如;陈婕灵;杨博宇;郑穗联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踇长屈肌腱转位联合腓肠肌瓣V-Y延长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

    目的 探索踇长屈肌腱转位联合腓肠肌瓣V-Y延长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 对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21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KuwadaⅢ型15例、KuwadaⅣ型6例)进行踇长屈肌腱转位联合腓肠肌瓣V-Y延长术重建跟腱,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Leppilahti跟腱修复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对所有术后患者随访18~ 36个月,术后切口Ⅰ期愈合,未出现切口感染、跟腱再断裂、周围神经血管损伤、皮肤坏死等并发症.AOFAS踝-后足评分由术前(52.44±12.75)分明显提高至术后末次随访的(91.02±6.85)分(P<0.01),Leppilahti跟腱修复评分由术前(34.33±12.92)分明显提高至术后末次随访的(90.95±5.10)分(P<0.01).结论 踇长屈肌腱转位联合腓肠肌瓣V-Y延长术治疗Kuwada Ⅲ型、部分KuwadaⅣ型陈旧性跟腱断裂,能明显恢复踝关节功能,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余春华;杜俊锋;朱仰义;林炯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后外侧入路纵切口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23例临床分析

    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约占所有胫骨平台骨折的7%[1],多是膝关节在屈曲外翻时受到较小的轴向暴力,股骨外侧髁顶撞于胫骨平台后外侧所致.由于骨折块偏后侧,而膝关节后外侧的解剖结构较为复杂,采用经典的手术方式进行切开复位存在诸多困难.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我科采用后外侧入路纵切口胫骨远端后侧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2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章建东;杨炯;方玉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社区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及3种诊断标准的一致性

    目的 探索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MS)3种诊断标准的一致性.方法 以台州市洪家街道老年人社区健康体检资料为基础,统计MS患病率;分析CDS、IDF和ATP Ⅲ诊断标准MS患病率的一致性.结果 1120名老年人平均年龄(68.36±6.85)岁,男女比0.91∶1.根据CDS、IDF和ATP Ⅲ诊断标准,MS患病率分别为19.29%、29.02%和17.41%.根据IDF诊断标准,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压和高血糖检出率分别为31.96%、58.57%和76.34%,男女MS患病率分别为16.45%和40.51%;根据ATP Ⅲ标准,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压和高血糖检出率分别为31.96%、58.57%和56.16%,男女MS患病率分别为11.78%和22.56%.IDF与ATP Ⅲ诊断标准的MS患病率一致率为78.75%,Kappa值为0.415(P<0.01),两者中度一致.结论 洪家街道老年人MS发病率较高.3种诊断标准侧重点各有不同,IDF和ATPⅢ标准更适合洪家街道老年居民.

    作者:王为波;武丽;季聪华;张颖;毛威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过敏性休克动物实验模型的进展

    过敏性休克,亦称变态反应性休克,是指外界某些特异性变应原作用于已致敏的机体,引发全身性速发型变态反应;以急性呼吸及循环衰竭表现为主,可在短时间内累及多个脏器,甚至休克、死亡.过敏性休克发生突然,病情严重,若不及时处理常可危及生命,是所有过敏反应中发病急、病情严重的一种.因其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无法进行人体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同时该病治疗药物的开发进展缓慢,到目前为止肾上腺素仍然是治疗的首选药物[1-2],激素和抗组胺药的效果和应用时机存在争议[2-3].因此,过敏性休克动物实验模型是我们研究过敏性休克发病机制及探讨有效治疗手段的主要方式,国内外学者已经建立了豚鼠、小鼠、大鼠和家兔等不同种属的动物实验模型,本文就近年来国内主要4种过敏性休克动物实验模型的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

    作者:陈洁;谢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他汀类药物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我们所处何处?该有何为?

    血浆胆固醇尤其是LDL-C水平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致病性危险因素.大量研究证实,降低LDL-C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事件的预防起到关键的作用[1-2].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调脂药物中降低LDL-C作用强、安全性和耐受性好的药物,近30年来的一系列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均表明,他汀类药物治疗将LDL-C水平显著降低,可使ASCVD再发和初发事件大幅度降低.近几年发布的几项重要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不仅进一步佐证长期强化降低LDL-C对ASCVD的预防作用[3-5],更进一步将“胆固醇假说”上升为“胆固醇原则”[6],即在现有可选择的治疗手段下,一定范围内只要降低胆固醇,就能有心血管获益.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常用也是有效和安全的降胆固醇药物,常规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是临床实践中ASCVD一级预防的降脂治疗基础.

    作者:李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3-甲基腺嘌呤对EPCs超微结构和LC3-Ⅱ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索3-甲基腺嘌呤(3-MA)对大鼠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EPCs)超微结构和自噬体膜型(LC3-Ⅱ)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法取大鼠骨髓EPCs,体外诱导分化并鉴定;分成对照组和4个3-MA浓度组(分别加入1.25、2.5、5、10mmol/L 3-MA).采用单丹(磺)酰戊二胺(MDC)荧光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3-MA给药后EPCs自噬的发生.Western blot检测3-MA给药后EPCs内LC3-Ⅱ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MDC荧光染色和透射电镜均观察到5、10 mmol/L组EPCs超微结构明显区别于正常及死亡细胞,是典型的凋亡形态图.Western blot检测3-MA给药24h后EPCsLC3-Ⅱ蛋白表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5、10 mmol/L组LC3-Ⅱ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5、10mmol/L的3-MA对EPCs超微结构和LC3-Ⅱ蛋白表达均有影响,推测浓度≥5mmol/L的3-MA能抑制EPCs的自噬.

    作者:朱人大;李晓强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小亚基M2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核糖核苷酸还原酶小亚基M2(RRM2)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2~3级组织、68例宫颈鳞癌组织和18例正常宫颈组织中RRM2蛋白表达,并分析与临床病理参数及肿瘤标志物之间的关系.结果 RRM2在宫颈鳞癌组织中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2.35%,明显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55.00%)和正常宫颈组织(11.11%),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织分化程度、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阳性与否的宫颈鳞癌患者RRM2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即高分化组低于中、低分化组,SCC阳性组高于SCC阴性组.结论RRM2在宫颈鳞癌组织中高表达,且组织分化低、血清SCC阳性者的RRM2蛋白阳性表达率偏高.

    作者:金闺秀;杨海涛;林毅;钟惠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TCT与HPV检查用于宫颈癌筛查的实效性评估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全球妇女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二,在发展中国家位居首位[1].宫颈癌从癌前病变发展为浸润性宫颈癌需要较长时间,且部分患者的癌前病变期具有可逆性[2].据文献报道,通过医学干预能控制宫颈癌发病率和病死率[3].因此,对癌前病变进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防止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诊治中,采取合理、有效的筛查手段是提高宫颈癌诊治准确性的关键.2012-2014年我院妇科采用新柏氏液基细胞学(TCT)及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查行宫颈癌筛查,现对该两项检查单独及联合进行实效性作一比较分析.

    作者:罗健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中老年男性人群体成分与骨密度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中老年男性人群体成分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1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门诊体检且年龄≥50岁男性216例为研究对象,并分为4个年龄组:50岁~组70例,60岁~组56例,70岁~组47例,80岁~组43例,使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仪测量第2~4腰椎、左侧股骨颈和全髋部的BMD,并分析各年龄层中老年人群体成分(全身、躯干、大腿的总质量,肌肉、脂肪含量及其百分比)与BMD的相关性.结果 50岁~组大腿肌肉对股骨颈BMD影响大(b'=0.340,t=2.984,P=0.004);60岁~组全身肌肉对股骨颈BMD影响大(b'=0.415,t=3.352,P=0.001);70岁~组全身脂肪对股骨颈BMD影响大(b'=0.476,t=3.633,P=0.001);80岁~组躯干脂肪对股骨颈BMD影响大(b'=0.479,t=2.993,P=0.004);体成分对全髋部、腰椎BMD的相关性与股骨颈相似.结论 随着年龄增长,肌肉对BMD的影响逐渐减弱,脂肪对BMD的影响逐渐增强;四肢的体成分对BMD的影响逐渐减弱,躯干的体成分对BMD的影响逐渐增强.

    作者:李莺;姚麒;刘婷;余晶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不同剂量昌氢气生理盐水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治疗作用观察

    目的 探讨富氢气生理盐水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的治疗作用及佳剂量范围.方法 用豚鼠脊髓匀浆与完全弗氏佐剂免疫SD大鼠制作EAE模型;造模成功后第1~20天大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0、3、6ml/kg)富氢气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大鼠体重、行为学评分;第21天处死大鼠取脑、脊髓作HE染色,检测脊髓IL-17、INF-y表达水平以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6ml/kg富氢气生理盐水剂量组临床发病率较低,仅为30.0%;且发病后能抑制体重下降,高临床评分与累积临床评分均低,中枢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少.3、6ml/kg剂量的富氢气生理盐水均能抑制EAE大鼠IL-17、INF-γ的释放,提高SOD活性;但6 ml/kg剂量效果更佳.结论 6ml/kg剂量的富氢气生理盐水可能对降低EAE大鼠临床发病率有积极作用,且能抑制发病大鼠体重下降,降低神经缺损行为学评分,并能促进SOD活性,从而抑制EAE.

    作者:谢建平;王赵伟;吴承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儿童嗜酸粒细胞性心肌炎1例

    患者 男,12岁1个月.因“腹痛伴咳嗽1周”收治入院.患儿1周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阵发性上腹部剧痛不能忍,疼痛性质不能描述,同时伴咳嗽,夜间、晨起为剧,干咳为主,病初曾有低热、咽痛、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尤腹泻、腹胀,无胸闷、胸痛,无心悸,无呼吸困难;入院前1d至当地医院就诊,查血常规示白细胞24.13×109/L,嗜酸粒细胞比例52%,嗜酸粒细胞绝对值12.55x109/L;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Ⅱ、Ⅲ、avF导联异常Q波伴ST段抬高,电轴右偏,肢体导联低电压;查心脏彩超示室间隔及左室壁明显增厚,左室后壁运动减弱,中等量心包积液,射血分数(EF)0.49,心指数(CI)2.5L/(min· m2);查胸腹部CT示右肺少许纤维条索影,腹盆腔积液;拟诊“心肌炎”,予呋塞米静脉推注1次后转至我院.

    作者:徐香芝;张晨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TiNi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与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的效果比较

    临床上掌骨骨折较为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3%.对于不稳定性骨折,常常需要行手术治疗.内固定材料很多,如克氏针、微型钢板、螺钉、可吸收钉和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等,各有优缺点;其中TiNi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和微型钢板具有坚强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的特点.我院骨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掌骨骨折患者53例,采用TiNi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和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疗效均较好,现对两种内固定材料的疗效作一比较.

    作者:周小祥;刘立春;沈旭江;刘成君;郎向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浙江医学杂志

浙江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