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海风藤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宋敬丽;袁林;刘艳菊;李赫宇;谭文界

关键词:海风藤,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综述
摘要:海风藤为胡椒科植物风藤Piper kadsur(Choisy)Ohwi的藤茎[1].海风藤的同名异物现象普遍,有文献记载的就有9科19种之多[2].但植物风藤的分布范围窄,仅在福建、海南等地有零星分布,资源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故寻找新的代用品一直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愿望.笔者现从化学成分决定药理作用的思路出发,将海风藤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综述如下,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电化学法研究抗癌药物与DNA的作用

    目的 研究抗癌药物(Schiff碱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情况,探讨其与DNA的作用机制,为抗癌药物的筛选提供依据.方法 用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法、微分脉冲法三种电化学研究方法研究自合成的schiff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及其与DNA的作用机制.结果 此Schiff碱配合物在0.4和-0.8V分别出现一个灵敏的氧化峰和还原峰.当加入一定量的DNA时,配合物的氧化还原峰电流明显降低,扩散系数减小,电化学反应电阻增大.结论 该配合物与DNA的作用较强,作用模式可能为部分插入作用.

    作者:陈欣妍;史克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完善护理文书书写认真应对举证倒置

    在医疗事故争议中,病历是重要的法律证据及依据.因此,如何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是保证病人的合法权益、保护护理人员自身权益、减少护患纠纷的重要举措.笔者针对现阶段护理文书书写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

    作者:苑丽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更年灵胶囊质量标准的研究

    目的 建立和完善更年灵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TLC法鉴别了淫羊藿、女贞子、采用UV法测定了谷维素的含量.结果 薄层色谱效果理想,阴性对照无干扰;谷维素在5.299~26.469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0.0345C-0.003,r=0.9999(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1%,RSD为0.77%(n=6).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标准.

    作者:干国平;江维;朱红;刘焱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IL-1B-511基因多态性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关系研究

    目的 通过比较胃癌患者与匹配人群的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率和IL-IB-511基因多态性,探讨IL-IB-511基因多态性是否增加Hp感染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法,检测84例胃癌患者以及与这些患者性别、年龄匹配的84例对照人群的IL-IB-511基因多态性,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上述人群中的Hp感染率.结果 胃癌患者IL-1B-511 T/T基因频率及Hp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人群(P<0.05或P<0.01).胃癌患者Hp阳性感染者IL-1B-511 T/T基因型个体显著多于对照人群.结论 IL-1B-511 T/T基因型可能增加HP感染后汉族人群发生胃癌的危险性.

    作者:江绍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补脾法对脾虚证大鼠59 Fe代谢在各器官组织转运分布的影响

    目的 从药代动力学方面运用放射性示踪技术动态观察脾虚证大鼠以及运用补脾法后对铁吸收和转运代谢过程的影响,探讨脾主运化生物学意义.方法 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正常补脾组、脾虚组、脾虚补脾组4组.按要求造模后,4组动物一次性灌服59FeCl3水悬液0.2ml,正常补脾组,脾虚补脾组即时灌服1:1四君子汤药液1.5ml,正常组、脾虚组以1.5ml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每组分别在0.5、1、2、4、8、14d各时相点随机选取3只大鼠,取出脾、肝、小肠、胃、肾器官组织用γ放射免疫计数器分别测量放射性59Fe水平.结果 在脾虚状态下59Fe由血液循环系统向器官组织转运过程减缓,补脾法促进了大鼠对59Fe的转运分布.结论 补脾法可促进59Fe在大鼠器官组织内的转运,尤其是向脾脏本身的集中,显示四君子汤通过补脾而调节机体物质运输系统的功能.

    作者:王进;张茂林;邱幸凡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颈椎病的针刀诊治思路

    通过近20年临床应用,针刀治疗以其疗效好,价格低,操作简单,低复发率,正逐渐成为治疗颈椎病的主要方法之一.#笔者将通过分析针刀医学理论在颈椎病诊疗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为提高颈椎病的针刀治愈率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张天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原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血浆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37例患者观察组及20例(正常对照组)的D-D、ATⅢ、FIB,比较两组指标差异.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D-D、FIB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COPD患者体内存在较高的D-D、FIB水平及AT-Ⅲ水平降低,为临床应用活血化瘀辨治该病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李衬;李月川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丹参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肝组织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 观察丹参对酒精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肝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 大鼠分为正常组(以正常饮食、饮水喂养)、模型组(连续6天高浓度白酒灌胃)、丹参低、中、高剂量组(白酒灌胃造模后,给予丹参腹腔注射).9天后处死大鼠,观察大鼠肝脏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及肝细胞的超微病理学改变.结果 模型组大鼠的肝组织呈现明显的水样变性和脂肪变性,并可见少量片状肝细胞坏死.而丹参组肝细胞未见坏死改变,水样变性和脂肪变性程度也较轻,以高剂量丹参组为显著.结论 丹参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肝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玮炜;段晓宇;邵佳;官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117例狂犬病病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我国狂犬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病死数居所有传统病之首[1-2].为了加深对狂犬病防治的认识,笔者对我院2003年4月~2006年9月收治的117例狂犬病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尹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山楂降脂汤治疗高脂血症84例

    高脂血症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继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病变,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近年来,笔者用山楂降脂汤(自拟)治疗高脂血症8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韩永斌;刘峰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医辨治与用药体会

    乙型病毒性肝炎在祖国医学中属黄疸、胁痛、郁症、肝著等范畴.笔者根据中医辨证用药的原则,初步探索到一些用药规律.现就其中的治法、用药规律简述如下.

    作者:施玉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丹参注射液局部注射配合中药内服外灸治疗慢性腰腿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丹参注射液局部注射配合中药内服、外灸,治疗慢性腰腿痛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 将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用丹参注射液局部注射,加中药内服、外灸;对照组50例,用常规针灸、推拿、非甾体药物口服和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体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压积、血沉方程K值、全血比黏度高切、低切、卡松黏度、全血红细胞集聚指数)及观察指标总积分(疼痛VAS法积分、直腿抬高试验积分)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 以丹参注射液局部注射配合中药内服、外灸,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与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疼痛,其作用机制与本法具有松解黏连瘢痕组织、改善局部微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消除组织炎症、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等作用有关.

    作者:邵中兴;刘永光;王好艺;孟彬;刘丽;鲁昌辉;郑华;程琨;王荣耀;尹国良;胡桂荣;严敢意;李敏;李龙芬;葛广德;赵丹丹;朱翠苹;周幼琴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PBL在生物化学检验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

    《生物化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又是以实验技能培训为主要目标的专业课程.目前,检验专业临床见习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局限了学生的临床视野,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作者:金丹;谢圣高;陈祥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外阴营养不良86例

    2005年4月~2007年2月,笔者在导师指导下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琳;贺漪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132例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近5年来,我科采用综合疗法治疗本病13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132例,均为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住院患者,其中男70例,女62例;年龄小者2岁,大者76岁,平均年龄48岁;住院天数短者3天,长者141天,平均住院天数27天.中医辨证分型:风寒型113例,风热型19例.

    作者:汪淼;李家康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试议医院清洁工的职业损伤风险及防护

    医院清洁工在接触病人过程中,有可能意外地被感染.加之他们缺乏整体医疗知识,对职业损伤的风险和防护了解甚少.极有可能出现医院清洁工自身感染,继而导致医院院内感染的发生.所以医院有关部门加强对医院清洁工的职业损伤风险和防护的关注,显得十分重要.

    作者:许艳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论针灸医学的创立

    针灸学足中医学具特色的学科.针灸的发明和针灸学的创立是我国古代医家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重大贡献.光辉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孕育出博人精深的中国传统医学,坚实厚重的医疗实践基石构筑起独具特色的针灸医学体系.针灸医学既具有我国医学原始创新的潜力,又为世界医学领域增添了新的治疗手段和研究内容.

    作者:王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鳖甲山楂口含片中熊果酸的含量测定

    目的 建立鳖甲山楂口含片中熊果酸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Zorbax SB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0.5%乙酸胺)(85:15);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15nm;柱温:30℃.结果 熊果酸线形范围0.5548~2.7740μl,平均回收率99.53%,RSD为1.65%.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控制鳖甲山楂口含片的质量.

    作者:徐建民;许汉林;张念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正交试验优选胆康颗粒的提取工艺

    目的 对胆康颗粒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方法 以大黄素、大黄酚的提取总量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表进行筛选.结果 大黄等药材加80%乙醇提取2次,即第1次加入8倍量的80%乙醇提取1.5h,第2次加入6倍量80%乙醇提取1.0h为佳的提取工艺.结论 优选出的工艺是科学合理的.

    作者:杨向东;史自东;刘博;程靖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乳鼠心肌细胞体外培养的探讨

    目的 研究乳鼠心肌细胞培养的方法,以提高心肌细胞的单细胞收获率、存活率及搏动率.方法 用机械解离法和酶消化法分离乳鼠心脏组织,并用差速黏附贴壁法和化学药物抑制法进行纯化,然后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动态观察细胞形态.结果 第1天心肌细胞几乎全部贴壁,少数细胞出现自发性搏动;第3天形成细胞簇或细胞单层,收缩明显而有力.结论 本方法单细胞收获率、存活率高,心肌细胞和非心肌细胞分离彻底,是比较理想的培养方法.

    作者:乐智勇;罗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湖北省教育厅

主办:湖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