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计数对早产型胎膜早破患者感染的诊断价值

彭忠英;钟少平;刘霞;葛加美;艾玲;沈华祥;周晓宇

关键词: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 早产型胎膜早破
摘要: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白细胞计数(WBC)对早产型胎膜早破患者感染的诊断价值,从而为早产型胎膜早破患者预防感染提供临床指导.方法 选取不同妊娠时期(孕28~36周+6)早产型胎膜早破患者1 25例,其中53例发生临床感染症状(感染组),72例未见明显临床感染症状(非感染组),连续动态监测两组分娩前CRP、WBC值.妊娠终止后,均行胎盘病理检查.结果 入院时感染组与非感染组CRP、WB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入院时相比,感染组中行抗感染治疗3d后CRP下降明显(P<0.05),而WBC值未见明显变化;非感染组行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3d后CRP、WBC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感染组中53例患者均发生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100%,但72例非感染组中2例发生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2.78%,两组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联合CRP与WBC检测能较好指导早产型胎膜早破孕妇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临床治疗.
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罗哌卡因椎旁神经阻滞半数有效浓度的观察

    椎旁神经阻滞可为单侧乳腺区段切除术提供满意的术中麻醉和术后镇痛[1].局麻药的浓度和容量是影响神经阻滞成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达到理想的阻滞效果,临床上常使用较高浓度的罗哌卡因,但同时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超声引导可较为直观地观察穿刺针的路径及局麻药注射后药液的扩散和分布情况,从而提高阻滞效果,减少局麻药用量,降低局麻药毒性反应以及与穿刺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本研究采用序贯法,拟确定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椎旁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浓度(使50%患者椎旁神经支配区感觉完全阻滞所需罗哌卡因浓度,EC50),为临床罗哌卡因用于椎旁神经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参考.

    作者:肖萍;阙彬;万政佐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热休克蛋白70反义寡核苷酸对肝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70反义寡核苷酸(HSP70 ASODN)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合成特异性靶向HSP70 ASODN,并将其转染SMMC-7721细胞;四甲基噻唑蓝(MTT)法检测HSP70 ASODN对SMMC-7721细胞增殖的影响,计算生长抑制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分布,计算细胞增殖指数;免疫细胞化学观察细胞内HSP70、Bcl-2、Bax的表达.结果 ASODN组细胞生长抑制率明显高于正义寡核苷酸(NSODN)组、转染试剂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P<0.05);形态学观察到典型瘤细胞凋亡特征;流式细胞仪分析证实HSP70 ASODN主要阻止瘤细胞进入S期,细胞增殖指数下降,出现明显的凋亡峰;免疫细胞化学显示可降低细胞内HSP70、Bcl-2水平(P<0.05),提升Bax水平(P<0.05).结论 HSP70 ASODN可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的凋亡,可能机制为中和了HSP70和细胞周期调节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细胞周期阻滞,打破了肿瘤细胞逃逸凋亡平衡,促使细胞发生凋亡.

    作者:贺海斌;刘青光;杨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骨髓组织印片在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形态学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骨髓组织印片在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形态学评估中的实用价值.方法 收集126例次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同步进行骨髓涂片、组织印片和切片检查结果,比较骨髓涂片、组织印片和切片在有核细胞量、缓解度、诊断符合率性能指标中的差异.结果 组织印片与骨髓涂片在有核细胞量分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组织印片与切片无统计学差异(P=0.997).组织印片与骨髓涂片在显示缓解度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03),而组织印片与切片无统计学差异(P=0.955).以切片显示缓解度为标准:切片完全缓解(CR)组中,组织印片与涂片符合率无统计学差异(98.6%、100%,P=1.000);切片部分缓解(PR)组中,组织印片与骨髓涂片符合率有统计学差异(88.4%、46.5%,P=0.000);切片未缓解(NR)组中,组织印片与骨髓涂片符合率有统计学差异(84.6%、38.5%,P=0.041);组织印片在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Youden指数等性能指标总体上优于骨髓涂片.结论 骨髓组织印片兼有涂片和切片的特征,组织印片联合骨髓涂片互补性检查,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造血评估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莫伟明;刘军;叶君;杨爱平;陈琴琴;楚旭;苏萍;周其良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炎症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机制.方法 选择接受择期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38例,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根据是否发生POCD分为POCD组17例和非POCD组21例,检测并比较术前及术后1d外周血IL-6、TNF-α和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细胞的水平.结果 POCD组及非POCD组术后1d的TNF-α及IL-6水平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OCD组术后TNF-α及IL-6水平均明显高于非PO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CD组术后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细胞比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POCD组术后外周血CD4+C D25+CD 127low/-T细胞比率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OCD组术后外周血C D4+CD25+CD 127low/-T细胞比率明显低于非PO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POCD的发生可能与炎性反应及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数量减少有关.

    作者:李航;吕蕾;邵军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稳定期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状况调查

    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1-2].冠心病患者常具有一定的个性特征,如D型人格,情绪不稳定,退缩或回避行为[3-4].冠心病患者的不良情绪常引起儿茶酚胺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过量分泌,使血压急剧增高,心肌耗氧量和血液黏稠度增加,诱发冠心病心绞痛发作、心肌缺血或梗死,甚则猝死[5].而冠心病患者心前区疼痛及对疼痛发作的预期焦虑,对不良预后的恐惧情绪等因素则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6].目前已对冠心病患者开展3个阶段的二级预防,即院内康复阶段、院外早期康复阶段及院外长期康复阶段[7-8],除针对患者心脏功能进行评估和训练,改变不合适生活方式外,更需要引导患者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回归社会生活.笔者通过调查心脏康复治疗中稳定期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状况,探讨影响稳定期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心理因素,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吴月静;吴万振;王磊;于恩彦;任爱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一站式杂交技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复杂冠心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比较一站式杂交技术与胸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的效果和并发症,对一站式杂交技术的疗效和安全性作系统评价.方法 选择行一站式冠脉杂交手术(杂交组)34例和胸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传统组)34例患者,经左胸小切口在不停跳状态下行左乳内动脉至前降支旁路移植术,手术结束后即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口服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抗凝.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围术期均无死亡病例.杂交组的手术时间[(257.6±49.1)min]较传统组[(387.0±57.1)min]短,术中出血量[(312.5±86.1)ml]较传统组[(796.9±161.6)ml]少(均P<0.05),而传统组开通靶血管数[(3.7±0.8)支]比杂交组[(2.9±0.6)支]多(P<0.05).术后杂交组ICU停留时间[(52.5±23.0)h]、机械通气时间[(18 3±15.1)h]、住院时间[(11.1±2.9)d]较传统组[分别为(122.2±31.3)h、(36.8±22.6)h、(17.7±5.5)d]短(均P<0.05),而术后杂交组引流量[(657.6±17.8)ml]及住院费用[(12.8±17)万元]均较传统组[分别为(484.3±228.4)ml、(10.5±2.3)万元]多(P<0.05),但术后输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院外死亡病例,无脑血管意外、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再发.结论 一站式杂交技术治疗复杂冠心病安全、有效,与传统手术比较,创伤更小、恢复更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滕志华;董爱强;孔敏坚;程海峰;沈中华;钱建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手助腹腔镜在慢传输型便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比较手助腹腔镜与开腹结肠次全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评价经手助腹腔镜行结肠次全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140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按单纯随机抽样分为经手助腹腔镜手术(HALS组]72例和传统开腹手术(开腹组)6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结肠传输试验、排粪造影、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止痛剂使用次数、术后平均住院日、术后早期并发症和术后随访排便情况.结果 开腹组手术时间[(160±12)min]明显短于HALS组[(198±15)min](P<0.05);开腹组和HALS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50±12)、(230±30)ml,无统计学差异(P>0.05);HALS组切口长度f(57±1.1)cm]明显短于开腹组[(25.2±4.5)cm](P<0.05);术后止痛剂使用次数HALS组[(22±0.8)次]明显少于开腹组[(3.0±1.5)次](P<0.05);HALS组和开腹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73.4±3.6)、(92.5±5.3)h,HALS组优于开腹组(P<0.05);手助腔镜组和开腹组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8.3±3.9)、(14.2±5.1)d(P<0.05).开腹组发生切口裂开1例,切口感染4例,肠梗阻2例;HALS组无明显术后并发症.结论 手助腹腔镜次全结肠切除术安全、有效,术后早期并发症少,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和恢复快等优点,但手术时间相对较长.

    作者:张利萍;陈文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受血者与献血者Rh表型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对受血者与献血者Rh表型分布的多态性调查,探讨Rh表型检测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方法 取4210例受血者和3 499例献血者血液样本,以微柱凝胶法检测每例样本的ABO血型和Rh表型,对各Rh表型进行统计分析,观察CcEe抗原间的不配合概率.结果 在受血者与献血者人群中Rh表型分布规律为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不同Rh表型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cEe抗原间随机输注的不配合概率为0.5370.结论 了解受血者与献血者Rh表型的多态性,对保障输血安全尤其是对依赖长期输血治疗的受血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育;贝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右美托咪啶对平稳拔除气管导管时七氟烷半数有效浓度的影响

    目的 观察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啶对全麻患者术后平稳拔除气管导管时七氟烷半数有效浓度(EC50),以及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探讨右美托咪啶改善全麻苏醒质量的可行性.方法 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啶组,各30例.右美托咪啶组10min内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1 u g/kg后改为0.5μg/(kg·h).对照组泵注同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常规给予麻醉诱导及维持,手术结束时根据Dixon序贯法确定拔除气管导管的七氟烷浓度,并观察患者气管导管拔管时间、睁眼时间、Ramsay评分达3、1分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右美托咪啶组和对照组患者拔除气管导管时七氟烷EC50分别是0.22MAC和0.61MAC,其95%CI分别为(0.14~0.30)和(0.47~0.75)MAC.右美托咪啶组和对照组患者气管导管拔管时间、睁眼时间、Ramsay评分达3、1分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右美托咪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拔管后出现低氧血症、呼吸抑制、需辅助通气、需放置口咽通气道例数分别为2、1、1、0例和5、4、2、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术期应用右美托咪啶可降低平稳拔除气管导管所需七氟烷EC50,对患者苏醒时间无明显影响,可降低拔管后七氟烷所致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改善苏醒质量.

    作者:沈永波;顾梦婷;欧建强;顾观今;范晓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对脑功能恢复的影响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病死率降低,其中呼吸机在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相对平稳时起着重要的作用[1].然而生存下来的患者中多数脑功能恢复差,遗留一定的功能障碍[2].因此了解此类患者影响脑功能恢复的因素对临床治疗方案具有指导作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此类患者使用呼吸机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影响患者病情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外报道,颅脑外伤患者使用呼吸机VAP发生率高达9%~70%[3],国内有报道也高达55%[4].笔者通过比较并分析发生VAP与未发生VAP颅脑外伤患者间脑功能恢复的差异,探讨VAP对颅脑外伤患者脑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海燕;屠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计数对早产型胎膜早破患者感染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白细胞计数(WBC)对早产型胎膜早破患者感染的诊断价值,从而为早产型胎膜早破患者预防感染提供临床指导.方法 选取不同妊娠时期(孕28~36周+6)早产型胎膜早破患者1 25例,其中53例发生临床感染症状(感染组),72例未见明显临床感染症状(非感染组),连续动态监测两组分娩前CRP、WBC值.妊娠终止后,均行胎盘病理检查.结果 入院时感染组与非感染组CRP、WB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入院时相比,感染组中行抗感染治疗3d后CRP下降明显(P<0.05),而WBC值未见明显变化;非感染组行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3d后CRP、WBC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感染组中53例患者均发生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100%,但72例非感染组中2例发生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2.78%,两组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联合CRP与WBC检测能较好指导早产型胎膜早破孕妇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临床治疗.

    作者:彭忠英;钟少平;刘霞;葛加美;艾玲;沈华祥;周晓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我院ICU病房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情况的分析

    ICU病房的患者在救治过程中常需留置导管,常见的有气管插管、导尿管和中心静脉导管[1],但侵入性留置导管增加了感染的风险.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nosocomial infection,CANI)的发生率是衡量ICU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据报道,国内CANI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发达国家[2],因此,笔者评估我院ICU中留置气管插管、导尿管和中心静脉导管患者CANI的发生情况,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ICU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陈洁;李贤连;曹拂晓;蔡圆圆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床旁超声检测下腔静脉直径快速评估老年创伤性休克患者血容量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床旁超声检测下腔静脉直径(IVC)快速评估老年创伤性休克患者血容量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43例老年创伤性休克患者(休克组)予6%羟乙基淀粉(HES 130/0.4)500ml,分别在输液前后用超声测量IVCmax、IVCmin,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血流动力学监测(PiCCO)患者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比较输液前后IVC、ITBVI变化,并与50例健康体检的正常老年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休克组输液前IVCrmax1.18±0.21)cm、lVCmix(0.63±0.18)cm、ITBVI(579.79±125.74)ml/m2明显小于输液后[(1 70±0.24)cm、(1.42±0.22)cm、(785.09±129.01)ml/m2](P<0.01),);休克组输液前RVl(47.96±6.56)%明显大于输液后(15.52±4.53);休克组IVCmax、IVCmin与同期测得ITBVl呈正相关(rmax=0.780,rmin=0.753,均P<0.01).结论 床旁超声测量老年创伤性休克患者IVC,可有效评估患者血容量,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作者:林策;王志翊;陈大庆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静脉输注羟乙基淀粉预防蛛网膜下腔麻醉后头痛的研究

    蛛网膜下腔麻醉是临床常用的方法,硬膜穿刺后头痛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对会阴肛门手术及老年下肢骨科等手术常采用小剂量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1-2],但手术医师提出输液过多可导致术后尿潴留,因而在围术期采用限制性输液,但偶尔发现此类患者蛛网膜下腔麻醉后头痛发生率增加,推测头痛发生可能与围术期限制输液有关.有文献报道在输液总量控制情况下输注6%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溶液130/0.4能有效避免或减少头痛[3].为进一步研究,优化蛛网膜下腔麻醉期间的输液方案,笔者对本院行肛肠手术患者输注6%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溶液130/0.4,观察其头痛发生情况.

    作者:王磊;冯毅承;程熠;周岱鹏;朱君健;徐安;朱建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乌骨藤粗提物对大鼠胶质瘤C6细胞的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乌骨藤粗提取物(MTE)不同组分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新型四氮唑盐法(MTS)检测MTE的Fr1、Fr2、Fr3组分对C6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Fr2对C6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检测不同浓度Fr2对C6细胞的Bax、Bcl-2表达的影响.结果 MTE的Fr1、Fr2、Fr3均能显著抑制C6细胞的增殖(JP<0.05),与阳性对照组5-氟尿嘧啶(5-FU)相比抑制率也较高(P<0.05),其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60.32、52.30、83.83 μ g/ml.经80、160 u g/ml的Fr2处理24 h后,可有效促进C6细胞早期和晚期凋亡(P<0.05),其周期被阻滞在G2期;Fr2相同方式处理后,C6细胞中Bax表达水平分别提高到(124.80±7.68)%和(380.30±6 91)%;Bcl-2表达水平分别降低到(84.20±3.10)%和(34.20±4.80)%(P<0.05).结论 MTE能够显著抑制C6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其中主要有效成分Fr2能够诱导C6细胞发生G2期周期阻滞,并通过影响Bax和Bcl-2的表达,促进其凋亡.

    作者:王震;李凯强;陈秉宇;郝珂;何徐军;牟晓洲;陶厚权;应优敏;张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呼气末屏气试验评估肿瘤重症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呼气末屏气试验(EEO)预测肿瘤重症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价值.方法 采用外周动脉压心排量监测(AP-CO)技术监测32例肿瘤重症患者在基础状态、EEO前及EEO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EEO稳定后行补液试验,监测补液试验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以补液试验后心指数(CI)增加值(△CI)≥15%为容量反应组,否则为无反应组.评价EEO前和EEO时CI的变化(EEO-△CI)预测容量反应性的价值.结果 有反应组共17例,EEO时CI为(3.2±0.8)L/(min·m2),较EEO前明显增加[(3.0±0.7)L/(min·m2),P<0.05];无反应组共15例,EEO时CI为(3.1±0.8)L/(min·m2),EEO前CI为(3.0±0.7)L/(min·m2),两者无明显变化(P>0 05).EEO-△CI与补液试验后△CI呈正相关(r=0.640,P<0.05),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和中心静脉压(CVP)与补液试验后△CI无相关性(r=0.09、0.23、027,均P>0.05).EEO-△CI预测容量反应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6,以EEO-△CI≥5%评价容量反应性,灵敏度为94.1%,特异度为86.7%.结论 应用APCO测定由EEO所引起的CI变化能较准确预测肿瘤重症患者液体治疗时的容量反应性,可作为指导容量治疗的指标.

    作者:柳开忠;沈珏;曹永卿;黄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不同麻醉方法对体外循环后患者肺损伤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全程七氟烷吸入复合丙泊酚和全凭丙泊酚对体外循环后患者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30例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组(S组)和全凭丙泊酚组(P组),每组15例.S组患者从手术切皮开始至手术结束(包括体外循环),全程吸入1%~2%七氟烷复合丙泊酚1.0μg/ml静脉泵入;P组则全程TCI泵入丙泊酚2.0~ 4.0μg/ml.分别于体外循环前(T0)和体外循环停机后20min(T1)、1h(T2)、2h(T3)、6h(T4)和24h(T5)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D02)]、呼吸指数(RI),测定动脉血中性粒细胞计数(PMN)及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和TNF-α水平.结果 与体外循环前比较,两组患者体外循环后P(A-aD02)和RI、SP-A、TNF-α及PMN水平均有所升高,T3达高峰(P<0.01);与P组比较,S组T2~T5时点P(A-aD02)和RI、SP-A、TNF-α及PMN水平较低(P<0.05或0.01).结论 与单纯丙泊酚比较,全程七氟烷吸入复合丙泊酚能改善体外循环后患者全身炎症反应和肺损伤.

    作者:陈菲菲;林丽娜;李丽伶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前后联合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平台粉碎骨折22例分析

    胫骨远端平台骨折占所有下肢骨折的比例少于10%,并且男性较女性更为常见,其发病年龄广泛,但儿童和老年患者少见,致伤原因多为车祸和高处坠落伤.这些骨折被形象地比喻为Pilon骨折或天花板骨折[1].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采用前后联合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平台粉碎骨折,临床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炯;章建东;姜颂军;方玉明;蒋渭仙;何金林;李森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高密度肾囊肿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的特点

    高密度肾囊肿为肾囊肿分类中的一种,比单纯性肾囊肿少见,患者常因腰部酸胀不适、体检或腹部不适检查时偶然发现.由于高密度肾囊肿密度较高,常被误诊为结石或肿瘤.随着CT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检查对高密度肾囊肿的检出率逐渐提高,有助于与肾脏肿瘤、结石的鉴别.笔者对我院49例MSCT检查为高密度肾囊肿患者的影像学特点作如下报道.

    作者:冯金娟;朱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进一步深入对肠道微生态失衡与肝病重症化关系的研究

    肝病是一种可由病毒感染、过度劳累、饮食不合理、误服或滥用药物等众多因素引起的多发常见重大疾病.我国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就超过2 000万,随着生活水平及饮食结构的变化,脂肪性肝病、酒精/药物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的发病率较前明显增加,加上丙型肝炎等其他肝病,慢性肝病患者逾1亿.肝硬化、肝癌和肝衰竭等重症患者是目前肝病病死的主要人群,细菌感染及内毒素血症等引起的肝病病情进一步加重及其他并发症则是导致其病死的主要直接原因.虽然导致肝病重症化的因素众多,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新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失衡在肝病重症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李兰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浙江医学杂志

浙江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