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时三平面技术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室及左心房功能的评价

颜姣燕;陈斌;李海鹰;常帅;许丹霞;李华;朱晓娟

关键词:实时三平面, 应变率成像, 自动功能成像, 左心房功能, 左心室功能, 阵发性心房颤动
摘要:目的:应用实时三平面自动功能成像(AFI)及应变率成像(SRI)技术分别评价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左心室及左心房功能的变化。方法对PAF患者36例(PAF组)及健康志愿者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房内径(LAD)及舒张早期二尖瓣跨瓣血流速度(E),运用组织速度成像(TVI)在心尖四腔心切面测得左心室室间隔和侧壁舒张期峰值速度,获得其平均值Em,并计算E/Em值;应用AFI技术测量并比较两组左心室17节段的纵向收缩峰值应变(RLS)及整体纵向收缩峰值应变(GLS);应用SRI技术获得左心房的应变率曲线并测量左心房各壁中间段及心底段收缩期、舒张早期、心房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SRe、SRa),计算其平均值(mSRs、mSRe、mSR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AF组LAD增大,E、E/Em升高,Em、LVEF降低(P<0.01);PAF组左心室前壁、侧壁、后壁、下壁的基底段RLS较对照组虽有减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节段RLS、心脏整体应变均不同程度减低(P<0.05或0.01);PAF组mSRs、mSRe、mSRa减低(均P<0.01)。结论 AFI及SRI对全面评价PAF左心房及左心室功能的改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美托洛尔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及血清瘦素水平变化的观察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而且有年轻化趋势,心力衰竭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与病死率也在不断增加[1],慢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种不同的病因导致的心脏病的终末阶段,主要是由于长期压力或过重的容量负荷,使心肌收缩力下降,心排血量降低,不能维持正常的泵血功能,临床病死率较高。慢性心力衰竭通常伴随着高分解代谢状态,研究发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瘦素处于较高的水平,导致患者的耗能调节严重紊乱[2]。β受体阻滞剂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常用药物,关于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瘦素的影响报道较少,本研究分析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瘦素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钱月芬;张德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短轴舒张功能及同步性临床研究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 STI)分析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左心室短轴局部舒张功能及运动同步性。方法 HCM患者(HCM组)33例,对照组32例。获取左心室短轴二尖瓣水平与乳头肌水平连续三个心动周期的二维灰阶动态图像,应用2D- STI分别测量各节段径向、周向的舒张早期、晚期应变率峰值(SRe- R、SRa- R、SRe- C、SRa- C)及达峰时间,并计算左心室短轴12节段径向及周向的舒张早期、晚期应变率达峰时间标准差(TESRR- SD、TASRR- SD、TESRC- SD、TASRC- SD),比较两组上述参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CM组左心室各节段SRe- R均显著降低(均P<0.01),绝大多数节段SRe- C显著减低(P<0.05或0.01),部分节段SRa- R、SRa- C减低(P<0.05或0.01)。HCM组的TESRR- SD、TESRC- SD明显增大(均P<0.01),TASRR- SD、TASRC- SD虽较对照组有增大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M患者左心室存在舒张功能减低及室壁运动不同步,2D- STI可以准确地定量评价其左心室局部舒张功能及室壁运动同步性。

    作者:刘敏;田新桥;左蕾;周娟;王珍;付定虎;刘丽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多普勒Tei指数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疗效评价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左右心室Tei指数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选取36例接受CRT手术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访超声心动图参数,根据术前和术后6个月随访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缩小百分比将患者分为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分析两组的左右心室Tei指数变化情况。结果有反应组20例,无反应组16例。有反应组左心室Tei指数在术后1周及6个月后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无反应组中左心室Tei指数术后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反应组右心室Tei指数在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无反应组术后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 CRT术前有反应组患者左心室Tei指数较高而术后呈现显著而持续的改善,可将Tei指数作为对CRT有反应的预测因子。CRT对左心室功能的改善间接导致了右心功能的改善。

    作者:程芸;卜智斌;黄敬垣;叶萌;郑哲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涎腺腺泡细胞癌的CT表现分析

    腺泡细胞癌(ACC)是一种少见的涎腺上皮性恶性肿瘤,占所有涎腺肿瘤的3.4%,占涎腺恶性肿瘤的12%~17%[1]。ACC生物学行为上属于低度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超过80%,预后较好,但临床上易误诊为涎腺良性肿瘤或其他恶性肿瘤。有关该肿瘤临床和病理方面的报道较多,而国内外有关影像学方面的系统报道较少,提高ACC的影像诊断水平,对临床正确选择治疗方案和术前评估意义重大。笔者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涎腺ACC患者资料,分析其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影像诊断水平,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和术前评估提供依据。

    作者:江明祥;邵国良;陈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高血压心脏病的超声心动图诊断

    高血压心脏病是由于高血压长期控制不良,压力负荷增加,儿茶酚胺与血管紧张素域等生长因子刺激心肌细胞肥大和间质纤维化,导致左心室肥厚、扩张[1]。高血压心脏病是心脏长期处于高阻力、高负荷状态下引起的并发症,有研究指出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其病情危险程度是正常高血压患者的3~4倍[2]。大多数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若未经有效治疗,病情逐渐加重,心肌纤维增粗肥大,严重损害心脏功能,可随时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甚至猝死可能。目前临床诊断高血压心脏病除存在高血压病史及临床症状、体征外,还需进行X线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随着二维超声心动图的应用,发现心电图诊断左心室肥大存在一定的偏差[3],超声心动图成为早期诊断心脏疾病的一个操作方便、重复性高、廉价、可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可靠的检查工具,现将我院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汪荣荣;蒋廷波;薛枫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解读美国心脏病学学院和美国心脏协会2013年心力衰竭治疗指南

    美国心脏病学学院基金会(ACCF)和美国心脏协会(AHA)新近联合发表了心力衰竭(心衰)治疗指南[1]。新指南修订了心衰的定义与分类,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大亮点是能够在新指南中迅速找到在处理心衰时需要回答的问题。

    作者:颜红兵;胡大一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伴不同新月体形成率的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病理对照分析

    过敏性紫癜是系统性小血管炎,主要侵犯皮肤、胃肠道、关节和肾脏,肾脏受累发生率为20%~100%,其临床表现为血尿或伴有不同程度蛋白尿,病理特征为肾小球系膜区有以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沉积和系膜增生,可伴不同程度的新月体形成[1]。多见于儿童,故有关儿童紫癜性肾炎临床和病理研究较多。但亦有部分成人受累,且病理上常合并有新月体的形成。现就我院近年来经肾活检确诊且病理上有新月体形成(形成率<50%)的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进行临床及病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长华;吴恒兰;石超;徐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CIK细胞经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32例

    恶性胸腔积液是恶性肿瘤侵犯胸膜或原发于胸膜本身的恶性肿瘤引发的并发症,其出现提示肿瘤晚期[1]。常可引起患者呼吸困难、咳嗽、胸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治疗胸腔积液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有重要意义。应用单纯胸腔穿刺抽液或全身化疗及常规药物胸腔内注射,疗效较差,复发率高[2]。我院应用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患者32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春华;柏淳;许永萍;朱珍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bFGF和磺胺嘧啶银乳膏联合治疗褥疮疗效观察

    褥疮是神经内科患者常见并发症,其发病原因主要有:长期卧床身体局部长期受压,皮肤散湿性差;中枢神经受损,大小便失禁,局部皮肤受体液刺激;长期应用抗菌药物导致菌群失调及营养不良等,症状为局部溃烂、流脓水、甚至深度糜烂,疼痛明显,好发于背部、尾骶部、臀部,影响主症的治疗,严重时可继发败血症危及生命[1]。使用磺胺嘧啶银乳膏治疗,但愈复慢,疗程长。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对褥疮患者加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凝胶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黄乐珍;赵乐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脊柱转移性肿瘤后路360度减压内固定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影响脊柱转移性肿瘤一期后路单切口360度减压椎体切除重建内固定术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的因素。方法分析2007-2012年48例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在接受同一组高年资医生做的后路经椎弓根途径行一期后路单切口360度减压椎体切除重建内固定术的12个可能影响因素:手术顺序、性别、年龄、肿瘤类型、术前神经功能的Frankel分级、肿瘤血管丰度、切除椎体的部位、椎体切除的节段数、内固定节段数、椎弓根累计数、TPA入路的途径、钛网的类型等。观察其对手术时间和手术估计出血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手术顺序和患者年龄的增加,手术时间明显减少(P<0.01)。≤4节段的内固定明显比>4节段内固定的手术时间少,2、4和6节段手术时间分别为(2.85±0.22)、(4.11±1.25)和(6.42±1.25)h(P<0.01),而2节段和4节段固定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供丰富的肿瘤组出血量[(4171.42±992.83)ml]明显较非血供丰富组术中出血量要大[(1367.07±706.72)ml,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用可撑开钛网[(1581.25±1409.97)ml]进行前柱重建比非可撑开钛网[(1970.83±1776.04)ml]的出血量要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其他因素对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的影响。结论影响手术时间的因素包括手术顺序、患者年龄、内固定节段数,结果支持≤4节段的内固定。影响出血量的因素包括肿瘤血管丰度和钛网类型,应推荐应用可撑开钛网进行前柱重建。

    作者:金永明;郑嘉寅;张骏;绍海宇;杨迪;陈初勇;黄亚增;李晓林;陈锦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参麦注射液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参麦组(参麦组)采用扎闭股动、静脉缺血4h,开放再灌注1h制造缺血再灌注模型,并分别于再灌注即刻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参麦注射液4 ml/kg腹腔注射;假手术组不结扎股动静脉,4h后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4 ml/kg腹腔注射。腹主动脉取血,予以抗凝离心取上清液,测定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 SOD)活性及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T- 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P<0.01)。参麦组T- SOD活性较对照组升高, MDA含量降低,NO及ET-1含量降低(均P<0.01),而NO/ET-1增大(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可减少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机体自由基生成,提高自由基清除酶活性,改善再灌注损伤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林楠;谢庆平;郭恩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参附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患者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NK细胞、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HLA- DR)表达率的影响。方法将68例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组(参附组,36例)和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2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天患者临床疗效及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单核细胞HLA- DR表达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APACHE II、Marshal 评分、IL-6和IL-10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清IL-6、IL-10和CRP水平明显升高,CD3+、CD4+、CD8+T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HLA- DR表达降低(均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后第7天参附组APACHEII、Marshal 评分及IL-6和CRP水平均下降,而CD3+、CD4+、CD8+T淋巴细胞、NK细胞及单核细胞HLA- DR表达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严重脓毒症患者全身炎症反应和免疫抑制同时存在;参附注射液具有维持促炎/抗炎平衡,双向调节严重脓毒症免疫紊乱作用,从而改善临床疗效。

    作者:徐俊龙;张宁;朱红俊;张剑;邱泽亮;何许伟;楼天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骨髓干细胞动员结合冠状动脉介入在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骨髓干细胞动员结合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收集41例合并有粒细胞减少的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将患者分入对照组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 CSF)组。在规范药物治疗和成功进行PCI治疗基础上,G- CSF组接受G- CSF皮下注射。住院及随访期间进行血液学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进行6min步行试验。结果治疗前两组基线资料、冠状动脉造影以及PCI相关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6个月随访时,两组患者缺血节段室壁增厚率、LVEF均较治疗前增加,而Tei指数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两组室壁运动评分指数均在随访时得到改善,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变化值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个月随访时两组LVEDV、Tei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变化值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的随访变化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及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心脏事件。结论对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在成功地进行PCI治疗后利用G- CSF进行干细胞动员是安全的,对心功能的改善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作者:郭士遵;王宁夫;叶显华;周亮;潘浩;李虹;童国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血液灌流救治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护理

    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病情进展快,病死率在20%~50%,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或多器官功能衰竭(MSOF)是重症胰腺炎的主要死亡原因。近年来,已认识到血液内环境的稳定在整个SAP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占有决定性作用。血液灌流能有效降低患者促炎细胞因子的含量,早期阻断细胞因子的“瀑布样级联反应”,减轻全身组织损害,促进胰腺局部及全身炎症的吸收保护脏器功能,降低 SAP的严重程度[1]。我们对此类患者作内科保守治疗联合血液灌流和精心护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詹美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螺内酯在顽固性高血压联合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多数高血压患者单用一种或者两种抗高血压药物就能使血压得到较好的控制,但部分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差,特别是顽固性高血压,研究表明,30%的高血压患者使用3种降血压药物效果仍不满意[1],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过度激活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因素[2],多种抗高血压药物联合治疗不能将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本研究观察在常规高血压治疗基础上加用螺内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陆东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血清胱抑素C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有研究表明,炎症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其发病机制主要涉及细胞外基质(ECM)降解和血管壁重构,炎症介质可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促使其分泌组织蛋白酶S、K和半胱氨酸蛋白酶等。半胱氨酸蛋白酶具有促弹性组织离解特性,它可在血管动脉弹力蛋白损伤处过度表达。血清胱抑素C(Cys C)在体内能较强抑制半胱氨酸蛋白酶,是目前发现的对组织蛋白酶B抑制作用强的抑制物。当血清Cys C浓度降低时,组织蛋白酶活性增强,可造成血管组织的病理损害。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血清Cys C在不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患者中的表达水平,进一步了解其相关性。

    作者:邱万敏;陈建明;严萍;吕冰;何鑫;赵秀娣;夏丽萍;周金华;丁夏峰;丁海燕;卜劲松;龚月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社区慢性病联合诊疗模式对高血压患者治疗的效果观察

    高血压病为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对人群健康危害极大[1]。慢性病防治的实践证明,依托社区开展防治工作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方法。针对高血压病防治工作中呈现的低知晓率、低控制率状况[2],四季青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现行的高血压诊疗管理基础上,成立了“社区慢性病联合诊疗中心”(以下简称“慢病中心”),对不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实施联合诊疗,探索社区高血压诊疗管理新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程乘;周秀凤;戴文芸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H型高血压患者OX40L与hs- CRP水平的影响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蛋氨酸代谢过程的中间产物,叶酸缺乏时,Hcy代谢受阻,会使其血液中浓度增加。血浆Hcy水平在10μmol/L以上称为高Hcy血症或Hcy水平升高,伴有Hcy水平升高的高血压被定义为H型高血压[1]。Hofmann等[2]在易感动物体内发现 Hcy可能激活炎症反应和免疫系统,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长久以来被视为反映炎症的灵敏指标。OX40L能通过与OX40受体结合促进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同时OX40/OX40L可调节巨噬细胞的抗原呈递功能[3-4],终介导炎症反应。而Hcy与OX40L的关系未见文献报道。本研究旨在观察H型高血压患者外周血OX40与hs-CRP的表达,并比较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H型高血压治疗前后血OX40及hs-CRP水平表达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金华;邱万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实时三平面技术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室及左心房功能的评价

    目的:应用实时三平面自动功能成像(AFI)及应变率成像(SRI)技术分别评价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左心室及左心房功能的变化。方法对PAF患者36例(PAF组)及健康志愿者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房内径(LAD)及舒张早期二尖瓣跨瓣血流速度(E),运用组织速度成像(TVI)在心尖四腔心切面测得左心室室间隔和侧壁舒张期峰值速度,获得其平均值Em,并计算E/Em值;应用AFI技术测量并比较两组左心室17节段的纵向收缩峰值应变(RLS)及整体纵向收缩峰值应变(GLS);应用SRI技术获得左心房的应变率曲线并测量左心房各壁中间段及心底段收缩期、舒张早期、心房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SRe、SRa),计算其平均值(mSRs、mSRe、mSR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AF组LAD增大,E、E/Em升高,Em、LVEF降低(P<0.01);PAF组左心室前壁、侧壁、后壁、下壁的基底段RLS较对照组虽有减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节段RLS、心脏整体应变均不同程度减低(P<0.05或0.01);PAF组mSRs、mSRe、mSRa减低(均P<0.01)。结论 AFI及SRI对全面评价PAF左心房及左心室功能的改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颜姣燕;陈斌;李海鹰;常帅;许丹霞;李华;朱晓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不同气囊压力机械通气患者误吸的发生及支气管分泌物胃蛋白酶测定的意义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在不同气囊压力下误吸发生情况及支气管分泌物胃蛋白酶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将79例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高气囊压力(25~30cmH2O)组(组1)和低气囊压力(20~24cmH2O)组(组2),分别在鼻饲结束后1、2、3h收集支气管分泌物,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测定其胃蛋白酶含量。结果组1患者误吸发生率为12.5%(5/40),组2患者为30.8%(12/3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3,P<0.05);组1患者支气管分泌物胃蛋白酶阳性率为7.5%(3/40),组2患者为28.3%(11/3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06,P<0.05)。14例鼻饲后1h支气管分泌物胃蛋白酶检测阳性的患者,标本胃蛋白酶含量测定值与气囊压力值呈负相关(r=0.4,P<0.05)。结论低气囊压力下机械通气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误吸,支气管分泌物胃蛋白酶测定可用于危重机械通气患者误吸的诊断。

    作者:范丽妫;林小娜;何国鑫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浙江医学杂志

浙江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