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腰椎间盘镜下开窗减压结合纤维环缝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叶春平;徐伟华;朱家骏

关键词:
摘要:采用开窗减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方法,但术后易复发、残留腰腿痛等后遗症,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很多学者研究提出了许多相关危险因素,其中纤维环切口对椎间盘造成的破坏是比较明确的因素[1],但纤维环损伤修复的研究依然处于非常初级阶段.以往有很多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修复缝合纤维环的临床报道认为,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和组织工程载体等修复再生治疗再配合纤维环缝合,是我们以后修复纤维环理想的治疗方法[1-2].但是目前相关研究仍处于动物实验,在临床试验有一定的限制和困难.我们于2012-06-2013-10开展了腰椎间盘镜下开窗病变髓核摘除同时行纤维环缝合术26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分析如下.
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的比较研究

    直肠癌是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直肠癌根治术.自从直肠癌根治术中引入并接受全直肠系膜切除(TME)的概念后,其手术根治效果有了明显提高.但开腹手术存在创伤大、视野狭小、术后恢复慢等不足,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目前在临床应用愈加广泛.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虽然在一些医院已常规开展,但尚未能在临床上取代开腹手术成为标准手术方案,仍有部分学者对其根治性及安全性存在不同意见[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两家医院同期腹腔镜和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的56例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其近期疗效进行对比,以期为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余国庆;朱玲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丙酮酸乙酯对滑膜细胞HMGB1的影响及机制

    目的 探讨丙酮酸乙酯对类风湿关节炎(RA)滑膜细胞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表达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将培养的RA滑膜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TNF-α组和丙酮酸乙酯+TNF-α组;采用RT-PCR法检测细胞HMGB1 mRNA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MGB1、IL-6和IL-8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滑膜细胞胞质和核内NF-κB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NF-κB在细胞中的分布.结果 丙酮酸乙酯可抑制TNF-α诱导滑膜细胞IL-6、IL-8、HMGB1的分泌和HMGB1 mRNA的表达,以及NF-κ B(p65)在滑膜细胞核内的表达和移位.结论 丙酮酸乙酯能下调滑膜细胞HMGB1表达和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化,可能对RA发挥抗炎作用.

    作者:金小福;蒋琼;罗心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改良Judet入路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36例分析

    肩胛骨前有胸廓,后面有较厚实肌肉层的保护,骨折较少见,据Hardegger等[1]统计,肩胛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0.5%~1%,占肩部骨折的3%~5%.但近年来随着交通和坠落伤增多,高能量损伤日趋多见,肩胛骨骨折发生亦随之增加,且类型较复杂,错位显著,常合并头、胸、腹、四肢、骨盆等严重多发伤.传统观点认为肩胛骨骨折多不需特殊处理,可通过保守治疗和积极的功能康复锻炼而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对明显移位的肩胛骨骨折和关节内骨折则首选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常用的手术入路是肩后侧Judet入路.2008-01-2012-09我院收治36例肩胛颈盂骨折患者采用改良Judet手术人路(即通过沿肩胛外侧缘做一直切口的新型入路手术),通过分离冈下肌与小圆肌间隙的方法来显露深层结构,对肩胛颈盂施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或拉力螺钉内固定手术,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夏良平;柳惠江;林佩达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11例骨盆软骨肉瘤患者的手术治疗

    软骨肉瘤是恶性原发性骨肿瘤中居于第三位的肿瘤,可为原发也可从骨软骨瘤或内生软骨瘤继发而来[1].临床上骨盆软骨肉瘤患者占软骨肉瘤总人数的40%~50%[2-3],然而软骨肉瘤对放、化疗皆不敏感,目前这部分患者的治疗仍然以外科边缘性或广泛性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4].由于骨盆复杂的解剖结构,手术技术要求高,难度大,手术时出血多,术后并发症多,复发及转移率较高[5],因此,对本病的早期鉴别诊断及探索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是骨科医生研究的重要目标.本文对11例骨盆软骨肉瘤患者的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手术治疗骨盆软骨肉瘤的疗效.

    作者:陈剑;徐炜;朱烨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Quadrant辅助下棘旁入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目的 探讨后路Quadrant辅助下棘旁入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07--2013-07,采用Quadrant辅助下棘旁从肌间隙入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26~ 58岁,平均38岁.损伤节段:T111例,T12 21例,L1 21例L27例.评价骨折椎体复位和内固定位置.结果 手术耗时30~50 min,平均40min.手术出血量40~100ml,平均60ml.未发生手术中血管和神经损伤的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0个月,平均9个月;骨折均于术后3个月愈合.术后无切口感染、内固定失败.患者腰背部疼痛均明显改善.术后X线片测量骨折椎前缘压缩百分比从术前(41.0±3 0)%恢复至术后(8 0±1 0)%(P<0 05);骨折椎后凸畸形Cobb角从术前(25.2±3 3).恢复至术后(6 2±1 3).(P<0 05).结论 Quadrant辅助下棘旁入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操作安全,固定可靠,但具有一定的技术要求.

    作者:庄云强;应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高尿酸血症与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脑血管病是高发病率与高病死率的疾病.其中脑梗死约占75%~85%,而腔隙性脑梗死约占脑梗死的20%~30%[1].腔隙性脑梗死系指大脑深部白质或脑干穿通动脉病变和闭塞导致的缺血性微梗死,经慢性愈合后所形成的不规则腔隙,影像学改变为梗死灶< 1.5cm,是老年人的常见病,高发年龄在60~70岁.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眩晕、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抽搐、痴呆,少见精神症状,无意识障碍.其病死率和病残率较低,但复发率较高,目前尚无有效的治愈方法.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水平的增加,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腔隙性脑梗死危险因素有高龄、高血压、吸烟、男性、糖尿病等[2].而有些因素如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是一个尚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的异常生化指标.本研究探讨HUA与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晓;刘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不同泼尼松减量方法对儿童肾病综合征疗效和复发率的影响

    儿童肾小球疾病中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itic syndrome,PNS)为常见.该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但易复发.目前,国内外在糖皮质激素的疗程、减量方法上一直存有争议,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肾脏病学组也曾先后出台过两个具有指导意义的诊治方案[1-2],但两者在激素的减量方法上大有不同.因此,笔者通过探讨两种减量方法对疗效、复发率的影响,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现报道如下.

    作者:沈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CD97-CD55蛋白复合体在乳腺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CD97-CD55蛋白复合体在乳腺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和评判预后的价值.方法 收集212例乳腺恶性肿瘤及358例乳腺良性肿瘤组织石蜡标本制备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97抗原表位CD97EGF、CD97Stalk和CD55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联系.设计CD97和CD55寡核苷酸探针,应用显色原位杂交技术检测CD97mRNA和CD55mRNA在乳腺良、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乳腺恶性肿瘤预后风险因素,Kaplan-Meier曲线法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 CD97EGF和CD97Stalk在乳腺恶性肿瘤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53.3%(113/212)和65.1%(138/212).CD55在乳腺良、恶性肿瘤组织中均有表达.显色原位杂交显示CD97mRNA和CD55mRNA在乳腺良、恶性肿瘤组织中染色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肿瘤大小、阳性淋巴结转移数目、TNM分期、CD97EGF阳性表达是影响乳腺恶性肿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 乳腺恶性肿瘤组织可检测到CD97-CD55蛋白复合体表达,CD97Stalk和CD97EGF两个不同抗原表位可能在CD97参与肿瘤发生、发展机制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乳腺恶性肿瘤组织CD97EGF阳性表达可作为预后判断指标之一.

    作者:袁晓雷;田华;朱旭明;黄斌;孙丽君;张伟军;王震宇;李锋;陈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帕夫林治疗系膜增生性肾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白芍总苷(TGP)制剂帕夫林治疗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患者的疗效、作用特点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经肾穿刺确诊的原发性MsPGN患者10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GP组51例和雷公藤多苷组58例,TGP组给予TGP0.6~1.2g/d,分2次口服;雷公藤多苷组给予雷公藤多苷片30~60mg/d,分3次口服;观察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24h尿蛋白量、尿红细胞、肝肾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12周后,TGP组和雷公藤多苷组分别有52.9%和39.7%的患者获得临床缓解,总有效率分别为86.3%和84.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雷公藤多苷组发生肝功能异常13例(22 4%),经期紊乱9例(15 5%),血白细胞或血小板下降7例(12 0%),TGP组仅有8例(15 7%)发生便溏、腹泻,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GP能显著降低24h尿蛋白量和尿红细胞,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 01).12周后,TGP组继续治疗并随访,长96周,结果显示TGP有一定的时效和量效趋势.结论 TGP能有效降低MsPGN尿蛋白、尿红细胞,提高临床缓解率,疗效与雷公藤多苷相当,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雷公藤多苷,安全性良好;TGP的疗效存在一定的时效和量效性,因此长程的TGP治疗方案有利于MsPGN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敏鸥;王永钧;陈洪宇;朱彩凤;朱晓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尼妥珠单抗联合调强放疗及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观察

    放疗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放化疗联合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可将5年总生存率提高6%,无事件生存率提高10%[1-3].但是复发和远处转移问题仍然存在.近年来特异性强,不良反应轻微的靶向药物逐渐应用于临床,尼妥珠单抗(泰欣生)是我国批准的第一个以表皮因子受体为靶点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也是世界上第3个用于治疗实体瘤的单克隆抗体.已有研究提示尼妥珠单抗可以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对放疗的敏感性,提高有效率及降低复发转移率,安全有效[4].本研究对尼妥珠单抗联合诱导及同步放化疗做研究,为其在鼻咽癌治疗中的价值提供进一步的依据.

    作者:张琛;杨璐;饶创宙;盛方军;王洵;郑传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早期神经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影响

    我国是卒中大国,据2011年王拥军等[1]报道卒中已取代冠心病成为我国死亡和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每年约250万例新发卒中,160万人死于卒中.脑梗死是脑卒中极为常见的一种,占全部脑卒患者的70%[2].尽管经过治疗,脑梗死的患者病死、病残率仍较高,预后较差,社会负担大,部分存活患者并发躯体和非躯体功能损害,尤其是偏瘫等并发症可能对患者及家属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早期采取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是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关键.我院纳入64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予以康复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舟娜;应红芳;何松彬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早期气管切开防治未溶栓急性重型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效果观察

    肺部感染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部分急性重型脑梗死患者由于超过早期溶栓治疗时间窗或伴有颅内出血等原因未能及时行溶栓治疗,而这部分患者往往临床表现较复杂且严重,大多伴随显著意识障碍,极易发生肺部感染.一旦出现严重肺部感染,可导致患者原有病情进一步加重,住院治疗时间延长,同时也是患者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笔者旨在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对于重型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志明;钟红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错认所致损伤的预防与早期发现

    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已作为外科治疗胆囊炎、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的金标准.胆道损伤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常见的并发症,其中将胆总管错认为胆囊管所致的胆道损伤常见且严重[1].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预防与早期发现胆道错认损伤,以利于提高基层医院外科医师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水平,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巍松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65例临床分析

    肺癌目前居于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的首位.传统的开胸手术创伤大、疼痛明显、恢复慢,随着现代胸腔镜手术技术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医疗单位报道采用该项技术治疗肺癌患者,效果良好.我院自2010年开展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以来,手术病例逐年增多,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2010-03-2013-06我院收治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65例.其中男29例,女36例,年龄30~78(58.9±9.8)岁.病变分布:右下叶17例,左下叶15例,右上叶13例,左上叶12例,右中叶8例.肿块大小:0.7~5.0(2.3±1.1)cm,≤3cm者56例.5例术前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未行放化疗.

    作者:李冬;沈琦斌;李鸿伟;顾勤花;余才华;谢忠海;张建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数字化导航种植牙51例临床效果分析

    人工种植牙修复是未来口腔牙齿缺失修复的主要发展方向.种植牙既需要合适的骨量承受咀嚼力,又需要良好的种植位置支持上部义齿修复,以便重建良好的咬合关系,保证远期疗效.为了达到这些要求,传统的种植手术在术前均对种植方案进行了严密设计,只是在植入手术过程中,基本依赖术者的经验进行手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CAD)及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CAM)能将医学图像通过数据获取、处理、分离后进行人体组织三维重建,设计出手术方案,确定种植体的数目、角度、深度等参数,后制作出种植手术导板,以保证术中能避开重要的解剖结构,将种植体的位置调整到既能满足骨量需求,又能满足后期修复需求[1].我科对部分种植牙患者选择应用了数字化导板引导手术并上部修复,随访期内成功率达100%,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总结51例患者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何女;钱江;赵佳佳;翁丽华;游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尼妥珠单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Ⅱ期临床研究

    食管癌仍是目前世界上主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8位,病死率第6位[1].对于局部晚期的食管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5年生存率大约为20%~25%[2-3],单纯放疗的5年生存率为8%~16%.近年来随着放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同步放化疗作为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标准治疗,使其5年生存率提高到20%~30%左右[4-5].然而,同步放化疗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等不良反应较重,并且晚期食管癌患者因为营养状况较差,身体虚弱,无法耐受同步放化疗.

    作者:饶创宙;张琛;杨璐;郑传城;邵守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他汀联合贝前列腺素钠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他汀联合贝前列腺素钠片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Fontaine分期l~Ⅲ期)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396例,予他汀联合贝前列腺素钠片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踝肱指数,下肢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量、血流峰时速度及实验室指标(血纤维蛋白原及血流变学指标,血脂及载脂蛋白指标).结果 治疗前和治疗后1 2周,患肢踝肱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下肢动脉的直径、峰值流速及逆向平均流速均有显著改善(P<0 05);治疗后纤维蛋白原及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 05);治疗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甘油三酯(TG)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 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则明显提高(P<0 05).结论 他汀联合贝前列腺素钠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琰;牛国忠;于忠;项美香;史力生;汤日波;张树龙;周贤惠;蔡衡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Herbert螺钉辅助支撑钢板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

    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是指涉及肱骨小头、滑车或两者在内的冠状面上的一种关节内骨折,约占肘部骨折的1%、肱骨远端骨折的6%,临床中相对少见[1].由于此类损伤治疗较为复杂,近年来备受关注.目前,对于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公认的治疗是切开复位内固定[2],有文献报道切开复位应用克氏针、埋头空心螺钉及Herbert螺钉等固定以重建肱骨远端关节面[3-5].作为关节内特殊类型的骨折,其手术入路以及内固定方式的选择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我们自2009-02-2013-02,采用Herbert 螺钉辅助支撑钢板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8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淑明;兰树华;朱俊锟;吴泉州;吕国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不完全性颈髓损伤患者康复治疗中弥散张量成像的临床应用

    康复训练后,不完全性颈髓损伤(incomplete cervical cord injury,ICCI)患者的运动功能可有改善.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已是中枢神经系统诊断领域的重要补充手段,为临床及科研带来了丰富的信息.本文通过观察ICCI患者康复过程中颈髓DTI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的变化,探讨DTI对ICCI患者康复疗效预测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2011-01-2013-05在金华市中医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ICCI患者.10例急性ICCI入选治疗组,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20~69(45.0±3.2)岁;ASIA分级C级4例、D级6例.纳入标准:(1)由外伤所致.(2)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标准进行伤残分级为ICCI患者.(3)MRI示脊柱骨折及脊髓水肿.排除标准:(1)有慢性颈腰腿痛史.(2)无肢体不同程度瘫痪病史.另选择同期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0例.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21~68(44.0±3.8)岁.两组对象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所有检查本人均知情同意.

    作者:施爱群;王福生;胡浩宇;王大明;李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心理干预对初治肺结核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肺结核病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由于其具有病程久,疗程长的特点,同时因抗痨药物的毒副反应较多,使得患者在本病的诊治过程中常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问题的存在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下降,继而严重影响疾病的预后[1-2].笔者对2010-2013期间来我院传染科就诊的294例肺结核涂阳初治患者予以心理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徐东方;宋乐欧;庄林英;赵辉;李中乐;郑欢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浙江医学杂志

浙江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