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国伟;臧敏;何绿苑;蔡岗丽;陈秀华;朱颖;吴冠仪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麻醉及镇痛方法对肺癌根治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择期剖胸肺癌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行全凭静脉麻醉联合静脉镇痛(A组)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联合硬膜外镇痛(B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不同时点的T细胞亚群及NK细胞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除CD8+各指标术后均有所上升(P<0.01)外,其他细胞学指标(CD3+, CD4+,NK细胞)术后均有所下降(P<0.05或0.01);B组各指标在术后72h基本恢复术前水平(均P>0.05),但A组仍与术前有明显差异(P<0.05或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联合术后硬膜外镇痛是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干扰较小且恢复较快的一种麻醉方式。
作者:朱韵甜;陈亦蛟;周大春 刊期: 2014年第20期
鼻源性头痛是临床上引起头痛的常见原因,其发病的解剖学基础是解剖结构改变导致的鼻腔黏膜接触和压迫。因此,针对这一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是通过手术改变解剖的压迫,手术方式包括内镜下鼻内结构重建术、鼻中隔成形和鼻腔扩容术[1]。笔者通过分析内镜下鼻内结构重建手术治疗鼻源性头痛的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鼻源性头痛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作者:毛华杰;马迪将;王建军;董吕华;赵波 刊期: 2014年第20期
患者男,21岁;电工。因“头部电击伤后双眼视物模糊半个月”至眼科检查。2013年11月13日工作时不慎被4kV高压电击伤头面部、双上肢等处,入口为左侧头部(图1),出口为双上肢。患者当时曾短暂昏迷,被工友拖离事故现场,急诊送我院外科。检查:左颞部头发烧焦,大处约10cm×3cm,面部、右上臂内侧、左前臂大部皮肤炭化,创面红、干燥,右上臂有3处皮肤发白。双眼睑高度肿胀,球结膜充血水肿,角膜水肿,眼底未检查。诊断:(1)高压电击伤;(2)头面颈及双上肢Ⅱ~Ⅲ度烧伤;(3)电击性眼外伤。收入我院外科治疗,予以清创、抗感染及改善循环等治疗。外科治疗过程中,患者各项生理反应均较迟钝,发现双眼视物不清而未予以重视,半个月后创口渐愈。
作者:肖素华 刊期: 2014年第20期
根据广大读者的建议,本刊自2010年第7期起开辟“病例讨论”栏目,论文结构分为“病例摘要”和“讨论”两部分,以期通过对疑难、复杂或罕见病例的介绍和讨论,交流临床工作经验,帮助广大临床医师掌握科学的临床思维方式,提高各专科和多学科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进而提高医疗水平。现特向广大临床医师征集相关病例,具体要求如下。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牙周炎是由牙菌斑生物膜引起的牙周组织的感染性疾病,能导致牙齿支持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的破坏、牙周袋形成和炎症发生,进行性的附着性丧失和牙槽骨吸收[1]。牙周炎是目前人类失牙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牙周炎患病率为70%~85%[2]。传统的治疗方法是牙周洁治或刮治,用机械方法去除牙体上的菌斑和牙石,或口服抗生素,或使用含漱剂,但这些手段都不能有效控制牙周袋内的细菌生长,也不能有效促进牙周新附着的形成[3]。随着对牙周炎与特殊致病菌相关认识的加深,抗生素抑制牙周菌斑的化学疗法逐渐得到重视。近年来,我院对牙周炎患者实施传统牙周序列治疗的同时,辅以局部用药,即在牙周袋内注入盐酸二甲胺四环素软膏,现对其疗效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胡孔飞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贝复舒滴眼液对翼状胬肉手术后泪膜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翼状胬肉手术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行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予贝复舒眼水滴眼,对照组术后未用贝复舒眼水,其他常规治疗相同。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角膜鼻侧创面上皮愈合时间,术前1d及术后1、2、4、8周的基础泪液分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和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CFS)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角膜鼻侧创面上皮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SIT、BUT、CFS与术前1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术后1、2、4周SIT均明显缩短,BUT均明显延长,术后1、2周CFS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贝复舒滴眼液可促进角膜上皮创面愈合及翼状胬肉手术后泪膜功能的恢复。
作者:蔡晓红;赵卡卡;王望晓 刊期: 2014年第20期
《浙江医学》是浙江省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浙江分会)主办的临床和基础医学学术性期刊,主要报道临床和基础医学各科的科研成果和诊治经验等,以各级医务人员和各类医学院校师生为主要读者对象。本刊设有述评、论著、临床研究、基础研究、诊治分析、病例报告、药物与临床、检测诊断、护理园地、综述、讲座、动态和简讯等栏目,欢迎来稿。
作者:《浙江医学》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20期
心力衰竭(心衰)是目前全球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心血管疾病之一,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期表现,其发病率、病死率均较高。现认为神经内分泌系统和交感神经的过度激活在心衰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致炎性细胞因子、氧自由基损伤、离子转运异常以及细胞能量利用障碍等因素参与了心衰的病理生理过程,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SNS)的持续激活奠定了其治疗心衰的基础[1],针对此靶点的药物近几年在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代表药物主要是ACEI、ARBs和β-受体阻滞剂,现对心衰药物研究新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蒋承建;郭航远;孟立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卡介苗素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及其意义。方法将6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卡介苗素0.35mg肌肉注射,隔日1次,共3个月。两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观察COPD复发率及控制感染时间,检测两组患者0、3、6个月时血清中IFN-γ及IL-4水平及0、6个月时肺功能。结果0个月时两组患者细胞因子水平及肺功能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个月时实验组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IL-4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FN-γ/IL-4比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实验组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4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FN-γ/IL-4比值及FEV1占预计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随访6个月内实验组COPD复发率及控制感染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20)。结论卡介苗素能增强COPD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改善其预后。
作者:姜国伟;臧敏;何绿苑;蔡岗丽;陈秀华;朱颖;吴冠仪 刊期: 2014年第20期
据统计,我国每年超过30万人死于肝细胞肝癌(以下简称肝癌),占全球肝癌死亡人数的一半左右。而肝移植是被全世界认可的治疗终末期肝病有效的手段之一。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掀起第二次肝移植热潮以来,肝移植事业发展迅猛,呈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态势,在移植数量和质量方面已接近或达到西方发达国家水平。截至2014年4月,我国肝移植注册网站登记肝移植26751例。目前,肝移植在全国范围内已得到广泛开展,亟待相关实践指南来指导全国肝移植工作更规范、有效、安全地开展。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移植学组及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组织专家制定肝癌肝移植临床实践指南,重点阐述肝移植受者选择标准、术前降期治疗、抗病毒治疗、免疫抑制剂应用、术后复发防治五部分内容。本指南采用的循证医学证据分级主要参考2001牛津证据分级(表1),推荐意见强度主要参考证据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E)系统推荐分级等[1-2]。
作者: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移植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 刊期: 2014年第20期
B超引导的经皮肾镜手术不仅为肾结石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微创方法,同时也避免了X线定位对人体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广大医生和患者的青睐。但对于不合并肾积水的肾结石患者,B超定位穿刺建立经皮肾通道仍是技术难点;正确掌握无积水肾结石经皮肾通道的建立方法,对于该术式在基层医院的广泛开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新昌县中医院对20例无积水肾结石患者施行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手术,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慧;王超国;俞寅;黄斌;王惠红;何少峰;朱章国;沈柏华 刊期: 2014年第20期
内眦赘皮是内眦角前方纵向的半月形皱襞,可分为眉型、睑型、睑板型和倒向型赘皮,它使眼距增宽,遮掩内眦角,遮挡部分视野,严重影响美观。内眦赘皮在亚洲人中发病率较高,在单睑和“内双”人群中约占70%左右,如重睑美容手术不同期矫正内眦赘皮,往往形成“半双”形态,影响手术效果,而传统方法矫正由于瘢痕发生率较高,使很多患者不愿意接受该手术治疗,给医师和患者造成了许多困惑。
作者:刘尊敏;吴胜利;夏清;吴丽丽;朱薛锋 刊期: 2014年第20期
同时具备以下3项条件者方可署名为作者:(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资料的分析与解释者;(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仅参与研究项目资金的获得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者也不宜列为作者。对文章中的各主要结论,均必须至少有1位作者负责。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其同意,并在投稿时向编辑部提供相应证明材料。集体署名的文稿,在题名下列出署名单位,于文末列出整理者姓名,并须明确该文的主要负责人,在论文首页脚注通信作者姓名、单位、邮政编码及E-mail地址。通信作者一般只列1位,由投稿者确定。如需注明协作组成员,则于文末参考文献前列出协作组成员的单位及姓名。作者的具体排序应在投稿前即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改动,确需改动时必须出示单位证明。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20期
气管插管是建立气道的重要方法,在危重患者的抢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开放及保持气道通畅多的是经口气管插管,随着光学喉镜在急诊科及麻醉科的普及,插管变得越来越容易[1],但插管后判断插管是否在气管内主要通过插管内有无气流、听诊双肺呼吸音、距门齿距离来判断,受主观影响较大,而床边B超检查不仅能快速判断插管位置,并能评估肺部情况。笔者对行气管插管的50例患者采用床边B超检查判断插管位置,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咏梅;吕旭东 刊期: 2014年第20期
本刊执行GB 3100~3102-1993《量和单位》中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规定及其书写规则,具体执行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注意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不可混用。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组合单位中斜线和负数幂亦不可混用,如ng/kg/min应采用ng·kg-1·min-1的形式,不宜采用ng/kg-1·min-1的形式。在叙述中应先列出法定计量单位数值,括号内写旧制单位数值;如果同一计量单位反复出现,可在首次出现时注出法定与旧制单位换算系数,然后只列法定计量单位数值。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字,如吸光度(旧称光密度)的符号“”。血压仍以mmHg表示。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20期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具有手术复杂、涉及器官多及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特点。随着手术技术的提升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的进步,近年来PD的病死率已降至5%以下,但仍有3%~10%的患者发生PD术后出血(postpancreatomy hemorrhage,PPH),相较于胰漏、腹腔内感染及胃排空障碍等常见并发症, PPH则更为凶险,病死率高达20%~50%,且诊断与治疗流程尚未有定论[1-2]。本文旨在讨论PPH常见原因及其诊断与治疗策略。
作者:苗毅;林士波;高文涛 刊期: 2014年第20期
患者女,72岁。因“突发中上腹胀痛2d”于2011年11月26日来我院就诊。患者否认既往有肝病、肾病、免疫系统疾病病史,查体:腹部未触及包块,直肠指诊无异常发现。电子胃镜提示:十二指肠球部占位、溃疡伴活动性出血(性质待定,图1)。活检病理报告示:镜下纤维肉芽组织及坏死渗出物内见散在浸润的重度异型细胞(图2-3)。免疫表型:LCA+,CD20+, CD79a+/-,CD3-,CK-,EMA-,CgA-,Syn-。病理诊断为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由于组织量较少,未能进一步分型)。骨髓穿刺活检病理示:正常范围骨髓象,未见异型淋巴细胞。排除手术禁忌证后于2011年12月26日在全麻下行十二指肠肿瘤切除+胰腺部分切除+胃大部切除(胃空肠R-Y吻合)术,术中见胃十二指肠交界处肿块约8cm×6cm×3cm大小,质地硬,与横结肠粘连,侵犯胰头上缘。术后病理镜下:瘤细胞大,不规则,异型明显,散在分布。细胞核染色质粗,呈点彩状,靠近核膜,可见小核仁。免疫表型:CD20+,CD79a+, CD3-,CD45RO-,CD5-,CD10-,Bcl6+,MUM-1+。诊断:十二指肠球部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生发中心细胞型)。患者术后恢复可,随访至今。
作者:柯萍;温晓伟;沈兰;邬万新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牙外伤是儿童口腔的常见问题,常见于前牙区。牙外伤的并发症常导致年轻恒牙的牙髓坏死,此时恒牙牙根发育尚未完善,根尖孔尚未闭合[1-2]。根据创伤严重程度的不同,牙髓坏死可导致年轻恒牙牙根持续吸收。治疗此类发育未成熟牙齿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根尖孔开放的年轻恒牙获得理想的根尖封闭。根尖诱导成形术通过在根管内充填诱导根尖成形的材料可以有效行根尖封闭,在保存受伤的年轻恒牙方面具有重要作用[3]。氢氧化钙被广泛应用于根尖诱导成形术。通过氢氧化钙在根管内的长时间放置,根尖位置经诱导形成硬组织屏障,这种硬组织屏障的形成对后续的根管充填及降低超充风险十分必要。尽管氢氧化钙在诱导根尖成形中被广发应用,但仍存在部分缺陷[4]:(1)诱导根尖屏障形成所用时间较长;(2)诱导形成的根尖硬组织屏障不完全可能导致微渗漏;(3)使牙本质变性可能导致根折。无机三氧聚合物(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抗菌性和封闭性,被用于治疗牙髓坏死的年轻恒牙。MTA诱导根尖屏障形成具有时间短、作用强的特点,可以很好地克服氢氧化钙的缺点,其用于根尖诱导成形术的研究已有大量文献报道[5-9],但是均以病例报道、回顾性研究为主,缺乏系统的比较和结论。为更好的比较MTA与氢氧化钙用于根尖诱导成形术的疗效,笔者拟用循证医学分析方法评价两种材料在根尖诱导成形术中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未发育成熟的年轻恒选择材料牙时提供更可靠的参考。
作者:狄辉 刊期: 2014年第20期
随着我国出版事业的进步,市场化的进一步发展,传统的出版业正处于转型期,面临着资本压力、竞争压力及数字化压力的多重挑战。作为期刊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术期刊也面临着如何转型发展的艰巨任务。编辑工作是编辑出版活动的主体和核心,转型期对于期刊编辑而言也是新的挑战。笔者从医学期刊编辑工作的角度出发,浅谈新时期医学期刊编辑需要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作者:胥昀;田云鹏 刊期: 2014年第20期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原ment,RRD)是较常见的致残致盲性眼病,巩膜外加压术现已成为治疗RRD(尤其是针对裂孔位于1/2象限内的RRD患者[1])的重要方法。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可利用高频超声在无创下提供高度清晰的不同断面眼前段二维图像,其分辨率极高,可对活体人眼结构进行无干扰的实时、定量测量,可在活体清楚观察角膜、房角等眼前段及睫状体的结构形态[2],是巩膜外加压术术前评估及术后随访的重要检查手段。本研究应用UBM观察巩膜外加压手术前后RRD患者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房角开放距离(angle open distance,AOD)及前房中央深度(anterior chamber distance,ACD)的动态变化,以进一步明确该手术对RRD患者眼前节结构早中期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旖文;林季建 刊期: 2014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