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菊;王宙政;韩艳霞;胡蓓莉;陈丽花
目的比较PAD方案与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治疗情况,其中PAD组38例,VAD组34例,对其中化疗4~6个疗程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全面评价。结果 PAD组总有效率74.28%,VAD组总有效率61.76%,两组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VAD组不良反应较轻微,耐受性较好。结论 PAD方案疗效明显优于VAD方案,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VAD方案(均P<0.01)。PAD方案可以提高疗效,但要高度重视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作者:罗洪强;林茂芳;傅佳萍;钟永根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温州地区人群中ER-α基因MSPⅠ多态性与子宫内膜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对4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和96例健康体检者进行ER-α基因MSPⅠ多态性检测,并分析该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ER-α基因MSPⅠ多态性位点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在子宫内膜癌组分别为TT(58.3%)、CC(10.4%)、TC(31.2%);T(74.0%)、C(26.0%);对照组分别为TT(31.2%)、CC(24.0%)、TC(44.8%);T (53.6%)、C(46.4%),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且子宫内膜癌组等位基因C频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ER-α基因MSPⅠ位点多态性的存在可能与子宫内膜癌易感性有关,且ER-α基因野生型(TT)可能是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
作者:谷杭芝;郑飞云;王金仙 刊期: 2013年第17期
严重肺部感染,包括吸入性肺炎,对患者可能产生致命性威胁,尤其对免疫功能低下者、老年患者以及伴有其他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威胁更大。尽管全身使用抗生素,有时疗效仍不佳,此时行治疗性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ronchial alveolar lavage,BAL)往往可以提高疗效[1]。我科自2008-03-2009-07应用BAL治疗重症肺炎26例,现将护理经验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王珠美;朱慧锋;应敏娟;马强 刊期: 2013年第17期
脐带帆状附着发病率较低,但脐带帆状附着前置血管及胎膜上血管破裂对胎儿危害极大,是引起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产前诊断为脐带帆状附着的孕妇行择期剖宫产术,可使围生儿死亡率降低。本文总结了2010-2011年在本院行中孕期超声筛查孕妇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中孕期超声筛查在脐带帆状附着诊断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加英;徐栋;王晓莹;张亦青;楼东红;沈健 刊期: 2013年第17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研究甲状腺激素是否通过影响小鼠心室肌细胞连接蛋白43(Cx43)和连接蛋白45(Cx45)的表达,进而影响心脏发育和信号传导。方法清洁级健康成年C57BL/6J小鼠合笼后自行交配产子,分成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组(甲低组)和对照组。甲低组在合笼第10天开始给予母鼠含0.03%甲巯咪唑的饮用水,一直到仔鼠出生7d后。对照组喂养清洁饮用水,其它实验控制因素同甲低组。检测两组仔鼠心室肌细胞Cx43和Cx45的mRNA水平。结果对照组仔鼠心室肌细胞Cx43 mRNA水平在出生时较低,出生7d后开始升高;甲低组出生7d后心室肌细胞Cx43的mRNA水平仍持续减低。与对照组比较,甲低组出生后7d和14d时Cx43的mRNA水平明显减低(均P<0.01)。免疫组化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第14天甲低组心室肌细胞Cx43蛋白表达减低(P<0.01)。两组仔鼠出生后心室肌细胞的Cx45 mRNA水平都呈增加趋势,D1、D7和D14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免疫组化提示两组心室肌闰盘上都存在丰富的Cx45蛋白,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甲低组仔鼠出生后心室肌细胞上Cx43表达持续下降,提示Cx43表达下降可能参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伴发心脏异常的病理生理过程,但出生14d内未发现Cx45表达与甲状腺素明显相关。
作者:徐芳;邹朝春 刊期: 2013年第17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肺硬化型血管瘤(PSH)的CT表现特点,以提高对PSH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的8例PSH患者CT检查病变的形态、数目、大小及分布情况,并与病理学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例患者CT平扫,病灶位于右上肺,呈类圆形团块影,境界清,密度与肌肉相仿,局部见斑点状钙化。7例患者直接增强扫描,其中2例病灶位于右上肺,4例位于右下肺,1例位于左上肺,均呈孤立类圆形团块影或结节状影,境界清,增强扫描5例均匀强化(4例增强早期呈不均匀强化,延时后呈均匀强化),2例呈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高于或明显高于肌肉组织,均含有较多的血管瘤成分。1例病灶内部可见气体影及斑点状钙化,呈“空气新月征”。1例患者影像检查发现钙化,与病理学所见吻合。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检查特别是增强扫描能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明确诊断仍需病理学检查。
作者:张永平;吴玲秀;刘建平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DF-1、VEGF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并分析影响血清SDF-1、VEGF水平的因素。方法选取2010-02-04内分泌科及眼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59例,根据眼底情况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20例、背景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BDR)组20例、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19例。另选取同时期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17例为对照(CON)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定量测定血清SDF-1、VEGF水平。记录研究对象的病程、身高、体重、血压,测定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总胆固醇(TC)及肾功能指标。结果 BDR组、PDR组血清SDF-1水平比NDR组、CON组增高,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PDR组血清中SDF-1水平高于BDR组(P<0.01)。NDR组、BDR组、PDR组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CON组,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NDR组、BDR组、PDR组3组两两比较血清VEGF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相关分析提示各组血清SDF-1水平与VEGF水平呈正相关(P<0.01),而血清SDF-1水平与患者病程及收缩压相关(均P<0.01),血清VEGF水平与患者病程、TC水平相关(均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SDF-1水平与血清VEGF水平呈正相关,两者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与糖尿病病程、收缩压、TC水平存在相关性。
作者:游逸安;蔡文丽;温积权 刊期: 2013年第17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miR-142-3p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分别提取42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中的总RNA,以RT- PCR及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miR-142-3p的表达量,并分析miR-142-3p的表达与肿瘤的侵袭、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miR-142-3p的表达低于对应的癌旁组织[-2.652(-0.469~-4.420) vs -1.046(-0.488~-2.589)],癌旁组织中miR-142-3p的表达是癌组织中的3.258倍,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miR-142-3p的低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均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远处转移、肿瘤位置、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无关(均P>0.05)。结论 miR-142-3p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抑癌基因的作用,有望成为结直肠癌诊断与治疗的另一新指标。
作者:余红敏;陈积贤;任约翰;薛迪新;林道浙;余铭;林肖;渠宁 刊期: 2013年第17期
嗅沟位于前颅窝中线筛骨筛板和蝶骨平台结合部,此部位脑膜瘤生长缓慢,发现时往往体积已经很大,并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包裹,手术切除难度很大。我科自2002-2012年通过经额入路手术治疗23例嗅沟脑膜瘤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冯路;薛跃华;徐正保;林亦海;严秀友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ADM1、上皮型黏附素(E- cad)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2例患者胃癌组织和24例患者癌旁组织中CADM1、E- cad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CADM1与E- cad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均P<0.05);CADM1、E- cad蛋白表达与胃癌的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均有关(均P<0.05),而与组织学分级无关(均P>0.05);CADM1与E- cad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CADM1、E- cad在胃癌中的低表达或不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联合检测CADM1、E- cad的表达水平,更有助于胃癌患者预后的评估及恶性程度、转移潜能的综合判断。
作者:章辉;陶芳芳;曹学全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分析青年人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02-10-2012-10收治的116例经病理确诊的青年人肺癌患者的资料,并与同期收治的760例>45岁的肺癌患者进行对比。结果116例青年人肺癌患者年龄分布为20~44岁,男女比例为1.5:1。青年组与中老年组早期临床症状均为咳嗽、痰中带血、胸闷,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青年组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和无任何症状的患者均多于中老年组(17.2% vs 10.1%,13.8%vs 5.4%,均P<0.01)。青年人肺癌中腺癌居首位,其次为小细胞癌,均明显高于中老年组(60.3%vs 28.2%,19.0%vs 10.1%,均P<0.01)。青年组晚期(Ⅲ~Ⅳ期)患者比例明显高于中老年组(78.4%vs 47.2%,P<0.01)。青年组患者选择手术、化疗或者联合治疗的多于中老年组(P<0.01)。结论青年人肺癌病理类型主要以腺癌和小细胞癌为主,晚期病例多,治疗上更积极,但预后较差。重视青年人肺癌患者的早期表现,及时行相应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陈茜圆;郑扬阳;黄晓军 刊期: 2013年第17期
乳酸脱氢酶(lacticdehydrogenase, LDH)是一种糖酵解酶,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内,以心、肾和骨骼肌含量丰富,其次是肝、脾、胰及肺组织。正常人血清可测出此酶,在一些器官病变和恶性肿瘤时血清LD H水平升高,尤其以淋巴瘤更明显。笔者对本院2003-2007年住院治疗的6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血清LDH与分期、治疗及预后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园;郭晓珺 刊期: 2013年第17期
不等像是指双眼注视同一物体时所形成的像的大小或形状不等。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白内障手术及屈光手术逐年增加,不等像引起的视觉不适,如视疲劳、单眼抑制、弱视、空间定位障碍、立体视功能下降以及一些其他视功能损害[1],尤其是视疲劳症状相当普遍,严重影响人们阅读及近距离工作的舒适性和持久性,当不等像导致视疲劳或单眼抑制时需要进行治疗。然而,由于不等像检查方法标准不一,检查结果往往相差甚远,因而目前不等像与屈光参差是否存在相关性存在争议。本研究试图探讨不等像与屈光参差的关系,并报道如下。
作者:查桂平 刊期: 2013年第17期
6月13~16日,2013年欧洲血液病学会(EHA)年会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大会对包括多发性骨髓瘤(MM)在内的多种血液系统疾病进行了深入介绍和讨论。本文就本届年会在初治和复发/难治MM方面的进展加以摘述,以期对临床医师有所启发。
作者:陈文明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结肠脂肪瘤是较罕见的结肠良性肿瘤,好发于右半结肠,90%以上位于黏膜下层,与结肠恶性肿瘤较难鉴别,常被误诊。其诊治方法至今仍在不断发展,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随访观察,内镜下切除,传统的开腹手术及腹腔镜手术切除,而微创治疗是近年来发展的趋势。本文就结肠脂肪瘤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庆华;钟志凤;杜金林 刊期: 2013年第17期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即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1],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结缔组织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病理表现为全身中小动脉炎症,常见的远期危害如冠状动脉瘤已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损害的主要原因。本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不典型病例也逐渐增多。研究发现许多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在本病发病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但作为早期诊断的临床预警指标并不可靠[2]。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是机体在应激状态下由肝脏合成的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其水平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应激反应水平的高低。近年来前降钙素(procalcitonin,PCT)被认为是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脓毒症等疾病的预警指标,当细菌感染时,PCT水平可明显增高。目前PCT作为一种新的感染性炎症标志物已被广泛认可。本研究对KD患儿以及其他感染性疾病患儿的外周血PCT及CRP水平进行动态监测,探讨两者在KD早期诊断方面的价值。
作者:冯俊杰;马爱钟;陆晓萍;林越仙;毛顺峰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表达情况的改变,进一步探讨细胞免疫功能在急性白血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急性白血病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表达情况。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CD3+、CD4+、CD8+T细胞、NK细胞数量和比例与化疗缓解后及对照组相比均偏低(均P<0.01),处于持续缓解状态的患者病程初期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数量和比例均较非缓解状态的患者高(均P<0.01),而化疗缓解组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是急性白血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动态观察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表达情况有助于疾病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
作者:黄菊;王宙政;韩艳霞;胡蓓莉;陈丽花 刊期: 2013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