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EHA 2013传递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新理念

陈文明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治疗, 血液系统疾病, 斯德哥尔摩, 年会, 临床医师, 血液病, 学会, 瑞典, 欧洲, 复发
摘要:6月13~16日,2013年欧洲血液病学会(EHA)年会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大会对包括多发性骨髓瘤(MM)在内的多种血液系统疾病进行了深入介绍和讨论。本文就本届年会在初治和复发/难治MM方面的进展加以摘述,以期对临床医师有所启发。
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ROC曲线评价M30和M65在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清M30和M65抗原浓度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将103例NAFLD患者分成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63例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40例两组,同时设健康对照组26例,用ELISA法测定各组M30和M65抗原含量,描绘ROC曲线并进行曲线下面积(AUC)分析。结果 NAFLD组血清M30抗原含量(164.0±87.5)U/L和血清M65抗原含量(546.0±167.4)U/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8.4±20.5)U/L和(289.0±98.4 U/L)],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NASH组M30抗原含量(189.4±82.5)U/L和M65抗原含量(624.0±183.4)U/L均显著高于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组[(132.0±74.4)U/L和(562.0±156.4)U/L,P<0.01或0.05]。M30抗原诊断NASH的AUC为0.743,M65抗原诊断NASH的AUC为0.669,两项联合诊断NASH的AUC为0.878。以M30抗原161.9 U/L,M65抗原514.8U/L为临界值点,敏感度94.5%、特异度85.5%、准确度88.9%。结论 M30抗原和M65抗原对NASH的诊断均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两者联合更利于NASH的诊断。

    作者:魏建波;刘琴;蔡莹;姜凯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浙江医学》对图表的要求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EHA 2013传递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新理念

    6月13~16日,2013年欧洲血液病学会(EHA)年会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大会对包括多发性骨髓瘤(MM)在内的多种血液系统疾病进行了深入介绍和讨论。本文就本届年会在初治和复发/难治MM方面的进展加以摘述,以期对临床医师有所启发。

    作者:陈文明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胃旁路术对血糖的影响及其机制

    目的研究胃旁路术(GBP)对糖尿病大鼠血糖的控制效果以及对胰岛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SD大鼠模型(20只),随机分为糖尿病手术组(DO组)和糖尿病对照组(DC组),另取20只非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正常手术组(NO组)和正常对照组(NC组)。DO组和NO组大鼠行GBP,DC组和NC组大鼠行假手术,分别检测各组大鼠术前、术后72h,1、4和8周空腹血糖水平。术后8周,取胰腺组织行HE染色和免疫荧光检查,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术前DO组与DC组以及NC组与NO组大鼠空腹血糖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DO组大鼠术后空腹血糖进行性下降(均P<0.05)。DC组大鼠术前及术后各时相空腹血糖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NO组和NC组大鼠组内不同时相以及组间相同时相空腹血糖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HE染色提示手术组大鼠胰腺内出现新生小胰岛,大部分出现在胰管周围且结构接近正常胰岛;免疫荧光显示胰岛数目增加,胰岛素免疫荧光发现较多孤立的及由二、三个胰岛素阳性细胞组成的小胰岛。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免疫荧光双标提示部分胰岛内存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双阳性细胞。结论 GBP对2型糖尿病大鼠具有明显的降糖作用,胰岛再生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对正常大鼠血糖无影响。

    作者:史逸华;郑志坚;戴灵波;宋军;江玲雅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联合检测前降钙素及C反应蛋白对早期诊断川崎病的意义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即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1],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结缔组织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病理表现为全身中小动脉炎症,常见的远期危害如冠状动脉瘤已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损害的主要原因。本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不典型病例也逐渐增多。研究发现许多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在本病发病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但作为早期诊断的临床预警指标并不可靠[2]。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是机体在应激状态下由肝脏合成的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其水平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应激反应水平的高低。近年来前降钙素(procalcitonin,PCT)被认为是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脓毒症等疾病的预警指标,当细菌感染时,PCT水平可明显增高。目前PCT作为一种新的感染性炎症标志物已被广泛认可。本研究对KD患儿以及其他感染性疾病患儿的外周血PCT及CRP水平进行动态监测,探讨两者在KD早期诊断方面的价值。

    作者:冯俊杰;马爱钟;陆晓萍;林越仙;毛顺峰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血清 SDF-1、VEGF 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DF-1、VEGF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并分析影响血清SDF-1、VEGF水平的因素。方法选取2010-02-04内分泌科及眼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59例,根据眼底情况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20例、背景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BDR)组20例、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19例。另选取同时期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17例为对照(CON)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定量测定血清SDF-1、VEGF水平。记录研究对象的病程、身高、体重、血压,测定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总胆固醇(TC)及肾功能指标。结果 BDR组、PDR组血清SDF-1水平比NDR组、CON组增高,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PDR组血清中SDF-1水平高于BDR组(P<0.01)。NDR组、BDR组、PDR组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CON组,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NDR组、BDR组、PDR组3组两两比较血清VEGF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相关分析提示各组血清SDF-1水平与VEGF水平呈正相关(P<0.01),而血清SDF-1水平与患者病程及收缩压相关(均P<0.01),血清VEGF水平与患者病程、TC水平相关(均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SDF-1水平与血清VEGF水平呈正相关,两者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与糖尿病病程、收缩压、TC水平存在相关性。

    作者:游逸安;蔡文丽;温积权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非小细胞肺癌MMP-3和TIMP-3表达与术后化疗及预后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Ⅱ~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MMP-3和TIMP-3的表达与术后接受含铂药物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12例NSCLC患者术后肿瘤组织中MMP-3和TIMP-3的表达,分析与化疗疗效和患者生存资料间的关系。结果患者肿瘤组织中MMP-3阳性率为56.25%,TIMP-3阳性率为47.32%,MMP-3阴性者术后生存优于阳性者;TIMP-3阴性者的术后生存低于阳性者(均P<0.01)。MMP-3阴性同时TIMP-3阳性的患者术后使用铂类药物辅助化疗,生存时间可能延长。结论 MMP-3和TIMP-3的表达可能作为NSCLC患者术后铂类药物化疗疗效及预后预测的参考指标。

    作者:嵇学仙;陈秋强;石麒麟;余欢明;周骁;辅恒钦;嵇国平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ER-α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温州地区人群中ER-α基因MSPⅠ多态性与子宫内膜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对4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和96例健康体检者进行ER-α基因MSPⅠ多态性检测,并分析该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ER-α基因MSPⅠ多态性位点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在子宫内膜癌组分别为TT(58.3%)、CC(10.4%)、TC(31.2%);T(74.0%)、C(26.0%);对照组分别为TT(31.2%)、CC(24.0%)、TC(44.8%);T (53.6%)、C(46.4%),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且子宫内膜癌组等位基因C频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ER-α基因MSPⅠ位点多态性的存在可能与子宫内膜癌易感性有关,且ER-α基因野生型(TT)可能是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

    作者:谷杭芝;郑飞云;王金仙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PAD方案与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目的比较PAD方案与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治疗情况,其中PAD组38例,VAD组34例,对其中化疗4~6个疗程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全面评价。结果 PAD组总有效率74.28%,VAD组总有效率61.76%,两组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VAD组不良反应较轻微,耐受性较好。结论 PAD方案疗效明显优于VAD方案,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VAD方案(均P<0.01)。PAD方案可以提高疗效,但要高度重视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作者:罗洪强;林茂芳;傅佳萍;钟永根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116例青年人肺癌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青年人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02-10-2012-10收治的116例经病理确诊的青年人肺癌患者的资料,并与同期收治的760例>45岁的肺癌患者进行对比。结果116例青年人肺癌患者年龄分布为20~44岁,男女比例为1.5:1。青年组与中老年组早期临床症状均为咳嗽、痰中带血、胸闷,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青年组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和无任何症状的患者均多于中老年组(17.2% vs 10.1%,13.8%vs 5.4%,均P<0.01)。青年人肺癌中腺癌居首位,其次为小细胞癌,均明显高于中老年组(60.3%vs 28.2%,19.0%vs 10.1%,均P<0.01)。青年组晚期(Ⅲ~Ⅳ期)患者比例明显高于中老年组(78.4%vs 47.2%,P<0.01)。青年组患者选择手术、化疗或者联合治疗的多于中老年组(P<0.01)。结论青年人肺癌病理类型主要以腺癌和小细胞癌为主,晚期病例多,治疗上更积极,但预后较差。重视青年人肺癌患者的早期表现,及时行相应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陈茜圆;郑扬阳;黄晓军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miR-142-3p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miR-142-3p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分别提取42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中的总RNA,以RT- PCR及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miR-142-3p的表达量,并分析miR-142-3p的表达与肿瘤的侵袭、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miR-142-3p的表达低于对应的癌旁组织[-2.652(-0.469~-4.420) vs -1.046(-0.488~-2.589)],癌旁组织中miR-142-3p的表达是癌组织中的3.258倍,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miR-142-3p的低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均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远处转移、肿瘤位置、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无关(均P>0.05)。结论 miR-142-3p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抑癌基因的作用,有望成为结直肠癌诊断与治疗的另一新指标。

    作者:余红敏;陈积贤;任约翰;薛迪新;林道浙;余铭;林肖;渠宁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浙江医学》“病例讨论”栏目征稿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浙江医学》对医学论文中有关实验动物描述的要求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结肠脂肪瘤诊治进展

    结肠脂肪瘤是较罕见的结肠良性肿瘤,好发于右半结肠,90%以上位于黏膜下层,与结肠恶性肿瘤较难鉴别,常被误诊。其诊治方法至今仍在不断发展,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随访观察,内镜下切除,传统的开腹手术及腹腔镜手术切除,而微创治疗是近年来发展的趋势。本文就结肠脂肪瘤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庆华;钟志凤;杜金林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晚期胰腺癌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化疗不良反应的护理体会

    晚期胰腺癌患者通常选择姑息性化疗以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1]。化疗时常用吉西他滨单药或与5-FU、替吉奥、奥沙利铂联用[2]。吉西他滨是一种阿糖胞苷类似物,具有广谱抗实体瘤活性;替吉奥为氟尿嘧啶衍生物的口服制剂,以替加氟为主体,加入吉美嘧啶增效,奥替拉西减毒。多项研究表明吉西他滨与替吉奥联合化疗能明显改善晚期胰腺癌患者的预后[2],但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时有发生。2010-05-2012-06本科应用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方案治疗晚期胰腺癌8例,笔者观察并总结了化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丽丽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中孕期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脐带帆状附着的价值

    脐带帆状附着发病率较低,但脐带帆状附着前置血管及胎膜上血管破裂对胎儿危害极大,是引起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产前诊断为脐带帆状附着的孕妇行择期剖宫产术,可使围生儿死亡率降低。本文总结了2010-2011年在本院行中孕期超声筛查孕妇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中孕期超声筛查在脐带帆状附着诊断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加英;徐栋;王晓莹;张亦青;楼东红;沈健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护理体会

    严重肺部感染,包括吸入性肺炎,对患者可能产生致命性威胁,尤其对免疫功能低下者、老年患者以及伴有其他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威胁更大。尽管全身使用抗生素,有时疗效仍不佳,此时行治疗性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ronchial alveolar lavage,BAL)往往可以提高疗效[1]。我科自2008-03-2009-07应用BAL治疗重症肺炎26例,现将护理经验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王珠美;朱慧锋;应敏娟;马强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浙江医学》对计量单位的要求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仔鼠心肌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和45的表达变化

    目的研究甲状腺激素是否通过影响小鼠心室肌细胞连接蛋白43(Cx43)和连接蛋白45(Cx45)的表达,进而影响心脏发育和信号传导。方法清洁级健康成年C57BL/6J小鼠合笼后自行交配产子,分成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组(甲低组)和对照组。甲低组在合笼第10天开始给予母鼠含0.03%甲巯咪唑的饮用水,一直到仔鼠出生7d后。对照组喂养清洁饮用水,其它实验控制因素同甲低组。检测两组仔鼠心室肌细胞Cx43和Cx45的mRNA水平。结果对照组仔鼠心室肌细胞Cx43 mRNA水平在出生时较低,出生7d后开始升高;甲低组出生7d后心室肌细胞Cx43的mRNA水平仍持续减低。与对照组比较,甲低组出生后7d和14d时Cx43的mRNA水平明显减低(均P<0.01)。免疫组化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第14天甲低组心室肌细胞Cx43蛋白表达减低(P<0.01)。两组仔鼠出生后心室肌细胞的Cx45 mRNA水平都呈增加趋势,D1、D7和D14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免疫组化提示两组心室肌闰盘上都存在丰富的Cx45蛋白,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甲低组仔鼠出生后心室肌细胞上Cx43表达持续下降,提示Cx43表达下降可能参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伴发心脏异常的病理生理过程,但出生14d内未发现Cx45表达与甲状腺素明显相关。

    作者:徐芳;邹朝春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表达情况分析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表达情况的改变,进一步探讨细胞免疫功能在急性白血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急性白血病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表达情况。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CD3+、CD4+、CD8+T细胞、NK细胞数量和比例与化疗缓解后及对照组相比均偏低(均P<0.01),处于持续缓解状态的患者病程初期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数量和比例均较非缓解状态的患者高(均P<0.01),而化疗缓解组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是急性白血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动态观察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表达情况有助于疾病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

    作者:黄菊;王宙政;韩艳霞;胡蓓莉;陈丽花 刊期: 2013年第17期

浙江医学杂志

浙江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