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山东
作者:摘桂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肺结核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继发感染性疾病,现将我院从2000年6月~2004年6月门诊及住院病人中发现糖尿病合并肺结核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并将治疗体会小结如下.
作者:曾宪德;曾向阳;谢建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对267例Ⅰ~Ⅴ期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测双下肢动脉血管情况.在全身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溃疡局部彻底清创后用黄芪液加适量短效胰岛素外敷局部,观察溃疡处肉芽组织生长时间(GT),溃疡愈合时间(HT),治愈率,截肢率.结果:①显著狭窄者19例,中度28例,轻度34例,血管病变发生率为30.34%.②其GT和HT均显著长于患肢无动脉血管病变者(均P<0.05);③且有血管病变的患者截肢率高达35%,亦显著高于无血管病变的足部溃疡患者(P<0.01),且严重血管病变时不仅溃疡病变严重,而且截肢率高达82%;④GT和HT与下肢血管狭窄的程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1=0.4679,P<0.05,r2=0.5377,P<0.05).结论:下肢血管病变不仅是糖尿病足部溃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也是影响疗效及预后非常重要因素,提示改善下肢血流状态将有助于足部溃疡的愈合.
作者:肖正华;周峥;黄春苓;陈定宇;周倩;叶林;徐玲;邓来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一种常见并发症,是由于末梢神经病变,慢性进行性波及肢体大、中、微血管特殊病变,以及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往往久治不愈,是致残主要原因之一.严重者需截肢治疗,现已成为糖尿病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想使糖尿病患者维持良好健康和劳动学习能力,延长寿命、提高生命质量,就要避免糖尿病足的发生.即使发生糖尿病足,尽量要经过内科治疗,保住患者的足,以免截肢致残.笔者通过近几年临床实践,现将糖尿病足防治体会总结如下,仅供大家参考.
作者:史宇莹;史宇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流行病学调查估计:现全球约2亿多糖尿病患者,据估计2025年可达3亿,发展中国家增加速度更快(上升200%),其中1.2亿在印度、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印度、中国和美国为糖尿病患者多的国家,糖尿病患者中近90%~95%是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治疗比较复杂,涉及多种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全面控制,其中糖代谢紊乱的良好控制十分关键,本文就2型糖尿病理性化血糖控制的一些新理念和实施措施要领简要叙述.
作者:叶山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近年来糖尿病(DM)发病率逐年增加,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当代治疗2型DM观点是要求长期、强化控制血糖.选择较理想的降糖药物是重要一环,为此研究瑞易宁的特点,观察其临床作用可达到以2型DM患者强化控制血糖的要求.
作者:柏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1胰岛素抵抗与新药的研发人们目前已共识,2型糖尿病的发病,常用胰岛素分泌双曲线定律来表述,即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素分泌缺陷是发病的两大要素.有人调查在大量群体中约有25%的个体存在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的人群中,胰岛素抵抗的发病率高达75%~85%.也有人用内环境稳定评估模型(HOMA)来评估,正常个体的HOMA-IR的平均值为2.1~2.7;糖耐量受损(IGT)的个体为4.3~5.2;2型糖尿病病人为8.3~9.5.总之表述了胰岛素抵抗广泛的存在于人群中.它强烈预示2型糖尿病发生的可能,而且也是2型糖尿病主要发生机制.为此近些年来,人们在开发大量改善糖代谢的背景下,又把主要目标放在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研发上.
作者:刘国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盎格鲁-斯堪的那维亚心脏终点试验(Anglo Scandinavian Cardiac Outcome Trial),简称ASCOT研究,是近年来欧洲大规模的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国际多中心降压联合降脂的终点研究.主要设计为比较新的降压药物(氨氯地平+-培哚普利)治疗组是否比传统降压治疗组(阿替洛尔+-苄氟噻嗪)有更大的心血管益处,同时其中部分病人还研究了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和安慰剂相比是否对血清总胆固醇正常或轻度升高的高血压患者有更多心血管益处.ASCOT研究于1998年2月至2000年5月入选病人,预计5年完成,但经过3年治疗,初步结果显示降压联合降脂治疗可显著减少冠心病事件及脑卒中的发生,因此2002年9月2日ASCOT独立指导委员会决定提前终止该研究中有关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分支,在10月至11月问,所有降脂治疗组中病人进行了后一次随访,并均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每日一次,直至2005年初降压药物的比较按原方案完成.
作者:蒋蕾;邱蕾;汪耀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低血糖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病之一,也是导致老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本文就我院2000年1月至2004年6月住院的68例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病例作出临床分析如下:
作者:杨青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糖尿病(DM)血管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血管并发症包括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两大部分.眼底、心肌、肾脏及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属于微血管疾患,而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病、动脉硬化则属于大血管并发症.在所有合并症中,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则是导致患者死亡第一位的死因!
作者:杨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1980年WHO公布并推荐了葡萄糖不耐受的概念,并对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实施制定了标准化方案.1985年正式提出糖耐量异常概念(impaired glucose tolermce,IGT),作为糖尿病亚型(早期糖尿病).2002年年底世界各地专家在英国的Glasgow达成共识(consensus)将IGT定名为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1997年ADA提出建议以空腹血糖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并首先提出空腹糖耐量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引起了学界广泛的争鸣,1998~1998年WHO采纳了ADA关于IFG的概念,并保留了进行OGTT的建议和IGT概念[1].
作者:苏本利 刊期: 2005年第01期
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学特征是肝脏、脂肪组织和骨骼肌对胰岛素的抵抗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异常.这些异常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慢性高血糖和严重的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
作者:杨玉芝;冯琨;王丹;朱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正确的足部护理对防治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我科2002年6月~2003年12月收治的20例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杨开庆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神经系统受累病变的总称,其发生率与糖尿病控制的好坏及糖尿病病程的长短密切相关,随着检测手段的不断提高,其发生率可达70%~90%,现就其发病机理及治疗探讨如下:
作者:杨青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糖尿病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但胰岛素抵抗在糖尿病的发生及病理衍变中起重要作用.目前发现了一些胰岛素增敏药,其作用机制各不相同.随着人们对这类药物认识的加深,有些药物不但能减轻糖尿病患者外周胰岛素抵抗,而且能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抗氧化应激、保护心血管功能等,并对多囊卵巢也有良好的疗效.现就近年来人们对胰岛素增敏药的认识及临床应用作一概述.
作者:毛晓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患者,王××,女,60岁,发现血糖升高13年,尿频,排尿困难,尿后滴沥不尽1年,尿急,尿失禁半年于2003年12月1日收入院.既往曾患高血压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右足骨性关节炎,湿疹.一年前诊断为糖尿病神经原膀胀,膀胱残余尿达130ml,给予溴吡斯的明60毫克,一日两次,后因腹痛等副作用改为一日一次,尿频,排尿困难,尿后滴沥不尽得到缓解,但近半年出现尿急,尿失禁症状,且逐渐加重,白天不自主排尿,憋尿不能坚持1小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入院查体:体温36.4℃,呼吸18次/分,脉搏68次/分,血压120/80mmHg.神志清楚,心肺查体未见异常,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浮肿,左踝部皮肤湿疹样改变,神经系统检查阴性.
作者:关青宝;周琴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已成为致盲的重要的原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确切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但与多元醇通路的激活,蛋白质非酶糖基化,自由基活性增强,蛋白激酶C活化,生长因子失衡,氨基已糖通路活性提高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均密切相关[1~2].其病理组织改变包括:①毛细血管改变,毛细血管主要病理改变有三,即周细胞减少;内皮细胞增生;基底膜增厚;②出血及渗出;③神经纤维层微小梗死;④新生血管及增殖膜形成.
作者:韩冰;韩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糖尿病目前尚不能根治,主要采取综合治疗,包括五大措施,号称五驾马车.其中运动疗法为五大措施之一.坚持运动锻炼是一种很重要的健康生活方式,不但只是防治糖尿病,对预防冠心病和肥胖症也至关重要.
作者:张炎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口服降糖药是目前控制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重要手段之一,临床应用非常广泛,近年来也不断有新药问世,现将其分类及临床应用共识归纳总结如下.
作者:杜建玲;巴颖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