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万崇;邓小容;王巧兮;刘晋新;杨新红
为探讨颌面部血管瘤非手术治疗新途径,采用介入栓塞术和平阳霉素腔内注射法治疗3例海绵状血管瘤和2例蔓状血管瘤,结果表明:该法可延缓药物吸收时间,增加局部药物浓度,加快瘤体纤维化和吸收过程.同时讨论介入导管和栓塞剂选择等问题,介绍介入法+腔内注药的优点,提出了安全、有效地治疗蔓状血管瘤的新方法.
作者:陈建钢;万智勇;铁朝荣;刘俊芳 刊期: 1999年第01期
应用电视腹腔镜技术施行妇科诊断手术100例,包括不孕症、腹痛原因不明、盆腔包块性质不明、宫外孕的诊断和治疗、绝育手术及术后评估等.结果表明,利用电视腹腔镜进行妇科疾病的诊断,具有时间短、损伤小,尤其是在不孕症病因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李萍;周春;胡伦颖 刊期: 199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亚群在多发性硬化免疫病理中的作用及胎儿胸腺细胞移植的影响.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胎儿胸腺细胞悬液治疗前后多发性硬化患者淋巴细胞亚群进行研究.结果:MS活动期患者外周血、较对照组降低,/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经胚胎胸腺细胞移植治疗后,细胞较治疗前升高,而/比值下降.结论:多发性硬化发病与淋巴细胞免疫有关,给予胎儿胸腺细胞移植治疗,具有免疫重建作用.
作者:叶心国;刘志超;李金风;游兴松 刊期: 1999年第01期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原则,选择598名恩施土家族人进行了体质测量、体质指数计算和体型分析.该族人基本为中等偏矮身材,中等体质,窄胸廓,中等偏长躯干,腿略长,头顶面观中头型稍圆,前面观高而宽,面窄长,眼裂中等偏窄,鼻狭长,中厚唇,中型耳廓.体质指数一般女大于男,其中形态面指数、唇指数、骨盆指数和涉及胸围、体重的指数出现了高度显著差异性,男性相对瘦长,女性矮小充实.恩施土家人体质体型基本介于南北方民族之间,可能为南北方民族间的过渡型.
作者:朱世柱;董德慧;朱育璋;田恒汉;王东川 刊期: 199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囊性改变及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154例口腔颌面部囊性疾患的激光手术治疗经验.结果:本组单纯激光手术治疗134例,激光加外科切开术20例,成浅疤痕5例.结论:Nd-YAG激光手术治疗口腔颌面部囊性疾患操作简单、安全可靠,适于推广.
作者:段春枝;李俊;王培杰 刊期: 1999年第01期
为了探索病毒性心肌炎中一氧化氮(NO)和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关系,应用柯萨奇病毒B3诱导的小鼠病毒性心肌炎模型进行研究(将滴度为5×103 PFU的CVB3病毒接种到小鼠腹腔内),然后随机将其分为两组:第1组每d用5%L-精氨酸1 ml灌胃2次,第2组正常饮水.结果表明:第1组NO水平显著高于第2组(53.17±8.80,30.80±8.60,P<0.01);第1组MDA较第2组明显升高(12.30±1.80,9.90±1.60,P<0.01);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第1组较第2组显著降低(64.30±12.80,79.80±14.20,P<0.01);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第1组心肌病变程度明显重于第2组.提示:NO在病毒性心肌炎中具有促进脂质过氧化作用,从而加重对心肌的损害.
作者:傅立军;张凤薇;邓淑珍;江钟炎 刊期: 1999年第01期
目的:了解糖尿病的流行趋势,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糖尿病.方法:调查湖北省江南部分地区年龄≥25岁者共9 836人.对早餐后2 h血糖>6.1 mmol/L者做OGTT.结果:DM和IGT的患病率分别为2.97%和2.01%;知识分子DM和IGT的患病高;而农民DM的患病率接近工人,且IGT的患病率较工人为高.结论:DM与IGT的患病率明显增高;农民患病率的增高更为明显,预示农民糖尿病的患病率有可能超过工人,提示要把防治糖尿病的重点放在广大农村地区.
作者:李竞;甘佩珍;文重远 刊期: 1999年第01期
应用多功能前列腺治疗仪治疗慢性前列腺炎154例,平均年龄27.5岁,病程平均6年,总有效率达84.4%(130/154).治疗后随访85例,随访时间为18个月,其临床症状消失及显微镜检查前列腺液正常者68例,远期效果为80%.认为采用多功能治疗仪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吴天鹏;金化民;詹炳炎 刊期: 1999年第01期
利用Vero细胞研究了蓝舌病毒HbC株在单层细胞上的增殖特点.证实了:按1 PFU的感染复数接种该病毒于Vero细胞,16 h后即可出现CPE;22 h CPE达95%以上,并在电镜下可见到胞浆中聚集着大量的不同发育阶段的病毒颗粒和典型的晶格状排列的成熟病毒粒子;24 h后细胞出现破碎和大片脱落.结合我室特点,用改良热酚法提取病毒全基因组作凝胶电泳分析,揭示了HbC株基因组图谱基本复合已报道的国际标准蓝舌病毒株基因组图谱特征.但是,HbC株有两个编码非主要结构多肽的基因M4和S10似与标准株有较明显的差异,故推测HbC株可能是一个新的基因型蓝舌病毒.
作者:董长垣;陈晓;严银钫;董新民;刘运海;曹正慧 刊期: 199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方式与肿瘤复发和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1987~1997年55例腮腺良性肿瘤手术病人进行随访资料分析.手术方法:(1)局部肿瘤切除20例,(2)腮腺浅叶切除28例,(3)全腮腺切除7例,(4)术中解剖和保护面神经35例.结果:肿瘤复发8例(14.5%),术后可恢复面瘫6例(10.9%),不能恢复面瘫2例(3.6%),腮腺瘘4例(7.3%),Frey综合征4例(7.3%).结论:腮腺良性肿瘤应施行腮腺浅叶切除或全腮腺切除,术中解剖和保护面神经,可减少肿瘤复发和持久性面瘫.
作者:江孝清;孙炳炎;刘元清 刊期: 1999年第01期
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依那普利(Enalapril)对40例Ⅰ~Ⅱ期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治疗,5~20 mg/d,持续3月.治疗前后观察临床表现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显示依那普利能有效控制血压而对心率无明显影响;逆转左室肥厚(LVH),减轻左室心肌重量;改善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提示依那普利是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有效药物.
作者:白春梅;李兰芬;宋长杰;王瑞英 刊期: 1999年第01期
目的:通过改良伪彩色实时处理方法,对法乐氏四联症造影图像进行处理,以其处理前后图像质量的改变,评价改良伪彩色实时处理系统对心血管造影图像的处理价值.材料与方法:采用改良伪彩色实时处理系统,对86例法乐氏四联症造影资料进行处理分析,由3位高年资医师以图像质量分级方法评价处理前后的图像质量.结果:86例影像资料经处理后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提高率达91.6%(P<0.01).结论:改良伪彩色实时处理系统能提高心血管造影图像质量及诊断水平.
作者:江迅;胡佑伦;郭玉鑫;尹丽娅;江钟炎;唐新桥;徐艳萍;杨新红;吴小林 刊期: 1999年第01期
分析39例周围型肺鳞癌的CT表现,其中16例做了薄层高分辨CT扫描(HRCT),6例做了增强扫描.结果显示:不规则厚壁空洞4例,短或长毛刺征象32例,病灶分叶28例.HRCT显示11例瘤体密度不均,9例见多发低密度灶.5例增强扫描提示低密度区不强化,说明坏死区是无血管的.26例病灶显示有明确的胸膜或胸壁侵犯.全面综合分析肿块的CT表现有助于周围型肺鳞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宋华军;李茂进;陈靖;魏文洲;郭莉;郑小华;刘昌胜 刊期: 1999年第01期
为探索进一步纯化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方法及其体外抗瘤作用特点,为临床应用TIL治疗肺癌提供依据,用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从接种于C57BL/6小鼠体内的Lewis肺癌(LLC)瘤体中分离提取TIL,过夜贴壁,剔除贴壁细胞后,可明显提高TIL的纯度.纯化的TIL在含1 000 U/ml IL-2的完全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免疫荧光表型分析发现,TIL中、初为0.91±0.12,培养后为0.83±0.07,体外TIL对NK敏感的L929细胞有一定的杀伤作用,效靶比为200∶1和100∶1时的杀伤率高于50∶1(P<0.05),表明LLC浸润淋巴细胞体外的杀伤活性具有一定的非特异性.
作者:唐华;陈德基;刘铭球;刘晓翌;徐惠琴;周洁;张华亭 刊期: 1999年第01期
目的:探索胸腹水中腺癌细胞由人工经验诊断走向计算机自动识别的新方法.方法:用胸腹水中腺癌细胞、增生和正常间皮细胞各300个,每个细胞用图像分析仪测5项指标制定数学模型输入计算机.计算机即可识别上述三种细胞.结果:用该数学模型检查18例性质不明的胸腹水,计算机自动识别结果均与细胞病理学专家诊断相符.结论:计算机自动识别胸腹水中腺癌细胞是可行的,但有些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彭善友;黎辉;汪艳;王则胜 刊期: 1999年第01期
3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同时进行多平面经食管(MTEE)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MTEE和TTE的赘生物检出率分别为93.8%和62.5%(P<0.005);对赘生物分级评分显示MTEE法的赘生物大小和病变范围大于TTE法,活动度和回声强度差异无显著性.提示MTEE对IE患者的诊断敏感性和病情评估均优于TTE.
作者:陈孝义;孙彬;杨莲花;郭瑞强 刊期: 1999年第01期
应用德诺三联用药(低剂量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41例HP阳性病人3种药物(De-Nol 240 mg,甲硝唑0.4,阿莫西林0.5)于早晚餐后服用,共服14 d,HP根除率为87.70%,慢性炎好转率为60.98%,活动性炎好转及消失率分别为65.85%,17.07%;慢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26例,肠化生减轻和消失11例,占42.31%,是一种经济易接受的根除HP方案.
作者:王则胜;褚岚;黎辉;吴秀枝;谭诗云;霍惠兰;彭善友;沈志祥 刊期: 199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P16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P16蛋白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P16阳性表达率为48.38%,其表达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而降低.结论:P16在膀胱肿瘤发生机制和生物学行为中起有重要作用,临床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作者:杨志伟;郑新民;李世文;曾俊 刊期: 1999年第01期
目的:旨在探讨持续性第一肝门阻断是否有细菌移位发生及其可能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第一肝门阻断后不同时相组织中131I标记大肠杆菌的检测;肠组织血流量测定;门、腔静脉内毒素,门脉PO2测定;肠组织形态学分析.结果:第一肝门阻断15 min即有细菌移位发生,各组织中标记大肠杆菌的每分钟脉冲数随着肠组织损伤程度的加剧,肠组织血流量,门脉PO2的下降,门、腔静脉内毒素水平的升高而进行性上升.结论:第一肝门阻断15 min即有细菌移位发生.推测细菌移位是肠组织血流量、门脉PO2下降,内毒素血症致肠屏障功能受损协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潘定宇;史海安;周亚魁 刊期: 1999年第01期
为了探讨胃代膀胱术对膀胱肿瘤复发的影响,采用体外实验方法观察了胃液对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系BIU-87的影响,并用稀盐酸、阿霉素、无药培养液作为对照,发现胃液在高浓度时对BIU-87有显著的杀伤、抑制作用,而在低浓度时对BIU-87有促进生长作用,从而为临床开展胃代膀胱术提供了参考依据.
作者:田斌群;胡礼泉;郑新民;姚学军;李世文;刘汉燕;陈红斌 刊期: 199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