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孝义;孙彬;杨莲花;郭瑞强
对7例泪囊肿瘤临床资料的分析,发现本病多见于中青年患者,其中恶性肿瘤5例,良性肿瘤2例;原发于泪囊4例,继发于邻近组织3例.临床上以内眦部包块、溢泪及泪点有血性分泌物溢出为本病主要特征.5例泪囊恶性肿瘤4例出现血性分泌物.结果表明:本病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手术切除,术后酌情辅以放疗,预后良好.
作者:范寒桂;严若华;杨大珍 刊期: 1999年第01期
报告3例头颈部恶性肿瘤颈部转移累及颈动脉,术中保留预动脉,术后4~6 d颈动脉破裂大出血.分析原因为伤口感染和颈动脉已被肿瘤浸润所致,提示受肿瘤侵犯的颈动脉不宜保留.
作者:詹汉章;李艳红;邓仁跃;吴展元;屈季宁;刘公汉;罗志宏 刊期: 1999年第01期
应用电视腹腔镜技术施行妇科诊断手术100例,包括不孕症、腹痛原因不明、盆腔包块性质不明、宫外孕的诊断和治疗、绝育手术及术后评估等.结果表明,利用电视腹腔镜进行妇科疾病的诊断,具有时间短、损伤小,尤其是在不孕症病因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李萍;周春;胡伦颖 刊期: 1999年第01期
目的:探索胸腹水中腺癌细胞由人工经验诊断走向计算机自动识别的新方法.方法:用胸腹水中腺癌细胞、增生和正常间皮细胞各300个,每个细胞用图像分析仪测5项指标制定数学模型输入计算机.计算机即可识别上述三种细胞.结果:用该数学模型检查18例性质不明的胸腹水,计算机自动识别结果均与细胞病理学专家诊断相符.结论:计算机自动识别胸腹水中腺癌细胞是可行的,但有些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彭善友;黎辉;汪艳;王则胜 刊期: 1999年第01期
目的:通过改良伪彩色实时处理方法,对法乐氏四联症造影图像进行处理,以其处理前后图像质量的改变,评价改良伪彩色实时处理系统对心血管造影图像的处理价值.材料与方法:采用改良伪彩色实时处理系统,对86例法乐氏四联症造影资料进行处理分析,由3位高年资医师以图像质量分级方法评价处理前后的图像质量.结果:86例影像资料经处理后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提高率达91.6%(P<0.01).结论:改良伪彩色实时处理系统能提高心血管造影图像质量及诊断水平.
作者:江迅;胡佑伦;郭玉鑫;尹丽娅;江钟炎;唐新桥;徐艳萍;杨新红;吴小林 刊期: 199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肺癌源性上腔静脉综合征治疗方法及评价临床疗效.材料和方法:患者15例,右侧中央型肺癌并纵隔淋巴结转移13例,右下肺癌并纵隔淋巴结转移2例.14例行支气管动脉灌注(BAI)抗癌药1~4次,1例行BAI及上腔静脉支架治疗.结果:BAI后所有患者上腔静脉综合征均有不同程度缓解,但远期均有复发;1例行BAI及上腔静脉支架治疗病例术后随访11个月无症状复发.结论:BAI可以有效地缓解肺癌源性上腔静脉综合征症状,但远期易发,结合血管内支架治疗,则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作者:甘万崇;邓小容;王巧兮;刘晋新;杨新红 刊期: 1999年第01期
为了探索病毒性心肌炎中一氧化氮(NO)和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关系,应用柯萨奇病毒B3诱导的小鼠病毒性心肌炎模型进行研究(将滴度为5×103 PFU的CVB3病毒接种到小鼠腹腔内),然后随机将其分为两组:第1组每d用5%L-精氨酸1 ml灌胃2次,第2组正常饮水.结果表明:第1组NO水平显著高于第2组(53.17±8.80,30.80±8.60,P<0.01);第1组MDA较第2组明显升高(12.30±1.80,9.90±1.60,P<0.01);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第1组较第2组显著降低(64.30±12.80,79.80±14.20,P<0.01);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第1组心肌病变程度明显重于第2组.提示:NO在病毒性心肌炎中具有促进脂质过氧化作用,从而加重对心肌的损害.
作者:傅立军;张凤薇;邓淑珍;江钟炎 刊期: 199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P16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P16蛋白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P16阳性表达率为48.38%,其表达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而降低.结论:P16在膀胱肿瘤发生机制和生物学行为中起有重要作用,临床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作者:杨志伟;郑新民;李世文;曾俊 刊期: 1999年第01期
为了研究小儿原发性腹膜后良性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了10例原发性腹膜后良性肿瘤,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本组男7例,女3例,病程3 d~4 a.完整切除9例,部分切除1例,无1例死亡.8例获随访,无1例复发.临床特点以腹部包块和腹胀为主,强调彩超对小儿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价值.诊断明确,一律及早手术,争取全切.
作者:李小玲;童鹤翔;李毓秀 刊期: 199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水杉总黄酮对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采用多种实验性心律失常模型.结果:水杉总黄酮10 mg/kg ip可推迟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的出现时间,缩短持续时间;提高氯化钙诱发大鼠心律失常的阈剂量;增加哇巴因诱发豚鼠心律失常的用量;还能对抗心肌缺血复灌所致的大鼠心律失常.结论:水杉总黄酮具有广泛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作者:程虹;刘惟莞;陈翔;余恩欣 刊期: 1999年第01期
分析39例周围型肺鳞癌的CT表现,其中16例做了薄层高分辨CT扫描(HRCT),6例做了增强扫描.结果显示:不规则厚壁空洞4例,短或长毛刺征象32例,病灶分叶28例.HRCT显示11例瘤体密度不均,9例见多发低密度灶.5例增强扫描提示低密度区不强化,说明坏死区是无血管的.26例病灶显示有明确的胸膜或胸壁侵犯.全面综合分析肿块的CT表现有助于周围型肺鳞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宋华军;李茂进;陈靖;魏文洲;郭莉;郑小华;刘昌胜 刊期: 1999年第01期
合成N,N,N′,N′-四-[2-(2-吡啶基)乙基]丁二酰胺(SDP)双核铜(Ⅱ)配合物,并用红外光谱(IR)、电子光谱、电导和元素分析进行表征.3种配合物的电子自旋共振谱(ESR)表明g∥>g⊥,故均为典型Cu(Ⅱ)四方配位.在DMF溶液中,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3种配合物均为2步1电子准可逆电子转移过程.
作者:冯清;李敏;石巨恩 刊期: 1999年第01期
3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同时进行多平面经食管(MTEE)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MTEE和TTE的赘生物检出率分别为93.8%和62.5%(P<0.005);对赘生物分级评分显示MTEE法的赘生物大小和病变范围大于TTE法,活动度和回声强度差异无显著性.提示MTEE对IE患者的诊断敏感性和病情评估均优于TTE.
作者:陈孝义;孙彬;杨莲花;郭瑞强 刊期: 1999年第01期
为探讨颌面部血管瘤非手术治疗新途径,采用介入栓塞术和平阳霉素腔内注射法治疗3例海绵状血管瘤和2例蔓状血管瘤,结果表明:该法可延缓药物吸收时间,增加局部药物浓度,加快瘤体纤维化和吸收过程.同时讨论介入导管和栓塞剂选择等问题,介绍介入法+腔内注药的优点,提出了安全、有效地治疗蔓状血管瘤的新方法.
作者:陈建钢;万智勇;铁朝荣;刘俊芳 刊期: 1999年第01期
报道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肝脏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形态学观察(光镜).取感染后42 d鼠肝经酶消化处理后,制备肝细胞悬液,经贴壁培养分离成纤维细胞.光镜下,培养中细胞多呈梭形、三角形、多角形外观,胞质突起较多,细长、透明,胞核一个,清晰可见.细胞增殖旺盛,可见明显分裂征象.
作者:姚万红;陈静卿;杨孟祥;赵雪云;倪永晖 刊期: 1999年第01期
目的:了解糖尿病的流行趋势,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糖尿病.方法:调查湖北省江南部分地区年龄≥25岁者共9 836人.对早餐后2 h血糖>6.1 mmol/L者做OGTT.结果:DM和IGT的患病率分别为2.97%和2.01%;知识分子DM和IGT的患病高;而农民DM的患病率接近工人,且IGT的患病率较工人为高.结论:DM与IGT的患病率明显增高;农民患病率的增高更为明显,预示农民糖尿病的患病率有可能超过工人,提示要把防治糖尿病的重点放在广大农村地区.
作者:李竞;甘佩珍;文重远 刊期: 1999年第01期
对不用贴附基质和生长因子情况下原代培养72 h的人脐动脉内皮细胞(HUAEC)进行了透射电镜观察.电镜下HUAEC形态不规则,细胞器丰富.核周有散在的滑面内质网、粗面内质网及较多的线粒体,后者有些为板层状嵴,另一些为管泡状嵴.细胞膜下可见微管,胞质内有大量循同一方向排列的微丝.Weibel-Palade小体内含涡旋状排列的细管.胞质内含丰富的糖原颗粒.细胞核内常染色质较多,异染色质主要分布于核膜下.有时可见处于无丝分裂状态的细胞,核已分裂为二,但二者间仍有核膜相连.内皮细胞间以紧密连接或中间连接的方式相连.以上结果表明:人脐动脉内皮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代谢功能旺盛,且具有参与脂类代谢的细胞器,细胞以无丝分裂方式增殖.
作者:王瑞绵;严四新;孟扬 刊期: 1999年第01期
目的:培养出广泛适合于基础与临床研究的原代人胚肺、人胚肾细胞.方法:分别用不同的培养基及不同浓度的血清,以改进的方法对原代人胚肺、肾细胞进行培养.结果:经水囊引产的3月大小的胚胎肺及肾,用MEM及1640加上20%的牛血清,对细胞的贴附及增殖十分有利,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结论:经改进后的对人胚肺细胞和人胚肾细胞的原代培养,用含20%的小牛血清的MEM和1640的培养液对细胞的生长极为有利.
作者:郭淑芳;鲁德银;陈晓;侯炜 刊期: 199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亚群在多发性硬化免疫病理中的作用及胎儿胸腺细胞移植的影响.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胎儿胸腺细胞悬液治疗前后多发性硬化患者淋巴细胞亚群进行研究.结果:MS活动期患者外周血、较对照组降低,/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经胚胎胸腺细胞移植治疗后,细胞较治疗前升高,而/比值下降.结论:多发性硬化发病与淋巴细胞免疫有关,给予胎儿胸腺细胞移植治疗,具有免疫重建作用.
作者:叶心国;刘志超;李金风;游兴松 刊期: 1999年第01期
为探索进一步纯化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方法及其体外抗瘤作用特点,为临床应用TIL治疗肺癌提供依据,用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从接种于C57BL/6小鼠体内的Lewis肺癌(LLC)瘤体中分离提取TIL,过夜贴壁,剔除贴壁细胞后,可明显提高TIL的纯度.纯化的TIL在含1 000 U/ml IL-2的完全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免疫荧光表型分析发现,TIL中、初为0.91±0.12,培养后为0.83±0.07,体外TIL对NK敏感的L929细胞有一定的杀伤作用,效靶比为200∶1和100∶1时的杀伤率高于50∶1(P<0.05),表明LLC浸润淋巴细胞体外的杀伤活性具有一定的非特异性.
作者:唐华;陈德基;刘铭球;刘晓翌;徐惠琴;周洁;张华亭 刊期: 199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