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何生松;刘亚男;张盼;姚景宏
目的 通过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无模板测试技术,阐明引物二聚体形成的机制,解决PCR反应中引物二聚体形成的问题,推动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应用.方法采用 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不同特点的典型引物对形成引物二聚体的Ct值,检测特异的反义核苷酸、短寡核苷酸对二聚体的影响,测试优化方案在HBV DNA定量检测中的效果.结果 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测试发现,3′端连续6~7碱基反向互补的引物对的Ct值:5.0、10.0、11.0;与另一引物中部连续6个碱基反向互补的Ct值:30.0、28.0、29.5;与另一引物5′末端连续6个碱基反向互补的引物对的Ct值:32.0、29.5、31.0.普通引物对测试的Ct值:27.5、29.0、31.0;中间部分同向相同的引物对测试的Ct值:36.5、43.0、39.0;同向相同的引物对未形成二聚体,反向相同引物对测试Ct值是30.5.低温预处理的短寡核苷酸促进二聚体形成,而在热启动PCR反应中无作用,特异的反义核酸抑制二聚体.PCR增效剂推后普通引物对的二聚体1个循环,推后部分同向相同的引物对的二聚体10个循环.中间部分相同的引物对检测低浓度质粒标准品比普通引物对检测结果更精确.结论 提出一种新的引物二聚体形成机制:引物对在3′末端碱基反向互补结合的基础上,借助剩余序列的同向互补力量拉近彼此在空间上的距离,从而进行延伸反应形成引物二聚体.中间偏3′端同向相同的引物对可以有效抑制引物二聚体,并且该作用可以被其他优化方法加强.
作者:刘姗姗;岳素文;江洪;王成彬;吕建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2种不同的培养方法对小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N2a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取冻存的细胞经复苏后,分别用DMEM(Dulbecco's modified Eagle's medium)/Opti-MEM(1∶1)+5%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与DMEM+10%FBS培养液进行培养,传至第7代时比较两组在细胞增殖率、细胞分化、粘附、迁移、自发凋亡方面的差异.结果 2种培养液均能用于培养小鼠神经母细胞瘤N2a细胞,DMEM+10%FBS组的细胞分化比例及粘附能力与DMEM/Opti-MEM(1∶1)+5%FBS组相比明显增高,细胞增殖率、迁移能力与细胞凋亡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DMEM/Opti-MEM(1∶1)+5%FBS培养液可使小鼠神经母细胞瘤N2a细胞保持较低水平的分化率,因而更适合运用于诱导N2a分化的实验中.
作者:童松;熊南翔;沈建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腹水胆固醇测定方法在腹水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经临床或病理明确诊断的434例腹水样本(其中门脉高压性腹水160例,非门脉高压性腹水274例,后者包括64例良性腹水和210例恶性腹水),进行胆固醇测定和Rivalta试验.结果非门脉高压性腹水的胆固醇水平(2.38±1.32)mmol/L显著高于门脉高压性腹水(0.54±0.64)mmol/L,在临界值设置为1.185 mmol/L时,胆固醇测定的敏感度为97.45%,特异度为96.25%,阳性预测值为97.80%,阴性预测值为95.65%,诊断准确度为 97.00%;Rivalta试验的敏感度为80.43%,特异度为85.84%,阳性预测值为94.18%,阴性预测值为 60.63%,诊断准确度为 81.84%.结论用腹水胆固醇水平来区分门脉高压和非门脉高压性腹水简便而又可靠,并有助于病因诊断.
作者:许东;龚嵩;宋宇虎;邢铭友;宋建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QRS间期延长是否影响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患者的长期预后.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入选264例HFPEF患者,按QRS间期宽度分为正常组(≤120 ms)和延长组(>120 ms),分别为174例和90例,随访至2012年12月,比较两组终点事件(全因死亡)的差异,并通过Cox危险模型分析QRS间期延长对终点事件的影响.结果 平均随访1.8年,延长组全因病死率高于正常组(46.7% vs.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风险模型分析显示,QRS间期延长增加HFPEF患者的全因病死率(危险比:HR 1.67,95%CI:1.32~2.16,P<0.01),校正相关因素后,趋势仍未改变(HR 1.12,95%CI 1.05~1.19,P<0.05).结论 QRS间期延长是HFPEF患者全因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易莉莎;武庆平;谢飞;郭超;袁世荧;刘宏;漆红;姚尚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儿科单病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7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在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儿科住院治疗并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轮状病毒肠炎、新生儿ABO溶血症患儿190例为研究组,2009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期间入住该院未实施临床路径的相同病种患儿130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及各项分费用及其变异系数、药占比等效果评价指标.结果 实施临床路径的研究组患儿平均住院天数较对照组减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平均住院费用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除了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化验费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病种的其它项目费用如床位费、诊疗费、药品费等,研究组较对照组均有明显降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病种药占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及各分项费用各相应参数的变异程度均不同程度地大于研究组.结论 临床路径管理在儿科单病种管理的应用,可缩短住院时间,总费用及各分项费用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并规范了诊疗、护理活动,减少诊疗活动中的随意性与过度医疗的发生.
作者:关智勇;萧旗坚;刘清;张菁;李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以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处理PC12细胞作为帕金森病(PD)细胞模型,探讨气体信使硫化氢(H2S)对该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PD细胞模型,以硫氢化钠(NaHS)为H2S供体,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Hoechst 33342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双氯荧光黄乙酸乙酯(DCF-DA)染色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簇(ROS)的生成量,JC1染色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ΔΨM),比色法检测细胞总谷胱甘肽(GSH)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核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derived 2-related factor 2,Nrf2)核转位水平,评价H2S对该损伤模型的影响.结果①500 μmol/L的MPP+可以导致PC12细胞的存活率下降[(47.69±8.23)% vs.对照组(100.00±9.51)%,P<0.01],凋亡率增加,100~400 μmol/L浓度的NaHS可以使PC12细胞的存活率增加、凋亡率降低;②MPP+处理导致PC12细胞ROS生成增多[(237.83±18.66)% vs.对照组(100.00±11.66)%,P<0.05]、GSH耗竭[(4.96±1.32)nmol/mg protein vs.对照组(15.66±2.17)nmol/mg protein,P<0.05]、ΔΨM降低;NaHS处理可以减轻此氧化应激损伤;③经NaHS处理并不能增加PC12细胞Nrf2总含量,但可增加其核转位,与MPP+组相比,其胞核Nrf2含量明显增高[(79.66±10.87)% vs.( 54.12±9.24)%,P<0.05].结论气体信使H2S能改善PD细胞模型的氧化应激损伤并减少细胞凋亡,其机制与增加Nrf2核转位有关.
作者:杨燕;常飞;曹旭;经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大量出血的预测因素.方法 追踪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武汉同济医院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51例住院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病史,运用Fisher评分、Hijdra评分评价患者的出血量,运用Hunt-Hess、GCS等量表评价患者意识情况,监测患者的病情,直至患者好转出院或者死亡.结果 共搜集病例51例,占住院脑出血患者17.64%;死亡6例,病死率11.8%,其中再出血5例,心脏、呼吸功能衰竭1例;Logistic 回归分析,大量出血的相关预测因素为GCS评分≤12分,OR值为14.680;年龄≥60岁,OR值为6.906.结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仍是死亡的主要原因,GCS评分≤12分,年龄≥60岁提示出血量较大.
作者:叶茂斌;刘登华;郭章宝;付佩彩;姜群群;唐荣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血清及腹水肿瘤标志物对良恶性腹水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35例患者临床资料,检测血清、腹水肿瘤标志物,并绘制肿瘤标志物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结果 设定肿瘤标志物的临界值,恶性腹水组癌胚抗原(CEA)、CA19-9、CA15-3高于临界值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良性腹水组(均P<0.05),而血清和腹水CA12-5无明显差异;腹水肿瘤标志物的诊断效能优于血清肿瘤标志物,其中腹水CEA诊断价值高;与单一肿瘤标志物相比,联合检测腹水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15-3)其诊断价值更高.结论联合检测CEA、CA19-9、CA15-3对于良、恶性腹水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尤其是腹水中肿瘤标志物,使用ROC曲线可以更客观地评价其诊断价值.
作者:窦倩;商海涛;叶进;徐可树;侯晓华;宋宇虎;刘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阴道动态三维(4D)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评价不孕症患者输卵管通畅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女性不孕症患者62例,将双腔球囊导管置入宫腔,经导管推注SonoVue超声造影剂,经4D阴道超声造影实时观察造影剂增强情况,并采用经阴道4D超声造影重建技术评估输卵管通畅性,其中3例行腹腔镜检查,15例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结果 62例患者的120条输卵管4D超声造影显示115条,显示率95.8%;其中输卵管通畅38条,输卵管通而不畅59条,输卵管阻塞18条.4D超声造影结果与X线碘油造影结果比较具有一致性.结论 经阴道子宫输卵管4D超声造影重建技术能真实展现输卵管的立体空间走行,并能准确、快速判断输卵管的通畅性,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评价不孕症患者输卵管通畅性的有效手段.
作者:韦卫中;徐春芳;陈慧;纪伟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中国大学生在未婚性行为中避孕套使用情况与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避孕套使用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获取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使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共获取10 700例有未婚性行为的大学生.使用过避孕套的占54%,其中总是使用的占42.5%,经常使用的占39.7%,有时使用的占10.4%,偶尔使用的占7.4%.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对于男生而言,较高学历、有恋人、首次性行为年龄在20岁及以上,选择避孕方法优先考虑避孕效果,认为人工流产对女性的身心健康有影响,认为人工流产会影响女性以后的妊娠,认为获取避孕套方便是促进避孕套使用的因素;对于女生而言,较高学历、医学专业、有恋人,每月可支配费用较高,认为人工流产会影响女性以后的妊娠,认为获取避孕套方便是促进避孕套使用的因素.结论 未婚大学生性行为中避孕套使用率较低,性行为的风险教育及提高避孕套供给的私密性有望提高避孕套使用率.
作者:周远忠;官黄涛;刘国辉;熊承良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检测WWOX、p53及Bcl-2 mRNA及其蛋白在鼻咽癌(NP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在鼻咽癌中的作用.方法 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61例鼻咽癌和20例鼻咽黏膜慢性炎症(CIONM)组织中WWOX、p53及Bcl-2 mRNA及其蛋白表达情况,并探讨其意义.结果 WWOX mRNA及其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鼻咽黏膜慢性炎症组织,WWOX蛋白表达与鼻咽癌不同的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在鼻咽癌中,p53和Bcl-2 mRNA及其蛋白呈高表达,p53蛋白的表达在鼻咽癌晚期明显高于早期,WWOX蛋白的表达与p53和Bcl-2表达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在鼻咽癌组织中,WWOX、p53和Bcl-2存在异常表达,且WWOX与p53和Bcl-2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WWOX在鼻咽癌的低表达可能与该病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关.
作者:兰会华;莫武宁;黄华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神经科常见的疾病,内科保守治疗常常难以取得满意的疗效.血管成形术已成为低灌注性缺血性颅内脑血管病可供选择的治疗手段之一.该手术安全性和血管远期通畅性已逐步得到认可.颅内出血和血栓形成目前已成为血管成形术严重的并发症.冠脉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低于1%[1],而颅内血管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后急性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颅内血管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后急性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发生机制及干预策略,降低急性血栓形成发生率,提高血管成形术治疗低灌注性缺血性颅内脑血管病的安全性.2005年5月至201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介入中心行脑梗塞急诊动脉溶栓及血管成形术33例,共发生3例血管再次急性闭塞,占0.91%.现将3例报道如下.
作者:彭小祥;吉训明;李慎;朱凤水;凌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同低强度超声联合微泡的声空化效应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低强度超声联合微泡辐射体外培养的大鼠C6胶质瘤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C6胶质瘤细胞生长抑制率,吖啶橙/溴化乙啶(AO/EB)双染色法计算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变化、凋亡及凋亡增殖比(APR),脱氧核糖核酸断裂的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细胞生长抑制率随超声辐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加;0.7 W/cm2超声辐照后细胞凋亡率高,为(17.03±1.94)%,凋亡峰出现在G0/G1峰前且明显,细胞生长受阻于G1/S期;透射电镜观察辐照组细胞可见凋亡各阶段的典型改变;扫描电镜示辐照组细胞膜有穿孔现象.结论 低强度超声辐照及联合微泡所产生的声空化效应可诱导C6胶质瘤细胞凋亡.
作者:吴晓辉;陶裕川;汪峰;黄琴;邓金木;王志刚;程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俯卧位(A组)、可调节斜位(B组)时气道压变化对腰椎手术出血量的预测作用.方法 选择择期腰椎后路手术患者72例,ASAⅠ或Ⅱ级,全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后,记录仰卧位10 min(T0)、摆放俯卧或斜位后15 min(T1)及60 min(T2)时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平均动脉压(MAP)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术毕统计出血量、计算肺顺应性等.结果 ①摆放体位后PPeak、PPlat均升高、肺顺应性均降低,组内T1、T2与T0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A组变化明显大于B组;②翻身前后患者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A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大于B组.且A组术中出血量随PPeak、PPlat增高而显著性增加(R2=0.65、0.55,P<0.05);而B组无此现象(R2=0.04、0.05,P>0.05).结论 俯卧位、可调节斜位均影响全麻患者通气功能,且俯卧位对肺通气影响大于可调节斜位,但二者对肺换气功能无明显影响;俯卧位PPeak、PPlat的增高可预测术中出血量,而可调节斜位气道压的变化不能预测术中出血量.
作者:张玥;樊龙昌;李新华;晏世琴;万里;张传汉;罗爱林;田玉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初步探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帕金森病小鼠模型十二指肠和远端结肠细菌内毒素受体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变化.方法 成年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PBS对照3 d组,PBS对照7 d组,MPTP帕金森病小鼠3 d组,MPTP帕金森病小鼠7 d组,MPTP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组给予MPTP(20 mg/kg,3次,每次间隔2 h),PBS对照组给予等量PBS.在末次处理后3 d或7 d处死小鼠,取出十二指肠和远端结肠组织.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TLR4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LR4阳性细胞表达.结果在MPTP帕金森病小鼠7 d组,十二指肠、远端结肠TLR4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均P<0.05).结论 MPTP帕金森病小鼠模型十二指肠和远端结肠TLR4上调可能与帕金森病的病理生理进程相关.
作者:方鑫;李小兵;周美鸿;彭毓棻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病理性妊娠及不孕症是医学界一直努力攻克的难题,多年来对其研究多停留在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层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甲状腺功能异常导致不孕症及病理妊娠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近年来却发现,甲状腺功能正常而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的女性人群,其不孕及病理妊娠的发生率仍然很高,这就为一些不明原因的流产及不孕症提供了可靠的解释.甲状腺自身抗体成为继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 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后实验室检查的另一个重点.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阳性不仅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特异性标志,也对探寻病理性妊娠及不孕症的病因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进进;王旭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p47phox在高脂血症白兔阴茎海绵体平滑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40只4月龄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20只(高脂饲料喂养8周)和对照组20只.喂养前后检测血胆固醇和体重,并应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阴茎海绵体平滑肌中p47phox的表达.结果实验组新西兰白兔的体重和血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喂养前(均P<0.01);Real-time PCR和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p47phox在高脂血症白兔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组织中表达较对照组增高(均P<0.05).结论 p47phox在高脂血症诱导的白兔阴茎勃起功能障碍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李瑞;孟祥虎;张岩;王涛;杨俊;王少刚;杨为民;饶可;刘继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比较右美托咪定联合浅低温治疗大鼠脑缺血损伤与单一治疗对中枢神经保护的效果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6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缺血再灌注组(I),浅低温组(T),右美托咪定组(D),浅低温联合右美托咪定组(DH).建立大鼠脑缺血损伤模型,全脑缺血前,I组与D组维持大鼠颞肌温度37.5℃,T组与DH组维持大鼠颞肌温度35℃约30 min,温度稳定后D组和DH组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100 μg/kg预处理,于再灌注12 h(T1)、24 h(T2)和72 h(T3)时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NDS评分),然后各组随机处死8只大鼠,取脑组织采用干湿重法测量缺血脑组织含水量,每组另取6只大鼠,采用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 与I组比较,T组,D组,DH组3个时点的NDS评分降低(均P<0.05);右美托咪定联合浅低温可以改善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功能障碍,缩小梗死体积(均P<0.01);DH组的髓过氧化物酶(MPO)、IL-6、TNF-α含量降低(均P<0.01).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浅低温对大鼠脑缺血损伤时神经保护作用优于单一治疗的效果,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秦汉;程江霞;赵彬;彭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利用超声靶向转染缺氧诱导因子干扰基因(HIF-1α shRNA),观察其对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构建Wistar大鼠肝癌种植瘤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两组:假手术组,开腹后不进行超声辐照治疗;超声靶向基因转染(UTMD)组,开腹后将基因与微泡混合后经尾静脉匀速注入,同时进行超声靶向辐照.分别于治疗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行超声造影检测肿瘤大小的变化(计算公式为体积=长×宽×高×π/6),qPCR检测HIF-1α mRNA的变化,Western和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细胞内HIF-1α蛋白的表达.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肿瘤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3天两组肿瘤均有一定的增大,两组肿瘤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假手术组肿瘤继续增大,UTMD组肿瘤大小保持稳定,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4天,假手术组肿瘤仍继续增大,UTMD组肿瘤开始缩小,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各时间点UTMD组HIF-1α 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HIF-1α蛋白水平明显下调.结论 UTMD介导HIF-1α shRNA基因转染能有效干扰HIF-1α 的表达,使肿瘤组织缺氧、缺血坏死并诱发凋亡,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甚至治愈肿瘤的目的.
作者:丁尚伟;黄晓宇;姚梦云;张培歌;武彧;于艾嘉;吕清;张丽;张艳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构建大鼠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的技术方法并检测其体外表达目的 基因的水平.方法 设计CXCR4基因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CXCR4 基因片段;用Age Ⅰ酶切GV208载体;通过连接酶将CXCR4 基因片段连接至线性化的GV208载体上;运用PCR方法鉴定阳性克隆的CXCR4-GV208载体;按GV208慢病毒包装试剂盒说明书包装慢病毒并运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行滴度检测;然后用重组慢病毒转染293T细胞(人胚肾细胞),观察GFP表达.结果 通过PCR成功地扩增了CXCR4基因片段并连接到了GV208病毒载体上,通过PCR及DNA测序鉴定,证明CXCR4-GV208质粒构建正确,重组慢病毒转染293T细胞后可观察到荧光及蛋白表达.包装过表达慢病毒并测其浓缩滴度为2.0×108 TU/mL.结论成功构建CXCR4-GV208慢病毒载体,为CXCR4基因的后期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作者:刘星星;范恒;唐庆;寿折星;左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