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浆儿茶酚抑素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郭俊;李维;刘易珏;陈阵;艾芬

关键词:儿茶酚抑素, 慢性心力衰竭, 预后
摘要:目的:探讨血浆儿茶酚抑素水平(CST )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武汉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CHF患者128例。入院后测定血浆CST水平,收集其他相关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出院后18个月内的心血管事件(CE)进行随访,依据是否发生CE分为CE组与非CE组,并对两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E组血浆CST水平较非CE组升高(0.90±0.25) ng/mL vs.(0.71±0.21) ng/mL ,P<0.01;CE组CST水平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r=0.697,P<0.01),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0.784,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血浆CST 水平升高、LVEF降低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增大是CHF患者18个月内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浆CST 水平预测CHF患者18个月内发生CE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5(P<0.01,95% CI:0.773~0.887),取血浆CST 水平0.83 ng/mL时预测价值高,敏感度为69.40%,特异度为82.10%;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提示血浆CST 水平≥0.83 ng/mL时,CHF患者CE发生率增高(P<0.05)。结论血浆CST水平升高是CHF患者18个月内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可对CHF患者18个月内CE发生进行有效预测。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胆囊切除与结直肠腺瘤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胆囊切除与结直肠腺瘤的相关性。方法按纳入标准收集并整理分析武汉市中心医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981例。根据患者既往有无胆囊切除史分为胆囊切除组(n=216)和对照组(n=765),对两组患者结直肠腺瘤的检出率及腺瘤患者性别、年龄、腺瘤发生部位、病理分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结直肠腺瘤的检出率以及两组腺瘤患者的性别、腺瘤发生部位有显著差异(P<0.05),胆囊切除组腺瘤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女性腺瘤患者多于男性,近端大肠腺瘤多于远端;但两组腺瘤患者的平均年龄及腺瘤病理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切除与结直肠腺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对有胆囊切除史的患者应重视对结直肠腺瘤的筛查。

    作者:罗和生;张小霞;黄晓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法舒地尔对星形胶质细胞炎性分泌的影响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对星型胶质细胞分泌炎性因子TNF-α和IL-8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SD大鼠脑星形胶质细胞,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糖氧剥夺组(OGD组)、法舒地尔干预组3组,在培养0、3、6、12h和24h收取上层培养液,用ELISA法测定各组培养液中TNF-α和IL-8的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GD组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的TNF-α和IL-8在观察时间点内明显升高(均P<0.05),法舒地尔干预组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的TNF-α和IL-8也有升高,但较OGD组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OGD可以刺激星形胶质细胞分泌TNF-α和IL-8,而法舒地尔能有效抑制OGD星形胶质细胞对TNF-α和IL-8的分泌,提示法舒地尔在星形胶质细胞分泌TNF-α和IL-8的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段智慧;马聪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18F-FDGPET/CT在不明原因纵隔淋巴结肿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近年来,影像学探测到纵隔淋巴结肿大较常见,可由多种疾病引起,明确诊断肿大淋巴结的性质是进行有效治疗的前提。但是,纵隔解剖结构较复杂,与许多重要的组织、器官关系密切,组织活检较困难,因此纵隔病变的诊断是临床上的难点。目前对于这类患者临床上检查手段包括有创性检查和无创性检查。前者包括纵隔镜、胸腔镜、经支气管针吸活检(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 ,TBNA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 ,EBUS-TBNA)及食管腔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 ,EUS-FNA )。虽然这些检查可以取得病理诊断,但对患者的创伤较大。传统的无创性检查有胸部C T、M RI等,通过观察解剖形态变化进行诊断,且多为局部检查,亦有一定的局限。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 )是一种无创的诊断方法,将体内功能代谢和解剖形态信息有效整合,提高了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影像手段的不足,在纵隔淋巴结肿大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近年应用PE T/C T 检查对纵隔淋巴结肿大疾病探测及诊断效能进行综述。

    作者:于聪聪;兰晓莉;张永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乙肝病毒感染动物模型喜马拉雅旱獭IL-15分子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目的:对新近建立的乙肝病毒感染动物模型喜马拉雅旱獭的白细胞介素-15(IL-15)分子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方法抽提喜马拉雅旱獭脾脏总 RNA ,RT-PCR扩增旱獭IL-15 cDNA序列,克隆至pMD18-T载体,制备重组质粒酶切、基因测序鉴定。利用软件分析旱獭IL-15与其他哺乳动物IL-15的同源性、种系亲缘关系,并预测蛋白结构。结果 RT-PCR扩增获得大小为489 bp的序列,编码162个氨基酸。旱獭IL-15和土拨鼠IL-15同源性高,和大鼠同源性低。种系进化树结果提示旱獭IL-15与土拨鼠IL-15亲缘关系近。旱獭IL-15蛋白构象与土拨鼠IL-15空间构象非常相似。结论克隆了喜马拉雅旱獭IL-15完整编码序列,为更好地利用新型乙肝病毒感染动物模型喜马拉雅旱獭奠定了基础。

    作者:朱彬;朱珍妮;李安意;杨雪晟;陶元清;夏幼辰;黄顺梅;宋志韬;王忠东;王宝菊;陆蒙吉;杨东亮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CD56与p63在横纹肌及伴横纹肌分化肿瘤中的表达和意义

    目的:研究CD56和 p63在横纹肌及伴横纹肌分化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GTVision Ⅰ型显色系统,对10例正常横纹肌、10例横纹肌肉瘤、10例子宫平滑肌瘤,4例子宫平滑肌肉瘤,4例横纹肌瘤,2例正常心肌组织,分别进行CD56、p63、Desmin、MyoD1、Myogenin和Myoglobin染色标记。结果 CD56和p63均可在正常横纹肌(分别为7/10,10/10)、横纹肌瘤(均为3/4)、横纹肌肉瘤(均为8/10)和心肌纤维(均为2/2)的细胞质中表达并标记出横纹图像,M yoD1、M yogenin和 M yoglobin均无法显示骨骼肌、心肌纤维以及伴横纹肌分化肿瘤细胞中的横纹图像,Desmin无法将骨骼肌和平滑肌鉴别开来。结论 CD56和p6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显示横纹肌分化的一种敏感指标,并可标记出肌纤维中的横纹条带,其在临床病理鉴别诊断中具有实用价值。

    作者:胡余昌;王晓璐;陈路;唐立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改良髂腹股沟入路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

    目的:研究改良髂腹股沟入路在行伯尔尼髋臼周围截骨术(Bernese periacetabular osteotomy )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可行性。方法自2008年5月~2012年6月,采用改良的髂腹股沟入路行伯尔尼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15例(共17髋)因髋臼发育不良造成髋关节疼痛的患者。患者平均年龄35.6岁(16~48岁),男1例1髋,女14例16髋。测量术前、术后髋臼的CE角和AC角,记录骨关节炎的严重程度并进行随访,对髋关节进行 Harri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髋臼周围截骨术后股骨头覆盖均得到改善,CE角由术前(4.50°±4.18°)矫正为(28.80°±6.71°),AC角由术前的(26.54°±5.73°)矫正为(4.20°±5.22°)。平均随访3.5年(1~5年),17髋疼痛均减轻,骨关节炎得到一定控制,Harris评分由术前(81.21±5.45)分改善为(96.82±6.76)分,无截骨块不愈合及重要神经损伤病例。结论改良的髂腹股沟入路行伯尔尼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可以获得较好疗效,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手术方式。

    作者:周新华;吕明;吴坚;唐杞衡;王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索拉非尼联合化疗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索拉非尼联合吉西他滨/顺铂化疗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双盲法分为索拉非尼联合吉西他滨/顺铂化疗组(试验组)和安慰剂联合吉西他滨/顺铂化疗组(对照组),分析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中位总生存期(OS )分别为12.8个月和12.7个月( P=0.369),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7.4个月和4.3个月(P=0.070),两组的1、2、5年生存率分别为58.3%和52.9%( P=0.537),41.7%和29.4%( P=0.385),8.3%和0%( P=0.414),半年、1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8.3%和41.2%( P=0.297),16.7%和0%( P=0.16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两组相似,耐受性良好,试验组发生手足综合征率高于对照组( P=0.007)。结论索拉非尼联合吉西他滨/顺铂化疗与单纯化疗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比较,并未带来明显生存获益。

    作者:张莉红;付强;胡广原;陈元;于世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血浆儿茶酚抑素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浆儿茶酚抑素水平(CST )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武汉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CHF患者128例。入院后测定血浆CST水平,收集其他相关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出院后18个月内的心血管事件(CE)进行随访,依据是否发生CE分为CE组与非CE组,并对两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E组血浆CST水平较非CE组升高(0.90±0.25) ng/mL vs.(0.71±0.21) ng/mL ,P<0.01;CE组CST水平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r=0.697,P<0.01),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0.784,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血浆CST 水平升高、LVEF降低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增大是CHF患者18个月内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浆CST 水平预测CHF患者18个月内发生CE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5(P<0.01,95% CI:0.773~0.887),取血浆CST 水平0.83 ng/mL时预测价值高,敏感度为69.40%,特异度为82.10%;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提示血浆CST 水平≥0.83 ng/mL时,CHF患者CE发生率增高(P<0.05)。结论血浆CST水平升高是CHF患者18个月内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可对CHF患者18个月内CE发生进行有效预测。

    作者:郭俊;李维;刘易珏;陈阵;艾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滴鼻和雾化两种不同激发方式对小鼠支气管哮喘模型气道炎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滴鼻和雾化两种不同激发方式对小鼠支气管哮喘模型气道炎症的影响,为研究和优化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选择鸡卵清蛋白(OVA)致敏的BALB/c小鼠,分别采用滴鼻和雾化两种不同方式进行激发,复制哮喘模型,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总数和细胞分类计数,ELISA方法检测BALF上清中IL-4、IL-13含量,常规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肺内炎症情况。结果滴鼻组小鼠BALF中白细胞总数高,其次为雾化组小鼠;且滴鼻组小鼠嗜酸性粒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总数亦明显高于雾化组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滴鼻组小鼠BALF中 IL-4、IL-13水平明显高于雾化组与正常组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雾化组小鼠BALF中IL-4、IL-13水平高于正常组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滴鼻组肺组织炎症反应明显,并可见上皮细胞破坏,杯状细胞增生,支气管和血管周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以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主。雾化组炎症程度较轻,正常对照组无明显炎症改变。结论雾化吸入和经鼻滴入的激发方式都可以成功制作出支气管哮喘模型,经鼻滴入方式可以引起肺部更加明显的炎症浸润及细胞因子表达,为哮喘研究提供更好的选择。

    作者:程胜;陈辉龙;王正云;王爱利;谢敏;曹勇;谢俊刚;熊维宁;徐永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体内的示踪研究

    目的:追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在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体内的归巢情况,为BMSCs移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体外培养扩增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BMSCs ,流式细胞术鉴定BMSCs ,采用慢病毒载体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技术(lentivirus-GFP)对BMSCs进行荧光蛋白标记(Ad-GFP-BMSCs)。SD雌性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模型组、Ad-GFP-BMSCs组。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 ,TNB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 , DAI)对各组大鼠进行评估,采用性别交叉移植的方法,尾静脉注射Ad-GFP-BMSCs于雌性大鼠体内,1周后收集结肠标本,对结肠标本进行病理学评估,免疫荧光检测结肠组织GFP表达,PCR检测Y染色体的性别决定区(sex-determining region on the Y chromosome ,SRY)基因。结果 TNBS能成功诱导溃疡性结肠炎,与模型组相比,Ad-GFP-BMSCs组DAI评分显著下降(P<0.05)。Lentivirus-GFP成功标记SD大鼠的BMSCs ,转染后BMSCs能够稳定表达GFP蛋白,尾静脉注射1周,Ad-GFP-BMSCs组免疫荧光可检测到GFP表达,PCR可检测出SRY基因,空白组和模型组无GFP和SRY基因表达。结论慢病毒载体介导的GFP转染技术和SRY基因可以追踪移植的BMSCs ,而且BMSCs通过尾静脉注射可以归巢于受损的结肠组织,这可能为BMSCs移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实验基础。

    作者:曹丹;范恒;唐庆;寿折星;刘星星;左冬梅;邹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心脏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患者ICU停留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主动脉瓣合并二尖瓣)置换手术患者IC U停留时间延长(IC U时间≥3 d )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武汉市亚洲心脏病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间695例施行心脏双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先对纳入的31个备选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IC U停留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 IC U 停留时间延长31例,停留时间延长的发生率为4.4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肺动脉压力、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二次手术、合并心律失常、再次气管插管、合并冠心病史、感染性心内膜炎(3个月内)、心脏有赘生物、左房大小、左室舒张期末径、左室收缩期末径和术前使用静脉扩管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二次手术、累计呼吸机辅助时间≥48 h、术前左房大、合并冠心病史、体外循环时间≥3 h、心脏有赘生物形成和左室收缩末径大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IC U停留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重视影响患者IC U停留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缩短IC U停留时间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丹;张连生;陈晓英;郭雪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腺病毒介导的SOCS1对模拟银屑病小鼠模型的影响

    目的:探讨以腺病毒为载体介导的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1(SOCS1)对模拟银屑病小鼠模型(小鼠尾部鳞片表皮模型)的影响。方法制备重组腺病毒Ad-SOCS1、Ad-sh-SOCS1和Ad-EGFP ,用Western blot或荧光显微镜分析或观察这些病毒感染的小鼠肺上皮细胞(TC-1细胞)的蛋白表达。用ELISA试剂盒检测上述病毒感染 TC-1细胞后的细胞培养液和小鼠血清中的IL-6和T N F-α的浓度。观察腺病毒介导的SOCS1表达对小鼠尾部鳞片表皮模型的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的Ad-SOCS1、Ad-sh-SOCS1和Ad-EGFP能感染TC-1细胞并能有效表达各自的基因。与Ad-sh-SOCS1和Ad-EGFP组比较,Ad-SOCS1能显著抑制小鼠血清和IFN-γ诱导培养 TC-1细胞后培养液中IL-6和TNF-α的水平(均 P<0.01),且Ad-SOCS1能显著增加小鼠尾部鳞状上皮颗粒层的形成。结论腺病毒介导的SOCS1对小鼠尾部表皮细胞增生和角化不全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前炎症因子表达、促进颗粒细胞层的形成和抑制表皮细胞的增殖有关。

    作者:曾凡杞;廖明;张志云;李永双;胡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稿约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雷公藤甲素及其脂质体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

    目的:比较雷公藤甲素(TP)及其脂质体(TP-LP)在体内外对血管生成的作用,评价脂质体作为TP纳米载体的可行性。方法采用MTT法测定TP和TP-LP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增殖的影响;采用划痕实验、侵袭实验、小管形成实验比较二者对HUVECs迁移、侵袭及成管能力的影响;在体内采用基质胶栓实验比较二者对血管生成的作用;免疫组化检测二者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CD31)的影响。结果 TP和TP-LP均时间、剂量依赖性地抑制 HUVECs的增殖,TP-LP的抑制作用较TP强(P<0.05);50 nmol/L的TP和TP-LP作用24 h后,对照组、T P组和 T P-L P组的细胞迁移距离分别为(246.33±15.82)、(177.00±14.73)、(111.67±17.56)μm ,TP和TP-LP均可抑制HUVECs细胞的迁移(均 P<0.05),TP-LP的作用较 TP强(P<0.05);同对照组比较,TP和TP-LP均可抑制HUVECs的侵袭(均 P<0.05),TP组和 TP-LP组侵袭细胞数分别为(30.45±2.99)、(11.60±1.53),TP-LP的作用强于TP(P<0.01)。对照组、TP组和TP-LP组小管数目分别为(54.59±3.75)、(34.51±3.62)、(13.93±2.53),TP和TP-LP可以抑制HUVECs小管的生成(均 P<0.05),TP-LP的作用强于TP(P<0.05)。体内基质胶栓实验显示TP-LP抑制血管的形成能力更强(P<0.01);免疫组化检测的结果显示 TP和TP-LP通过抑制VEGF的表达而影响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CD31表达下降。结论 TP、TP-LP在体外均能明显抑制 HUVECs的增殖、迁移、侵袭和小管形成,在体内均能通过抑制VEGF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TP-LP的作用较TP更强大,有望被开发为一种新的抗肿瘤血管生成制剂。

    作者:杨锐;李红波;王兵;邹声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子宫输卵管三维超声造影与X线碘油造影的比较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输卵管三维超声造影(3D-HyCoSy )在检查输卵管通.性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40例不孕症患者分别接受3D-HyCoSy和X线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其中5例接受了腹腔镜检查,比较3D-HyCoSy和HSG在评价输卵管通.性方面的差异。结果3D-HyCoSy获得的子宫宫腔和输卵管图像立体、清晰,引起的不良反应小。40例患者中,3D-HyCoSy 与 HSG 均显示输卵管通.41条,通而不.8条,阻塞18条,两者诊断符合率为84.8%,Kappa分析结果提示两种检查方法评价输卵管通.性的一致性“较好”(P值=0.000,Kappa值=0.729)。与5例腹腔镜检查结果相比,3D-HyCoSy与 HSG的诊断准确率均为100%。结论3D-HyCoSy能全面、准确、客观、安全地评价输卵管通.情况,有望成为诊断输卵管通.性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周琴;叶双梅;徐晓燕;蔡敏;叶春华;李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诺舒阻抗控制系统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症45例临床观察

    子宫内膜增生症(endometrial hyperplasia )是临床常见病变,其主要的病理学特征为腺上皮细胞出现异型性。1987年国际妇科病理协会ISGP提出将子宫内膜增生分为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不典型增生3大类,该分类法目前已被国内外普遍采用。异常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增生症主要的临床症状[1],以孕激素为主的药物治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无效者只得切除子宫。长期口服孕激素具有耐受性、依从性差及停药后易复发的特点;子宫切除术手术风险及破坏性均较大,尤其不适用于有生育要求及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并且患者情感上多难以接受。近年来,子宫内膜去除术逐渐应用于临床,治疗久治不愈的子宫异常出血。本研究采用诺舒阻抗控制系统(NovaSure)行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45例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余炜昶;王燕;刘玉兰;孙冬岩;邢琦;董毅;郎雁;董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糖原合成酶激酶-3a/b在糖尿病肾病小鼠肾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

    目的:研究糖原合成酶激酶-3α/β(GSK-3α/β)在糖尿病肾病(DN )小鼠肾组织中的不同分布和表达。方法链脲霉素(STZ)腹腔注射建立小鼠DN模型,成模后2周收集小鼠血、尿标本及肾组织,采用激光共聚焦技术检测GSK-3α/β在肾组织中的分布,免疫印迹法检测GSK-3α/β、podocin及β-catenin在肾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①GSK-3β主要分布于小鼠肾小球、近曲小管、外髓髓袢升支粗段及内髓集合管,而GSK-3α仅见于内髓集合管;②DN小鼠内髓集合管上皮细胞中GSK-3α与β发生转位变化,内髓GSK-3α、磷酸化GSK-3α以及肾皮质磷酸化GSK-3β的表达均明显增加;③DN小鼠肾皮质中β-catenin的表达明显减少。结论 GSK-3α与β在DN发病中扮演不同角色,其中GSK-3β可能通过影响β-catenin表达参与DN肾小球损伤的发生。

    作者:冀倩倩;李永霞;金文敏;段秋红;姚丽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黄芪多糖改善游离脂肪酸致胰岛β细胞的脂毒性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 ,APS)对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 ,FFA )导致的大鼠胰岛β细胞脂毒性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Wistar大鼠胰岛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APS组、FFA组、FFA+APS组。各组细胞培养72 h测胰岛内三酰甘油(TG)、游离脂肪酸(FFA)含量,基础状态胰岛分泌情况,Western blot法测胰岛β细胞内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 M PK ),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 M PK ),肉毒碱软脂酰转移酶-1(CPT-1)、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①FFA使胰岛内 TG、FFA含量增加(均 P<0.01),APS使胰岛内TG、FFA含量减少(均 P<0.01);②油红O染色提示FFA组胰岛内脂质蓄积增加,APS可减少脂质蓄积;③FFA使胰岛素分泌增加(P<0.01),APS减少胰岛素分泌(P<0.01);④FFA抑制p-AMPK、CPT-1、ACC表达,APS使p-AM PK、CPT-1、ACC表达增加(均 P<0.01)。结论 FFA使胰岛内脂质蓄积增加,胰岛素分泌增加,形成高胰岛素血症。APS可以通过AMPK脂代谢途径减少胰岛内脂质蓄积,同时减少胰岛素分泌,减轻高胰岛素血症,从而对 FFA导致的大鼠胰岛β细胞脂毒性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胡阳黔;李静;刘坚;王文峰;宋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葡萄籽提取物对人骨肉瘤U2OS细胞抑制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目的:探讨葡萄籽提取物(GSE)对人骨肉瘤U2OS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不同浓度的GSE作用于骨肉瘤U2OS细胞,MTT法检测其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实时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CDC20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MTT结果显示GSE对人骨肉瘤U2OS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术显示GSE具有诱导U2OS细胞凋亡的作用;Transwell实验显示GSE可以抑制U2OS细胞的迁移作用;RT-PCR和Westernblot结果显示GSE可以下调CDC20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GSE具有抑制骨肉瘤U2OS细胞生长及迁移、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GSE对骨肉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可能与下调CDC20表达有关。

    作者:张庆;杨志勇;魏令;马佳;尹宗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GluN2A 抑制剂对癫痫持续状态大鼠脑内P-糖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谷氨酸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的NR2A亚单位(GluN2A)选择性抑制剂PEAQX对癫痫持续状态大鼠脑内P-糖蛋白(P-glycoprotein ,P-g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先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再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致痫组(先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再腹腔注射戊四氮致痫)和抑制剂干预组(先侧脑室注射PEAQX ,再腹腔注射戊四氮致痫),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表现;使用BL-420E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各组大鼠脑电的改变;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P-gp 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行为学观察显示:对照组无明显癫痫发作,致痫组癫痫发作快且明显,诱导癫痫持续状态成功,而抑制剂干预组癫痫发作潜伏期长且不明显;脑电结果显示:对照组无明显痫样波,致痫组记录到棘波、尖波、棘-慢复合波等痫样波,抑制剂干预组痫样波减弱或消失;RT-qPCR结果显示:致痫组海马中 P-gp mRNA表达增加,抑制剂干预组 P-gp mRNA表达明显减少;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致痫组海马中P-gp蛋白表达增强,抑制剂干预组P-gp表达明显减弱。结论 GluN2A选择性抑制剂抑制了癫痫的发作,并抑制了P-gp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GluN2A选择性抑制剂抑制了GluN2A的活性有关,并提示GluN2A选择性抑制剂可能与减少癫痫耐药的产生有关。

    作者:邓镇;罗淼珊;赵元淑;余涵;谢柳;陈丽;朱晓琴;胡景鑫;雷水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