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彭鄂军;吴柏霖;曾晓勇;庄乾元;叶章群
目的 探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Th1/Th2漂移状态及其与T-bet、GATA3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 选取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及健康受试者各120例,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各组血浆中Th1类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和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的浓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RT-PCR方法检测其T-bet、GATA3 mRNA水平.结果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2水平与老年健康受试者比较明显下降[(10.28±0.88)pg/mL vs(16.94±1.05)pg/mL;(9.06±0.85)pg/mL vs(13.96±0.87)p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与老年健康受试者比较明显升高[(5.98±0.98)pg/mL vs(3.89±0.28)pg/mL;(47.59±2.89)pg/mL vs(40.47±1.28)p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Th1型核转录因子T-bet mRNA的表达水平较老年健康受试者下降[(0.85±0.11)vs(1.46±0.09)];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Th2型核转录因子GATA3 mRNA的表达水平较老年健康受试者明显增高[(1.51±0.12)vs(0.89±0.1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存在着Th2漂移现象,该现象可能与影响Th1/Th2的极化状态的关键因子T-bet和GATA3的表达失常有关.
作者:陈刚;王清睿;胡少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使用Gore-Tex 线圈技术在心脏瓣膜重建术中的疗效.方法 比较11例使用Gore-Tex 线圈技术治疗二尖瓣脱垂患者术前、术后心功能和二尖瓣反流程度的变化.结果 术后心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射血分数(EF)从术前的(0.52±0.03)提高至(0.62±0.07)(P<0.05).术中超声检查无明显二尖瓣反流7例,二尖瓣轻微反流2例,轻度反流2例;术后1月均常规复查心脏彩超,二尖瓣无明显反流6例,轻微反流3例,轻度反流2例.结论 Gore-Tex 线圈技术应用于心脏瓣膜腱索重建疗效满意,与传统腱索重建技术相比较更方便、安全.
作者:谢少波;杨超;陈升恺;杜建文;李潮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在BXSB狼疮小鼠肾脏中的表达,探讨Foxp3在狼疮性肾炎中可能的免疫耐受诱导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取8周龄及16周龄雄性BXSB小鼠各6只,以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6只为正常对照,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Foxp3在小鼠肾脏中的表达.结果 正常对照组C57BL/6小鼠肾组织Foxp3阳性表达,细胞呈深棕色着色,广泛分布于肾小管;8周龄及16 周龄BXSB小鼠肾脏组织Foxp3弱阳性表达,细胞呈浅棕色着色,分布于肾小管.8、16周龄BXSB组小鼠肾组织内Foxp3 mRNA表达水平[(0.55±0.06),(0.51±0.07)]均较正常对照组(1.02 ±0.08)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16周龄BXSB组小鼠的Foxp3 mRNA表达水平较8周龄BXSB组降低,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XSB小鼠狼疮肾炎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调节性T细胞的Foxp3表达下调相关.
作者:王玮炜;黄安斌;杜戎;刘宇宏;宋优;沈凌汛;余立凯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5-氟尿嘧啶(5-Fu)联合奥沙利铂对SW480细胞成瘤性及其对肿瘤中Galectin-3(半乳糖凝集素-3)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人结肠癌SW480细胞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实验分5-Fu组,奥沙利铂组,5-Fu+奥沙利铂组和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的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移植瘤中Galectin-3的表达,以图像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进行图像扫描分析.结果 5-Fu组、奥沙利铂组和5-Fu+奥沙利铂组抑瘤率分别为30.53%、34.15%和67.22%;免疫组化显示给药组肿瘤组织中Galectin-3表达明显减弱,Galectin-3在联合用药组肿瘤组织中表达(28.875±7.491)较对照组(281.438±45.639)和单独用药组(157.644±33.721,150.682±25.539)明显减弱,图像灰度值统计分析显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5-Fu和奥沙利铂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二者联用抑瘤作用增强.肿瘤的生长体积与Galectin-3的表达具有同向性,提示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作者:支国俊;邹游;刘韦成;杨锐;李小兰;陶德定;龚建平;胡俊波;严群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高脂膳食致C57小鼠脂肪肝内质网应激及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的变化.方法 采用高脂膳食诱导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脂肪肝、肥胖)小鼠模型(HF组,n=10),以正常普食喂养的小鼠为对照组(NF组,n=12),喂养25周,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PAI-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中C/EBP同源蛋白(C/EBP homologous protein,CHOP)、PAI-1 mRNA的表达.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HF组肝脏病理检测提示中度脂肪肝,血清中FBG、FINs、TC、TG、PAI-1、ALT、AST均较NF组呈不同水平增高(均P<0.05),同时,肝组织中CHOP、PAI-1 mRNA表达水平也明显上调(均P<0.01).结论 高脂膳食喂养可诱发C57小鼠脂肪肝内质网应激;PAI-1 mRNA表达增高且活性增强,可能参与了脂肪肝内质网应激.
作者:张云东;王凤学;欧阳旭红;杨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追赶生长模型中摄食相关激素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胃饥饿素(ghrelin)、胆囊收缩素(CCK)和瘦素(leptin)的变化,探讨其在追赶生长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48只5周龄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对照组(NC)和限食后追赶生长组(CUGRF).NC组给予自由进食,CUGRF组给予同龄NC组进食量的60%,6周后开放自由进食.开放进食0、8、12周和16周时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GH、IGF-1、ghrelin、leptin、CCK等指标.结果 从开放进食第14周开始CUGFR组体重追赶上N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清IGF-1、ghrelin、CCK浓度在各检测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UGFR组GH在限食6周后显著升高[CUGFR vs NC,(30.96±4.42)μg/L vs (21.07±4.81)μg/L,P<0.05],而leptin在限食6周后显著降低[(CUGFR vs NC,(2.63±0.57)μg/L vs(4.45±0.40)μg/L,P<0.05].结论 大鼠限食后追赶生长模型属完全追赶生长,在追赶生长大鼠模型中GH、leptin分泌水平有显著变化,并可能与CCK等能量平衡调节因子共同参与了脂肪沉积、胰岛素抵抗状态的形成以及糖代谢障碍.
作者:刘振华;黎慧清;陈璐璐;宋惠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对植入Phakic 6H2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矫正高度近视的患者术前及术后视力、对比敏感度、波前像差变化的观察,评估Phakic 6H2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视觉质量.方法 选择高度近视患者39例(65眼),于术前2周以YAG激光行术眼虹膜周边根切术,预防术后瞳孔阻滞性青光眼的发生.分别于Phakic 6H2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1周、1月、3月及6月对患者进行随访,检查患者屈光状态、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及Phakic 6H2在前房内的位置,并测量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敏感度;于术后1月、3月及6月对患者的波前像差进行测量.结果 ①术前所有患者的裸眼视力均<0.1,而术后6月时,所有患者裸眼视力均≥0.5,裸眼视力≥术前佳矫正视力者占76.9%(50/65),佳矫正视力≥0.8者占84.6%(55/65);②高阶像差均方根由术前的(0.44±0.06)μm升至(0.54±0.11)μm(P<0.05),其中3~6阶像差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无眩光及眩光条件下各空间的对比敏感度于术后1周时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时,明视眩光条件下,1.5 cpd及3.0 cpd两个空间频率下的对比敏感度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眩光条件下明视时的1.5 cpd空间频率下的对比敏感度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空间频率下的对比敏感度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月时,所有条件下的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敏感度较术前均有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 Phakic 6H2植入术后有效地提高了高度近视患者的远视力,视觉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作者:聂晓丽;刘苏冰;尹黎;买志彬;唐秀侠;辛宝莉;左志高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区S期激酶相关蛋白2(S phase kinase-associated protein 2,Skp2)及其下游底物p27的表达变化.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20),全脑缺血再灌注组(n=40).采用Pulsinelli四血管结扎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全脑缺血30 min后进行再灌注;对照组为假手术组,只分离血管.分别于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4、7 d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海马区Skp2及p27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4、7 d后,星形胶质细胞明显活化、增殖;海马CA1区神经元在再灌注7 d时明显减少.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全脑缺血再灌注4 d和7 d海马区Skp2表达逐渐增高,而p27蛋白的表达逐渐降低(均P<0.05).结论 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区Skp2的表达升高,可能与缺血后神经元凋亡及胶质细胞活化有关.
作者:张雪;姚文龙;邱瑾;钱巍;张传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冬凌草甲素(oridonin,Ori)对人多发性骨髓瘤RPMI 8226细胞的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及其涉及机制.方法 利用MTT比色法检测Ori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碘化丙啶(PI)单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65核蛋白水平.结果 Ori能明显抑制RPMI 8226细胞增殖,其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能同时引起细胞G2/M细胞周期阻滞、细胞凋亡和p65核蛋白水平下降;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抑制核因子κB(NF-κB)活性后进一步促进了Ori所致的细胞G2/M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结论 Ori能明显抑制RPMI 8226细胞增殖,引起G2/M细胞周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该效应与NF-κB活性抑制相关.
作者:曾蓉;易莎;陈燕;崔国惠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利用4种不同支架材料构建复合式口腔黏膜,并比较其组织结构特点.方法 体外培养人口腔黏膜的成纤维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在4种支架材料中加入成纤维细胞,培养7 d后,在支架表面加入角质形成细胞,培养4 d后,移至气-液界面继续培养7 d.苏木精-伊红染色镜下观察构建的复合式口腔黏膜的组织形态学特点.结果 4种支架均可构建形成复层上皮.其中,上皮层与脱细胞真皮基质材料(de-epidermised dermis,DED)结合紧密,形成的人工黏膜有明显的上皮钉突.不同于以往报道,上皮层与Alloderm结合并不十分紧密.以胶原凝胶为基质形成的人工口腔黏膜厚,有明显分层.以胶原海绵-胶原凝胶为基质形成的复层上皮在部分区域长入至胶原海绵的空隙中.结论 以DED和胶原凝胶为支架构建的口腔黏膜更接近于天然结构,而后者脆性较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的可能.
作者:刘加荣;JW Von den Hoff;AM Kuijpers-Jagtman;陈莉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对人前列腺癌细胞PC-3凋亡及对其Surviv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使用不同浓度的EGCG(0、20、40、80 μg/mL)处理前列腺癌细胞株PC-3,通过细胞增殖曲线实验检测EGCG对PC-3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EGCG处理PC-3细胞48 h后对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用RT-PCR法检测各浓度EGCG作用48 h后PC-3细胞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差异,使用Western blot进行确认.结果 EGCG可以抑制PC-3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作用随EGCG浓度的增加而增强(P<0.05);Survivin在PC-3细胞中高表达,EGCG促使PC-3细胞的Survivin表达下调,其表达水平随EGCG浓度的增加而减少(P<0.01).结论 EGCG能下调PC-3细胞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EGCG抑制PC-3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的关键机制.
作者:高漓;张天禹;尤剑鹏;赵超群;谭宁;黄岚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初步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trin-1对人肝癌细胞HepG2抗失巢凋亡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Netrin-1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到肝癌细胞HepG2中,Western blot检测Netrin-1的表达;用软琼脂集落试验、悬浮培养模型及流式细胞检测的方法观察肝癌细胞HepG2抗失巢凋亡的特性.结果 肝癌细胞HepG2在失巢状态下可以聚集成团生长,并与贴壁生长有相似的凋亡比例.与对照组细胞相比,稳定转染Netrin-1真核质粒的HepG2细胞在软琼脂中形成细胞集落的数量明显增加,在悬浮培养模型中形成细胞团的直径更大,在失粘附状态下的细胞凋亡比例明显降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通路的抑制剂LY294002能增加转染细胞在失粘附状态下的凋亡比例.结论 肝癌细胞HepG2具有抗失巢凋亡的特性,Netrin-1可以增强HepG2细胞抗失巢凋亡的能力,其机制可能与PI3-K通路相关.
作者:林海华;晏维;田德安;黄焕军;夏羽佳;周珍珍;涂炜;邓欢;廖家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CD151及其突变体在大鼠后肢缺血模型中的表达以及对血管新生的影响,进一步研究CD151促血管新生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实验大鼠随机分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rAAV-GFP,rAAV-CD151和rAAV-CD151-AAA194-196 (整合素α3/α6结合缺陷突变体),分点注射至大鼠左后肢肌肉组织内,基因转染1周后行股动脉切除术建立大鼠后肢缺血模型,假手术组不切除股动脉.建模5周后测定后肢皮肤温度,检测缺血肌肉组织毛细血管密度,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缺血肢体局部CD151的表达.结果 术后5周,rAAV-CD151和 rAAV-CD151-AAA194-196组的CD151蛋白及AAA194-196突变体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余各组(均P<0.05),rAAV-CD151和rAAV-CD151-AAA194-196两组间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别,但rAAV-CD151-AAA194-196组大鼠缺血后肢平均皮肤温度和毛细血管密度明显低于rAAV-CD151组(均P<0.05).结论 研究证实CD151促血管新生是通过生成CD151-整合素α3/α6复合体而实现的,CD151-整合素α3/α6复合体的形成是CD151促血管新生的始动机制.
作者:刘伟峰;于晓晖;左后娟;刘正湘;费宇杰;林敬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管状胃对食管癌手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影响.方法 将4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成管状胃组(20例)和传统手术组(20例),另选20例健康体检正常成人为对照组.分别对食管癌患者在术后2周内进行食管腔内24 h pH值监测,并同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24 h pH监测提示:DeMeester总评分、24 h酸反流次数、>5 min酸返流次数、长反流持续时间、pH值<4.00的总时间、pH值<4.00占总时间的百分比各项结果传统手术组>管状胃组>正常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两组患者术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病理性胃食管反流,而管状胃组反流较传统手术组明显减轻.
作者:陈文树;付向宁;徐澄澄;张霓;潘小杰;刘曌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腔内置管溶栓(ICDT)和选择性外周静脉溶栓(SPVT)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优劣.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万方以及EBASE和Pubmed等多个数据库近年的相关文献,运用Meta分析,评价ICDT和SPVT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筛选后获得文献6篇(n=701,2007~2010年),其中未见死亡和严重肺栓塞病例报道.ICDT在疗效上相对于SPVT没有显著优势,但其起效时间和早期溶栓的成功率高于SPVT.结论 在具备医疗条件的情况下,ICDT是相对有效和廉价的急性深静脉血栓治疗方案.
作者:李毅清;张强;周斌;梅菲;金毕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细胞竞争在临床肿瘤病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的胃肠道肿瘤标本中的肿瘤组织细胞、肿瘤旁组织细胞及远离肿瘤的正常组织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部位细胞增殖与凋亡率,并用Western blot检测相应部位组织C-myc蛋白的表达水平.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肿瘤组织的细胞增殖水平明显高于瘤旁组织细胞的增殖水平,瘤旁组织细胞的凋亡率高于肿瘤细胞,也高于远处正常组织细胞.肿瘤组织的C-my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瘤旁组织.结论 肿瘤细胞与瘤旁组织的细胞存在细胞竞争,细胞竞争在肿瘤向周围浸润侵犯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邹游;李小兰;肖徽;陶德定;胡俊波;龚建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利用兔脂肪源干细胞评价静电纺丝聚乳酸/聚己内酯共混纤维支架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脂肪源干细胞取自新西兰白兔皮下脂肪组织,经分离、培养后接种到待检支架上,使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形态;MTT法比较支架上培养和常规培养条件下的脂肪源干细胞生长曲线与倍增时间.结果 脂肪源干细胞在纤维支架上生长良好,生长曲线与常规培养时基本一致,两组间细胞倍增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肪源干细胞能够在静电纺丝聚乳酸/聚己内酯共混纤维支架材料上正常生长增殖,该支架材料生物相容性好.
作者:陈亮;彭鄂军;吴柏霖;曾晓勇;庄乾元;叶章群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葡萄糖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增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基因调控机制.方法 hMSC-TERT细胞在不同浓度葡萄糖(5.6、11.0、25.0 mmol/L)培养液中,分别培养14、28 d后,用MTT法测定各组hMSC-TERT细胞的增殖率,基因芯片检测hMSC-TERT细胞在高浓度葡萄糖(25.0 mmol/L)与生理浓度葡萄糖(5.6 mmol/L)作用下基因谱的差异性表达,并用RT-PCR扩增技术进一步证实不同浓度葡萄糖作用下的hMSC-TERT细胞硫氧还蛋白相关蛋白(TXNIP)mRNA表达的差异.结果 细胞增殖测定结果显示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以及培养时间的延长,hMSC-TERT细胞的增殖率下降.同时基因芯片测定筛选出表达差异的基因有87条,其中12条表达上调,75条表达下调.在表达上调的基因中,TXNIP基因表达增加为显著.RT-PCR结果也进一步证实在相同培养时间下,与5.6 mmol/L葡萄糖浓度组相比,11.0 mmol/L和25.0 mmol/L 葡萄糖浓度组TXNIP 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均P<0.01);25.0 mmol/L 组较11.0 mmol/L 组TXNIP mRNA表达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5.6 mmol/L葡萄糖浓度组,培养28 d时TXNIP mRNA水平较培养14 d时明显增加(P<0.01);在11.0 mmol/L 和25.0 mmol/L 葡萄糖浓度组间,培养至14 d与28 d后,TXNIP mRNA水平的改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糖环境中hMSC-TERT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TXNIP mRNA的表达增加调节hMSC-TERT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
作者:王琳芳;龚娟;邓波;李裕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是131I治疗Graves病常见的并发症,治疗后1年内发生的为早发甲减,1年后出现的为晚发甲减,需要终身服用药物治疗.如何早期干预,减少甲减的发生是131I治疗Graves病需要解决的问题.本试验采用中成药干预甲减的发生,效果显著.
作者:谭庆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构建针对大鼠细胞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基因的短发夹RNA(shRNA)表达载体,选取有效shRNA模板序列.方法 设计并合成编码的shRNA的2条寡核苷酸序列,经退火成互补双链,再克隆至pGPU6/GFP/Neo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转化DH5α菌株,进行序列测定;转染至骨骼肌细胞中.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 检测各组SOCS-3的表达情况.结果 测序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成功.4对shRNA模板序列对SOCS-3的表达抑制与空白及阴性对照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以SOCS-3-shRNA a干预效果较好.结论 SOCS-3特异性shRNA重组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能有效抑制大鼠骨骼肌细胞SOCS-3的表达,为后续研究及代谢综合征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作者:廖立红;郑锐丹;王成斌;应艳琴;罗小平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