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

马可忠;严晓娟;刘娟;朱锐;沈青山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封堵术
摘要:近年来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发展迅速,特别是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封堵术已经成为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1].我院自2004年8月至2008年3月共施行继发孔型ASD介入治疗35例,现总结如下.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人参皂甙Rg3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基因敲除鼠乳腺癌组织血管生成相关基因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与正常水平的小鼠乳腺癌模型中,应用人参皂甙(GS)Rg3后IGF家族及血管生长因子相关基因的变化.方法 7,12-二甲基苯蒽(DMBA)诱导肝脏特异性IGF-I基因敲除(LID)鼠及对照鼠建立原发性乳腺癌模型,应用GSRg3进行干预治疗,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小鼠乳腺肿瘤及正常组织中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结果 ①LID鼠组小鼠的肿瘤发生时间、生长速度及大小均低于对照组;②IGF家族及血管生长相关基因的变化:LID鼠组肿瘤组织中IGF-I、IGFBP-4、IGFBP-7、FGF-1、FIGF、Ang-1、HGF、TGF-81基因较对照组上调,IGF-11、IGF-ⅡR、IGFBP-2、IGFBP-3、IGFBP-5、FLT-1、Ang-2、FGFR-2、PDGFa、PDGFb、THBS-1、Co118al基因较对照组下调;应用GSRg3组IGF-I R、IGF-ⅡR、IGFBP-2、IGFBP-3、IGFBP-5、VEGFa、Ang-2、EGF、EGFR、PDGFa、FGFR-2、THBS-1、Coll8al基因较对照组上调,而IGF-I、IGFBP-4、IGFBP-7、TEK、TGF-81基因较对照组下调.结论 IGF-I促进小鼠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且与血管生长密切相关,GSRg3可能通过IGF-I及其结合蛋白、TEK、TGF-β1、THBS-1及Col18al发挥抗肿瘤作用.

    作者:任玉萍;叶子荣;唐泓波;张军;高峰;吴毅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核转录因子KLF4与VEGF启动子上游DNA序列相互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体内核转录因子KLF4是否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启动子上游DNA序列相互作用.方法 采用染色质免疫沉淀法鉴定人胃癌AGS细胞内KLF4与VEGF启动子上游DNA序列的相互作用.通过检索VEGF基因序列,发现在VEGF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上游存在3个KLF4结合位点.针对这3个KLF4结合位点核心DNA序列(CACCC)设计3对PCR引物.利用KLF4抗体进行染色质免疫沉淀,PCR扩增.结果 针对VEGF上游启动序列3个潜在的KLF4结合位点设计的引物,以KLF4特异性结合的DNA片段为模板,能够扩增出目的 条带,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体内KLF4可能与VEGF启动子上游DNA序列相互作用.

    作者:郑海;陈明;张景辉;陈庆;张友福;蒋春舫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改进溶液Ⅱ配方可提高质粒DNA提取的质量及得率

    目的 通过改进溶液Ⅱ配方,消除质粒DNA提取中的不可逆变性条带,提高质粒DNA提取的质量与得率.方法 取氨苄LB液体培养液中培养好的DH5α(pCDNA3),以NaOH系列梯度浓度/甘氨酸-NaOH缓冲液体系配制溶液Ⅱ,依据文献提供的方法 ,小量提取制备质粒DNA,以凝胶电泳、紫外分光光度计及酶切验证提取效果.结果 在NaOH浓度为0.10 mol/L下,不可逆变性条带基本得到消除,超螺旋DNA的提取纯度和得率均得到明显提高.结论 改变溶液Ⅱ的碱性条件,可以制备高质量的质粒DNA.

    作者:黄南;程熠;连欢;张述;李卓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纳米羟基磷灰石的表面修饰及其与DNA结合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nHAP)的表面修饰及其与DNA结合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均相沉淀法制备nHAP;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结构;经超声分散及碳酸钠预处理后,在pH值7.4的环境下应用多聚赖氨酸(PLL)修饰nHAP;对修饰前后的纳米粒行Zeta电位检测;采用离心后测上清DNA浓度检测PLL修饰后的nHAP(nHAP-PLL)结合DNA的能力;应用DNA抗核酸酶保护实验测定nHAP-PLL保护DNA的能力.结果 透射电镜下nHAP呈针状颗粒,粒径较均匀,约(15~20)nm×(60~80)nm左右,分散程度良好;nHAP的Zeta电位为(-42.4±7.5)mV,nHAP-PLL的Zeta电位为(8.5±1.5)mV,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NA结合及抗核酸酶保护实验显示nHAP-PLL和DNA质量比达20:1时,nHAP-PLL可有效结合并保护相应DNA.结论 nHAP经PLL表面修饰后可成为一种有效的DNA结合载体.

    作者:郑庆丰;王建军;应敏刚;柳硕岩;韩颖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肠内营养对肝癌术后小肠糖异生影响的研究

    目的 研究肝部分切除术后肠内营养对小肠糖异生的影响.并探讨肠内营养促进小肠糖异生.从而促进术后肝功能恢复的意义.方法 选择左叶肝癌病例48例并随机分为3组(A组、B组和空白组).检测各组病例在不同术后营养支持方式下的血糖、C肽水平,并绘制各组病例血糖、C肽变化曲线图,计算、比较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空白组经肠道输入生理盐水后,血糖、c肽水平维持在与空腹状态相似水平上下波动,故未计算其(√AUC).A组病例在改变碳水化合物输入途径(由肠外改为肠内方式)但维持其它成分(氨基酸)输入方式不变后,比较前后血糖、C肽(√AUC),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B组病例改变氨基酸输入方式(由肠外改为肠内方式)且维持碳水化合物肠内输入方式不变后,血糖平均,(√AUC)提高了10.77%(P

    作者:杨帆;蒙谦;周明忠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肝细胞癌中E-cad的表达与VM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存在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的肿瘤组织E-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与无VM生成的肿瘤组织E-cad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恶性肿瘤VM的生成特点,存在VM结构的肿瘤易于复发和转移及与VM可能相关的原因.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的肝细胞肝癌标本40例,制作石蜡切片,进行Hepatocyte、CD31免疫组化染色,筛选出存在VM的肿瘤病例,并对40例病例标本进行E-cad免疫组化染色及进行吸光度分析.对存在VM结构的肿瘤标本进行连续切片,E-cad免疫组化染色,对管道状VM及血管不同层面行吸光度分析,观察VM表达E-cad的连续性特征.结果 17.50%(7/40)的HCC存在VM,VM阳性组较VM阴性组HCC的E-cad表达明显下降,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VM结构较内皮性血管周围HCC的E-cad表达亦明显下降,其差异亦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C E-cad表达的下降,使恶性肿瘤细胞更易经拟态血管发生血道转移,同时使肿瘤细胞间附着结构松散.细胞间更易发生解离及自身细胞变性,提示内皮性肿瘤血管与VM分属不同的形成机制.

    作者:安丹;柴新群;冯贤松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PCR-SSCP法检测人胃癌组织中Rhobtb2基因突变的研究

    目的 观察Rhobtb2基因在人胃癌组织中的突变情况,探讨Rhobtb2基因突变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 对58例胃癌组织以及癌旁正常组织的Rhobtb2基因进行突变检测,采集1例正常人抗凝血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58例胃癌组织中发现1例位于外显子5的错义突变.结论 胃癌组织中存在Rhobtb2基因突变,其突变可能与胃癌的发生有关.

    作者:陈旭;陈剑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Chk1/2反义寡核苷酸对顺铂诱导的A549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目的 观察顺铂作用下A549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规律和Chk1、Chk2(Chk1/2)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顺铂(DDP)诱导的A549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流式细胞术SubG1法检测DDP作用下A549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动力学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转染Chk1/2AsODN后Chk1/2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Amexin V-FITC法和SubG1法检测转染Chk1/2 AsODN后DDP作用下的细胞周期和凋亡变化.结果 10ümol/L DDP作用12 h后A549细胞出现明显的S期阻滞,Chk1/2 AsODN对A549细胞中Chk1/2蛋白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转染Chk1/2 AsODN可显著增加DDP诱导下A549细胞的凋亡率约200%~300%,而联合转染Chk1/2 AsODN与单转染相比,凋亡无明显增加(P>0.05).转染Chk1/2 AsODN引起化疗增敏的机制是通过解除S期阻滞这种肿瘤细胞的自我保护机制实现的.结论 Chk1/2可作为肺癌化疗药物增敏治疗的有效靶点,灭活Chk1/2基因可以显著增强肿瘤细胞化疗的敏感性.

    作者:叶飞;高庆蕾;黄晓园;谢大兴;卢运萍;周剑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NF-κB参与哮喘血清被动致敏的人气道平滑肌细胞中 PKCα诱导的Cyclin D1上调及细胞增殖

    目的 探究蛋白激酶Cα-核因子κB(PKCα-NF-κB)级联对哮喘血清被动致敏的人气道平滑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调节作用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用10%的哮喘患者血清被动致敏人气道平滑肌细胞(HASMCs),予以蛋白激酶C(PKC)激活剂12-肉豆蔻酰-13-乙酸佛波酯(PMA)刺激.分别以PKCα反义寡核苷酸(PKCα-asODN)和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PDTC)抑制PKCα表达和NF-κB活化.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试验(EMSA)检测HASMCs中NF-κB的活性,用RT-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干预前后Cyclin D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用流式细胞术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HASMCs增殖.结果 PMA刺激后磷酸化PKCα(P-PKCα)水平增高.NF-κB-DNA结合活性增强,Cyclin D1表达明显增强,HASMCs的增殖增强;而反义PKCα寡核苷酸转入细胞特异性地抑制PKCα表达后,p-PKCα水平下降,NF-κB-DNA结合活性明显减弱,Cyelin D1表达也明显下降,HASMCs的增殖减弱(P<0.05,n=4);用PDTC抑制NF-κB活性后,PMA刺激下p-PKCα水平仍然明显增高,但Cyclin D1的表达明显下降,HASMCs的增殖减弱(P<0.05,n=4).结论 NF-κB是PKCα的下游信号分子,PKCα-NF-κB级联参与了PMA所诱导的哮喘血清被动致敏的人气道平滑肌细胞Cyclin D1的表达上调及细胞增殖.

    作者:杜春玲;徐永健;刘先胜;谢俊刚;张珍祥;张建;乔礼芬;倪望;陈士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氟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内皮素-1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氟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内皮素-1(ET-1)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 雌性SD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术后6 h随机分为心力衰竭对照组和氟伐他汀组,另设假手术组.直接灌胃给药8周后行高频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学、心脏重塑指标、左室非梗死区心肌ET-1 mRNA表达的测定.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心力衰竭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E峰、E峰减速度、E/A、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右心室心肌肥厚指数、非梗死区胶原容积分数(CVF)和ET-1 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均P<0.01),左室短轴缩短率(FS)和射血分数(EF)均显著降低(均P<0.01).与心力衰竭对照组比较,氟伐他汀组的LVEDD、LVEDV、E峰、E峰减速度、E/A、LVEDP和左、右心室心肌肥厚指数、CVF和ET-1 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0.01),FS和EF显著升高(均P<0.01).结论 ET-1参与了心肌梗死后的心肌纤维化和心衰进展,氟伐他汀抑制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和心衰进展的作用机制至少部分与其下调ET-1表达有关.

    作者:刘宇宏;刘启云;曾秋棠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标准化粉尘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半年期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 研究标准化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免疫治疗,对尘螨过敏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3例尘螨过敏为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舌下含服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药物组及单纯用药组.SLIT+药物组以标准化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免疫治疗,辅以对症药物治疗;单纯用药组以糠酸莫米松鼻喷剂及氯雷他定片对症治疗.每月回访1次共随访半年.观察并记录治疗后症状得分、药物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半年后综合评价患者主观症状、用药及治疗满意度情况.结果 SLlT+药物组与单纯用药组相比,其半年后症状得分、药物评分改善情况均明显高于单纯用药组.患者主观评价症状、用药及治疗满意度亦明显高于单纯用药组.同时,SLIT+药物组有部分患者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良事件.结论 标准化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免疫治疗对尘螨过敏变应性鼻炎患者症状得分及药物评分改善极为显著,但对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应给予充分关注.SUT长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尚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陈建军;孔维佳;项济生;舒宏;施秋梅;檀慧芳;周月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影响颈椎骨龄定量分期的常用参数的研究

    目的 探讨颈椎骨龄定量分期常用的敏感参数.方法 从901位中小学生中挑选87位(女55,男32)正常(牙合)个体,每年定期拍摄头颅侧位片及手腕骨片,连续6年,组成8~18岁混合纵向资料.不参照Lamparski图谱,而是以当今国际上广泛公认的Fishman手腕骨龄分期法(SMI)为金标准,研究第2~5颈椎形态变化的特征.结果 通过对相关的颈椎参数进行非参数曲线拟合、相关系数比较和变量聚类,选择出具代表性的颈椎骨龄定量分期参数.结论 颈椎骨龄分期参数的选择,对临床定性定量评价颈椎骨龄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作者:陈莉莉;林久祥;许天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铜/低密度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宫内节育器临床使用效果观察

    目的 以铜T型220C(TCu220C)宫内节育器(IUD)为对照,观察研究铜/低密度聚乙烯(Cu/LDPE)纳米复合材料IUD置器初期的临床使用可接受性.方法 选择自愿放置Cu/LDPE纳米复合材料IUD或TCu220C IUD的已婚育龄妇女10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50例,分别放置Cu/LDPE纳米复合材料IUD和TCu220C IUD,并在置器后第1、3、6月随访观察,收集并研究分析临床效果和副反应.结果 置器初期,Cu/LDPE纳米复合材料IUD产生令人满意的避孕效果,与TCu220C IUD比较,其所引起的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淋漓出血、腰腹疼痛等副反应发生率低(P<0.05);置器前后血红蛋白值,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率及B超监测子宫及附件病变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Cu/LDPE纳米复合材料IUD用于人体宫内避孕可接受性良好.在置器初期引起的副反应低于TCu220CIUD,且无增加盆腔感染、致盆腔其他疾病及降低血红蛋白的趋势.

    作者:余晶;李俊;田红;肖慧珠;熊忠明;谢长生;朱长虹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猪Sertoli细胞在异种移植模型中对人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研究猪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细胞对猪-人异种移植模型中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功能的影响,以探讨Sertoli细胞在诱导异种移植免疫耐受中的潜在作用.方法 采用改良酶消化法获取新生猪睾丸Sertoli细胞,纯化后培养,检测分离的原代猪Sertoli细胞纯度.并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对猪Sertoli细胞进行形态学测定.采集新鲜人血液,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将原代猪Sertoli细胞与人PBMCs共同孵育,观察Sertoli细胞对人PBMCs凋亡率的影响,并与人PBMCs自身凋亡率进行比较.在体外,用3H-TdR摄入法检测人PBMCs的增殖,对照组用刀豆蛋白A(ConA)刺激活化人PBMCs,实验组则将猪原代Sertoli细胞与ConA活化的人PBMCs共同培养,连续4 d检测人PBMCs的增殖变化.结果 采用该实验改良法分离的新生猪Sertoli细胞,经检测纯度超过93%.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下均可见Sertoli细胞胞体多突起、胞核内多核仁、胞质内多脂滴等典型特征.经Annexin-V/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猪Sertoli细胞可诱导人PBMCs凋亡率升高(8.92±1.75)%.高于人PBMCs的自身凋亡率(3.09士0.75)%(P<0.01).并且猪Sertoli细胞能够延迟ConA刺激的人PBMCs体外增殖峰的出现(对照组增殖峰在第2天出现,实验组增殖峰在第3天出现),但是两组增殖峰峰值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该法可以获得高纯度的猪Sertoli细胞.在猪-人异种移植体外实验中,新生猪Sertoli细胞能够诱导人PBMCs凋亡,并且能够延迟ConA活化的人PBMCs增殖反应,对人PBMCs的活化增殖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作者:谢林;尹注增;胡枫;王璐;朱珉;向莹;陈刚;陈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STR基因座D1S518、D4S2639、D15S817汉族人群遗传多态性调查

    目的 分析武汉地区汉族人群D1S518、D4S2639、D15S817 3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探讨其在法医学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PCR扩增、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及银染显带等技术,对各样品进行3个STR基因座分型,调查武汉地区汉族人群3个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基因频率分布.结果 D1S518基因座观察到8个等位基因,24个基因型;D4S2639基因座观察到9个等位基因,32个基因型;D15S817基因座观察到7个等位基因,18个基因型,3个STR基因座的杂合度分别为0.754 7、0.816 5、0.760 2;多态性信息含量分别为0.729 0、0.756 8、0.722 2.结论 D1S518、D4S2639、D15S817 3个STR基因座基因频率分布与Hardy-Weinberg平衡吻合良好,在武汉地区汉族人群中呈现较高的遗传多态性,属于高信息度遗传标记.

    作者:杨荣芝;梅焜;余纯应;杨庆恩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蛋白hSav1和Mst1之间的相互作用

    目的 探讨hSavl(human salvador 1)和Mstl(Mammalian STE20-like 1)存在的相互作用,为进一步研究Mstl的功能及相关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以Mstl cDNA全长构建诱饵蛋白载体pGBKT7-Mstl,并对其自身转录活性进行鉴定,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人胎肝文库,挑选单克隆,从而初步筛选出与Mstl相互作用的蛋白.然后构建初步筛选出的蛋白hSavl的载体pCMV-HA-hSavl,与蛋白Mstl的载体peDNA/4TO-Flag-Mstl共转染HEK293T细胞,利用相应抗体做二者的免疫共沉淀,以验证蛋白hSavl和Mstl之间的相互作用.其次构建pEGFP-hSavl质粒转染HEK293T,利用免疫荧光观察二者在细胞内的定位.结果 以Mstl为诱饵蛋白在人胎肝文库筛选到包括hSavl在内的与之存在相互作用的蛋白.免疫共沉淀结果 显示,hSavl蛋白可以在FLAG抗体的免疫沉淀物中检测出来,同样在hSavl抗体的免疫沉淀物中也能检测到蛋白Mstl.免疫荧光的结果 显示二者荧光在细胞内存在共定位,二者的荧光可充分融合.结论 蛋白hSavl与Mstl在哺乳细胞内存在某种相互作用,为进一步研究Mstl的功能及相关机制提供了线索.

    作者:罗学来;李兆明;严群;李小兰;陶德定;龚建平;胡俊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缝隙连接对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及神经行为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阻断缝隙连接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DND)及神经行为学的影响.方法 术前2 h左侧脑室注射缝隙连接阻断剂甘珀酸(CBX),对照组左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颈内动脉插线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72 h采用尼氏染色检测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术后24 h和72 h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阻断缝隙连接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72 h后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及神经行为学的影响.结果 不用CBX预处理,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72 h后有45%的动物出现海马DND,用CBX预处理后,DND发生率降到30%,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CBX干预组的行为学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P<0.01).结论 阻断缝隙连接可以减少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发生率,改善局灶性脑缺血术后动物行为学表现.

    作者:易陈菊;徐沙贝;唐颖馨;张强;骆翔;王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PTP-1B小干扰RNA对缺氧/复氧诱发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小干扰RNA对缺氧/复氧诱发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分离的大鼠心肌细胞在PTP-1B小干扰RNA转染后培养24 h.然后缺氧处理4 h,再复氧6 h(4H/6R).心肌细胞的凋亡用TUNEL染色法测定;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细胞PTP-1B和磷酸化Akt的表达水平;比色法衡量凋亡酶Caspase 3和Caspase 8的活性;共免疫沉降法检测与Fas受体结合的PTP-1B的数量.结果 缺氧/复氧的处理不仅严重损伤了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同时也上调了心肌细胞PT-lB蛋白的表达水平;PTP-1B小干扰RNA显著地减少了缺氧/复氧诱发的心肌细胞凋亡,PTP-1B小干扰RNA组与阴性对照组的凋亡指数分别为:(12.1±1.4)%和(23.2±1.6)%,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TP-1B小干扰RNA显著增加了Akt的磷酸化水平.抑制了Caspase 3和Caspase 8的酶活性,同时降低了PTP-1B与Fas受体的结合.结论 PTP-1B是一个缺氧/复氧(4H/6R)诱发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关键调节因子,针对PTP-1B的小干扰RNA可有效地抑制心肌细胞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增加的Akt磷酸化水平,凋亡酶Caspase 3和Caspase 8的酶活性被抑制,以及PTP-1B与Fas受体结合的减少相关联.

    作者:宋慧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辐射诱导乏氧HeLa细胞HIE-Lα和DNA-PK相互调控机制的研究

    目的 初步探讨辐射效应诱导下乏氧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细胞乏氧诱导因子-lα(HIF-lα)和DNA依赖蛋白激酶(DNA-PK)表达相关性及其调控机制.方法 免疫印迹法检测乏氧状态下HeLa细胞接受射线照射后HIF-lα和DNA-PK(包括DNA-PKcs及Ku80)表达情况;运用靶向抑制HIF-lα或DNA-PKcs的小发卡样干扰RNA(shRNA)表达质粒分别转染乏氧HeLa细胞,经辐射诱导后检测不同时间点各自DNA-PKcs或HIF-lα表达的变化.结果 乏氧HeLa细胞经辐射诱导后0、12、24、48 h时间点检测到HIF-lα、DNA-PKcs和Ku80表达随时间增加逐渐增高,其中HIF-lα和DNA-PKcs的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r=0.816,P=0.041);运用HIF-lα-shRNA表达质粒明显抑制乏氧HeLa细胞内HIF-lα表达,检测到细胞经照射后12、24、48 h时间点DNA-PKcs的表达与转染空白质粒的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DNA-PKcs-shRNA表达质粒抑制DNA-PKes表达后检测各时间点HIF-lα的表达与转染空白质粒的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 辐射诱导乏氧HeLa细胞内HIF-lα表达与DNA-PKcs的表达水平相关;通过抑制DNA-PKcs的表达能显著降低乏氧HeLa细胞HIF-lα表达水平,对HIF-lα的调控机制提出新的思路.

    作者:熊华;于世英;袁响林;邹燕梅;庄亮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应变率成像技术对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检测

    目的 应用应变率成像技术研究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方法 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49例;糖尿病前期者43例;正常对照组55例.启用定量组织多普勒及应变率功能,测量心肌各节段收缩期运动速度(Sa)及应变率(SRs),反映心肌收缩功能.结果 3组患者中各节段心肌的Sa与SRs成正相关(P<0.05).糖尿病组及糖尿病前期组心肌收缩功能较正常组降低(均P<0.05).糖尿病患者心肌的受损程度较糖尿病前期组高(P<0.05).糖尿病发展到了晚期,心脏整体收缩功能才会发生改变.结论 应变率成像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早期预测糖尿病心肌收缩功能的受损.

    作者:陆永萍;邓又斌;黄燕玲;张华莉;于飞;吕燕芬;朱昆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