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腺癌组织中分泌血管活性肠肽的肿瘤细胞研究

李国华;钱伟;侯晓华

关键词:胃腺癌, 血管活性肠肽, 肿瘤细胞
摘要:目的研究胃腺癌中是否存在分泌血管活性肠肽(VIP)的肿瘤细胞,探讨VIP在胃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2001-12~2002-05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附属协和医院15例正常胃窦黏膜、20例胃腺癌组织中VIP蛋白的表达情况,观察样本中VIP阳性反应的细胞和神经纤维.结果 8例(8/20)胃腺癌组织中发现VIP阳性细胞,其中高分化2例(2/5)、中分化2例(2/7),低分化4例(4/8).阳性细胞的检出率与胃腺癌的恶性程度无相关性(P>0.05).阳性细胞形态不规则,多数细胞核膜及核着色,少数胞浆着色,核大而不规则.6例局限分布于肿瘤组织中,2例低分化胃腺癌阳性细胞散在分布于整个肿瘤组织中.胃腺癌组织中未见阳性神经纤维,正常胃黏膜可见阳性神经纤维,但未发现阳性细胞.结论 40%胃腺癌组织中含有分泌VIP的肿瘤细胞,VIP可能对胃腺癌的发生有重要的影响.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相关文献
  • 新发传染病现状与教学思考

    新发传染病(EID)在世界各国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99年传染病的分析报告中指出,全世界每小时有1 500人死于传染病,其中大部分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目前我国传染病总的形势是少数传染病将被消灭,一些过去已经基本上控制了的传染病又卷土重来,危害日重.值得注意的是陆续发现了一些新的传染病,有的危害巨大、传染性极强、病死率很高,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我国面临着新、老传染病的双重威胁,人类与传染病的较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作者:聂青和;白雪帆;冯志华;谢玉梅;康文臻;郝春秋;陈伟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中的困惑与共识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下称Hp)感染治疗的研究一直是Hp研究领域中的热点,但目前仍有许多争议性问题而导致治疗中的困惑.尽管热心于Hp研究的专家, 学者在不断地努力寻找对Hp感染治疗的新方法, 但Hp的根除率仍不高, 其原因是Hp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对于治疗的适应证也还是有争议, 仍然有许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块. 确切而言,Hp感染治疗中的重要问题是:(1)谁该治疗(治疗适应证问题).(2)如何治疗(治疗方案问题).(3)如何避免或克服Hp耐药的问题.随着对Hp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不断的临床实践中, 专家及学者从困惑中又达成了新的共识.

    作者:胡伏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下诊治

    肝硬化是我国的常见病,无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的肝硬化患者,每年有5%~15%出现曲张静脉,曲张静脉一旦形成,每年增粗约4%~10%,终所有的肝硬化患者都会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约1/3的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患者出现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每次出血的病死率达20%~30%,未经治疗的患者一年内因出血致死的几率可达70%.首次出血后6周之内会发生再次出血,48h之内是再次出血的高峰时间.内镜下进行食管静脉曲张的硬化剂注射治疗(EIS)、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EVL)、组织粘合剂注射治疗以及联合治疗方法的出现,使我们有能力救治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患者.

    作者:令狐恩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艾滋病合并组织胞浆菌病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8岁,已婚.因持续性高热1个月余入院,伴出汗,双膝关节疼痛,全身红色小结节,顶部可见有白色小水泡,无咳嗽咳痰及咯血,无盗汗.既往否认有冶游史及输注血及生物制品史,无静脉吸毒及非法卖血史.

    作者:张梅春;胡成平;陈琼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无创正压通气联用呼吸兴奋剂治疗慢阻肺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

    目的评价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联用呼吸兴奋剂治疗慢阻肺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01-6~2003-12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慢阻肺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呼吸兴奋剂、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及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和常规治疗.通气前、通气3 h及通气结束病情稳定后复查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治疗组16例患者中14例治疗成功,另外2例病情加重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26例患者中14例治疗成功,12例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气管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25),人机同步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4).治疗组14例治疗成功患者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前为pH 7.27±0.04 、PaCO2为(85±10) mmHg (1 mmHg=0.133 kPa)、 PaO2 为(63±15)mmHg,在平均无创通气治疗10 d后pH 为7.39±0.05 (P<0.01)、PaCO2为(62±8) mmHg(P<0.05)、PaO2为(77±13)mmHg(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联用呼吸兴奋剂治疗慢阻肺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可以改善患者的人机同步性,提高无创正压通气的疗效,减少患者的气管插管率;但对于气道分泌物粘绸不易咳出的患者,则应尽早建立人工气道.

    作者:吴岩;叶珩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重型肝炎合并低氧血症患者静脉高氧疗法治疗前后细胞因子的变化

    目的探讨治疗合并低氧血症重型肝炎患者探讨治疗前后细胞因子的变化的新疗法.方法 2002-02~2004-03深圳市东湖医院将氧气以高浓度溶解在常规输液用的液体内,制备成为高氧液,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进行输氧,对23例重型肝炎每日静脉滴注高氧输液500~700mL,疗程15~30d.结果在静脉输注高氧液20min至7h后,23例患者与对照组比较低氧血症均逐渐恢复.疗程后其TNF-α、IL-6、IL-8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病死率亦有所降低.结论改善低氧血症已成为重症肝炎的常规治疗,而静脉输氧可以绕过了重症肝炎合并肺炎患者的受损肺泡,直接为组织供氧.随着低氧血症的改善.高氧液可作为合并低氧血症重型肝炎综合治疗措施之一.

    作者:蒋小玲;何清;许诚;王松;段钢;杨大国;周伯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并探讨瘦素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胰岛素抵抗及其营养参数之间的关系. 方法 2002-03~2003-01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32例男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及14名男性健康受试者均测定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和瘦素,同时测量肝硬化患者的营养参数,并对肝硬化患者进行Child-pugh分级. 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依据Child-pugh 分级后的3组肝硬化患者间的血清瘦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瘦素水平与体重指数(BMI)、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及FINS均呈显著性正相关(r值分别为0.343、0.340和0.352,P值均<0.05),而与肌酐身高指数(CHI)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60和-0.416,P值均<0.05).结论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改变可能与肝功能无关,但参与了肝硬化的营养不良和胰岛素抵抗.

    作者:焦秀娟;姜慧卿;彭勋;张立慧;陈佳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胃腺癌组织中分泌血管活性肠肽的肿瘤细胞研究

    目的研究胃腺癌中是否存在分泌血管活性肠肽(VIP)的肿瘤细胞,探讨VIP在胃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2001-12~2002-05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附属协和医院15例正常胃窦黏膜、20例胃腺癌组织中VIP蛋白的表达情况,观察样本中VIP阳性反应的细胞和神经纤维.结果 8例(8/20)胃腺癌组织中发现VIP阳性细胞,其中高分化2例(2/5)、中分化2例(2/7),低分化4例(4/8).阳性细胞的检出率与胃腺癌的恶性程度无相关性(P>0.05).阳性细胞形态不规则,多数细胞核膜及核着色,少数胞浆着色,核大而不规则.6例局限分布于肿瘤组织中,2例低分化胃腺癌阳性细胞散在分布于整个肿瘤组织中.胃腺癌组织中未见阳性神经纤维,正常胃黏膜可见阳性神经纤维,但未发现阳性细胞.结论 40%胃腺癌组织中含有分泌VIP的肿瘤细胞,VIP可能对胃腺癌的发生有重要的影响.

    作者:李国华;钱伟;侯晓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消化专业试题与题解

    1.男,40岁,误服氢氧化钾,出现咽喉及胸骨后烧灼感,上腹剧痛,恶心呕吐,以下哪项处理是错误的:

    作者:李岩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急重症诊治第3讲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要点

    生理情况下,胰酶以无活性的酶原释放入肠道,被肠激酶激活,消化食物.当多种病因导致胰管内高压或胰腺微循环障碍时,腺泡细胞内溶酶体与酶原颗粒融合,胰腺的自身消化由此开始.胰腺的化学性炎症启动了机体的天然免疫,天然免疫的非克隆识别机制诱导抗原提呈细胞表达共刺激因子,激活NF-κB,导致炎性细胞趋化和细胞因子的释放,通过级联反应使炎症反应进一步扩大化,继而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直至多器官功能障碍.

    作者:唐承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年第3期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试题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胃肠道间质瘤25例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表现、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及预后因子.方法 1998~2003年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用病理、免疫组化确诊25例GIST, 结合临床资料,对其生物学行为进行分析.结果发生于食管1例,胃11例,十二指肠4例,空肠8例,直肠1例.镜下观察,梭形细胞23例,上皮样细胞2例.免疫组化CD117、CD34、Vim 、SMA、S-100和Des的阳性率分别为88%、80%、88%、20%、20%和0%.根据肿瘤大小及核分裂象将25例病人分为良性组2例、低度危险组11例、中度危险组5例及高度危险组7例.随访显示低度、中度、高度危险组中出现囊性变的比率分别为0、60%、100%.3组中的病死率分别为0、20.0%、42.9%.结论 GIST好发于中老年,男女发生率相等.肿瘤细胞形态多为梭形,免疫组织化学为CD117、CD34、Vim阳性.直径大于5cm、核分裂象大于5/50HPF(高倍显微镜)及囊性变可作为GIST预后差的预测因子.

    作者:袁琼英;刘菲;赵中辛;王军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内镜超声诊断技术进展

    内镜超声检查(EUS)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于超声探头离病变部位近,无腹壁衰减和消化道气体的影响,可采用较高频率的超声波,从而获得较清晰的图像.经过20余年的不断改进,EUS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超声内镜的频率范围为5~30MHz.由于其频率较高,故其分辨率较普通体外超声为高,而穿透距离则较体外超声小.

    作者:年卫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结核病血清学诊断的新进展

    目前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流行,结核杆菌耐药菌株的出现以及流动人口的增多,全球范围内结核病疫情急剧恶化.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当前全球约有1/3的人感染了结核杆菌,我国结核杆菌感染率为44.5%,活动性肺结核患者451万,每年死亡人数达13万.

    作者:周丽蓉;罗永艾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雌激素与胃癌的高危险因素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CD117在胃肠道间质肿瘤中的回顾研究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我国消化内镜诊治现状与展望

    20世纪70年代初新式纤维内镜的引进,尤其20世纪90年代电子内镜在全国推广应用,特别是曹世植教授所推动的多次国际学术会议和手把手学习班,显著地提高了我国消化系内镜的诊疗水平.20世纪90年代后期一大批青年内镜专家已成长起来,他们在许多领域接近国际水平有的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在另一些领域尚需同仁们团结奋进,努力赶超.

    作者:周殿元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三氧化二砷对肺腺癌细胞凋亡及肺耐药蛋白基因多药耐药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肺腺癌的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及对LRP、MRP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呼吸内科于2002-05~2004-06选用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运用体外细胞培养法,MTT法,流式细胞术检测As2O3对人肺腺癌的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LRP、MRP mRNA的表达.结果 As2O3对人肺腺癌A594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不同浓度的As2O3均可诱导凋亡.1.0μmol/L、2.0μmol/L的As2O3可下调LRP、MRP mRNA的表达.结论 As2O3具有抗肿瘤作用,主要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实现的,其机制与下调LRP、MRP mRNA 表达有密切关系.

    作者:韩冰;石玉枝;霍建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医生的职责爱心与奉献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约我写一点当医生的心得体会.我行医近50年,深感医疗责任之重大.现对如何当好医生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作者:潘国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病毒性脑炎101例临床分析

    病毒性脑炎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迅速准确作出诊断与治疗对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十分重要.

    作者:赵宏宇;臧彬;何凤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