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MA促进人单核细胞分化及ACAT1基因表达

何平;成蓓;王毅;王洪星

关键词:酰基CoA, 胆固醇酰基转移酶, 巨噬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摘要:目的研究人单核细胞系在佛波酯(PMA)作用下分化为巨噬细胞的过程中酰基Co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ACAT1)活性的改变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THP-1单核细胞系,PMA作用使其分化为巨噬细胞.以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底物法检测ACAT1活性,用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分别检测ACAT1蛋白和mRNA.结果PMA使THP-1单核细胞的形态和生长状态巨噬细胞化,在此过程中ACAT1 mRNA和蛋白明显增加(P<0.01),酶活性升高(P<0.05).结论PMA可促进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上调ACAT1基因的表达,促进酶活性提高.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生长激素相关基因突变与原发闭经的关系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相关基因突变与原发闭经的关系.方法对130例确诊为原发闭经的患者和30名健康女性个体进行核型分析,并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等方法,对原发闭经患者的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受体基因(GHRHR)进行检测.结果有33例原发闭经患者出现染色体核型异常,1例出现GHRHR基因点突变,且该突变位点在第7个外显子中.结论GHRHR基因第7个外显子的点突变可能是原发闭经的病因之一.

    作者:刘学飞;杨真荣;王慧;周波;陈燕;唐艳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可溶性BTL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抗肿瘤作用

    目的初步研究确定体内表达可溶性B、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BTLA)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探索新的肿瘤免疫治疗途径.方法采用RT-PCR及重组DNA技术构建可溶性BTLA真核表达质粒,体外细胞转染检测重组质粒的转录表达,小鼠实体瘤模型研究基因转染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结果用RT-PCR从小鼠脾细胞中扩增出编码BTLA胞外段cDNA,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BTLA;体外转染BHK细胞可检测到重组质粒的转录表达;肌肉内注射转染质粒pBTLA可明显抑制H22小鼠肿瘤的生长.结论可溶性BTLA能够抑制肿瘤生长,提示B7x-BTLA途径参与肿瘤免疫耐受,封闭此途径有可能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陈芳;朱旭昆;贺宇飞;王晶;阳诺;张桂梅;冯作化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和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上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患者96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两组进行比较分析.两组在给予临床药物+针灸治疗的同时,康复组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对照组进行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分别于人选治疗前24 h及治疗后4周进行测评.吞咽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分别采用日本洼田咽水试验、Fugl-Meyer运动积分法(FMA)、Barthel指数(BI)、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进行评定.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两组吞咽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均有一定程度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康复组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吞咽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潘翠环;蒲蜀湘;高聪;何镜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IL-12在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中的表达及其对肝纤维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中白细胞介素-12(IL-12)的表达及其对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在小鼠感染血吸虫后的不同时期(6、8、10、12周),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肝脏IL-12的变化,VG染色及多媒体病理图文定量分析系统检测注射基因重组小鼠IL-12(rIL-12)前、后胶原纤维含量的改变.结果小鼠肝脏IL-12含量随感染时间延长而缓慢下降,胶原纤维含量随感染时间延长逐渐升高,经皮下注射rIL-12后小鼠肝脏IL-12含量随着相应因子补充而显著上升,胶原纤维含量则逐渐降低.结论IL-12能明显抑制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胶原纤维合成,延缓肝纤维化发生.

    作者:朱华斌;贺永文;曾令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肝炎平抗兔血吸虫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肝炎平对兔血吸虫肝纤维化血清中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制备兔血吸虫肝纤维化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肝炎平治疗组(E组)及血吸虫肝纤维化模型组(D组).对3组兔肝组织行病理学检查;采用放射免疫法对兔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板层素(LN)及Ⅲ型前胶原(PCⅢ)进行检测.结果肝炎平组HA、Ⅳ-C、LN及PCⅢ分别为(2 484.3士384.9)、(1 181.9士375.6)、(3791.8±1 053.9)及(936.4±218.3)μg/L.模型组分别为(4 823.1±969.2)、(1 619.7±405.1)、(5 425.9士1859.2)、(1 250.0±403.6)μg/L.两组相应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肝炎平能降低血吸虫肝纤维化兔血清中的各项肝纤维化指标,有抗血吸虫肝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唐望先;金琦;舒柏华;艾莉;袁顺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药粉防己碱对高脂饮食兔脂代谢和主动脉壁血管细胞清道夫受体A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药粉防己碱对高脂饮食兔脂质代谢和主动脉壁血管细胞清道夫受体A(SR-A)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粉防己碱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将18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高脂模型组(CH组)和粉防己碱组(Tet组).喂养12周后处死动物,常规生化检测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取胸主动脉连续切片,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脂质苏丹Ⅳ染色,对血管壁形态和脂质沉积定性观察;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对血管壁细胞SR-A mRNA表达定量分析.结果CH和Tet组血脂水平显著高于C组(P<0.01),而CH组与Tet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H组血管壁脂质沉积明显高于C组和Tet组,C组和Tet组间无明显差别;各组均有SR-A mRNA表达,CH组显著高于C组和Tet组(P<0.01),而C组与Tet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粉防己碱抗兔胸主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能与其抑制SR-A表达,减少血管壁脂质沉积有关,而与降脂作用无关.

    作者:王毅;孙宝贵;温沁竹;冯义柏;黄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不同饲养层细胞对胚胎干细胞和内细胞团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饲养层细胞对小鼠胚胎干细胞(ESC)和兔囊胚内细胞团(ICM)的影响.方法分别用成系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SNL)、兔胚胎成纤维细胞(REF)、兔肾脏成纤维细胞(RRF)作为饲养层饲养小鼠ESC和兔囊胚,观察它们的生长状态,并分别检测其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生长在REF上的小鼠ESC具有显著的未分化形态,保持未分化时间长,碱性磷酸酶活性强.在REF上呈聚集生长的兔囊胚ICM的比例高.结论REF能维持小鼠胚胎干细胞的未分化状态及促进兔囊胚ICM聚集生长,可以作为ESC的饲养层细胞.

    作者:邹亚芬;郑瑞珍;张苏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作为骨组织工程载体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体外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DBM)和骨髓基质细胞(BMSC)的复合培养及体内异位成骨实验,研究DBM作为骨组织工程载体的生物相容性及成骨活性.方法参考Urist操作方法大量制备兔同种异体DBM.骨穿取兔骨髓单细胞悬液进行培养,将BMSC与同种异体DBM体外复合培养3~7 d,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和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结果.将DBM和BMSC复合培养3 d的复合物植入家兔一侧骶棘肌肌袋内,分别在1、2、4周活体取材,扫描电镜和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光镜观察,对侧单纯植入DBM作为对照.结果体外培养发现BMSC在DBM中贴壁生长、增殖并有分泌活动.体内实验发现BMSC在DBM孔隙内均匀成骨,对照组则从DBM骨块的边缘到中心逐步成骨,成骨所需的时间长,而且成骨量要小于前者.结论DBM作为组织工程载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成骨活性.

    作者:李进;郑东;杨述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苯并(a)芘对小鼠肺组织细胞色素P450 1A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苯并(a)芘(BaP)作用下小鼠肺组织细胞色素P450 1A(CYP1A)的表达和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方法昆明种雄性小鼠56只,随机分为2组(28只/组),BaP染毒组(4个亚组,7只/亚组),分别以0、0.32、1.58、7.89 mg/kg体重腹腔注射BaP,每周染毒4 d,持续7周;预热染毒组(4个亚组,7只/亚组),每次实验前39℃,预热2 h,再用染毒组相同的剂量和时间至染毒结束.其中0 mg/kg体重BaP为植物油溶剂;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肺组织CYP1A表达水平,光镜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0.32 mg/kg体重BaP染毒时,小鼠肺组织CYP1A表达增加,BaP剂量继续增加,CYP1A表达反而降低;预热应激组CYP1A表达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比相同剂量的BaP染毒组表达水平高;BaP染毒后小鼠肺组织有炎性增生的表现.结论低剂量BaP染毒诱导小鼠肺组织CYP1A表达增加,高剂量BaP染毒则抑制CYP1A表达.

    作者:徐增光;文冠华;高雅娟;杨晓波;邬堂春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归芪口服液促进放射损伤小鼠骨髓造血机能的恢复及其机制

    目的探讨归芪口服液对放射损伤小鼠骨髓组织中CD54表达的影响及其促进早期骨髓造血恢复的可能机制.方法将42只清洁级近交系健康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归芪组和对照组于6.0 Gy60Coy射线一次性全身均匀照射后,分别被胃饲归芪口服液(200 mg/次,2次/d)和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照射后第4、8和14天计数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和骨髓组织中巨核细胞数,测量骨髓造血组织面积,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骨髓组织中黏附分子CD54的表达水平.照射后第8天计数小鼠的脾集落形成单位(CFU-S)数.结果照射后第4、8、14天归芪组骨髓单个核细胞、骨髓组织中巨核细胞计数和骨髓造血组织面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第4、8天归芪组骨髓组织中CD54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第14天归芪组CD54表达水平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照射后第8天归芪组CFU-S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归芪口服液能够促进放射损伤小鼠早期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其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调节骨髓组织中黏附分子CD54的表达.

    作者:郑邈;刘文励;孙汉英;周剑锋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血浆Hcy水平及MTHFR基因C667T 突变与肝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肝硬化的关系及血浆Hcy水平升高的遗传因素.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64例肝硬化患者、42例非肝硬化肝病患者和60名健康对照者血浆Hcy水平,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分析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67T突变.结果肝硬化组血浆Hcy水平[(14.6±6.9)μmol/L]显著高于非肝硬化肝病组[(9.3±5.2)μmol/L]和正常对照组[(7.1士3.9)μmol/L](均P<0.01);MTHFR基因677位点碱基变异致3种基因型C/C、C/T和T/T,肝硬化组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18.8%,50.0%,31.2%)明显高于非肝硬化肝病组(45.2%,40.5%,14.3%)和正常对照组(53.3%,33.4%,13.3%)(均P<0.01),非肝硬化肝病组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血浆Hcy水平增高与T/T基因型别相关.结论血浆Hcy水平升高是肝硬化的一个危险因素,可能与MTHFR基因677位点碱基C→T突变有关.

    作者:刘国政;李一荣;吴健民;王志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牛膝多糖对外周血单核细胞的激活作用

    目的探讨牛膝多糖对外周血单核细胞是否具有激活作用.方法分别应用中性红试验检测牛膝多糖(1.250 mg/ml)对单核细胞吞噬作用的影响;非特异性脂酶染色及电镜技术检测牛膝多糖(1.250 mg/ml)诱导单核细胞内溶酶体的改变;0.312、1.250、5.000 mg/ml牛膝多糖对体外培养的外周血单核细胞进行诱导培养12 h,ELISA法测定单核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结果牛膝多糖能增强单核细胞的吞噬作用,增加单核细胞胞质内溶酶体量,显著诱导单核细胞表达TNF-α和IL-6.结论牛膝多糖对单核细胞具有激活作用.

    作者:宁勇;姚彩萍;王宇学;陈家春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多种流式细胞术分选凋亡细胞后共聚焦显微镜分析

    目的建立一种分析方法证实流式细胞术对细胞凋亡分析的准确性.方法在流式细胞仪上利用Sub-G1法、TdT法、Annexin-Ⅴ法和API法4种不同的凋亡细胞分析方法,对羟基喜树碱(CAM)诱导的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Jurkat细胞)进行流式细胞术分析并同时分选出不同时相的凋亡和非凋亡细胞,再经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进行形态学分析.结果①流式细胞术分选后共聚焦显微镜分析技术(PSC)能同时、准确地鉴别不同细胞周期时相的凋亡细胞和非凋亡细胞.②PSC技术能对同一群细胞内的凋亡细胞和坏死细胞进行形态学鉴别.③PSC技术证实了流式细胞术在细胞凋亡研究中的准确性.结论PSC技术结合了流式细胞术和LSCM的优点,更客观、准确地分析凋亡细胞,同时对细胞周期特异性的细胞凋亡有独到的优势,发展了细胞凋亡的分析方法.

    作者:高纯;吴剑宏;冯永东;申漫里;陶德定;龚建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脱氢表雄酮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VCAM-1的影响

    目的探讨雄激素脱氢表雄酮(DHEA)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表达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s,采用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blot、原位杂交等方法,观察不同浓度DHEA(1,5,50μmol/L)对ox-LDL诱导的HUVECs表达VCAM-1的影响.结果ox-LDL诱导培养HUVECs后,HUVECs VCAM-1表达明显升高,预先用DHEA处理HUVECs可使VCAM-1的表达降低(P<0.01),且这种降低呈浓度依赖性.结论DHEA能浓度依赖性地抑制ox-LDL诱导的HUVECs VCAM-1的表达.

    作者:周英;宋雪芳;阮秋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IL-5上调体外培养的人嗜酸性粒细胞TGF-β1的表达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5(IL-5)对人嗜酸性粒细胞(Eos)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并体外培养人外周血Eos,实验组加入相同浓度的白细胞介素-4(IL-4)、IL-5和干扰素γ(IFNγ)以及不同浓度的IL-5共同培养,ELISA和RT-PCR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TGF-β1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浓度均为10-9mol/L的IL-4、IL-5在蛋白水平和转录水平对TGF-β1的表达均有上调作用,而IFNγ则表现为抑制;10-11、10-9、10-7mol/L IL-5均能显著增强体外培养的Eos中TGF-β1蛋白的表达.结论Th2型细胞因子IL-5可以上调人嗜酸性粒细胞中TGF-β1的表达.

    作者:黄亚冰;刘斌;朱珉;甄忠广;曾志贵;王璐;陈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益康唑诱导HL-60白血病细胞内质网应激反应性细胞凋亡

    目的研究唑类抗真菌药物益康唑(Ec)的抗白血病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12μmol/L Ec、0.1μmol/L倍半萜烯酯(Tg)和0.2μg/ml依霉素(Tu)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细胞HL-60,利用细胞核荧光染色进行形态学观察,Western blot法检测分子伴侣蛋白(GRP78)和胱天蛋白酶(Caspase)的表达.结果HL-60细胞经Ec,Tg和Tu处理后,细胞呈典型的凋亡形态,凋亡率分别为94%、63%和85%.分子伴侣蛋白GRP78的表达明显增加,位于内质网的Caspase 12被活化.结论Ec可诱导人白血病H卜60细胞内质网应激反应性细胞凋亡,凋亡的发生与蛋白质合成抑制、Caspase 12的活化有关.

    作者:张义成;胡珍娉;周剑峰;刘文励;Stuart Berger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纯化及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研究

    目的研究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分离、纯化、扩增以及在体外向神经元样细胞定向分化的能力.方法获取CML患者的骨髓MSCs,采用低血清培养液培养,瑞士染色观察其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免疫表型和细胞周期;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PCR)检测CML特异性表达的bcr/abl基因;分析骨髓MSCs染色体核型.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MSCs在体外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神经元样细胞的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神经丝蛋白(NF)和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的表达.结果CML来源的骨髓MSCs呈纤维样贴壁生长,体外培养易扩增;表达相关抗原CD29、CD44、CD105,不表达CD31、CD13、CD34、CD45、HLA-DR;不表达bcr/abl融合基因,且具有正常的核型;不同扩增代数的MSCs在诱导剂的作用下呈现典型的神经元样细胞形态,NF、NSE呈阳性反应.结论CML患者骨髓中可以分离培养MSCs,它具有体外大量扩增并保持低分化状态的特性和定向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能力,是一种可用于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种子细胞.

    作者:唐晓琼;赵智刚;王红祥;黎纬明;邹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汉坦病毒H8205株G1-人源IL-2融合基因疫苗的免疫效应

    目的探讨汉坦病毒H8205株G1-人源IL-2融合基因疫苗(pcDNA3.1/HisB-IL-2-G1)的免疫效应.方法将pcDNA3.1/HisB-IL-2-G1融合基因疫苗通过肌肉注射途径免疫BALB/c小鼠,每隔3周免疫1次,共免疫3次;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抗汉坦病毒(HTNV)抗体;空斑减少中和试验检测免疫血清中和抗体效价;淋巴细胞增殖试验(MTT法)检测免疫小鼠的细胞免疫反应;动物保护试验以BALB/c小鼠为感染动物模型,在第3次免疫后2周,腹腔内注射100 TCID50(半数感染量)HTNV,然后以免疫荧光法观察鼠肾切片,评价其保护力.结果pcDNA3.1/HisB-IL-2-G1融合基因疫苗免疫后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和中和抗体,中和效价为1:20~1:80.MTT法结果表明,免疫小鼠的脾淋巴细胞有特异性增殖反应.动物试验表明pcDNA3.1/HisB-IL-2-G1融合基因疫苗能保护小鼠免受HTNV感染.结论pcDNA3.1/HisB-IL-2-G1融合基因疫苗可诱导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和较强的细胞免疫应答.

    作者:贾珉;张泽华;胡洪波;黄汉菊;任刚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抗人跨膜型肿瘤坏死因子-α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目的制备特异的能区分人跨膜型肿瘤坏死因子(TM-TNF-α)和分泌型肿瘤坏死因子(sTNF-α)的多克隆抗体.方法借助抗原肽预测软件对TM-TNF-α的抗原表位进行预测,合成TM-TNF-α特异的20个氨基酸的多肽,将之与匙孔碱血蓝蛋白(KLH)耦联,BALB/c小鼠皮背部多点注射,收集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流式细胞术鉴定其特异性.结果成功免疫BALB/c小鼠,ELISA证实该抗血清与免疫多肽有良好的结合,而与sTNF-α、白细胞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无交叉反应,流式细胞术显示该抗血清可与细胞系U937表达的TM-TNF-α发生特异性结合.结论成功制备了TM-TNF-α特异性多克隆抗体,为制备TM-TNF-α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奠定了基础,为区分TM-TNF-α和sTNF-α的生物学作用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作者:柯杭君;李清芬;李卓娅;姜小丹;冯玮;徐勇;熊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地尔硫(艹卓)与美托洛尔对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的影响

    目的观察地尔硫(艹卓)及美托洛尔对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的影响,评价其对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92例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地尔硫(艹卓)组和美托洛尔组.分别于用药前、用药6个月后记录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进行心率变异(HRV)分析,并同时统计各阶段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的发生率.结果地尔硫(艹卓)、美托洛尔治疗后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HRV明显改善.24 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24 h内5 min节段平均正常心动周期标准差(SDANN)、相邻正常心动周期差值均数的标准差(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 ms的百分比(PNN50%)升高,极低频率(VLF)、低频(LF)、低频与高频的比值(LF/HF)降低.MVA事件发生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地尔硫(艹卓)组HRV和MVA与美托洛尔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地尔硫(艹卓)与美托洛尔均可改善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HRV,降低MVA发生率,且作用相似.

    作者:吴剑萍;张俏红;成蓓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