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良秀;张泺;沈远平
为探讨血吸虫感染儿童肝脏在抗血吸虫治疗后的变化.对38例感染儿童于治疗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了追踪观察.发现:①18例(47.4%)患者的肝脏的回声转为均匀型,小网络结构消失;②肝脾大小明显缩小(P<0.01);③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内径缩小(P<0.01),时间平均速度(TAV)均有增快(P<0.01);④中肝静脉明显增宽(P<0.01),肝静脉频谱主要表现为三相型(76.3%),其次为波幅降低平坦型,低平波型消失.结果表明:血吸虫感染儿童经抗血吸虫药物治疗后,肝脾大小可恢复正常,内部回声和血流动力学可出现逆转,提示早期治疗感染儿童,对其肝脏病变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乐桂蓉;李玉芝;黎春蕾;朱明华;张青萍;谢守松;杨好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VLDLR)在介导甘油三酯代谢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目前已经知道,vLDLR分为两种类型:其一带有O-连结的糖链区(I型),另一种则不带有该区域(Ⅱ型).采用RT-PCR技术获得家兔VLDL受体的cDNA,PCR扩增后经电泳鉴定显示:在选取的全部六种组织中均有I型受体分布,并且在脂肪、肝脏、脾脏三种组织中还同时伴有Ⅱ型受体的分布.该结果支持受体与组织能量代谢密切相关这一观点,并提示Ⅱ型受体可能具有除参与脂代谢之外的其它不为人知的重要功能.
作者:过健俐;郭伟;姜立;张莉;屈伸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为探讨仰卧头偏侧体位在CPA病变显微手术中的应用,采用仰卧头偏侧体位切除CPA肿瘤13例,术中病人仰卧,头偏向肿瘤对侧,患侧的枕后区向上,经枕下旁正中入路切除肿瘤.所有病变得到良好显露,其中12例全切,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果表明:采用仰卧头偏侧体位切除CPA肿瘤能获得良好显露,对脑组织牵拉小,并发症少,手术医师不易疲劳.
作者:舒凯;雷霆;胡文安;杨正明;薛德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为探讨心脏机械瓣膜替换术后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期间,凝血因子的变化及μFPA与INR的相关关系,随机选取102例机械瓣替换术后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患者,稳定抗凝治疗1个月以上.42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一期法测定INR、纤维蛋白原(Fg)及凝血因子Ⅱ、x的活性Ⅱ:C、x: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尿液纤维蛋白肽A的尿肌酐校正浓度(μFPA).结果表明: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者Ⅱ:C、x:C显著降低,分别为(48.5±20.2)%、(39.4±16.7)%;μFPA均值(6.7±4.3)ng/mgcr,显著低于正常值;INR在2.0~3.0时,Ⅱ:C、x:C适度抑制;INR>3.0时,呈过度抑制;INR在2.0~2.5时,μFPA与INR呈负相关(r=-0.5194,P<0.001);Fg在抗凝早期(3个月内)显著增高[(4.23+0.27)g/L,P<0.001],抗凝晚期(3个月以后)逐渐降至正常范围.小剂量口服华法令抗凝显著抑制Ⅱ:C、x:C,抗凝效果良好;国人抗凝适当范围INR2.0~3.0;μFPA小剂量抗凝时与INR呈负相关,与Ⅱ:C、x:C呈弱的正相关.用μFPA指导抗凝有一定价值.
作者:张凯伦;曹建军;杜心灵;汪东仿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准种在NS2区的基因结构特征.利用逆转录-巢式PCR从一份HCV慢性携带者的阳性血清及一份急性丙肝患者的血清中获得HCV NS2全长cDNA,将其克隆于T载体,各随机挑取5个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结果显示在克隆到的HCV NS2全长基因中,慢性携带者该区序列有一个于HCV多聚蛋白第835位氨基酸的位置出现终止信号,丙肝患者该区序列有三个于第835位氨基酸的位置出现终止信号,一个小于第887位氨基酸的位置出现终止信号.在克隆到的HCV NS2基因中存在多个N端终止突变序列,提示NS2 N端跨膜区可能与包膜蛋白区有着密切的联系.
作者:冷彦;陈秀珠;叶嗣颖;杜勇;杜桂鑫;王海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应用原位杂交、免疫细胞化学及免疫斑点法观测香烟烟雾提取物(CSE)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phostin25作用后,培养的猪气道上皮细胞上皮钙粘附素(E-cd)mRNA和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培养上清液中可溶型E-cd(sE-cd)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加入CSE作用4 h后,C4组细胞内E-cd表达比对照N4组降低了36%(P<0.01),而24 h后,C24组E-cd表达为对照N24组的1.72倍(P<0.01).PCNA表达量C24组细胞为N24组的1.38倍(P<0.01),而加入tyrphostin 25和CSE作用24 h后,CT24组细胞比N24组降低了40%(P<0.01).培养上清液中sE-cd的含量C4组和CT24组分别为相应N组的1.34倍和2.02倍,C24组比N24组降低了14%.结果表明:酪氨酸激酶活化时,E-cd滞留在胞浆中,细胞增殖能力增强;酪氨酸激酶活性抑制时,E-cd稳定表达于膜上,细胞增殖能力减弱.培养上清液中sE-cd的含量可间接反映气道上皮细胞损伤修复的状态.
作者:王曦;吴人亮;郝天玲;陈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为建立一种有效诱导及克隆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原肽复合物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的方法.用EB病毒转化的B淋巴母样细胞系细胞作为刺激细胞,采用长期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法诱导自身外周血T细胞库中抗原肽-HLA复合物特异性CTL增殖、分化,并用有限稀释法对之进行克隆.通过细胞毒实验证实获得的CD3+、CD8+T细胞克隆具有高度抗原特异性并受某些HLA型别的限制.
作者:房崇芸;吴雄文;龚非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应用X线头影测量方法对至成年将测量值与湖北地区正常人群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未手术成年腭裂患者面突度显著减小,上颌骨水平向发育不足,垂直向发育未受影响,下颌骨发育正常.
作者:孙国洪;东耀峻;张国志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为探讨川芎嗪对骨髓移植(BMT)后造血重建过程中基质细胞来源因子(SDF-1)的作用,建立了典型同基因BMT小鼠模型,胃饲川芎嗪注射液每次2 mg,2次/d,分别于BMT后第7、14 d计数外周血细胞骨髓单核细胞(BMNC)并测定骨髓组织切片中SDF-1的表达.结果表明:川芎嗪组BMT后第7、14 d外周血细胞计数、BMNC计数及骨髓组织切片中SDF-1表达水平均高于BMT组.提示:川芎嗪能在骨髓移植造血重建早期促进骨髓基质细胞表达SDF-1,可能是促进BMT后造血干细胞(HSC)回髓、加速造血重建的机制之一.
作者:孙汉英;戴琪琳;刘文励;任天华;孙岚;房明浩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探讨寻找泪小管断端方法,提高吻合泪小管成功率.从上泪小点注入带有8/0尼龙线的粘弹剂,在显微镜下辨认粘弹剂的出口及找到尼龙线,再用尼龙线引套较粗丝线,硅胶管使泪小管断端紧密结合愈合.11例下泪小管断裂患者
作者:张虹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为研究叠氮钠对角膜碱烧伤的治疗作用,在家兔的角膜碱烧伤模型中,用1 g/L NaN3及10 g/L NaN3+100g/L枸橼酸钠滴眼剂治疗.同时用硫代巴比妥酸(TBA)反应法检测过氧化脂质(LPO),用组织培养人角膜上皮细胞检测NaN3毒性,发现角膜烧伤后LPO逐渐减少.治疗组病情较轻,且NaN3毒性低,认为角膜碱烧伤后,用NaN3治疗有一定效果.
作者:邱良秀;张泺;沈远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探讨二硫化碳(CS2)对大鼠和接触工人的生殖效应.将交配成功的雌鼠在妊娠第7~14 d每天吸入150、50、10 mg/m3的CS2,按常规观察其F1代生长发育和F2代的致畸作用;以CS2接触工人为对象,了解其对月经、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表明,CS2可使F1代出生后的大鼠生长发育明显减慢;F1代孕鼠肝脏器系数150、50 mg/m3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血清微量元素铜、锌含量明显降低;CS2对F 2代有明显的致畸作用,主要引起骨骼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畸形.CS2接触女工月经异常率比对照组高2.32倍,且工龄越长其异常率越高.单纯女工接触和女工及其配偶均接触CS2组早产率和自然流产率都比对照组高.故应加强对接触女工的生殖健康保健.
作者:陈国元;杨克敌;鲁翠荣;刘卫东;蒋芸;张招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为观察氯沙坦(Losartan)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的内径、内中膜复合体以及血流介导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对15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服用Losartan 50 mg/d3个月,治疗前后监测24 h动态血压,并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和肱动脉充血反应法,检测患者颈动脉的内径、内中膜复合体厚度和充血前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发现Losartan使患者24 h收缩压从(143.13±2.95)mmHg(1 kPa=7.5 mmHg)降至(134.87±1.64)mmHg,下降(8.62±0.80)mmHg(P
作者:涂玲;李彩萍;邓又斌;刘晓晴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为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胶原(PCⅢ)含量变化及其在肝纤维化中的临床意义.取空腹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RlA)测定81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TNF-α、IL-6、IL-8、HA、LN、PCⅢ含量变化.发现慢性肝病患者血清TNF-α、IL-6、IL-8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TNF-α、IL-6、IL-8含量与HA、LN、PCⅢ含量正相关.与不同临床类型的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含量平行测定二者成正相关.结果表明:慢性肝病肝纤维化过程中,贮脂细胞的活化,胶原合成增加与TNF-α、IL-6、IL-8细胞因子有关,细胞因子活性与血清胆红素一样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
作者:黄加权;江必武;郭成;陈焰;张东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增生性瘢痕(HTS)和瘢痕疙瘩(KS)中I型(R I)和Ⅱ型(RⅡ)TGF-β受体的表达和分布情况,了解TGF-β受体在人HTS和KS形成中的作用.结果发现,HTS成纤维细胞(Fb)表面R I和RⅡ有阳性表达,而且随着病程的延长,受体表达逐渐减弱,直至消失;KS浸润部Fb表面R I和RⅡ呈强阳性表达,中央部未见受体表达阳性的Fb;正常皮肤Fb表面受体表达阴性.提示在HTS形成过程中,不仅TGF-β增高,Fb表面I型和Ⅱ型TGF-β受体也增高,使TGF-β作用放大;TGF-β及其受体可能与KS的浸润性生长有关.
作者:郭能强;张一鸣;辛时林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为了观察血吸虫病多价DNA疫苗的保护力,将小鼠分成5组:空白对照组、空质粒对照组、单价抗原DNA疫苗pBK-CMV-Sj23组、多价抗原DNA疫苗pBK-CMV-Sj26-Sj23和pBK-CMV-Sj32-Sj23组.大量提取各组质粒DNA后,各组于0、3、5周在BALB/c小鼠股四头肌注射相应质粒DNA,9周用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15周剖杀小鼠计算减虫率及减卵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减虫率及减卵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单价pBK-CMV-Sj23组比较,多价DNA疫苗组的减虫率及减卵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血吸虫多价DNA疫苗诱导小鼠对血吸虫的保护力优于单价DNA疫苗.
作者:李柳哲;石佑恩;江侃;宁长修;邓伟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应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K562细胞株及75例白血病患者及10名正常人WT1基因的表达.并同时测定mdrl的表达.检测结果为K562细胞株高表达,急性髓性白血病(AML)30例中1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3例中1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共17例,其中加速及急变期3例,慢性期14例中8例,WT1表达为阳性,10名正常人及7例缓解期患者WT1表达均为阴性;且WT1阳性患者完全缓解率(CR)低于表达阴性者(分别为65%和88%,P<0.05).此结果说明WT1在白血病患者中高表达,可作为检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标记基因,WT1的阳性表达者化疗后CR率低,且其与白血病的病程发展可能有关,WT1与mdrl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汤屹;乔振华;刘文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从金丝桃的地上部分分得20种化合物,应用光谱分析和化学方法对其中的4种进行了结构鉴定,其结构分别为β-谷甾醇、金丝桃内酯丙、槲皮素和槲皮苷.其中化合物β-谷甾醇、槲皮素和槲皮苷系该植物中首次发现.
作者:项光亚;杨瑜;阮金兰;周宜开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为了从细胞水平探讨近交系小鼠对胰岛素(Ins)的敏感性,测试了3种近交系小鼠脂肪细胞在Ins刺激下的葡萄糖转运和Ins抑制异丙肾上腺素介导的脂肪细胞分解.结果显示:A/J小鼠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显著高于Balb/cJ和129/J小鼠(分别为P<0.05和P<0.01),而Balb/cJ又显著高于129/J(P<0.05);Ins对A/J小鼠脂肪细胞脂解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Balb/cJ和129/J(P<0.01).表明A/J小鼠脂肪细胞对Ins敏感性高,Balb/cJ次之,129/J较低.这对研究不同种系的近交系小鼠的生理病理特征及是否易于发生与胰岛素抵抗有关的疾病将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文秀英;叶慕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将21只雄性大白兔随机等分成3组:环磷酰胺组(A组)、动脉粥样硬化对照组(B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观察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对高脂血症动物的血脂、抗体、补体以及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病变的影响.实验结束时发现:A、B两组的血脂、抗体、补体及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水平明显高于C组;A、B两组血脂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免疫指标相比有明显差异;A组的主动脉斑块面积和主动脉内膜厚度明显小于B组(P<0.01).本实验提示AS的发生与免疫反应有关,环磷酰胺可以减轻兔主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但不是通过降血脂途径.
作者:杨晓云;王琳;汪培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