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神经卒中单元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研究

韩笑;高处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卒中单元, rt-PA静脉溶栓,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卒中单元联合rt-PA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永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卒中单元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NIHSS)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表(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治疗21d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均<0.05),而观察组患者NHISS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卒中单元联合rt-PA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普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和预防策略研究

    目的 探讨普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行普外科手术治疗的3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发生感染的因素.结果 360例患者中共有47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3.06%;单因素分析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年龄≥55岁,手术时间>2h,手术切口长度≥10cm;手术切口为Ⅱ、Ⅲ类切口以及恶性病变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55岁、手术时间>2h,手术切口长度>10cm以及恶性病交等是引发患者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 普外科手术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感染发生率较高,其中患者年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恶性病变等均是引发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治疗过程中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

    作者:方圆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针灸结合吞咽训练治疗脑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究针灸结合吞咽训练治疗脑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 将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入院的44例脑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两组均采用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针灸疗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并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视频透视吞咽检查(VFSS)]和生活质量[吞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量表(EDQOL)]的差异性.结果 ①治疗3周后,观察组痊愈率及治疗总有效率均较对照组高(P均<0.05);②治疗3周后,两组SSA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观察组降幅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VFSS评分和EDQOL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P均<0.05),观察组增幅大干对照组(P<0.05).结论 针灸联合吞咽训练方案能增强脑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在改善吞咽训练治疗有效率的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锋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透明质酸联合稳定牙合垫治疗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透明质酸联合稳定牙合垫治疗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临床应用与疗效.方法 将2014-2016年因患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48位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行关节上腔注射透明质酸并联合稳定牙合垫的治疗,对照组只进行稳定牙合垫的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在治疗前后的大开口位、关节区疼痛指数及疗效评价上,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在治疗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时,关节上腔注射透明质酸联合稳定牙合垫明显优于单纯性的稳定牙合垫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文兵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棕榈酸诱导H9C2心肌细胞脂毒性损伤模型的建立

    目的 探讨棕榈酸(PA)对H9C2心肌细胞造成的影响,建立H9C2心肌细胞脂毒性损伤模型.方法 不同浓度(0.025、0.05、0.1、0.2、0.4、0.8 mmol/L) PA刺激H9C2心肌细胞24h,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选择浓度为0.4 mmol/L的PA刺激H9C2心肌细胞12、24、48h,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不同浓度PA刺激H9C2心肌细胞24h后用ROS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氧发生情况、用Tunel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0.4mmol/L PA刺激H9C2心肌细胞24h时,细胞增殖水平明显被抑制.与control组相比,PA浓度为0.2mmol/L时,细胞ROS水平及Tunel凋亡水平均有所增加,另外,细胞出现轻微凋亡相关形态学改交;当0.4mmol/L PA刺激H9C2心肌细胞24h时,细胞ROS和Tunel水平均出现明显增加,细胞质与细胞核均发生明显的细胞凋亡现象.结论PA浓度为0.4mmol/L刺激H9C2心肌细胞24h时即可建立起脂毒性心肌损伤模型.

    作者:周宇;刘涛;鲍翠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误诊为银屑病的玫瑰糠疹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8岁,已婚,系广东深圳人,因“全身起红斑、鳞屑1月余”于2016年9月12日入院.患者自诉于一月前无明显诱因四肢起多个粟粒大小的淡红色的丘疹,上覆少许银白色鳞屑,感瘙痒,后皮损逐渐增多变大并累及躯干等部位,在深圳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银屑病”.予以药物口服及外用(具体药名药量不详),效果欠佳.门诊以“银屑病”收入我科.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病”等传染病病史,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无手术史及外伤史.

    作者:余璐;张禁;易松柏;甄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利巴韦林注射剂在儿童感冒中的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探讨利巴韦林注射剂在儿童感冒中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选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调查我院儿童感冒高发期门诊急诊科儿童处方,按选取的时间段分为两组(2016组、2017组),比较并分析两组处方中利巴韦林注射剂用于儿童感冒的使用情况.结果 2016年3~4月儿童处方3285张,其中利巴韦林注射剂用于儿童感冒的处方56张,处方占有率为1.7%.用药中发现1例不良反应,可耐受,未经处理,停药后症状消失,用药后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未发现异常.2017年3~4月儿童处方4319张,其中利巴韦林注射剂用于儿童感冒的处方25张,处方占有率0.058%.用药中发现2例不良反应,用药后检查血常规,红细胞下降,停药后症状消失.结论 利巴韦林注射剂用于儿童感冒的处方数呈下降趋势,对儿童感冒的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考虑到急诊患儿用药的依从性,可根据病情必要时合理采用给药方式治疗,以减少利巴韦林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饶夏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 分析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28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进行治疗,在手术过程中配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体会.结果 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患者术后无血肿和脊髓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颈椎病脊髓压迫症状均显著缓解,且肌力恢复良好.结论 颈椎管狭窄症患者实施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时配合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有效率,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邓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囊肿开窗术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开窗术治疗鼻中隔黏膜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近3年来收治的9例鼻中隔囊肿,均经临床确诊,囊肿直径0.52~2.3cm,边界清楚,鼻中隔软骨受压.采用鼻内镜下开窗术治疗.结果 9例患者术后鼻部症状消失,鼻内镜下囊肿消失,无任何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开窗术治疗鼻中隔黏膜囊肿具有微创、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健勇;何本超;郑志刚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腺性膀胱炎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21、Bcl-2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P21、Bcl-2蛋白在正常膀胱、腺性膀胱炎(CG)以及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三种组织中表达水平和临床价值.方法 根据免疫组化法,对正常膀胱、CG以及BTCC三种组织中P21、Bcl-2蛋白各自的表达情况进行测定.结果 ①正常膀胱、CG以及BTCC三种组织中P21检出的阳性率依次为0/15(0%),17/60(28.33%)和38/85(44.70%),而Bcl-2的阳性率依次为2/15(13.33%),40/60 (66.67%),42/85(49.41%),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P21表达上,低级别要比高级别尿路上皮癌组显著更高,但Bcl-2阳性表达上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G转交为BTCC的进程中,P21、Bcl-2或可担任重要角色,作为前者演变为后者的提示指标;P21、Bcl-2检出阳性的CG患者,需做好对症治疗和加强随访.

    作者:汪洋;孔东波;郭宗华;杨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步长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对频发室性早搏所致心肌病患者心功能及心电图的影响

    目的 探究步长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对频发室性早搏(FPVC)所致心肌病患者心功能及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FPVC性心肌病患者为受试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美托洛尔治疗,联合组患者则在其基础上联合稳心颗粒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心电图指标[T波峰末间期(Tpe)、校正QT离散度(QTcd)]、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 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变化,分析两组患者1个月后治疗效果及1个月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结果 治疗1个月后,联合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LVEF、血清GSH-px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升,且联合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LVEDD、LVESD、Tpe、QTcd、血清MDA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且联合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治疗1个月内,两组患者各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步长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可安全有效的逆转FPVC所致心肌病患者心功能及心电图异常,对其预后恢复有利.

    作者:吴俊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氯丙嗪对肺腺癌A549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抑制作用

    目的 探讨氯丙嗪对肺腺癌A549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是否具有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氯丙嗪与肺腺癌A549细胞共孵育后,观察该细胞生长能力、克隆形成能力、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Westernblot检测CaMK Ⅱ、c-Fos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MTT结果显示氯丙嗪能显著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的增殖生长能力,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显示氯丙嗪明显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的克隆形成,Traswell小室迁移、侵袭实验显示氯丙嗪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的迁移及侵袭,Western blot显示氯丙嗪明显下调肺癌A549细胞的CaMKⅡ、c-Fos蛋白表达(P均<0.05);上述抑制作用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氯丙嗪对肺腺癌A549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等恶性生物学行为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CaMKⅡ/c-Fos通路下调有关.

    作者:王娱;颜洪竹;张伟;杨世俊;韦先明;邹娟;徐东东;宁志丰;刘复兴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两种不同接产方式在促进自然分娩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会阴保护与自由体位联合会阴无保护接生方式对于促进自然分娩的效果差异.方法 随机选取行自然分娩的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技术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按照传统的会阴保护技术分娩,观察组选择自由体位联合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分娩,比较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及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均<0.05).观察组会阴完整率高于对照组,侧切率及会阴Ⅱ度裂伤率则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新生儿窒息率、肩难产发生率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讨论 自由体位联合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能明显缩短第二产程时间,减少会阴裂伤、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利于改善母婴结局.

    作者:温改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血清NO、ET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高血压对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7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使用氨氯地平,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比较两组血清NO、ET水平、血压变异性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NO、ET及血压变异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高血压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NO、ET水平,减轻其血压变异性,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史景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七氟烷与丙泊酚麻醉对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平均动脉压及心率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七氟烷与丙泊酚麻醉对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平均动脉压及心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胃肠道肿瘤老年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丙泊酚进行麻醉,观察组使用七氯烷进行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手术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麻醉后,观察组MAP、HR明显较对照组高,患者睁眼时间、气管插管拔管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且其心率过缓、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七氟烷麻醉相较于丙泊酚麻醉在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中具有更好的优势,其具有麻醉效果好、患者更易接受等优势,可有效稳定患者麻醉后的脉压及心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安全性更高.

    作者:刘艳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磁性纳米粒在传感器中的应用进展

    磁性纳米粒是一种处于纳米级的磁性材料,不但具有普通纳米粒的特点,还具有特殊的磁学性质,已成功应用于磁共振成像、药物和基因递送、癌症治疗及组织工程等方面.而将磁性纳米粒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应用到生物医药领域的传感器中,能显著提高传感器检测的灵敏度和稳定性.本文介绍了磁性纳米粒在电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丝网印刷传感器、光学传感器及压电传感器中的新应用现状,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作者:王诗;樊璨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关节镜下内固定对低能量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的影响

    目的 探究关节镜下内固定对低能量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0例低能量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采用关节镜下内固定治疗,对照组80例采用切开复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关节镜下内固定可显著提高低能量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加速患者康复.

    作者:郭俊超;刘军科;杨亚娟;王云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对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对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实施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及对照组(实施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每组40例.比较两组术后卵巢功能及卵巢储备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的血清E2、FSH、LH水平组间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两组间血清卵巢功能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两组患者INHB、AM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对照组INHB、AMH水平较术前下降,且较观寨组显著,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卵巢良性肿瘤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卵巢储备功能所受影响小,术后恢复好,手术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赵亚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雷公藤红素在棕榈酸诱导心肌细胞凋亡中的协同作用

    目的 评价雷公藤红素(celastrol,Cel)在棕榈酸诱导心肌细胞凋亡中的协同毒性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为雷公藤红素进入临床实验,降低心脏毒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心肌细胞H9C2生长至汇合度达到约80%时,用不同浓度雷公藤红素(100、200、400、800、1600nmol/L)处理或与棕榈酸(PA,0.1 mmol/L)联合作用于心肌细胞H9C2.检测心肌细胞活力、胞内激活型Caspase3以及ROS水平的变化.结果 雷公藤红素单独作用H9C2,且浓度在800 nmol/L及以下时,对心肌细胞活力和激活型Caspase3产物没有明显影响(P>0.05),浓度达到1600nmol/L时,表现出明显毒性作用(P<0.05).而当雷公藤红素与棕榈酸共同处理时,200nmol/L的雷公藤红素就能够明显下调心肌细胞的活力,增加胞内激活型Caspase3积累,并呈现出雷公藤红素剂量依赖性增加.且联合作用时,ROS含量是雷公藤红素单独作用时的5倍,是棕榈酸单独作用时的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剂量的雷公藤红素与高脂对心肌细胞存在协同心肌毒性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增加胞内的氧化应激反应进一步放大Caspase3信号通路介导的心肌细胞凋亡.

    作者:安琪;杨晓松;张雪洁;吴基良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显微镜下手术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显微镜下手术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治疗的84例单节段CS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2例.观察组采取显徽镜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对照组则常规实施ACDF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并发症及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两组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组间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镜下手术治疗单节段CSR效果确切,术中对出血控制效果好,进而可降低术中出血量,提升患者康复质量.

    作者:刘广生;王超杰;尤渊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右美托咪定滴鼻镇静在小儿口腔手术的半数有效剂量分析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滴鼻镇静在患儿口腔手术的半数有效剂量.方法 将我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小儿口腔手术患儿36例作为研究对象,口腔手术前30min采用右美托咪定滴鼻镇静,采用改良Dixon法以首剂量2.0μg/kg,梯度0.1 μg/kg,Ramsay评分3~4分为目的评分测定镇静的半数有效剂量(CP50).结果 36例患儿均完成右美托咪定滴鼻研究,经Probit分析得出,右美托咪定在患儿口腔手术镇静的CP50为1.560μg/kg,95% CI:1.380 ~1.720;浓度-有效概率回归方程Ln[p/(1-p)]=-12.408+ 2.531X,36例患儿均未出现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嗜睡、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1例患儿出现低血压,2例患儿出现口干症状,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右美托咪定在患儿口腔术前滴鼻镇静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耐受及接受程度高,半数有效剂量为1.560μg/kg.

    作者:詹银周;郭春明;蔡楚源;陈朝板;张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湖北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