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钻孔引流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丁敏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护理干预, 钻孔引流, 术后并发症
摘要: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钻孔引流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行钻孔引流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日常生活能力较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对高血压脑出血钻孔引流患者提供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末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对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对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实施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及对照组(实施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每组40例.比较两组术后卵巢功能及卵巢储备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的血清E2、FSH、LH水平组间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两组间血清卵巢功能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两组患者INHB、AM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对照组INHB、AMH水平较术前下降,且较观寨组显著,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卵巢良性肿瘤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卵巢储备功能所受影响小,术后恢复好,手术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赵亚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两种不同接产方式在促进自然分娩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会阴保护与自由体位联合会阴无保护接生方式对于促进自然分娩的效果差异.方法 随机选取行自然分娩的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技术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按照传统的会阴保护技术分娩,观察组选择自由体位联合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分娩,比较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及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均<0.05).观察组会阴完整率高于对照组,侧切率及会阴Ⅱ度裂伤率则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新生儿窒息率、肩难产发生率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讨论 自由体位联合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能明显缩短第二产程时间,减少会阴裂伤、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利于改善母婴结局.

    作者:温改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无痛结肠镜检查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无痛结肠镜检查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60例无痛结肠镜检查术患者,随机分成丙泊酚组(p组),依托咪酯组(E组),丙泊酚+依托咪酯组(PE组),每组20例.记录三组麻醉前(T0),给药后1min(T1)、3min(T2)、5min(T3),术毕时(T4)的MAP、HR值,记录术中肌阵挛、体动、呃逆、术后恶心、呕吐、腹胀等不良反应,同时记录停药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结果 与T0时比较,T1~T4时E组、PE组中MAP变化不大,P组在T1 、T2时降低(P均<0.05);肌阵挛、术后恶心、呕吐E组高于P组、PE组(P均<0.05),三组停药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比较无差异(P均>0.05).结论 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无痛结肠镜检查宋,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作者:袁桂婵;陈淦贤;黄礼云;喻志斌;伍观嫦;叶强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七氟烷与丙泊酚麻醉对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平均动脉压及心率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七氟烷与丙泊酚麻醉对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平均动脉压及心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胃肠道肿瘤老年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丙泊酚进行麻醉,观察组使用七氯烷进行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手术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麻醉后,观察组MAP、HR明显较对照组高,患者睁眼时间、气管插管拔管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且其心率过缓、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七氟烷麻醉相较于丙泊酚麻醉在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中具有更好的优势,其具有麻醉效果好、患者更易接受等优势,可有效稳定患者麻醉后的脉压及心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安全性更高.

    作者:刘艳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利巴韦林注射剂在儿童感冒中的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探讨利巴韦林注射剂在儿童感冒中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选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调查我院儿童感冒高发期门诊急诊科儿童处方,按选取的时间段分为两组(2016组、2017组),比较并分析两组处方中利巴韦林注射剂用于儿童感冒的使用情况.结果 2016年3~4月儿童处方3285张,其中利巴韦林注射剂用于儿童感冒的处方56张,处方占有率为1.7%.用药中发现1例不良反应,可耐受,未经处理,停药后症状消失,用药后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未发现异常.2017年3~4月儿童处方4319张,其中利巴韦林注射剂用于儿童感冒的处方25张,处方占有率0.058%.用药中发现2例不良反应,用药后检查血常规,红细胞下降,停药后症状消失.结论 利巴韦林注射剂用于儿童感冒的处方数呈下降趋势,对儿童感冒的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考虑到急诊患儿用药的依从性,可根据病情必要时合理采用给药方式治疗,以减少利巴韦林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饶夏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硫酸亚铁叶酸片联合rhEPO在预存式自体输血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硫酸亚铁叶酸片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在预存式自体输血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7年8月术中失血量>400mL,血细胞比容>0.33,无预存血禁忌证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观察组术前7d口服硫酸亚铁叶酸片400mg/次,3次/d;术前3d至术后3d rhEPO隔日150U/Kg,肌肉注射,用至术后第3d,术前3d采血300 ~400mL;对照组直接预存血.记录两组患者术前3h、术后1d、术后4d的RBC、Hb、HCT、术中失血量、平均末后住院时间.结果 与采血前比较,两组术前3h、术后1d、术后4d的RBC、Hb、HCT都有所降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前3h、术后1d、术后4d、的RBC、Hb、HCT明显增高,术中失血量少,平均术后住院时间短,恢复情况明显好转(P均<0.05).结论 硫酸亚铁叶酸片联合rhE-PO用于预存式自体输血,可充分发挥患者造血潜能和贮备功能,显著改善患者贫血状态.

    作者:周玉平;徐幸;陈桃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腺性膀胱炎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21、Bcl-2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P21、Bcl-2蛋白在正常膀胱、腺性膀胱炎(CG)以及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三种组织中表达水平和临床价值.方法 根据免疫组化法,对正常膀胱、CG以及BTCC三种组织中P21、Bcl-2蛋白各自的表达情况进行测定.结果 ①正常膀胱、CG以及BTCC三种组织中P21检出的阳性率依次为0/15(0%),17/60(28.33%)和38/85(44.70%),而Bcl-2的阳性率依次为2/15(13.33%),40/60 (66.67%),42/85(49.41%),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P21表达上,低级别要比高级别尿路上皮癌组显著更高,但Bcl-2阳性表达上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G转交为BTCC的进程中,P21、Bcl-2或可担任重要角色,作为前者演变为后者的提示指标;P21、Bcl-2检出阳性的CG患者,需做好对症治疗和加强随访.

    作者:汪洋;孔东波;郭宗华;杨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患者的镇静效果和麻醉药物的剂量节俭作用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全身麻醉中的镇静疗效及其对剂量的节俭作用.方法 本院接收的90例全身麻醉病例,结合不同的麻醉辅助方式对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辅助使用氯化钠(0.9%)注射液+丙泊酚进行诱导麻醉;观察组:右美托咪定+丙泊酚进行诱导,比较两组病例的麻醉效果,及丙泊酚的用量.结果 麻醉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依次为(1.93±0.25)分和(3.25±0.68)分,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丙泊酚用量上两组依次为(36.12±0.67)mg和(109.22±15.67)mg,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有较好的镇静、镇定效果,剂量节俭,可以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作者:杨丽;任贤俊;董文理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基于King达标理论为框架的心理护理干预对胃癌化疗患者SAS评分的影响

    目的 对胃癌化疗后患者进行实施以King达标理论为框架的心理护理干预,探讨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SAS评分产生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64例胃癌化疗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以King达标理论为框架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的胃癌化疗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变化情况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呈显著降低(P<0.05),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结论 对胃癌化疗患者采用King达标理论为框架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降低患者焦虑水平,改善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提高,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祝学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T管护理模式在胆道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T管护理模式在胆道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从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64例进行胆道外科手术患者,对照组32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2例进行T管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9.4%,对照组为3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6.9%,对照组为71.9%,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道外科手术患者进行T管护理模式治疗,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黎伟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悬吊下躯干控制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运动功能的作用效果

    目的 讨论悬吊下躯干控制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运动功能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本院康复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予悬吊下躯干控制训练,对照组则予桥式运动疗法.观察两组患者的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Berg平衡量表(BBS)、躯干控制能力测验(TCT)、10m大步行速度(10mMWS).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的FAC、BBS、TCT、10mMW均有所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的FAC、BBS、TCT、10mMWS均较对照组增加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悬吊下躯干控制训练能够提高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运动功能.

    作者:黄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泪囊鼻腔吻合联合泪道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泪囊鼻腔吻合联合泪道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崇阳县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慢性泪囊炎患者46例.局麻下行泪囊鼻腔吻合联合泪道置管术,术后3~6月拨管,拨管后随访6~12月,观察患者溢泪、溢脓及泪道冲洗情况.结果 3~6月拨管后,冲洗泪道全部通畅.除2例患者泪小点轻度撕裂、2例术后拨纱条鼻腔少许出血加压填塞后好转外,其余无不良反应.随访6~12月,42例治愈,2例好转,2例无效,治愈率91.3%,总有效率95.6%.结论 泪囊鼻腔吻合联合泪道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手术操作不复杂,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适合基层医院应用的较好方法,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宋艳;王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棕榈酸诱导H9C2心肌细胞脂毒性损伤模型的建立

    目的 探讨棕榈酸(PA)对H9C2心肌细胞造成的影响,建立H9C2心肌细胞脂毒性损伤模型.方法 不同浓度(0.025、0.05、0.1、0.2、0.4、0.8 mmol/L) PA刺激H9C2心肌细胞24h,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选择浓度为0.4 mmol/L的PA刺激H9C2心肌细胞12、24、48h,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不同浓度PA刺激H9C2心肌细胞24h后用ROS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氧发生情况、用Tunel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0.4mmol/L PA刺激H9C2心肌细胞24h时,细胞增殖水平明显被抑制.与control组相比,PA浓度为0.2mmol/L时,细胞ROS水平及Tunel凋亡水平均有所增加,另外,细胞出现轻微凋亡相关形态学改交;当0.4mmol/L PA刺激H9C2心肌细胞24h时,细胞ROS和Tunel水平均出现明显增加,细胞质与细胞核均发生明显的细胞凋亡现象.结论PA浓度为0.4mmol/L刺激H9C2心肌细胞24h时即可建立起脂毒性心肌损伤模型.

    作者:周宇;刘涛;鲍翠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暴露式小鼠气管灌注炭黑颗粒染毒方法的优化

    目的 探讨灌注炭黑颗粒的浓度和体积对暴露式气管灌注小鼠存活状况的影响,从而提高染毒动物的存活率.方法 将108只雄性C57BL/6(体质量16~18 g)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2.5、25 mg/mL炭黑颗粒(Printex90)染毒组,每组分为3个亚组,采用暴露式气管灌注法,分别一次性灌注体积为0.05、0.10、0.15mL染毒溶液,灌注24h后颈椎脱臼处死,肉眼观察小鼠肺组织的变化,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当炭黑浓度为2.5 mg/mL,灌注体积为0.05 mL时,小鼠全部存活,肺组织出现充血及炎性细胞浸润,但随着灌注体积的增加,小鼠存活率下降至83.3%,肺部炎症反应逐渐加剧,支气管壁增厚;当炭黑浓度为25 mg/mL时,随着灌注体积的增加小鼠的存活率下降至66.7%,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内支气管壁增厚,沉积大量的炭黑颗粒,出现较明显充血和炎性细胞的浸润.结论 当炭黑颗粒浓度为2.5 mg/mL,灌注体积为0.05 mL时,小鼠存活率高,该条件可为后期开展重复剂量气管灌注炭黑颗粒的慢性毒性实验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

    作者:蒋永红;舒涛;涂宏松;刘锐;陈倩;周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脑出血患者营养状态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究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脑出血患者营养状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入院治疗的重症脑出血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3例.两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医院普通流质食物,观察组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比较两组营养状态及预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TP、PA、Alb、Hb水平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心功能衰竭、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消化系统症状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可有效改善重症脑出血患者机体营养状态,降低预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灰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血清NO、ET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高血压对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7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使用氨氯地平,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比较两组血清NO、ET水平、血压变异性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NO、ET及血压变异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高血压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NO、ET水平,减轻其血压变异性,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史景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参蛤定喘胶囊对支气管哮喘防治效果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参蛤定喘胶囊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270例门诊和住院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103例、对照组92例、常规组75例.常规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吸入剂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参蛤定喘胶囊口服;对照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口服;三组均足量用药6个月.观察三组患者治疗3个月、6个月临床控制有效率、肺功能变化情况及停药后6个月内哮喘的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在临床有效率、肺功能改善方面均高于常规组;观察组复发率均低于常规组和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临床有效率、肺功能改善方面基本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参蛤定喘胶囊对支气管哮喘治疗有效,效果与孟鲁司特钠相当,且预防效果优于孟鲁司特钠.

    作者:吴平路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囊肿开窗术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开窗术治疗鼻中隔黏膜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近3年来收治的9例鼻中隔囊肿,均经临床确诊,囊肿直径0.52~2.3cm,边界清楚,鼻中隔软骨受压.采用鼻内镜下开窗术治疗.结果 9例患者术后鼻部症状消失,鼻内镜下囊肿消失,无任何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开窗术治疗鼻中隔黏膜囊肿具有微创、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健勇;何本超;郑志刚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微创血肿穿刺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观察

    目的 探究微创血肿穿刺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脑出血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5例患者进行传统的开颅手术,观察组65例患者则进行徽创血肿穿刺术,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手术各项指标、NIHSS评分、BI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脑内血肿清除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均<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创血肿穿刺术能够显著提高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改善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高寒冰;庞广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 分析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28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进行治疗,在手术过程中配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体会.结果 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患者术后无血肿和脊髓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颈椎病脊髓压迫症状均显著缓解,且肌力恢复良好.结论 颈椎管狭窄症患者实施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时配合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有效率,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邓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湖北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