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

范远威;王永;刘勇;朱宝山;吕伟

关键词: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疗效
摘要:目的 观察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治疗COPD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吸氧、抗炎、止咳化痰、解痉平喘、对症支持及BiPAP等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每次剂量为50μg/500μg(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2次/d,疗程均为10d.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32/34),对照组为76.5%(26/34),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HR)及呼吸频率(RR)均明显下降,动脉血氧分压(PaO2)、用力肺活量(FVC)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均明显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联合BiPAP治疗COPD患者可以明显改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降低HR和RR,改善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30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基础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究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基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0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牙周状况制定牙周治疗计划,初诊和治疗后6个月复诊时均拍摄全口根尖片,并使用Florida探针检查,观察治疗前后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牙齿松动度和出血指数(BI)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PD、CAL、BI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牙齿松动程度Ⅰ级占比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牙齿松动Ⅱ级占比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基础治疗效果可靠,可有效改善患者牙周炎症,有助于维持牙周组织健康,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顾梦;王晶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抽取在本院进行治疗的8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临床治疗不同方案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4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2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两组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情况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余细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拉贝洛尔联合硫酸镁治疗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对临床疗效、并发症及尿蛋白的影响

    目的 研究子痫前期重度者行拉贝洛尔和硫酸镁联合治疗对临床疗效、并发症及尿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诊治为子痫前期重度40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地分析,按照临床治疗时所用不同方案分成两组,将行单纯硫酸镁治疗19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行拉贝洛尔和硫酸镁联合治疗20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24h尿蛋白水平进行对比及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和平均动脉压分别为(82.53 ±8.52)mmHg、(134.26 ±18.12)mmHg和(98.15 ±10.30) mmHg均比对照组优(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率和24h尿蛋白水平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子痫前期重度者行拉贝洛尔和硫酸镁联合治疗可稳定血压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且改善患者尿蛋白水平,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作者:钟凯苑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探究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产妇产后盆底康复与性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产妇产后盆底康复和性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 将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盆底功能障碍产妇随机分成两组进行研究:分别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产妇则实施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力恢复情况、治疗前后的性交疼痛状况和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治疗后的盆底肌力恢复情况和性交疼痛改善状况优于对照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肌康复治疗可有效恢复产妇产后盆底肌力,且并发症少,适合推广.

    作者:吴宇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

    目的 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一般性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措施,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护理满意度为97.50%,SAS评分和SDS评分分别为(38.48 ±3.54)分和(40.93 ±4.16)分,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50%,护理满意度为67.50%,SAS评分和SDS评分分别为(43.58 ±4.96)分和(45.36 ±4.22)分,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有利于提升治疗效果和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谭亚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感染途径及发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收入院的126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从细菌培养、感染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主要的病原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常见,占30.2%;主要的的感染途径是牙源性感染,占64.3%;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职业、是否合并有糖尿病、入院白细胞数(>10×109/L)、间隙受累数量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性别、年龄、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情较急,易造成严重危害,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其发生.

    作者:何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高脂负荷大鼠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紫苏籽油、红花籽油、花生四烯酸(AA)四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高脂负荷大鼠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72只初断乳雌雄各半SD大鼠,喂食高脂饲料复制高脂血症模型,造模成功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6组,除阴性对照组和阳性高脂组外,均喂食普通饲料,同时每组分别灌喂DHA、紫苏油、红花籽油和花生四烯酸.连续灌胃饲养8周,测定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结果 与阳性高脂组相比,紫苏籽油、红花籽油和花生四烯酸均能显著升高大鼠血清中NO含量(P<0.01),DHA和紫苏籽油显著降低血清中ET-1含量(P<0.01),紫苏籽油和花生四烯酸能升高血清中VEGF含量(P<0.01).结论紫苏籽油能综合保护高脂负荷大鼠血管内皮,其机制可能与它促进大鼠体内NO、VEGF合成,抑制ET-1合成有关.

    作者:马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24h动态心电图在中老年患者行胸腔镜治疗前手术风险评估的价值

    目的 分析24h动态心电图在中老年患者行胸腔镜治疗前手术风险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心胸外科收治的中老年胸腔镜手术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150例,常规风险评估,常规心电图检查与心内科会诊检查,指导术前准备工作.观察组150例,术前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观察组ASAⅡ级高于对照组,观察组ASAⅠ级比重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心电图异常率、冠脉CT与食管超声应用率、术前作用于心脏药物使用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循环紊乱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中HR、SBP、DBP的峰值与谷值差值分别为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中老年患者行胸腔镜治疗前手术风险评估中,采用24h动态心电图复查,有助于更准确的评估手术风险,识别高风险患者,进而提高风险控制水平.

    作者:周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肾囊肿23例的探析

    目的 探讨经B超引导穿刺微创治疗肾囊肿的方法.方法对我院2010年3月至2015年9月共计23例肾囊肿采取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抽吸加无水乙醇注入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术后1月复查,痊愈16例;好转7例,囊肿直径仍>4cm,经再次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抽吸加无水乙醇注入治疗1~3次后痊愈;无效0例.结论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抽吸加无水乙醇注入治疗单纯性肾囊肿,不需要开放手术,创伤较小,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宋亚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2型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与尿蛋白、血脂及肝酶的关系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中尿微量白蛋白(mAlb)、β2微球蛋白(β2-MG)及白蛋白与肌酐的比值(ACR)、血脂及肝酶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已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资料,根据HbAlc结果判定分为未达标组与达标组,采集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相关指标等进行比较.结果与HbAlc未达标组比较,达标组的mAlb、β2-MG、ACR、24 h尿蛋白总量(UTP)、甘油三酯及肝酶均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Alb、β2-MG、ACR、UTP与HbAl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43,0.836,0.811,0.885,P均<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bA1c是否达标对血糖外多种因素均有影响,高HbA1c水平可促进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发展,而开展早期肾损害指标的检测可有效延缓及防止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作者:周小海;马华林;汤杰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黄葵胶囊(HKC)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效果.方法84例DN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在控制血糖、血压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缬沙坦,80 mg口服,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HKC,2.5g口服,3次/d.两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 两组治疗后24h尿白蛋白定量(24h UTA)、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4h尿蛋白定量(24h UTP)、尿β2微球蛋白(U-β2MG)、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浓度均明显下降(P均<0.05),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均<0.05).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头晕,1例恶心,均自行缓解.两组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HKC联合缬沙坦治疗DN可以明显降低患者尿蛋白及尿白蛋白,改善肾功能,降低血脂及血糖,明显优于单用缬沙坦.

    作者:汤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咪达唑仑与地西泮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对照研究

    目的 对照分析地西泮、咪达唑仑(MDZ)治疗癫痫持续状态(SE)的疗效.方法 将2014年2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145例S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45例分为MDZ组76例,地西泮组69例;对比两组的疗效、SE得到控制及恢复意识的时间、不良反应.结果 地西泮组有效率为81.16%,MDZ组为93.42%, MDZ组恢复意识的时间与SE得到控制的时间均较短,不良反应较少,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Z治疗SE的疗效优于地西泮.

    作者:徐达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抗菌药物引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懈症致死亡1例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与头孢哌酮舒巴坦均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适用于由已检出或疑为敏感细菌所致的全身和/或局部细菌感染,包括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腹腔、皮肤、软组织、骨骼、关节等感染的治疗,具有广谱、高效、低毒性等特点.但随着此类药物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在逐渐升高,现将近期出现的1例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致中毒性表皮坏死松懈症(TEN)死亡病例综合分析,以加强医护人员及患者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的罕见不良反应的认识,确保安全合理用药.

    作者:杨梦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早期声门型喉癌的临床治疗分析

    喉癌是耳鼻咽喉头颈肿瘤中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目前国内关于喉癌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手术治疗及综合治疗.本文通过介绍早期声门型喉癌不同的治疗手段,为患者提供一些可行性意见.

    作者:王全;何晓松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牙列缺失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评价牙列缺失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322例牙列缺失患者,运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中文版)、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统计并分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影响因素.结果牙列缺失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79.30 ±8.74)分,患者疾病不确定感风险偏高.社会支持、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教育背景、消极应对方式、经济能力、生活习惯是其疾病不确定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牙列缺失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较高,无牙颌修复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其疾病不确定感风险,提高无牙颌患者修复治疗成功率.

    作者:张丽;程亚杰;夏菁;程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女性月经周期对丙泊酚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的影响

    目的 观察女性月经周期对丙泊酚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妇科手术的20~40岁女性患者80例,根据血清孕酮浓度分为卵泡期组和黄体期组,每组40例.应用Marsh药代动力学模型,靶控输注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起始血浆浓度设为3.5μg/mL,相邻靶浓度比值为1.1.计算两组患者入睡时丙泊酚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EC 50)及置信区间.结果 卵泡期组患者入睡时丙泊酚EC 50为4.81μg/mL,95%可信区间(4.56~5.08)μg/mL;黄体期组患者入睡时丙泊酚EC50为4.19μg/mL,95%可信区间(3.87~4.54)μg/mL,与卵泡期组比较,黄体期组EC50降低(P<0.01).结论 与卵泡期相比,黄体期丙泊酚麻醉诱导用量明显减少.

    作者:张建辉;谭智进;曾友雄;李镇铭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Tim-3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研究进展

    T细胞免疫球蛋白域黏蛋白域蛋白-3(Tim-3)是调节Th1细胞免疫应答的关键细胞因子,表达于多种免疫细胞表面.Tim-3的表达可抑制Th1细胞活性和IFN-γ的产生,为重要负性免疫调节因子.Tim-3配体Galectin-9亦涉及多种免疫细胞的功能作用,Galectin-9阻断抗体显著抑制了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的增殖和IL-2,IL-4,IL-6,IL-10,IL-17A,IFN-α等细胞因子的分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涉及多脏器功能损害,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原型.研究显示Tim-3在SLE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Tim-3表达水平也与SLE疾病活跃程度密切相关,Tim-3/Galectin-9途径可能成为SLE的新型治疗策略.本文通过对近期Tim-3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认为Tim-3表达水平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改变及用于人类SLE疾病的靶向治疗仍需要继续深入研究.

    作者:金来润;袁慧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治疗COPD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吸氧、抗炎、止咳化痰、解痉平喘、对症支持及BiPAP等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每次剂量为50μg/500μg(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2次/d,疗程均为10d.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32/34),对照组为76.5%(26/34),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HR)及呼吸频率(RR)均明显下降,动脉血氧分压(PaO2)、用力肺活量(FVC)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均明显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联合BiPAP治疗COPD患者可以明显改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降低HR和RR,改善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范远威;王永;刘勇;朱宝山;吕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评价多层螺旋CT对肠系膜血管损伤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肠系膜血管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术前CT诊断为肠系膜血管损伤的11例患者,结合手术结果,分析多层螺旋CT对肠系膜血管损伤的诊断特异性及损伤部位的准确率.结果11例患者中经手术证实,多层螺旋CT诊断特异性及损伤部位的准确率诊断符合率为90.9%(10/11).11例患者中,CT表现为小肠系膜血肿伴系膜脂肪内渗出8例,结肠系膜血肿3例,其中1例经术中证实为脾下极撕裂伤.伴随表现中,合并肠曲间积液11例,合并肠壁水肿4例,肠梗阻1例,失血性休克6例.结论多层螺旋CT对肠系膜血管损伤定性及损伤部位的准确性较高,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邵建中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早期高压氧综合治疗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临床疗效的分析

    目的 分析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采用早期高压氧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4例.给予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高压氧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颅内血肿量并无明显变化(P>0.05),而观察组ADL、GCS评分、GO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水肿程度、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早期高压氧综合治疗的效果显著,且具有一定的疗效,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及应用.

    作者:黄锦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湖北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