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兰;胡聂
众所周知,肥胖症是与代谢直接相关的疾病,主要是由于体内摄入过多的脂肪相堆积以及脂类的代谢紊乱造成;脂肪的过多堆积出现在发病的初始阶段,但是随着时间的迁移和脂肪堆积的加剧,便会出现伴随的代谢紊乱,而且无论脂类代谢紊乱还是糖代谢的紊乱,往往是引发多种疾病的原因[1,2],如:内脏脂肪过多、高血压、血脂障碍、糖尿病、肿瘤、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等多种慢性病。大量研究表明,运动锻练,尤其是有氧运动能改善与肥胖有关的因子如瘦素( Leptin,LEP)、神经肽( Neuropeptide )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在血中的浓度变化,调节代谢功能,增加热能消耗,促进脂肪的分解[3]。另有研究证实,有氧运动还可以抑制脂肪的合成,促进其异化[4]。基于大量文献报道运动对减肥的作用,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运动这一绿色环保的健康减肥方式。但是运动减肥的机制却一直没有明确的界定,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的探讨。
作者:袁红;张淑芳;贾绍辉;陈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优化苦瓜多糖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条件。方法利用SAS软件和响应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料液比、微波功率以及提取时间为自变量,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微波辅助提取多糖的佳条件为:微波功率413.10W,提取时间14.35min,料液比l∶19.22(W∶V)。多糖的平均提取率达到4.798%,与预测的理论值4.819%相差甚少。结论响应面法优化微波辅助工艺提取苦瓜多糖所得到的条件参数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作者:陈洋洋;李盈蕾;周燕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总结28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扩张型心肌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010~2013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8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后26例患者症状缓解,好转出院,2例转上级医院治疗。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和护理方法,可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
作者:张琼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B超监护下采用宫腔镜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粘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B超监护下采用宫腔镜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月经周期恢复时间及复发率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监护下采用宫腔镜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可有效改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卢平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老年性阴道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6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方法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患者,治愈率(93.02%)与对照组(83.72%)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适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其痊愈的速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成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药品是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疾病,但也能对人造成伤害甚至致命的特殊商品。药品的这种双重属性,决定了药品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医院是药品使用及药物临床试验的主要场所,强化医疗机构药品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医院管理者思考和必须面临的课题。本文拟从分析医院存在的药品风险因素入手,探索医疗机构药品风险管理的策略和方法,以期对提高医疗机构药品风险的可控性有所借鉴。
作者:夏松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双管负压引流病人的护理方法,为该类患者的护理提供一定护理经验。方法对62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改用双管负压引流术引流切口,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总结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体会。结果62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患者采用双管负压引流可以有效防止并发症、特别是皮下积液的产生。
作者:周秋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传统教具与自动分娩模型在妇产科实践教学中结合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0名临床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传统教具组和观察组,每组40人。传统教具组采用传统的示教法教学,观察组采用传统教具与自动分娩模型相结合方法教学。结果观察组本科生临床操作技能、理论成绩高于传统教具组(P<0.05),观察组本科生认为传统教具与自动分娩模型在妇产科实践教学中的结合应用有利于妇产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妇产科操作技能的熟练掌握。结论传统教具与自动分娩模型在妇产科实践教学中的结合应用统一了见习的虚拟性与教育的真实性;该方式还可将学习的自主性与可控性统一起来。
作者:甘望农;施玲;蔡惠兰;李慧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多西紫杉醇修饰的人工晶体对眼组织相容性的影响,为人工晶体的新型生物材料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空气等离子技术,用多西紫杉醇对疏水性人工晶体表面进行修饰处理。16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只。对照组:手术植入疏水性人工晶体;实验组:手术植入表面经多西紫杉醇修饰后疏水性人工晶体。比较人工晶体经多西紫杉醇处理后和处理前其表面亲水性的变化,两组均在手术后24 h通过闪耀斑发生情况评估炎症感染程度,光镜下观察人工晶体周围组织炎症反应情况。结果通过对比多西紫杉醇处理前后的人工晶体亲水性改变,结果显示经过多西紫杉醇处理后晶体的亲水性明显增加,主要表现是接触角差异(78±6°VS 158±9°),与A组比较,B组的闪耀斑明显低于A组(230±10 VS 260±13);与A组比较,B组在术后24h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周围组织炎症细胞浸润计数结果明显低于A组(11±6 VS 103±22)。结论多西紫杉醇可通过等离子技术修饰人工晶体表面以增加其亲水性,进而增加了人工晶体和眼组织的组织相容性。
作者:余琦;周炼红;田明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晚期肝癌患者介入化疗栓塞术后护理模式的规范化应用,提高患者介入术后的舒适度。方法50例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肝癌介入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循证护理的理论,结合文献归纳整理并制定出优护理方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结果观察组介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有显著减低(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晚期肝癌介入术后循证护理是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疗效的有效途径。
作者:黄春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总结度洛西汀治疗老年人糖尿病周围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52例老年人糖尿病周围神经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在采用控制血糖的基础治疗前提下,对照组采用阿米替林治疗,治疗组采用度洛西汀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4周进行疼痛视觉评分,并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1周、2周、4周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期相比,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观察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度洛西汀应用于老年人糖尿病周围神经痛的疗效与阿米替林相近,但是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晏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反流性咽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太和医院耳鼻咽喉门诊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就诊的90例反流性咽喉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泮托拉唑组)、B组(铝碳酸镁组)、C组(联合用药组),每组30例,治疗4周为1个疗程,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各项指标变化。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A组与B 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C 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A、B 组(P<0.01);3组患者治疗前反流症状指数量表( RSI)和反流检查积分量表( RFS)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P>0.05),治疗后RSI和RF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A、B组与同期C组比较评分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泮托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反流性咽喉炎优于单一用药,值得推广。
作者:任玉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早产儿实施不同的肠外营养策略,探讨和分析其对早产儿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所收治的75例早产儿,根据其住院时间的先后顺序随机分组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对早产儿较晚地给其进行少量营养支持。试验组:对早产儿进行早期定量肠外营养支持。结果经过肠外营养支持后,试验组的生理性体重出现下降和恢复时间要明显短于对照组,体重日增长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宫外生长迟缓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此外,对照组发生电解质紊乱和低血糖几率明显高于观察组,而观察组发生高血糖和低血钙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对早产儿实施早期定量肠外营养,能够促进早产儿的早期发育,进而促进小儿健康成长。
作者:徐燕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奥曲肽配伍使用立止血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6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首次应用奥曲肽100μg静脉推注,再以25μg/h,维持3~5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立止血1 kU静脉推注同时肌注1 kU,然后每8h肌注1kU,3d后改为12h肌注1 kU。分别观察6、12、24、48、72h的止血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6、12、24、48和72 h止血率,对照组分别为38.7%、48.4%、54.8%、58.1%和61.3%;观察组分别为52.9%、64.7%、76.5%、91.1%和94.1%;两组6、12和24h止血率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48和72h止血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奥曲肽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较好的近期疗效,配伍使用立止血效果更佳。
作者:谢先火;程景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脐带脱垂的发生率、治疗措施及母婴预后。方法对18例脐带脱垂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脐带脱垂患者中1例因入院时胎心微弱仅20~25bpm,家属决定放弃胎儿,采取阴道分娩,分娩一早产死婴;余17例在臀高脚低位、上托胎先露减轻及解除脐带受压后行剖宫产术,其中1例新生儿死亡,16例新生儿预后良好;母亲均预后良好。结论规范到位的产前检查、及早识别脐带脱垂的易发因素,对患者加强产前教育,对隐性脐带脱垂者采用恰当的措施,均可降低显性脐带脱垂的发生率。发现显性脐带脱垂后,及时采取头低臀高位,上托胎先露解除脐带受压,恢复血循环后及时进行剖宫产分娩,多数母儿预后良好。
作者:朱启娟;张雪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医药分开”是我国的一项体制改革,其实质不是将医药机构分开或医药管理分开,而是要消除医疗机构扩大药品销售的利益驱动,同时改革医药人事分配制度,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增加政府卫生投入。“医药分开”后,医院只有个别科室设有药房(如艾滋病、肿瘤、儿科)。笔者认为,现阶段医院药学不但不能削弱,还要进一步加强,医院离不开药师的服务。
作者:汪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讨论一件式造口袋应用于各种引流口渗漏的操作方法。方法一件式造口袋应用于21例引流管口外渗病例,观察疗效。结果17例使用造口袋患者未出现引流管口皮肤感染,拔管后引流口闭合时间为2~4d,平均2.7d,4例未使用造口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引流管口皮炎、湿疹、溃疡等,拔管后引流口闭合时间为4~7d,平均5.2d。结论造口袋能有效收集引流管漏出液,防止皮肤受浸渍和刺激,预防刺激性皮炎的发生和促进皮炎愈合,减少了更换敷料、被服的成本和工作量;能准确记录渗漏液的性状和量,为治疗提供帮助;能明显缩短引流口愈合时间;能缓解患者的焦虑不安情绪,减轻其因引流口渗漏造成的心理压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宋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1病例介绍患者,女,80岁。患者一周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腹痛、肛门坠胀痛,大便不能排出,在当地对症治疗,痛可减轻,但是持续阵发性加剧,无发热咳嗽,小便好,纳差,有时肛门排气。既往有膀胱炎病史,平时便秘。体格检查:T 36.8℃、R19次、P73次、BP 130/80 mmHg ,神智清楚,精神欠佳,皮肤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大,项软,双肺无罗音;心率:73次,律齐,无杂音;腹部平软,无肠型,左下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未扪及异常包块,肝脾不大,双肾区(-),肠鸣音亢进,脊柱四肢无异常。门诊资料:B超无异常包块。心腹联透:左上腹及中右腹见肠腔积气。门诊拟诊断:直肠炎,痔疮?不完全性肠梗阻?入院后给予抗感染、通便、支持治疗无好转。查血:RBC 3.83×1012、WBC 7.78×109、GRAN 0.699、LYM 0.19、MID 0.11、PLT 124×109、GLU 6.1mmol/L、K4.54 mmol/L、Na 138.50 mmol/L、Cl 104.80 mmol/L、 Ca 1.3 mmol/L。肝功能正常。心电图:窦性心率房性早搏,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即行多次灌肠清洁肠腔,结肠镜检查中有不清洁的肠腔,镜下用盐水清洗,以保证肠腔的视野清晰,结肠镜检查结果:插致乙状结肠,肠腔呈圆筒状改变,粘膜充血水肿,血管网紊乱,距离肛门约17 cm左右可见一息肉,25 cm处可见一巨大肿块嵌顿肠腔,呈黑色,表面有核桃样花纹,质硬,固定,内镜不能通过,镜下取石失败。结论:结肠粪石?肿瘤?结肠息肉、肠梗阻。转外科手术治疗:术中见乙状结肠和直肠交界处可见一巨大粪石嵌顿,大小约5.0cm ×4.0 cm ,全乙状结肠炎性水肿增厚,切开肠管取石,同时切除息肉。术后诊断:肠梗阻,粪石嵌顿。结肠息肉住院10 d后痊愈出院。
作者:李永学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胎盘因素产科出血高子宫切除率的相关因素,分析如何降低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的发生率。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胎盘因素产科出血急症子宫切除术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科出血急症子宫切除术13例,占总分娩例数的0.10%。胎盘因素产科出血子宫切除术8例,占子宫切除总数的61.5%居首位;胎盘因素8例中,人工流产比率100%(8/8);剖宫产比率75%(6/8)。结论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的首要原因是胎盘因素所致的产科出血。降低人工流产率和剖宫产率,提高产后出血的预警和救治能力,可有效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子宫切除率。
作者:苏东方;罗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度窒息临床抢救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重度窒息新生儿4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23例与对照组23例。两组重度窒息新生儿均经及时抢救后,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干预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干预组成功抢救率(86.96%)高于对照组(73.91%);干预组并发症率(13.04%)低于对照组(47.83%)。结论对新生儿进行及时抢救能明显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抢救后采取干预护理可以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减少并发症,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朱雪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