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7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体会

王琼

关键词:新生儿, 颅内出血,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27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经过采取各种治疗和护理措施,治愈21例(77.8%),死亡6例(22.2%)。结论加强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对于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非常重要。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护患沟通性语言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附108例报告)

    目的:分析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护患沟通性语言的效果。方法108例患者入院治疗后及时提供常规护理,并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护患沟通性语言,并问卷调查其满意度。结果108例的手术过程均较为顺利,住院时间为3~9d,平均(5.4±0.6) d;护理的满意度为,91例非常满意,16例基本满意,1例不满意,护理满意率为99.07%。结论护理人员运用沟通性语言与患者进行交流,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与提高手术室护理的满意率。

    作者:李芬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内分泌科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和评价优质护理服务在内分泌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满意度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经护理服务后,观察组52例非常满意,14例满意,4例不满意,总满意率为94.3%;对照组34例非常满意,18例满意,18例不满意,总满意率为74.3%;两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有效促进了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自觉性,促进了护患关系的和谐,广受好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多糖铁复合物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效果及其机制探讨

    目的:探讨多糖铁复合物治疗缺铁性贫血( IDA)的效果及对血清转铁蛋白受体( sTfR)和血清铁蛋白( SF)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8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给予多糖铁复合物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本组患者的血常规指标、血清铁、sTfR和SF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后本组128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9.06%。血常规指标和血清铁水平(SI)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sTfR含量降低,SF含量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糖铁复合物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理想药物,可能通过降低患者的sTfR含量,提高SF含量,而改善血液学指标。

    作者:魏俊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品管圈在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品管圈( QCC)在降低外来器械缺陷率中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价值。方法将品管圈活动用于外来器械的管理工作,针对缺陷发生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统计QCC活动实施前后缺陷率及参与活动人员各项能力变化情况,评估活动结果。结果运用QCC后,有效降低外来器械缺陷事件发生,缺陷率由每年的2.8%降低到0.7%;科室年轻护理人员在参与科室管理主动性、QCC手法的运用、团队精神、协调沟通等方面有了明显提升。结论运用QCC这一管理手段于外来器械管理中,可显著降低外来器械缺陷率,完善了外来器械的质量管理,提高了外来器械灭菌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范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精神病医院安全隐患原因分析与管理对策

    加强医护人员安全制度的教育与培训,是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降低精神病医院各类风险的重要措施。为了给精神病患者提供安全有尊严的人性化服务,确保患者安全、医护人员自身的安全,本文收集和总结多家精神病医院存在的5个主要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希望对工作在临床一线的医生、护士预防不安全行为有所帮助。为营造医院稳定、安全的发展环境,为构建“平安医院”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何少津;石顺松;顾珮;罗木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27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27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经过采取各种治疗和护理措施,治愈21例(77.8%),死亡6例(22.2%)。结论加强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对于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非常重要。

    作者:王琼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肿瘤患者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目的:探讨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住院的40例肿瘤患者,由经验丰富的护士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PICC导管进行穿刺,分析PICC置管后出现的并发症、采取的预防及处理措施。结果40例置管者中有9例出现并发症,其中静脉炎2例、导管破裂1例、感染2例、导管堵塞1例、导管脱出2例、渗血1例。除导管脱出2例外,其余7例并发症经采取措施后继续保留使用。结论 PICC置管后的并发症只要护理得当,可有效降低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PICC留置时间延长,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有效的给药途径,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毛志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在门诊的应用结构,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抽查的方法,抽取2013年门诊处方8883张,对我院门诊抗菌药物种类、剂型、给药途径、使用数量、用药金额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门诊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为23.73%,头孢菌素类使用率高,给药方式主要是静脉滴注。结论抗菌药物使用率略偏高,选用药物品种、用法用量及用药途径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加强管理,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

    作者:张冬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盐酸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面部泛发性扁平疣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面部泛发性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解放军第一九五医院就诊的68例门诊面部泛发性扁平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予以盐酸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对照组32例,予以疣易消搽剂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有效率(91.7%)显著优于对照组有效率(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治疗组复发0例;对照组复发8例,复发率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面部泛发性扁平疣疗效好,安全性好,复发率低。

    作者:吴纯梅;姜功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依折麦布联合氟伐他汀在冠心病降脂疗效中的评价

    目的:评价依折麦布联合氟伐他汀对于冠心病降脂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门诊收治的患冠心病并需进行降脂治疗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只接受氟伐他汀治疗,另32例患者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折麦布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总体治疗效果及血脂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血脂水平都有所下降,但是观察组患者整体效果更佳,两组比较有较大差异,P<0.05。结论依折麦布联合氟伐他汀在冠心病降脂治疗中疗效突出,极大减轻了患者的身体负担,值得推广。

    作者:饶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过程中并发症的观察

    目的:探讨在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过程中应用护理干预对预防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2013年我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透析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每组30例,将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设护理干预,主要以低血压、低血糖、肌肉抽搐并发症为重点观察,比较两组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有11例(36.7%)出现不良症状,较之对照组的73.3%更为理想,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在透析早期采取全面护理干预,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有效延长生存期限,提高生活质量,适合在今后的临床上普及应用。

    作者:张黎美;刘爱民;赵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门诊药房退药情况分析及对策

    目的:对我院门诊药房退药情况统计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对策,为减少和规范退药提供参考,大限度维护患者和医院的利益。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4月至2014年3月退药处方,将退药比例、退药原因、药品种类进行统计。结果我院近3年退药处方1902张,退药率分别为0.39%、0.59%、0.64%,退药总品种达318种,退药原因有医生、药师、药品、患者等多方面原因。结论正视退药问题,规范医院退药管理服务可降低退药风险。

    作者:骆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早期宫颈癌手术治疗新进展

    随着宫颈癌患病人群越来越年轻化,国内外学者开始注重对早期宫颈癌手术方式进行改良,尽量在不影响患者治愈率的前提下,大程度地保留患者的生育和生活功能,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术后生活质量。现就国内外对早期宫颈癌手术治疗的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施晓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综合医院公共卫生工作现况及思考

    医院作为卫生服务领域重要的组成部门,始终与公共卫生工作紧密相连。许多患有重大传染病的患者在病因不明的情况下,首先会选择到综合医院接受治疗[1],再者,综合性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的主力军(综合性医院占医院总数的67.4%)[2],可以说,综合医院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控制急性传染病扩散、干预慢性疾病等各个环节、层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笔者在对综合医院公共卫生工作内外环境进行考量后,发现综合医院公共卫生工作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与现阶段人们健康卫生需求以及医疗事业改革的客观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基于此,我们着重对综合医院公共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应对之策,以期对改进公共卫生工作、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有所裨益。

    作者:罗海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针刺联合火罐治疗腰部软组织急性损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针刺联合火罐疗法对急性腰部软组织损伤的疗效。方法将急性腰部软组织损伤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及对照组56例,观察组以针刺联合火罐治疗,对照组单纯服用西药治疗,3d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实际有效治愈率88.9%,高于对照组实际有效治愈率41.1%,P<0.01,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腰部软组织急性损伤通过采用针刺和火罐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具有治疗周期短、见效快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瞿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37例颈椎骨折患者的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颈椎骨折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颈椎骨折患者的术后护理,包括术后心理护理、体位指导、预防并发症、康复训练与健康教育等。结果37例颈椎骨折患者经有效的术后护理,住院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均稳定出院,随访效果满意。结论颈椎骨折患者术后有效的护理预防了并发症发生,促进了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作者:罗菊英;王娅丽;赵梦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26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临床效果和免疫调节的机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6例以西药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2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疏肝健脾补肾方治疗。治疗一个月后检测血清HBV-DNA及T细胞亚群水平,通过统计学方法比较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BV-DNA水平的平均值为(5.3±1.3)IU/ml,与治疗前(6.2±1.8)IU/ml相比显著改善(P<0.05),并且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改善程度(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CD3+和CD4+的百分比均明显增大,而观察组患者增加CD4+和减少CD8+更显著。结论在阿德福韦酯用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能够显著性改善患者紊乱的免疫系统,彻底清除体内的肝炎病毒,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明贵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微波联合联苯苄唑治疗56例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析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选择经我院性病科确诊的念珠菌感染包皮龟头炎病人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只用联苯苄唑霜剂治疗;观察组用联苯苄唑霜剂外用后,每日用微波治疗仪理疗15min,1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和真菌检出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7.5%)和真菌转阴率(9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和78.8%(P<0.01)。结论微波联合联苯苄唑能有效治疗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董兴军;曾伟;朱显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山楂叶总黄酮对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山楂叶总黄酮( HLF)对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并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STZ)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血糖≥16.7mmol/L,认为糖尿病模型建立成功。分别给予山楂叶总黄酮低剂量组(50mg/kg)、中剂量组(100mg/kg)、高剂量组(200mg/kg),观察山楂叶总黄酮对糖尿病大鼠体重、血糖及血脂等指标的作用。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糖、血脂成分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水平明显升高(P<0.05),大鼠体重明显降低(P<0.01),提示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成功;给药6周后,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山楂叶总黄酮50mg/kg 、100mg/kg 、200mg/kg 组,血糖明显降低( P<0.05),大鼠体重明显改善(P<0.05);给予山楂叶总黄酮200mg/kg组,TG、TC明显减低(P<0.05)。结论山楂叶总黄酮具有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的作用,对糖尿病具有一定的防治功效。

    作者:朱柳莹;吴忠祥;李苗苗;涂星;鲁强;万梦思;舒朝辉;张倦;张敏丽;闵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将护理后患者血压控制与依从性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50例中,10例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30例血压偏高,10例持续性高血压。观察组50例中,35例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15例血压偏高,无持续性高血压。患者的完全依从性显著提高到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可较好地控制患者高血压,对提高患者的完全依从性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舒翠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湖北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