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品管圈在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范莉

关键词:品管圈, 外来器械管理, 缺陷率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 QCC)在降低外来器械缺陷率中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价值。方法将品管圈活动用于外来器械的管理工作,针对缺陷发生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统计QCC活动实施前后缺陷率及参与活动人员各项能力变化情况,评估活动结果。结果运用QCC后,有效降低外来器械缺陷事件发生,缺陷率由每年的2.8%降低到0.7%;科室年轻护理人员在参与科室管理主动性、QCC手法的运用、团队精神、协调沟通等方面有了明显提升。结论运用QCC这一管理手段于外来器械管理中,可显著降低外来器械缺陷率,完善了外来器械的质量管理,提高了外来器械灭菌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医院公共卫生工作现况及思考

    医院作为卫生服务领域重要的组成部门,始终与公共卫生工作紧密相连。许多患有重大传染病的患者在病因不明的情况下,首先会选择到综合医院接受治疗[1],再者,综合性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的主力军(综合性医院占医院总数的67.4%)[2],可以说,综合医院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控制急性传染病扩散、干预慢性疾病等各个环节、层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笔者在对综合医院公共卫生工作内外环境进行考量后,发现综合医院公共卫生工作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与现阶段人们健康卫生需求以及医疗事业改革的客观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基于此,我们着重对综合医院公共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应对之策,以期对改进公共卫生工作、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有所裨益。

    作者:罗海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盐酸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面部泛发性扁平疣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面部泛发性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解放军第一九五医院就诊的68例门诊面部泛发性扁平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予以盐酸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对照组32例,予以疣易消搽剂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有效率(91.7%)显著优于对照组有效率(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治疗组复发0例;对照组复发8例,复发率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面部泛发性扁平疣疗效好,安全性好,复发率低。

    作者:吴纯梅;姜功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在门诊的应用结构,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抽查的方法,抽取2013年门诊处方8883张,对我院门诊抗菌药物种类、剂型、给药途径、使用数量、用药金额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门诊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为23.73%,头孢菌素类使用率高,给药方式主要是静脉滴注。结论抗菌药物使用率略偏高,选用药物品种、用法用量及用药途径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加强管理,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

    作者:张冬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二甲双胍联合中药清尿汤治疗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中药清尿汤治疗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8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按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复方碳酸氢钠联合别嘌醇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清尿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9%,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生化指标相比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血清生化指标相比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或P<0.01)。结论二甲双胍联合中药清尿汤治疗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史卫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内分泌科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和评价优质护理服务在内分泌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满意度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经护理服务后,观察组52例非常满意,14例满意,4例不满意,总满意率为94.3%;对照组34例非常满意,18例满意,18例不满意,总满意率为74.3%;两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有效促进了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自觉性,促进了护患关系的和谐,广受好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影响CCl4肝纤维化大鼠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从健康SD雄性大鼠股骨和胫骨骨髓中获取BMSCs。选择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即:①对照组:1周2次,连续6周注射蓖麻油(0.2 ml/100g);②CCl4组:1周2次,连续6周皮下注射CCl40.2 ml/100g;③CCl4/BMSCs组:大鼠注射CCl46周后,每只大鼠尾静脉注射3×106 BMSCs;④CCl4/生理盐水组:大鼠注射CCl46周后,每只大鼠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BMSCs注射4周后,化学方法检测羟脯氨酸评价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检测血清ALT和白蛋白水平评估肝脏功能。结果与CCl4组大鼠相比,CCl4/BMSCs组大鼠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肝脏氨基转移酶(ALT)并未有显著降低(P>0.05)。组织学观察,CCl4/BMSCs组肝纤维程度显著降低。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明显的抗纤维化能力。结论BMSCs分化为肝细胞后,可明显的降低肝脏纤维化过程,降低胶原纤维沉积,改善肝脏组织损伤。

    作者:杨志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多糖铁复合物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效果及其机制探讨

    目的:探讨多糖铁复合物治疗缺铁性贫血( IDA)的效果及对血清转铁蛋白受体( sTfR)和血清铁蛋白( SF)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8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给予多糖铁复合物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本组患者的血常规指标、血清铁、sTfR和SF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后本组128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9.06%。血常规指标和血清铁水平(SI)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sTfR含量降低,SF含量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糖铁复合物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理想药物,可能通过降低患者的sTfR含量,提高SF含量,而改善血液学指标。

    作者:魏俊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80例小儿重症肺炎的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分析小儿重症肺炎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小儿重症肺炎临床资料,对患儿实施综合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经综合护理后,80例小儿重症肺炎无1例死亡,69例(86.2%)痊愈出院,11例(13.8%)症状明显改善出院,患儿家属均对护理工作满意。结论对重症肺炎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可取得显著的护理效果,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和预后,提高治愈率,是理想的护理方法。

    作者:朱雪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四肢骨肉瘤的临床治疗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四肢骨肉瘤的临床治疗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2002年8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四肢骨肉瘤7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发病年龄、病变部位及治疗方式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4~25岁年龄段骨肉瘤患者多,占35.6%(49/70);骨肉瘤的预后与化疗及手术方式有关,进行规范化疗和截肢手术的病人肺部转移少(P﹤0.05),5年存活率高(P﹤0.01),同时发生肺部转移的病人5年存活率低(P﹤0.01)。结论规范化疗联合手术治疗有助骨肉瘤患者5年存活。肺转移和不规范化疗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作者:樊薰勤;邱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成形术并发症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成形术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60例行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成形术的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实施并发症先兆症状识别预处理,即对常见并发症进行先兆症状的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70.0%( P<0.05)。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结论对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患者进行并发症的先兆症状识别预处理,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汪细平;黄亚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患沟通性语言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附108例报告)

    目的:分析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护患沟通性语言的效果。方法108例患者入院治疗后及时提供常规护理,并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护患沟通性语言,并问卷调查其满意度。结果108例的手术过程均较为顺利,住院时间为3~9d,平均(5.4±0.6) d;护理的满意度为,91例非常满意,16例基本满意,1例不满意,护理满意率为99.07%。结论护理人员运用沟通性语言与患者进行交流,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与提高手术室护理的满意率。

    作者:李芬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有创呼吸机治疗急性重度 CO中毒的体会(附6例报告)

    目的:观察有创呼吸机治疗急性重度CO中毒患者疗效及体会。方法对有创呼吸机治疗6例急性重度CO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呼吸机治疗后,患者碳氧血红蛋白( CO-Hb)下降至30%以下,血气分析PaO2上升至100mmHg以上,6例均治愈出院。结论有创呼吸机治疗急性重度CO中毒合并呼吸衰竭,能迅速纠正患者低氧血症,提高动脉血氧分压,促进COHb分离,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作者:丁治强;雷晚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56例甲状腺切除术的麻醉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在甲状腺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2例甲状腺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持续性静脉泵注异丙酚,且间断性推注芬太尼以维持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持续静脉泵注维持麻醉,两组患者均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在清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清醒时间、恢复呼吸时间、拔管时间、明显不良反应均比对照组少,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拔管后15min心率,两组差异不显著( P>0.05)。结论采用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甲状腺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术后苏醒时间快,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华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莫西沙星序贯疗法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措施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止咳、化痰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莫西沙星序贯疗法,对照组采用头孢呋辛序贯疗法,比较两组间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及疗效总有效率和致病菌消除率。结果经治疗,观察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及疗效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致病菌消除率(94.28%)明显高于对照组(69.44%)(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莫西沙星具有杀菌广谱、穿透力强、药效时间长以及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是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沈枫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品管圈在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品管圈( QCC)在降低外来器械缺陷率中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价值。方法将品管圈活动用于外来器械的管理工作,针对缺陷发生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统计QCC活动实施前后缺陷率及参与活动人员各项能力变化情况,评估活动结果。结果运用QCC后,有效降低外来器械缺陷事件发生,缺陷率由每年的2.8%降低到0.7%;科室年轻护理人员在参与科室管理主动性、QCC手法的运用、团队精神、协调沟通等方面有了明显提升。结论运用QCC这一管理手段于外来器械管理中,可显著降低外来器械缺陷率,完善了外来器械的质量管理,提高了外来器械灭菌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范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依折麦布联合氟伐他汀在冠心病降脂疗效中的评价

    目的:评价依折麦布联合氟伐他汀对于冠心病降脂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门诊收治的患冠心病并需进行降脂治疗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只接受氟伐他汀治疗,另32例患者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折麦布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总体治疗效果及血脂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血脂水平都有所下降,但是观察组患者整体效果更佳,两组比较有较大差异,P<0.05。结论依折麦布联合氟伐他汀在冠心病降脂治疗中疗效突出,极大减轻了患者的身体负担,值得推广。

    作者:饶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CT 诊断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

    1病例介绍患者,女,38岁,既往体健。临床体检无阳性体征,常规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B 超提示肝右叶占位性病变。 CT检查:平扫示肝右后叶有一大截面为7.4cm ×6.0cm椭圆形低密度肿块,上下径为5cm,边缘清晰。病灶大部为脂肪密度,CT值为-94Hu,内可见点状、迂曲线条状高密度血管影及少许散在边缘不清之小斑片状稍高软组织密度影。 CT增强扫描示肝右后叶肿块内点状、迂曲线条状高密度血管影明显强化;病灶内小斑片状稍高软组织密度影,动脉期见轻度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及实质期强化逐渐明显;病灶脂肪密度区无强化。 CT诊断: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手术及病理结果:肝右后叶一肿块,大小为8 cm ×7 cm ×5 cm,有完整包膜,质软。肿瘤切面呈黄色,部分区域间杂少许鱼肉样组织,并可见血管断面。镜下见肿瘤由大量成熟脂肪细胞、少量平滑肌样细胞及厚壁血管三种成分构成。病理诊断:肝右后叶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作者:张奇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连翘苷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目的:研究连翘苷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荧光光谱法测定不同温度(302K、310K)时连翘苷对BSA的猝灭光谱,根据Stern-Volmer方程求得302K、310K时连翘苷与BSA相互作用的荧光猝灭速率常数kq ,并计算二者的结合位点数n。结果302K、310K时连翘苷与BSA相互作用的荧光猝灭速率常数kq 分别为1.26541×1012 L/(mol· s),1.24196×1012 L/(mol· s),二者的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0.9410、1.0395。结论连翘苷对BSA荧光的猝灭属静态猝灭,两者之间形成了一个结合位点。

    作者:张玉霖;陈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踝部创面6例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踝部创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清创后再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踝部创面6例,创面大小3.0cm ×6.0cm~5.0cm ×8.0cm,切取皮瓣面积4.0 cm ×7.5cm~6.0cm ×10.0cm,蒂宽约4cm。结果6例皮瓣术后全部存活。所有患者获随访3月至2年,皮瓣色泽好,外观满意,大部分恢复了保护性感觉,供区愈合良好,足踝功能恢复好。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运良好,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性大,风险小,可满意修复踝部及足跟足背创面,在基层医院值得推广。

    作者:吴中和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羊水栓塞的病理诊断

    羊水栓塞( AFE)于1926年由Meyer[1]首次提出,是极其凶险的产科并发症之一,以起病急骤、病情凶险、难以预料、病死率高[2]为临床特点,多数病例没有先兆症状,诊断或是治疗上的任何延误都会导致产妇或胎儿器官功能障碍或死亡,常常引起医疗纠纷。 AFE典型表现以突发的低氧血症、一过性肺动脉高压、全身性低血压及凝血功能障碍为主,其主要死亡原因为大量出血、难以纠正的休克、心肺功能或多脏器功能衰竭。近年来我国AFE导致的孕产妇病死率有上升趋势[3],迄今为止,还没有实验室或临床研究结果可用于明确诊断或排除羊水栓塞,也没有一些常规的诊断准则用于羊水栓塞的诊断。因此确认可行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对早期诊断羊水栓塞,降低产妇死亡率,减少医疗纠纷以及为法医学鉴定诊断提供一个较准确的依据,具有很大的意义。

    作者:杨建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湖北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