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状腺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孙月嫦;谭俊英

关键词:甲状腺手术, 疾病患者, 护理体会, 甲状腺功能亢进, 疾病相关知识, 病人, 生理与心理, 心理压力, 心理护理, 术前护理, 手术处理, 甲状腺肿, 恶性肿瘤, 资料, 年龄, 病理, 报告
摘要:2006~2011年我院收治17例甲状腺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处理,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7例患者中甲状腺肿2例,甲状腺良恶性肿瘤7例,甲状腺功能亢进8例,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20~54岁.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结果证实.2 护理体会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手术可导致病人产生较强的生理与心理上的反应,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我们应与病人多交谈,介绍疾病相关知识,消除病人的顾虑与恐惧.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无痛人流的32例疗效观察

    人工流产术是对避孕失败有效的补救措施,随着镇痛在人流术中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手术质量,减轻患者生理和心理因素导致的恐惧和痛苦.无痛人流术的麻醉方法有很多,我们拟观察小剂量瑞芬太尼静脉缓慢注射复合靶控输注(TCI)异丙酚用于无痛人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程金红;张郃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应用于脑出血病人治疗的观察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是头皮针的换代产品,由先进的生物性材料制成,不仅具有柔韧性好、管壁光滑、保留时间长等优点,而且能减少血管穿刺次数,有利于脑出血病人的用药和紧急抢救时减少液体外渗,使静脉炎并发症降低.我科近三年来使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对脑出血病人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现将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陈春霞;江雪宁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后鼻漏综合征的临床研究(附200例报告)

    后鼻漏综合征(postnasal drip syndrome,PNDs)是指因变态反应性鼻-鼻窦炎性分泌物流向鼻咽部,从而引起慢性咳嗽及咽异物感等症状,是引起慢性咳嗽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回顾性研究了200例PNDs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其病因分布和对应治疗方法.

    作者:许伟民;许戈;李艳妮;李本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健康体检流程优化管理效果观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和需求也在日益增高.面对越来越大的体检量,以往的随意性很强的无组织体检流程已经无法满足前来体检人群的需要.为提高体检质量,我们对我院近年来门诊体检流程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针对各个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管理、优化,相对以往体检情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美求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齐刺电针结合理疗治疗23例肱桡关节滑囊炎临床观察

    我们2011~2012年采用齐刺电针法结合理疗治疗肱桡关节滑膜炎2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入选患者23例,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20~70岁,病程1周至1年.发病部位:左侧8例,右侧10例,双侧5例.有劳损外伤史14例,无明显诱因9例.临床症状:肘关节下侧酸胀、疼痛,夜间或者休息时加重,患者常自主或者被动活动肘关节,体检时肱骨小头的外、前、后侧有压痛,可触及大小不等的囊性肿块,肘伸位时,肘关节掌面外侧、桡骨粗隆处有明显压痛,屈肘位时压痛不明显,前臂旋后抗阻实验及腕背伸抗阻实验均为阳性,Mill征阴性.X线示无异常;排除由于颈椎病、骨间背神经卡压、肱骨外上踝炎及其他病变引起的肘部疼痛.

    作者:徐琼辉;曹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无痛电子结肠镜在儿科下消化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附100例报告)

    当前,临床上对下消化道疾病及肿瘤的复查普遍采用电子结肠镜.然而,在检查的时候也会给患者带来不易忍受的恐惧和痛苦,这就使得一些患者因为无法忍受疼痛中断检查.为了帮助患者顺利的完成检查,我们在检查的时候采用了无痛电子结肠镜,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对该方法在小儿下消化道疾病中的治疗作用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查胜年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阿托伐他汀治疗30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

    冠心病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致残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且患者呈年轻化趋势.血脂异常是冠心病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控制血脂对延缓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至关重要.我们通过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探讨其疗效及可行性.

    作者:邓交法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1例肝功能异常误诊分析

    1 病例介绍患者,男,45岁,因乏力纳差3d入院.既往有慢性乙肝病史23年,右肾下垂病史13年,否认其它特殊病史.无饮酒史,无血吸虫疫水接触史,近期未服损肝药物.入院体检:生命指征正常,精神欠佳,体形稍胖,皮肤巩膜无黄染,未见出血点及蜘蛛痣;肝掌(-),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肝脾未触及,脐上二指可触及右肾,光滑质中,肝区及双肾区叩击痛(-),腹水征(-),双下肢无水肿.入院查肝功能:ALT127U/L,余无异常;血脂:Chol3.8mmol/L;空腹血糖正常;B超示肝血管网清晰,肝内光点密集均匀,胆囊壁光滑;乙肝两对半示小三阳,PCR-HBV-DNA<1000Copies/ml,抗HCV(-),抗HAV(-),抗HEV(-).诊断为慢性乙肝,嘱注意休息,低脂饮食并给予保肝降酶(甘利欣、还原型谷胱甘肽等)治疗.半月后复查肝功能:ALT178U/L,未降反升,加用促肝细胞生长素继续治疗半月再复查肝功能:ALT164U/L,AST66U/L.此时患者未办理出院而自行离院3d求治于上级医院肝病科专家,按专家建议复查PCR-HBV-DNA(-),并查PCR-HCV-RNA(-),血吸虫抗体(-),抗HDV(-),继续保肝降酶治疗(改用异甘镁、复方甘草酸苷等)半月,疗效仍不满意.复查肝功能: ALT158U/L,无好转.前往湖北省中医院用中医中药治疗二月余,其间复查肝功能和B超各四次,ALT在120~210U/L之间波动,B超无明显变化.经专家建议行肝穿活检组织学检查示脂肪肝,PCR-HBV-DNA(-),再查血脂:4.0mmol/L,专家意见为脂肪肝,乙肝为非活动性,建议暂停用药,清淡饮食,适量运动.患者遂按正常步速散步4km,1次/d,一周后查肝功能:ALT86U/L,遂加大散步量,2次/d,共6km,10d后再查肝功能ALT为59U/L,继续散步半月复查肝功能正常,追踪一年每月查一次肝功能正常.

    作者:郭村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经皮空心钉治疗股骨大转子骨折12例报告

    我们自1999年6月至2011年4月应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治疗股骨大转子骨折12例,获得满意疗效,现将临床资料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中男8例,女4例.年龄37~61岁,平均48.4岁;伤后1~7d(平均5.4d)手术;其中右侧7例,左侧3例;按顾云五[1]分类:Ⅰ度骨折4 例,Ⅱ度骨折8 例;所有患者均为摔伤.X线、CT及三维重建证实均为单纯的股骨大转子骨折.

    作者:徐明;陶圣祥;何振华;夏春明;胡阿威;程智涛;刘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AMI)属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严重类型,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狭窄或闭塞引起的心肌缺血和坏死.AMI发病突然、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其治疗目标是迅速、完全、持续的恢复梗塞冠状动脉的血供,限制梗死面积,避免心源性休克和心力衰竭,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

    作者:冯光瑞;王江洪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经双钳道胃镜ESD治疗胃食管黏膜下肿瘤2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经双钳道胃镜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食管黏膜下肿瘤(SMT)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胃镜和超声胃镜检查发现的来源于黏膜层以下的肿瘤经双钳道治疗胃镜行ESD治疗,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21例病例均完整剥离病灶,病灶平均直径为1.8±0.6cm,ESD手术平均时间为65.0±18.5min.术中出现1例穿孔,穿孔率为4.8%,未出现大出血.术后成功随访19例,平均随访时间为6.5月(3~9月),所有随访病例手术创面均完整愈合,未见病灶残留及复发.结论 ESD是治疗胃食管黏膜下肿瘤的有效办法,经双钳道胃镜操作可降低操作难度,有推广价值.

    作者:周薇;李军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代谢综合征患者内脂素和脂联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目的 研究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浆内脂素和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64例代谢综合征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有颈动脉斑块组27例(MS-B组),无颈动脉斑块组(MS-A组)37例,同时分别测定其血浆内脂素和脂联素,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半定量估计斑块的范围及严重程度.以3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析血浆内脂素和脂联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 有颈动脉斑块组代谢综合征患者内脂素水平高于和脂联素水平低于无颈动脉斑块组代谢综合征患者(P<0.01),且代谢综合征患者内脂素水平高于和脂联素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分别<0.05和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斑块与内脂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和hsCRP呈正相关(r=0.76,r=0.78,r=0.36,P<0.01);颈动脉斑块与脂联素呈负相关(r=-0.685,P<0.01).结论 颈动脉斑块与血浆内脂素水平呈明显正相关,颈动脉斑块与血浆脂联素水平呈明显负相关.内脂素和脂联素分别可能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预测因子,可用于MS病人危险分层的评估.

    作者:王国民;曾冬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咸宁市临床用血情况分析

    为了在各级医疗机构推广科学合理用血技术,合理使用血液资源,进一步提高成分输血比例,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提高成分输血的内涵,现对我市临床用血情况分析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咸宁市中心血站供血科供给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在2005~2012年各种血液成分及全血的使用合计.1.2 方法各种血液制品的量均以单位(U)数予以统计:全血200ml为1U;机采血小板1个机采治疗量(血小板含量≥2.5×1011/袋)为10U,各种红细胞制品及冷沉淀以200ml全血所制配的为1U.

    作者:吴静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直吻合术在结肠癌手术中的运用(附14例报告)

    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直吻合术是指结肠次全切除后,以盲肠底部与直肠行端端或端侧吻合[1].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我们尝试将该术式用于结肠多原发癌和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4例,男8例,女6例,平均年龄65岁(58~77).其中同时性结肠多原发癌7例,梗阻性左半结肠癌5例,结肠癌伴多发散在腺瘤2例.1.2 手术方式 7例结肠多原发癌及2例结肠癌伴多发散在腺瘤患者一期行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直吻合术,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取上中腹正中绕脐切口,清扫肠系膜下动脉周围淋巴组织后,根据肿瘤所在位置于根部切断肠系膜下血管或其升支血管.游离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及盲肠,保留回盲瓣以上5~7cm离断升结肠,在骶岬下方离断直肠,行结肠次全切除术.切除阑尾,检查盲肠无缺血及浆膜撕裂,确认盲肠及剩余升结肠内无息肉及肿瘤.32mm吻合器抵钉座(头端)置入直肠断端,经升结肠切除断端置入吻合器器身,旋紧吻合器使盲肠被牵入盆腔,以吻合器吻合盲肠部和直肠残端.结肠断端以直线形缝合器、关闭器或手工缝合关闭.切除肠管周围距肿瘤至少10cm以上组织,并按结肠癌根治术常规行淋巴清扫.5例梗阻性左半结肠癌切除范围为横结肠右侧至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附近.由于此5例患者均施行急症手术,明确梗阻部位后,探查无广泛及远处转移,按照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原则操作行手术治疗.在直肠上段前壁做一切口置入吻合器抵钉座,行逆蠕动盲直吻合术.术中用大量的注射用水(均为5000 ml以上)反复冲洗腹腔,术后加强营养支持和预防感染治疗.

    作者:卢作鹏;吴甘霖;朱雄兵;邬四明;王昕;汪刚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64例临床分析

    近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发病率逐渐增多,它不仅引起支原体肺炎,还可引起肺外并发症.现将2005~2012年我院确诊MP感染的64例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64例中男38例,女26例.年龄小于3岁35例,3~14岁29例.1.2 临床表现64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发热,其中低热12例,不规则发热14例,持续高热28例,

    作者:黄奋飞;张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IP1在乳腺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评价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IP1在乳腺癌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使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6例乳腺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RIP1的表达状态,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如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6例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的有30例,占65.2%,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的只有13例,仅占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癌组织中RIP1的阳性表达与病人的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无关,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即癌组织中RIP1表达越高,病人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越高、淋巴结转移越多.结论癌组织中RIP1表达增高是乳腺癌恶性程度较高的一个标志.

    作者:宁志丰;李海涛;甘望农;武倩;司马学琴;刘复兴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中心静脉置管用于上消化道大出血125例临床分析

    上消化道大出血合并失血性休克是消化内科常见急危症之一,患者24h内失血量常常超过1000 ml或超过循环血量的20%[1].失血量过多严重影响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造成上述器官功能的不可逆性损害;同时失血过多时外周血管收缩,外周静脉穿刺困难,输液速度缓慢,导致抢救不及时,延误病情,严重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尽快建立静脉通道,及时补充血容量成为能否及时成功抢救患者的关键.近年来,我科采用中心静脉置管对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例进行救治,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红霞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档案建立的参与性调查及对策分析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社区人群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通过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档案的建立,社区医护人员可以全面、动态地掌握患者的病情及发展过程,进而有效的对其进行管理[1].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健康档案的覆盖率越来越广,但其质量却难以保证.一方面是由于社区医务人员少,社区工作繁杂,使建档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配备[2];另一方面居民的不理解和不配合也影响着建档工作[3].因此,如何提高居民的有效参与是社区健康档案发展的关键之一.

    作者:庞庆;孔令磷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30例疗效观察

    肝硬化是我国的常见病和主要死亡病因之一.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在我国以病毒性肝炎所导致的肝硬化为主,国外以酒精性肝硬化多见.目前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治疗主要以抗病毒为主,此方法不仅能有效缓解甚至能阻滞乙肝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还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出现,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恩替卡韦是新一代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HBV-DNA的复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耐药率极低 .我们于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对3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了恩替卡韦药物治疗,并达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熊首先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体检护理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护理服务是体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人员直接与受检者接触,承担着与受检者交流沟通、提供健康咨询服务等任务.体检者对体检服务的满意程度与体检工作中护理服务水平紧密相关.然而,笔者在实际的体检护理工作中,观察到其中仍存在许多不足.我们就体检护理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探讨,现总结如下.

    作者:石瑜珊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湖北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