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附10例报告)

冯华明;胡兴;邹三明;黄笃;张小舟;康照利;高飚

关键词:人工肱骨头置换, 术治疗, 老年, 肱骨近端, 粉碎性骨折, 临床效果, 骨折患者, 报告
摘要:我们回顾性分析近5年在我科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的10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临床路径(CP)是指医生、护士及其他专业人员,针对某个病种或手术,以循证医学为基础,所制定的有严格工作顺序和准确时间要求的佳程序化、标准化医疗检查和处置流程.它强调的是把传统的弹性治疗变为标准化、规范化的诊疗计划.我院通过对119例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随机分组实施临床路径,取得较好效果,现将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席祖洋;陈莉萍;朱桦林;彭家芹;熊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GC-MS检测人体血液中速可眠的方法学研究

    目的 建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测定人体血液中速可眠的分析方法.方法 通过有机溶剂液-液萃取提取血液中的速可眠,采用GC-MS检测,选择离子模式(SIM)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 速可眠的浓度线性范围是300 ~ 5000ng/ml,相关系数为0.9907,检出限为30ng/ml,回收率为93.4%~102.7%,相对标准偏差小于7%.结论 所建方法灵敏度高、快速、准确可靠,能满足临床检验和法医毒物分析的需要.

    作者:刘小川;雷亚宁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体会

    我们通过对临床30例脑卒中患者的观察分析,针对各种症状实施相关护理措施,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和气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研究进展

    攻击性是儿童青少年中一种较常见的社会行为,是其社会发展的一个方面.青少年的攻击性行为对其身心健康、人格发展、学业进步、社会适应性的完好都有一定的影响.不仅如此,攻击性行为的发生还对青少年犯罪及成年期犯罪有一定预警作用.因此,对于攻击性的发展和控制问题一直是心理学界重要的研究领域.

    作者:徐晶;唐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儿科门诊输液室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优化管理

    我院儿科门诊输液室2010年共收治输液患儿8692人次,发生护患纠纷11例,占总数的0.13%,现探讨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提出对策以加强优化管理.

    作者:罗剑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2种椎管内麻醉对异丙酚在人工关节置换术中镇静效果的影响

    椎管内麻醉包括蛛网膜下隙阻滞(又称脊麻或腰麻)和硬膜外隙阻滞(又称硬膜外麻醉).椎管内麻醉时应用镇静药可减轻病人紧张焦虑情绪,诱导病人睡眠,减轻牵拉反射等不适症状.本文比较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异丙酚在人工关节置换术中镇静效果的影响.

    作者:朱立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咸宁市200例泌尿系结石成份分析及饮食防治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病之一,在泌尿外科住院患者中占首位,且尿石症病因复杂,治愈后极易复发.我们对2009年6月至2012年3月间咸宁地区200例结石患者的结石标本进行了化学成份测定,为本地区尿石症患者分析病因提供指导,并为预防性治疗提供合理的线索和依据.

    作者:黄忠;肖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72例

    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对高能量损伤导致的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不恰当的治疗会导致创伤性关节炎、远期关节面塌陷及关节功能恢复不满意.本院2008年6月至2011年10月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7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严家生;丁懿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胰腺囊性病变的CT鉴别诊断(附11例报告)

    为了解胰腺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我们对1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胰腺囊性病变病例进行了分析,现将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徐宇崇;刘荣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外伤性肾破裂9例介入治疗分析

    本院2005 ~ 2011年收治外伤性肾破裂9例,均采用肾动脉介入栓塞止血治疗术,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吴云;沙琳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变应性鼻炎中血红素氧合酶1与嗜酸性粒细胞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在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中与嗜酸性粒细胞的关系.方法 收集1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下鼻甲鼻黏膜及11例单纯性鼻中隔偏曲患者下鼻甲黏膜(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RT-PCR方法检测下鼻甲黏膜中HO-1的表达.结果 HO-1表达水平在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中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 <0.01);HO-1表达水平与鼻黏膜中嗜酸性粒细胞数目(40±3.1)成明显负相关(r=-0.647,P<0.01).结论 HO-1可能通过作用于嗜酸性粒细胞抑制变应性鼻炎的发展.

    作者:周立勇;罗德生;刘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培美曲塞或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培美曲塞或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38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组(16例)和紫杉醇联合顺铂组(22例).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并随访1年记录患者的生存期、疾病进展时间.结果 培美曲塞或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NSCLC的有效率分别为56.3%和59.1%,平均生存期分别为11.4±1.0和11.0±1.5个月,疾病进展时间平均为4.6±0.6和4.4±0.9个月,两组有效率、平均生存期、疾病进展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治疗方案的不良反应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培美曲塞或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相当.

    作者:朱州;倪秉强;陈日新;徐艺安;李敏;秦佳宁;郭旭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2例高频电刀在手术中致意外灼伤的护理

    1病例介绍病例1,男,50岁,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左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前巡回护士协助病人摆好右侧体位,把一次性电极板粘贴在病人右侧小腿后侧肌肉上,小腿皮肤干燥,无毛发.常规检查病人裸露的皮肤,未接触金属异物,电刀输出功率50W,电刀使用正常.术中稍调整手术体位,再次使用电刀时,病人突然诉说腰背部有一种烧灼样疼痛,当即停止手术,检查发现腰背部有一处1.5cm×2.0cm的皮肤红肿,一度烧伤.给予我院烧伤科配制的磺胺嘧啶银烧伤乳膏涂抹,出院时痊愈.

    作者:李香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神经电生理检查在急性脊髓灰质炎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我院自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共收治脊髓灰质炎综合征患儿20例,全部病例均做神经肌电图检查,并把前后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美荣;鲁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临床心理护理的意义及现状探讨

    心理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配合药物和手术治疗以及基础护理可以提高疗效,并能促进患者疾病康复及护患之间的友谊[1].

    作者:张侠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对患者生育功能的影响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也是孕产妇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我们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患者35例,以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远期疗效,并观察其对生育功能的影响.

    作者:焦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抗生素引起婴幼儿低钾血症30例临床分析

    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发现抗生素引起的婴幼儿低钾血症30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中0~1岁10例,1~3岁20例,既往均无特殊病史,均在静脉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后出现低钾血症症状.其中18例输液当天出现,12例次日出现.

    作者:魏秀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贵州省黔南地区布依族与苗族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比较分析

    早期诊断和治疗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是目前降低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1].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我国宫颈癌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区和民族差异[2,3].贵州省黔南州是由20多个民族聚居的民族自治州,其布依族与苗族是黔南州的世居主要民族,为了解生活在贵州省黔南地区的布依族和苗族宫颈癌患者的病理特征是否存在差异.2008年9月至2012年2月,我们利用新柏氏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技术筛查了2981名布依族及2865名苗族妇女宫颈细胞,对两民族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在不同年龄段的发病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运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彩色多普勒在甲状腺癌和甲状腺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甲状腺癌与甲状腺瘤是临床常见疾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主要的影像诊断方法之一.我们对2005年1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38例甲状腺癌和35例甲状腺瘤患者超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两者的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征.

    作者:杨锦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替罗非班在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在颅内动脉狭窄实施支架置入术中的临床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 80例颅内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替罗非班组,每组40例.随访两组患者主要脑血管事件和出血并发症,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浆中C-反应蛋白(CRP)及IL-6评价体内炎症水平,检测PBMC中循环内皮细胞(CECs)数目评价内皮细胞受损程度.结果 替罗非班组术后1、3和6个月mRS评分和BI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浆中CRP和IL-6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增高(P<0.01),替罗非班组术后6个月CR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替罗非班组术后1周CECs数量较对照组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替罗非班明显提高支架置入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其机制可能与其具有内皮细胞保护和抗炎作用有关.

    作者:王育斌;刘佩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湖北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