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慢性大脑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记忆力障碍,语言、情感、认知、行为等方面改变.预防和推迟AD的发生已成为生物医学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激素替代疗法是当前的研究热点,现将雌激素在AD中的研究现状作如下综述.
作者:但建新;胡四宝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脂蛋白(a)[Lp(a)]水平是否同COPD合并冠心病的高发生率相关.方法检测90名COPD患者及与之年龄、性别、吸烟史等相近的90例健康人的血脂水平.结果同健康对照组相比,COPD患者的Lp(a)及载脂蛋白B-100(ApoB100)水平显著下降,且两者水平呈明显相关性,治疗用药及是否吸烟对ApoB100影响不大.结论COPD患者易患冠心病的原因与Lp(a)的高低关系不确切,而与患者血液粘稠度升高相关.
作者:岳新荣;何荣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儿童肠扭转的原因有肠粘连、肠套叠及肠蛔虫症等因素,但肠系膜囊肿致儿童肠扭转少见.我院自1996年1月至2005年1月共收治6例肠系膜囊肿致肠扭转患儿,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作者:章关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我院1995~2003年采用AF内固定系统(经椎弓根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29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汤桂明;卢德慧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鼻内窥镜手术术后由于填塞可引起头痛、伤口疼痛、呼吸不畅等症状,对病人进行全面主动护理,可使病人恢复到佳状态.
作者:方耀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系统化整体护理工作的开展,我院手术室对病人进行了整体护理,现介绍如下.
作者:高波;马云芳;吴晓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我院2003年以来采用腰硬联合麻醉(CSEA)行前列腺气化电切术(TURP),并观察在腰麻药中加入不同剂量芬太尼的麻醉效果.
作者:徐斌;梁是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失血性休克是由于血液的大量丢失,血容量严重不足,造成重要器官的微循环灌注锐减所引起的代谢障碍与细胞受损的病理过程.临床麻醉中要充分掌握其特性,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
作者:邓显仔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的共有症状,我们总结经验,对癌症患者疼痛采取了一系列的护理措施,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余慧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传统观点认为,脑缺血损伤后的细胞死亡是直接坏死的过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坏死和凋亡在缺血神经元中均可见,而且两者在时间和空间上均有重叠.重度脑缺血损伤所致的细胞死亡是直接坏死,多位于缺血中心区,损伤不久后即出现;而轻中度暂时性脑缺血损伤所致的神经细胞迟发性死亡是一种凋亡性死亡,多位于缺血半暗区.已在局部及全部脑缺血啮齿类动物中检测到细胞凋亡的生化及形态特征如胞质皱缩,染色质固缩和DNA片段化[1].轻中度暂时性脑缺血后缺血损伤边缘区凋亡细胞的明显分布,提示凋亡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参与了缺血损伤的扩展.
作者:刘超;陈建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是手术过程中快速确定病变性质,为临床提供手术依据的一种诊断方法,有条件的医院多采用冰冻切片.我院现用超声波人体组织快速处理仪石蜡切片(简称超声波快速处理仪),效果较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魏敏;占承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致敏对树突状细胞(DC)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SEA致敏DC,流武细胞术(FACS)检测SEA致敏的DC摄取抗原的能力,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SEA致敏的DC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刺激作用.结果与未致敏的DC相比,SEA致敏后,DC摄取抗原的能力无明显变化,SEA致敏的DC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论体外SEA致敏DC后,不是促进DC的活化,而是抑制DC的生物学活性.
作者:段新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护理专业实习生(简称护生)在手术室实习是将护理基础理论与手术护理知识相结合的实践,也是护生毕业后如何胜任手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选派素质好、业务精,主管护师职称以上的护师担任带教老师,采用一对一的带教方式,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将实习时间分为3个时段进行教学,现介绍如下.
作者:万滋衡;刘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自1994年至今,我科共行副耳切除术28例,其中有5例巨大副耳,手术时利用副耳带蒂皮瓣修复副耳切除后皮肤缺损,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文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我科自2003年3月至2004年6月行鼻内镜下射频治疗鼻出血患者共68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显红;刘志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临床上,口腔温度达到39℃即为高热.高热时呼吸和心跳加快,皮肤红而灼热,可伴头痛、头昏、肌肉酸痛,甚至出现幻觉、昏迷或惊厥.如持续高热得不到及时处理,可能对心、脑、肾等内脏器官造成损害,所以及时控制体温非常重要.对于高热患者可采用以下护理措施.
作者:李晚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截肢多为突然事件,意外改变了患者日常生活,使患者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绝望等心理反应.我们在积极配合医生采取治疗措施及常规护理的同时,针对患者心理障碍,进行了认真的临床分析和相应的心理调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万序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国内研究还不多,现将我院收治的3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成两组进行对比治疗,总结如下.
作者:陈元香;李远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异氟醚对东莨菪碱致空间认知障碍大鼠脑皮层和海马组织中胆碱能毒蕈碱受体(M-R)活性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8组:对照/1d组,异氟醚/1d组,东莨菪碱/1d组,异氟醚+东莨菪碱/1d组;对照/7d组,异氟醚/7d组,东莨菪碱/7d组,异氟醚+东莨菪碱/7d组.异氟醚组、异氟醚+东莨菪碱组大鼠每天吸入1MAC(1.5%)异氟醚2h,连续4d.在末次给药后1d,对东莨菪碱/1d组、异氟醚+东莨菪碱/1d组大鼠腹腔注射东莨菪碱0.8mg/kg,连续3d;在末次给药后7d,对东莨菪碱/7d组、异氟醚+东莨菪碱/7d组大鼠给予相同处理.给药完毕后急性断头处死大鼠,分离脑皮层和海马,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测定M-R的活性.结果与对照/1d组和异氟醚/1d组相比,东莨菪碱/1d组、异氟醚+东莨菪碱/1d组海马M-R活性降低(P<0.01).与对照/1d组相比,异氟醚/1d组海马M-R活性增高(P<0.05).与东莨菪碱/1d组相比,异氟醚+东莨菪碱/1d组海马M-R活性增高(P<0.01).与对照/7d组和异氟醚/7d组相比,东莨菪碱/7d组、异氟醚+东莨菪碱/7d组海马M-R活性降低(P<0.05).结论大鼠持续吸入1.5%异氟醚4d(每天2h)可增加海马M-R的活性.
作者:刘新波;张雪萍;李亚丽;瞿舜贤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护士因职业的特殊性,每天暴露于各种危险因素中.我们根据多年来的护理经验,将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总结如下.
作者:陈小永;张新年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