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突炎致化脓性脑膜炎短期2次复发1例

尹忠歆

关键词:乳突炎, 化脓性脑膜炎, 中枢神经系统, 现报道如下, 感染性疾病, 严重危害, 儿童健康, 临床, 患儿, 复发
摘要: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而由乳突炎导致的化脑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我院于2006年收治1例化脑患儿3个月内复发2次.现报道如下.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扁平苔藓36例

    扁平苔藓是一种发生于皮肤粘膜的慢性炎症,可单独发生于口腔,是口腔粘膜常见的慢性、浅表性、非感染性疾病.1996年以来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36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甘如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颅脑损伤合并股骨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

    我科2003年1月至2006年4月共收治颅脑损伤合并股骨骨折患者8例,经积极的冶疗与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邹碧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氨氯地平片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氨氯地平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20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以洋地黄、利尿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氨氯地平片(5~10)mg/d.比较2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血压、心率等指标.结果 治疗4周后2组心功能均有显著改善,血压、心率、LVDd降低,LVEF升高,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收缩压下降、LVEF升高幅度更显著(P<0.01).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血常规、电解质及肝、肾功能均无显著改变.结论 治疗剂量的氨氯地平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较为理想的药物.

    作者:骆琼;潘云红;叶瑞林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腹腔镜下胆囊颈管结石嵌顿性胆囊炎56例治疗分析

    2002年6月至2006年4月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875例,其中经手术证实胆囊颈管结石嵌顿性胆囊炎56例,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廖玉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绝经后阴道出血236例分析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病理科1987~1997年收检的绝经12个月以上,以阴道出血或血性白带为主诉的2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相关因素.

    作者:孟浪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护理配合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是将荧光素钠从被检者前臂正中静脉快速注入,利用特定滤光片和眼底照相机,拍摄眼底血管及其灌注的过程,是眼科临床诊治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

    作者:张红莲;冯新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米非司酮应用于老年子宫萎缩致节育环嵌顿10例观察

    我们对老年子宫萎缩致节育环嵌顿10例患者取环术前应用米非司酮,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玉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中草药内服外敷治疗雀斑42例报告

    我科对中医传统的犀角升麻丸组方进行适当加减,并改为汤剂使用,配合中药散剂外敷治疗雀斑,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自制消痔膏皮肤刺激性试验

    消痔膏外敷治疗痔疮有一定的疗效,我们通过单次和多次给药皮肤刺激性试验,对自制消痔膏对皮肤的刺激性进行了分析.

    作者:任平;舒思洁;王文斌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乳突炎致化脓性脑膜炎短期2次复发1例

    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而由乳突炎导致的化脑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我院于2006年收治1例化脑患儿3个月内复发2次.现报道如下.

    作者:尹忠歆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儿童哮喘的诱发因素及家庭护理

    儿童哮喘是儿童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本文分析103例儿童哮喘的发病诱因,总结家庭护理对策及健康教育要点,指导家长做好日常生活护理、发作时的护理及吸入治疗方法.

    作者:江晓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胃内窥镜检查右位胃2例

    我院2001~2005年间行胃内窥镜检查患者8680例,发现内脏反转移位2例,现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 例1,女,38岁,因上腹部隐痛、恶心6年,加重3周来我院行内窥镜检查.查前无内脏移位提示,采取常规左侧卧位,内镜到达贲门后,见胃底穹隆部于贲门右侧,粘膜增粗,呈条索状充血,经多次进镜失败.改为坐位后进镜成功,胃至十二指肠粘膜未见异常.胃镜诊断为:①慢性浅表性胃炎(胃底部);②内脏反转移位.检查完毕再次了解患者病情,患者自诉是右位心,此前上消化道钡餐、腹部B超诊断为内脏全反胃.

    作者:陈碧华;孙龙宜;卢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慢性肾功能衰竭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

    我院1995~2001年间共收治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8例,现将临床资料与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作者:郑益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175例纺织、印染女工白念珠菌检测结果分析

    2002年我们对咸宁市纺织、印染企业的女职工进行了白念珠菌检测,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检查对象纺织、印染企业随机抽查女职工175例,年龄19~46岁.

    作者:韦建国;万滋衡;吴小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牛磺酸对高血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组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

    目的 探讨牛磺酸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组织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影响.方法 采用两肾一夹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所有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假手术对照组,高血压对照组,牛磺酸治疗组.于术后第5周开始给予牛磺酸50mg·kg-1·d-1.采用标准尾套法间接检测清醒大鼠血压.给药8周后,大鼠处死,分离其左室心肌以用于检测左室重/体重比、心肌组织的血管紧张素Ⅱ含量(放射免疫法检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分光光度计法检测)和心肌细胞凋亡(原位末端标记法).结果 与假手术对照组大鼠相比,未给药高血压对照组大鼠血压明显升高,左室重/体重比和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升高,心肌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增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增高.应用牛磺酸治疗则明显降低了肾动脉狭窄术后大鼠的血压和心肌细胞凋亡指数,降低了左室重/体重比;同时也降低了高血压对照组大鼠心肌的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结论 长疗程牛磺酸治疗可抑制高血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和逆转心肌肥厚,上述作用与药物拮抗组织RAS有关.

    作者:余良主;化长林;黄碧兰;朱晓琴;王帮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胰性脑病5例报告

    胰性脑病(PE)亦称酶性脑病,为急性胰腺炎严重并发症之一,其病死率高达67%以上.现将我院1995年7月至2000年4月间收治的5例PE患者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余昌连;丁树青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肿瘤39例诊断分析

    我们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39例甲状腺肿瘤患者,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以探讨其对甲状腺肿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魏斌;张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应激性胃粘膜损伤的中枢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应激性胃粘膜损伤(stress gastric mucosal lesion,SGML)是指机体在严重创伤、烧伤、休克、力竭运动、水浸-束缚以及内脏功能严重受损等多种危重情况下发生的以胃粘膜的出血、溃疡、糜烂为主要特征的应激性病变,是创伤后为常见的内脏并发症之一,对患者有潜在的致命性威胁.目前认为SGML是中枢神经系统保护和胃粘膜的神经递质的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与消化道的功能有密切的关系,机体抗应激的反应首先启动于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引发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导致一系列变化是发生SGML的重要环节.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迄今其发病机制尤其中枢调控机制尚未明确.鉴于SGML在临床上的重要性,本文就其中枢调控机制予以综述,以期为防治的深入研究提供帮助.

    作者:王秋桂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克林霉素磷酸酯致重症药疹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男,60岁,2005年6月22日上午8:00因咳嗽3d伴头痛、咽痛来门诊治疗,遵医嘱给予10%GS250ml+金格多那0.6g静脉滴注,滴速40滴/min,上午9:40分顺利输完,无不良反应.次日,患者诉咳嗽、咽痛好转,头痛消失,继续以以上药物静滴完毕,身体有轻微不适感,并未在意.第3d患者以同样药物静滴,当晚其双上肢出现鲜红色丘疹,呈对称性分布,初起无痒感,以后迅速发展成水疱和脓疱,周围绕有红晕,并逐渐向头颈躯干部蔓延,呈散在或密集对称性分布,局部皮肤发热伴痒感,诊断为重症药疹.立即停用克林霉素,给予10%GS250ml+VitC3.0g+地塞米松10mg静脉滴注,同时用新霉素炉甘石洗剂(内加VitD)外搽患处,每日3~4次.治疗期间,嘱患者禁食烟酒及辛辣食物.经积极治疗7d后患者皮疹消退,无痒感,患处皮肤恢复同前.

    作者:饶玉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中期妊娠引产破膜后横位46例分析

    中期妊娠因胎儿较小,利凡诺引产流产率高,通常不需特殊处理.但流产过程中如胎膜破裂后发生横位,常致流产失败而需手术处理.现将我院中期妊娠利凡诺羊膜腔内引产破膜后横位病例进行回顾分析.

    作者:殷娜;生启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湖北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