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交叉真皮瓣法矫正乳头凹陷

谢双灵;刘金超;邹宝琦;曹作军

关键词:交叉, 皮瓣法, 矫正, 乳头凹陷, 现报道如下, 整体形象, 婴儿, 炎症, 乳房, 患者, 哺乳
摘要:乳头凹陷破坏了乳房整体形象的美观,是引起乳头炎症常见的原因,同时影响对婴儿的哺乳,甚至可发生暴变.自2003至2005年,我们对47例患者共88侧乳头凹陷者,采用交叉真皮瓣法矫正,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无创美容技术——现代美容技术的发展方向

    所谓无创或微创美容技术是指不影响求美者身心健康、工作和生活的美容技术,包括微创手术、局部注射、皮肤护理以及一系列声、光、电等物理方法.目的是改善皮肤质地,减少皱纹,消除皮肤表面瑕疵,甚至起到减肥塑身的美容效果.事实上,人们很早就已利用物理方法进行美容治疗,如超声雾化冷喷、中频电刺激以及红外线理疗等.它们在收紧皮肤、改善皮肤微循环及促进皮肤吸收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作用.但这些方法的效果,往往是短暂的,因此,没有受到广泛的重视.笔者仅就近几年来方兴未艾的无创与微创美容技术,作一粗浅的述评.

    作者:赵小忠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口内双侧纵切口隆颏术的临床应用

    口内切口隆颏术是目前美容外科纠正小颏畸形的常用手术方法.2004年至今,我科应用口内双侧纵切口隆颏术治疗小颏畸形11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俊;王毅敏;杨涛;黄金龙;沈干;闻可;郭琴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游离穿支皮瓣移植修复瘢痕缺损的护理体会

    我科2005年1月至2006年10月,采用游离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切除瘢痕后缺损患者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6例,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16~65岁,平均42岁.面部瘢痕3例,下肢膝关节周围瘢痕3例.采用上臂内侧穿支皮瓣3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3例.瘢痕面积小2 cm×4 cm,大面积7 cm×10 cm.烫伤2例,烧伤3例,肿瘤切除术后感染形成瘢痕1例.

    作者:王彦;李春艳;梁英;曹丽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缩小鼻翼基底宽度的隆鼻术

    我科自2004年开始,在行隆鼻术的同期,缩窄鼻翼基底宽度,延长鼻小柱,取得良好的效果.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7例,年龄18~42岁,均为女性.共同特征是鼻背低平,鼻翼基底宽度大于内眦间距离.

    作者:甫京京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18号硬膜外穿刺针持续负压抽吸治疗腋臭

    腋臭的治疗方法及相关报道较多,有小切口皮下修剪术、搔刮术以及皮下汗腺负压抽吸术等[1].围绕与手术治疗腋臭相关的几个因素,探索一种简单、有效,微创的手术方法.自2001年4月至2005年4月,我们用18号硬膜外穿刺针接吸引管并连接到负压吸引器上,以持续负压抽吸腋窝皮下的大汗腺组织,治疗腋臭,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烨峰;邢晨芳;熊进文;史勇;钟毓杰;叶伟德;梁文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先天性唇腭裂动物模型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唇腭裂动物模型是研究唇腭裂病因学、胚胎发育学、疾病发生学、临床治疗学等方面的重要手段之一.自Havold首次通过手术方法建立恒河猴牙槽嵴裂动物模型以来,已有了多种唇腭裂动物模型.近年来,应用先天性唇腭裂动物模型在外科领域,特别是在研究唇腭裂修复术对颌面发育的影响、唇腭裂宫内修复以及胎儿无瘢痕愈合等方面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开发和使用了多种先天性动物模型,包括自发、致畸剂诱导和外科手术等制作方式.

    作者:徐海艇;王健;余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联合强脉冲光和射频治疗面部雀斑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联合强脉冲光和射频对雀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15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采取联合强脉冲光和射频治疗,每21 d治疗1次,共3~5次,治疗前后观察疗效.结果 150例雀斑患者经过3~5次治疗后,52例痊愈,58例显效,34例好转,6例无效,显效率为73.3%,有效率为96.0%.结论 联合强脉冲光和射频对雀斑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燕虹;杨慧兰;樊建勇;刘仲荣;林挺;王俊杰;罗晓艳;李雪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人慢性创面周围组织中PDGF及TGF-β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人慢性创面用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前后,创周组织中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的变化,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加速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 对6例慢性创面患者给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5、7 d,对创周组织取材、匀浆、离心后得到创周组织的蛋白溶液,应用Western blot方法和Kodak Digital Science ID软件系统观察和分析PDGF及TGF-β的动态变化.结果 治疗前创周组织中PDGF及TGF-β表达较少,治疗后两者表达逐渐增多,治疗后第3天起较治疗前显著增加.结论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可以提高慢性创面创周组织中PDGF及TGF-β的表达,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吕小星;曹大勇;陈绍宗;李望舟;张翠英;李学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美容外科与整形外科使命的变迁——读张涤生院士《现代美容外科之我见》一文有感

    近,我们再次拜读了<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5年第1期所载的我国整形外科创始人之一张涤生院士的<现代美容外科之我见>一文,反复读之,感慨颇深.我们不仅从中领悟到许多教诲,而且体会到作者高瞻远瞩、与时俱进的崇高品格,令人敬仰.我们学习<现代美容外科之我见>精神,仅就美容外科与整形外科的异同等问题浅谈二三.

    作者:赵永耀;胡琼华;熊邦林;甘海平;曹志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注射疗法治疗婴儿血管瘤70例分析

    婴儿血管瘤是儿童期常见的肿瘤,新生儿发病率为1.1%~3.8%,1岁时可高达10%~20%.男女比例为1∶3~1∶5.白种人发病率比黑种人和黄种人高,多发于头面部,约占60%[1].我们自2003年1月至2005年8月,采用药物注射治疗血管瘤7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礼辉;张进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隆鼻手术并发症的剖析及防治

    目的 为了减少固体硅胶假体隆鼻手术并发症,提高隆鼻手术效果.方法 剖析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介绍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及处置办法.结果 628例固体硅胶假体隆鼻手术,除正常的局部术后肿胀外,并发局部血肿16例,假体偏斜16例,假体边缘或尖端卷曲4例,排异2例,无假体外露及感染病例.结论 根据鼻畸形情况,确定修整部位,选择适宜切口,遵循微创操作,鼻背筋膜下剥离,精细的假体雕刻成形,隆鼻手术并发症明显降低.

    作者:孟庆春;孟军;王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吸脂隆乳术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及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吸脂隆乳术常见并发症产生的原因以及相关的处理.方法 通过总结处理吸脂隆乳术后并发症17例经验体会,分析该术式产生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 对于术后出现乳房内脂肪液化、硬结及钙化,给予手术清除,取得满意效果.随访3个月至3年,无复发.结论 进行吸脂隆乳术时,应对抽吸的脂肪颗粒进行纯化,严格控制注射量,多层次分散注射,使脂肪颗粒在乳房内分布均匀,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穆大力;栾杰;穆兰花;刘晨;牛兆河;王凌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两皮瓣法矫治先天性纵向耳垂裂畸形

    目的 介绍一种两皮瓣法矫正先天性纵向耳垂裂畸形的方法及其应用效果.方法 以耳垂背面组织为蒂,于纵向耳垂裂口的两侧面,分别设计皮瓣,其中内侧耳垂较小的皮瓣去表皮后,插入外侧耳垂皮瓣下缝合固定,外侧耳垂皮瓣完全覆盖内侧去表皮的组织瓣,耳垂裂畸形得到完全矫正.结果 本组7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皮瓣全部成活.随访2个月~1.5年,耳垂裂得到完全矫正,外形满意;切口瘢痕不明显;双侧耳垂对称,患侧耳垂较对侧正常耳垂在大小、形态方面,无明显的差异.结论 两皮瓣法矫正先天性纵向耳垂裂畸形,方法简单易行,术后效果较好.

    作者:李军辉;邢新;张敬德;薛春雨;欧阳天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红斑反应与理想光子嫩肤术关系的研究

    目的 观察红斑反应与理想光子嫩肤术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34 J/cm2的强脉冲光,对10只兔子(4个部位)分别照射1、2、3、4次,记录出现红斑反应的照射次数,术后第15天观察治疗部位切片,记录使皮肤真皮胶原蛋白增生的照射次数.结果 红斑反应的阈刺激照射次数是(2.60±0.52)次,真皮胶原蛋白增生的阈刺激照射次数是(3.00±0.67)次.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IPL致红斑反应的能量大小,与理想光子嫩肤术所需的能量接近.

    作者:邓向东;李世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面部年轻化结合面部轮廓塑形术

    目的 探索面部年轻化的同时对头面部轮廓形态不佳者进行塑形的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自体组织或人工材料填充或磨削过度发育的眉弓和颧骨.后对面部软组织进行年轻化处理.结果 本组患者15例,额颞部除皱术10例,全面除皱术5例.额颞部除皱术10例:其中采用内窥镜技术5例(1例眉弓磨削,1例眉弓磨削同时伴颞部Gore-Tex软组织补片填充,1例颞部Gore-Tex软组织补片填充,2例颞部自体真皮脂肪游离组织填充);开放式除皱术5例(1例头顶颞部填充硅胶片同时眉弓及颞部填充Gore-Tex软组织补片,1例眉弓磨削,2例颞部填充Gore-Tex软组织补片,1例颞部自体脂肪颗粒填充).全面部除皱术5例(1例颞部填充Gore-Tex软组织补片,2例颧骨颧弓磨削,2例颧骨及上颌骨填充Medpor),均采用内窥镜额颞部上提结合中下部多层次剥离除皱技术.无面神经损伤,无排斥反应.自体颗粒脂肪注射有1/3吸收,随访1个月至3年,形态均满意.结论 颜面部软组织年轻化处理同时行骨骼的重新塑形,是获得年轻的头面部形态的有效手段.

    作者:谢洋春;贾志强;范金才;刘元波;王黔;刘立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局部麻醉下口内入路面下部轮廓整形术

    目的 探索一种不截骨、操作简便、安全、损伤小的面部轮廓整形术.方法 局部麻醉下行口内入路不截骨,根据下颌骨的不同类型,用带保护套的高速旋转锉,磨削下颌骨升支的下半部、下颌角及下颌体、颏部的外侧及下缘.同时单独或联合采用隆颏、去除部分颊脂肪垫、去除部分咬肌等综合方法,来重塑面下部轮廓.结果 自2001年以来,共收治92例患者,其中下颌骨肥大者34例,同时去除部分咬肌者7例;单独或联合进行隆颏者56例;部分去除颊脂肪垫者17例.术后随访6~24个月,医患双方均满意.结论 运用以上术式,进行个性化面下部轮廓整形,具有操作简便、去骨安全、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易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金东浩;尤子龙;丁立惠;杨念海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葡萄酒色斑的Waner分型与治疗

    目的 探讨葡萄酒色斑(PWS)的Waner分型、治疗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 137例PWS按Waner分型,其中Ⅰ~Ⅲ型129例,采用Vbeam染料激光治疗;Ⅳ型8例,采用病灶切除全厚皮片移植或扩张皮瓣移位术.结果 Ⅰ、Ⅱ型PWS103例,治愈率24.27%(25/103),有效率51.45%(53/103);Ⅲ型PWS26例,治愈率3.84%(1/26),有效率11.53%(3/26).并发症:水泡17例,浅表瘢痕7例,铁锈样色斑13例.Ⅳ型PWS8例,手术后外形明显改善.结论 Vbeam染料激光对Ⅰ、Ⅱ型PWS疗效较好,Ⅲ型疗效较差;Ⅳ型手术是佳的选择.

    作者:何葆华;金珏;俞锡娟;黄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连续Nd:YAG激光治疗皮肤血管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连续Nd:YAG激光(1064 nm)治疗皮肤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根据不同血管瘤的类型,选用适当的照射功率、照射时间和照射方式.蜘蛛痣、化脓性肉芽肿和较浅的草莓状血管瘤选用扫描式照射,输出功率为15~30W,直到病灶变为灰白色或轻微凹陷;较深的海绵状血管瘤和混合型血管瘤将光纤插入瘤体内并作扇形推进照射,输出功率为30~50 W,每个方向照射2~3 s,直到瘤体凹陷变平.结果 139例患者经过1~5次治疗后,病灶消失,无明显的瘢痕形成.其中草莓状血管瘤59例,治愈39例,有效19例,无效1例;海绵状血管瘤28例,治愈8例,有效19例,无效1例;蜘蛛痣25例,全部治愈;化脓性肉芽肿17例,全部治愈;混合型血管瘤10例,治愈1例,有效6例,无效3例.随访2年,无复发.结论 连续Nd:YAG激光是治疗除鲜红斑痣外各种血管瘤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杨琴;李大铁;龙际;王祖红;安丽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面部凹陷自体脂肪颗粒填充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自体脂肪颗粒注射填充矫正面部凹陷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首先在患者脂肪丰厚的部位,注射器抽取脂肪颗粒,经清洗液反复冲洗后,将脂肪颗粒分点多层注入皮下.结果 本组85例患者,55例注射1次,25例注射2次,5例注射3次.72例随访6~24个月,3例上下睑凹陷出现局部不平整,2例患者出现无菌性炎症,其余效果满意.结论 面部凹陷畸形采用自体脂肪颗粒填充矫正,方法简单,安全有效.

    作者:王冰;张连波;张笑亭;张广;孙晓杰;尹维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纵切倒T形缝合法乳头肥大缩小整形术

    乳头肥大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乳房畸形,男女均可发生,女性多见,目前,关于乳头肥大缩小整形术有多种方法[1].在总结各类手术方法的优缺点后,自2002年6月至2005年11月,笔者设计了纵切倒T形缝合法乳头肥大缩小整形术,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不但保存了完整的乳头功能,而且操作简单,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新辉;刘英;邢文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辽宁省人民医院 沈阳军区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