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椎动脉横突段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李敏才;李应续;胡振武

关键词:椎动脉, 横突段, 解剖学, 切除术
摘要:目的为椎动脉横突段的手术切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0具40侧经防腐处理的新鲜尸体标本上观察椎动脉横突段的起点、走行、分支情况,用游标卡尺、软尺测量椎动脉横突段的外径、全长.结果椎动脉横突段走行在骨纤维鞘内,中点外径男性左侧为(3.63±0.85)mm、右侧为(3.12±0.74)mm,全长左侧为(61.20±6.80)mm、右侧为(61.60±5.30)mm;中点外径女性左侧为(3.03±0.53)mm、右侧为(2.98±0.84)mm;全长左侧为(59.70±5.80)mm、右侧为(58.30±8.10)mm.结论椎动脉横突段表现出左侧优势,观察与测量结果对椎动脉横突段的切除手术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L-精氨酸预防大鼠应激性溃疡的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大鼠应激性溃疡(SU)中的作用及L-精氨酸的预防机制.方法采用冷束缚法制备大鼠应激性溃疡模型,中性红清除率法测定大鼠胃粘膜血流量.观察预先给予L-精氨酸、L-NAME(硝基精氨酸甲酯,处理后大鼠胃粘膜血流量(GMBF)、溃疡指数(UI)、溃疡坏死组织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严重程度的变化,同时测定胃粘膜和血浆NO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损伤组的UI、胃粘膜和血浆NO明显增加,溃疡底部坏死物质和周围组织中中性粒细胞浸润均明显加重,GMBF降低.预先给予L-精氨酸处理,可抑制SU大鼠UI、溃疡底部坏死物质和周围组织中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增加,增加GMBF以及胃粘膜和血浆NO含量;相反,L-NAME可进一步增加SU大鼠UI、溃疡底部坏死物质和周围组织中中性粒细胞浸润,降低GMBF以及胃粘膜和血浆NO的含量.结论NO在大鼠应激性溃疡中起重要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佳;陈红霞;张常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微量元素的影响

    目的探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对尿毒症患者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用火焰及无火焰原子吸收法检测30例尿毒症患者行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前及透析1月后血清铜、锌、铁的含量及腹膜透析透出液中铜、锌、铁、钙、镁、磷、钾元素的含量,分析腹膜透析前后尿毒症患者血清及透出液中微量元素的变化.结果尿毒症患者透析后血清铁及锌的浓度均明显高于透析前(P<0.05),而血清铜透析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腹膜透析透出液中铜、锌、镁、钾、钙、磷含量透析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腹膜透析透出液中铁浓度透析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CAPD治疗后尿毒症患者铜、锌、铁、磷、钾的异常代谢可得到部分纠正.

    作者:万启军;何永成;唐娣;王利峰;汪琼玲;刘靖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体会

    在高血压病人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是很重要的一环.现将我院对高血压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周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椎动脉横突段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目的为椎动脉横突段的手术切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0具40侧经防腐处理的新鲜尸体标本上观察椎动脉横突段的起点、走行、分支情况,用游标卡尺、软尺测量椎动脉横突段的外径、全长.结果椎动脉横突段走行在骨纤维鞘内,中点外径男性左侧为(3.63±0.85)mm、右侧为(3.12±0.74)mm,全长左侧为(61.20±6.80)mm、右侧为(61.60±5.30)mm;中点外径女性左侧为(3.03±0.53)mm、右侧为(2.98±0.84)mm;全长左侧为(59.70±5.80)mm、右侧为(58.30±8.10)mm.结论椎动脉横突段表现出左侧优势,观察与测量结果对椎动脉横突段的切除手术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李敏才;李应续;胡振武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后并发症的处理

    采用眶内植入物可矫正眼球摘除或眼球内容剜除术后的眼眶凹陷,并可改善义眼的活动度.由于多孔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现已常规作为眶内植入物,但其并发症的出现也常导致手术失败.本文就我院2001年6月至2003年12月间植入的53例HA义眼台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作一分析.

    作者:操盛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针刀松解配合理疗治疗L3横突综合征103例报告

    L3横突综合征,是以L3横突尖部明显压痛为特征的腰腿痛疾患.笔者近几年采用针刀松解配合理疗治疗L3横突综合征患者103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西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小切口刮吸术结合毛囊修剪治疗腋臭238例报告

    我院2000年9月至2004年12月采用小切口刮吸术结合毛囊修剪治疗腋臭238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俊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比分析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因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外观美容效果好等优点,已为广大患者所接受,而小切口微创胆囊切除术(MC)也可收到同样的效果.本文将我院1998年10月至2004年12月468例LC和552例MC进行对比分析.

    作者:彭修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长治市健康人群乙肝病毒感染调查

    乙型肝炎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之一,通过对本市健康人群乙肝病毒感染情况的调查分析,了解本地区乙肝病毒感染的人群分布,为今后乙肝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董爱萍;武平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Ang-2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与胃癌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

    目的研究Ang-2(angiopoietin-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ng-2蛋白在10例胃癌组织及10例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3例胃癌组织中Ang-2蛋白的表达.结果①Ang-2蛋白在正常胃组织中不表达,胃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②Ang-2蛋白在胃癌的不同临床病理分期中表达强度不同,且随病程进展表达呈增强趋势,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胃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13±2/HP)和新生血管的数量(8±3/HP)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4±1/HP,阴性).结论Ang-2参与了胃癌组织新生血管的形成及维持,该蛋白可以作为监测胃癌进展及评价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朱鹏;郑朝新;陈道达;时德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防治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48例分析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防治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8)和治疗组(n=48).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早期加用生大黄灌肠和芒硝腹部外敷,观察两组主要临床指标、血浆TNF-α、IL-6和LPS含量及胃肠道功能衰竭、胰腺继发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主要临床观察指标恢复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浆TNF-α、IL-6和TPS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胃肠道功能衰竭、胰腺继发感染发生率明显减少,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生大黄灌肠和芒硝腹部外敷促进了胃肠道功能的早期恢复,保护了肠道屏障,降低了肠源性细菌和内毒素移位,减轻了全身炎症反应和胰腺继发感染的机会.

    作者:曾祥明;王代宏;丁佑铭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软产道损伤52例临床分析

    软产道损伤是产科常见并发症.2001~2004年在我院自然分娩的2436例孕妇中,软产道损伤52例(占2.13%).我们对该52例软产道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作者:甘望农;陈伶俐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脂糖舒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浆果糖胺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脂糖舒对2型糖尿病血清蛋白非酶糖化和脂质过氧化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链脲霉素(30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辅以高热量饲料喂养9周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然后分别用等容量生理盐水和不同剂量的脂糖舒灌胃9周,并取健康大鼠作正常对照,测定各组大鼠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和葡萄糖(FBG)及血清果糖胺(FMN)、游离脂肪酸(FFA)、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计算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①模型组BMI、IRI、FIns、FBG、FFA、FMN和MDA显著升高,而ISI、SOD、GSH-PX和CAT显著降低(较正常组P<0.01);②二剂量脂糖舒均能使上述各指标值显著逆转(较模型组P<0.05);③脂糖舒二组间IRI、ISI和FMN差异显著(P<0.05).结论脂糖舒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不仅有明显降糖降脂、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敏感性作用,而且对其血浆蛋白非酶糖化和脂质过氧化亦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作者:舒思洁;吴基良;舒慧;闵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异丙酚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的作用

    目的研究不同临床剂量异丙酚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I-R)中肺损伤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Ⅰ组)、小肠I-R组(Ⅱ组)及小肠缺血再灌注后分别用微量泵连续静脉输注异丙酚2mg·kg-1·h-1(Ⅲ组)、6mg·kg1·h-1(Ⅳ组)、8mg·kg1·h-1(V组),每组10只.测定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肺湿干重比(W/D).结果异丙酚可明显抑制小肠I-R后肺组织髓过氧化酶活性和肺湿干重比升高(P<O.01),并可改善肺组织损伤;肺组织W/D和MPO活性呈正相关(r=O.988,P<O.05).结论小肠I-R后,不同临床剂量异丙酚可以不同程度地减轻肺组织损伤.

    作者:刘新波;张雪萍;李亚丽;瞿舜贤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先天性阴道斜隔综合征误诊1例

    1病例介绍患者23岁,因尿频数月,盆腔包块入院.患者13岁月经初潮,有痛经史.妇科检查:阴道通畅,少许白色分泌物,宫颈光滑、上移,左侧穹窿饱满,左附件区触及一孕4月大小囊性包块,无压痛,子宫触诊不清.B超检查:盆腔内可见一约16.2cm×8.4cm不规则低回声团块,内见细小光点回声,子宫因包块压迫显影不清晰.因此考虑诊断为卵巢肿瘤,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双子宫,左侧子宫略小于正常,右侧子宫如孕4月大小,切开后有巧克力样液体流出,宫腔与左侧子宫腔有一小通道,与阴道不相通,即行阴道造口,止血后填塞凡士林纱条,术后48h取出.术后诊断:阴道斜隔综合征.

    作者:杨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急性ITP患者T细胞亚群及血小板凋亡相关蛋白的检测

    目的检测凋亡相关蛋白Fas、FasL在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T细胞亚群及血小板中的表达,分析其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ITP患儿及健康儿童外周抗凝静脉血,分离纯化得T细胞和血小板.以PE标记的CD30 mAb和Cy5标记的CD4、CD8 mAb及FITC标记的Fas、FasL mAb作三色流式细胞术,分析ITP患儿Th/Tc、Th1/Th2、Tc1/Tc2细胞Fas、FasL表达的变化;以FITC标记的Fas、FasL mAb作单色流式细胞术,分析ITP患儿血小板Fas、FasL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健康儿童相比,ITP患儿Th、Th1、Th2及Tc、Tc1、Tc2细胞Fas、FasL表达均显著性升高(P<0.05);同时,ITP患儿血小板Fas的表达显著性升高(P<0.05)而FasL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ITP患儿存在免疫功能失调,T细胞亚群及血小板Fas、FasL表达异常可能与ITP免疫病理机制有关.

    作者:欧国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侧脑室注射褪黑素对大鼠胃应激性溃疡的影响

    目的探讨褪黑素(MT)对大鼠胃应激性溃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束缚-浸水制备大鼠胃应激性溃疡模型,观察侧脑室注射MT对大鼠胃应激性溃疡的影响.结果①侧脑室注射MT,大鼠胃应激性溃疡显著减轻(P<0.01),且呈明显的量效依赖关系.②肌肉注射消炎痛(5mg/kg),30min后侧脑室注射MT,MT的胃粘膜细胞保护作用减弱(P<0.01).结论侧脑室注射MT对大鼠胃应激性溃疡有细胞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前列腺素介导实现的.

    作者:黄碧兰;余良主;丁洁琼;唐琼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2001~2004年咸宁市碘盐监测结果分析

    咸宁市1996年开始实施全民食盐加碘(USI)的干预措施,于2000年达到了国家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为及时了解当前碘盐生产、销售和居民食用情况.现将2001~2004年我市的碘盐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蔡建忠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56例全冠-(牙合)支托式固定烤瓷桥修复的疗效观察

    笔者于1999~2004年采用全冠-(牙合)支托式固定烤瓷桥,对56例患者进行了单个前、后牙缺失的修复,经3~5年的随访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姚湘霞;石巧云;祝家文;陈秀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输尿管囊肿1例

    1病例介绍患者,女,42岁,因体检发现输尿管囊肿1月余,无特殊不适感.体检:一般情况可,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平软,膀胱区无充盈、无压痛,双肾区无压痛及叩击痛,双下肢无浮肿.实验室检查尿常规无明显异常,查血尿素氮、肌酐均在正常范围内.泌尿系B超示:右侧输尿管末端囊肿(约4.0cm×3.0cm).作IVU示:①右侧输尿管囊肿并右输尿管下段扩张.②右侧重复肾盂,双输尿管畸形.在连硬外麻下行经尿道输尿管囊肿电切术,术中于膀胱内输尿管嵴间见两侧对称输尿管开口,喷尿清.于膀胱颈偏右侧见输尿管囊肿,囊肿口亦见喷尿,遂行输尿管囊肿切开术,术后留置气囊导尿管,5天拔除,术后1周痊愈出院.出院1月后复查泌尿系B超示:右侧输尿管囊肿消失.

    作者:张翎;吴忠亮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湖北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