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朝东;岑瑛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美容手术已被大众广泛地接受.但是美容外科的受术者往往存在许多心理问题,认识、理解并正确对待和解决心理问题,对于美容手术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就正确的心理疏导对美容术后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作者:程红;吴丽洁;王天舒;王莉波;张晶;蔺彬彬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应用A-T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自1998年以来,应用A-T皮瓣修复面部色素痣、瘢痕、基底细胞癌等切除后皮肤缺损的患者158例,术中将病变组织行圆形或椭圆形切除,再修整成三角形缺损,于缺损邻近处设计、形成A-T皮瓣,将缺损两侧的皮肤向中间推进闭合缺损.结果皮瓣全部成活,切口Ⅰ期愈合,美容效果满意.结论应用A-T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其方法简单易行,效果可靠.
作者:李蠡;邢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周围神经组织的主要功能细胞是许旺细胞.单纯的细胞种植存活时间短,主要原因是没有适合许旺细胞生存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支架材料(scaffolding material),因此,周围神经组织工程研究的重点之一是构建适合许旺细胞长期存活、发挥生理功能的ECM[1].
作者:韩克军;王者生;高景恒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在面部美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以面部美容为目的的240例患者应用A型肉毒毒素定点、定量注射治疗,注射点均匀、对称分布于面部肌肉层,其中额横纹、眉间皱纹、鱼尾纹患者166例,眉下垂患者12例,咬肌肥大患者30例,瘢痕患者5例,其他患者27例.结果 240例患者经A型肉毒毒素治疗后显效者179例(74.58%),有效者61例(25.42%),无效者为0例.结论 A型肉毒毒素在面部美容的外科应用中有确切的疗效,而且不良反应少,创伤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沈嬿;戴传昌;祁佐良;王炜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对患者美容心理状态的研究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目前仍有许多美容心理问题尚未研究清楚,而这些心理问题也许是造成美容医疗纠纷的原因之一,所以患者求美的心理状态应引起美容整形医师的重视.笔者现将患者求美的过程中所存在的美容心理问题的几方面表现叙述如下,以供参考.
作者:郭树忠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我们科室从1999年3月至2001年8月应用固体脉冲激光仪治疗皮肤血管性疾病482例患者,除16例患者治疗部位形成瘢痕外,其余均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16例患者瘢痕形成的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董洁;艾建华;文汉东;王南;毛利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国人成年男性乳房美学标准的正常值,为手术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量229例25~69岁男性乳房的各项指标,计算各测量值的均数与标准差,对与乳头乳晕复合体定位有关的各项指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各项指标的均数及标准差分别为:乳晕横径/纵径(2.20±0.35)cm/(2.20±0.34)cm,乳头横径/纵径(0.63±0.08)cm/(0.63±0.09)cm,立位时乳头到足底的距离(128.47±41.62)cm,胸围(89.40±6.16)cm,两乳头间的距离(21.36±1.65)cm,胸骨上切迹到乳头的距离(17.71±1.57)cm,锁骨中点到乳头的距离(16.79±1.66)cm,胸骨上切迹到乳头水平线的距离(14.83±1.49)cm,胸骨上切迹到耻骨联合的距离(56.87±3.20)cm,乳头到耻骨联合的距离(43.95±3.14)cm,乳头到脐的距离(28.91±2.50)cm.②乳头高度和身高、胸骨上切迹到乳头的距离和身高、胸骨上切迹到乳头的距离和胸骨上切迹到耻骨联合的距离、两乳头间距离和胸围之间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国人成年男性乳房符合美学标准正常值的获得为男性乳房发育症的手术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钱会利;蔡景龙;张缨;刘振中;李惠斌;赵建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子嫩肤仪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强脉冲光子嫩肤仪对300例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的患者行3~5次治疗,每次治疗间隔3周,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随访观察治疗后的300例患者2~4个月,治愈者164例占54.7%,显效者96例占32.0%,有效者25例占8.3%,无效者15例占5.0%,总有效率为95.0%.结论强脉冲光子嫩肤仪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其方法操作简单、无损伤,治疗后无色素沉着及瘢痕等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较新的面部美容方法.
作者:赵琼;周刚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腹部吸脂术是常见的美容手术,操作虽然简单,但要做到吸脂后腹部自然、平整、柔软却非易事.自2001年2月至2003年1月,笔者应用肿胀麻醉技术进行腹部吸脂治疗腹部肥胖,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孟强;王丽文;孟令春;王丹丹;刘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介绍为3例Tessier 3型面裂鼻眼畸形患者行整复术的经验.方法 1例患者经Z成形术和鼻内眦固定术矫正,1例患者经鼻唇沟皮瓣和Z成形术矫正,1例患者经联合应用鼻唇沟皮瓣、额鼻皮瓣和睑颊颧部旋转皮瓣矫正.结果 3例患者均获得较满意的矫正效果,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只要病例选择适当,应用局部皮瓣矫正不完全型Tessier 3型面裂鼻眼畸形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邢新;欧阳天祥;张明利;郭恩覃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TNFR1和Bcl-2在病理性瘢痕组织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成纤维细胞凋亡与增殖的影响.方法取手术切除的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患者各15例标本,正常皮肤12例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检测,分析TNFR1和Bcl-2的表达及分布规律.结果 TNFR1在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中成纤维细胞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70%、3.23%和7.72%,TNFR1在正常皮肤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增生性瘢痕组和瘢痕疙瘩组,而瘢痕疙瘩组阳性表达率却又明显高于增生性瘢痕组,三组间阳性表达率相互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Bcl-2在增生性瘢痕组(19.35%)和瘢痕疙瘩组(48.33%)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4.07%),三组间阳性表达率相互比较差异亦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Bcl-2的持续过表达可能是瘢痕疙瘩呈瘤样增生的原因之一.介导的死亡受体凋亡通路受阻及TNFR1介导核转录因子NF-kB的激活,表明TNFR1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与凋亡具有双重的调节作用.
作者:刘林嶓;陈凤超;郭丽丽;陈言汤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运用组织工程技术和原理构建具有功能活性的组织和器官,是近年来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并取得了许多成果.骨组织工程作为其中的重要分支,是早被涉及的领域之一,也是有可能首先被应用于临床的领域之一.为此,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笔者仅就近几年来所取得的新进展作一简要的综述.
作者:陶凯;刘晓燕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前吸脂减肥方法的种类较多,如电子吸脂、超声吸脂、机械吸脂等,其吸脂减肥效果的优缺点各不相同.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并结合人体组织的结构及特点,总结了上述吸脂减肥方法的优缺点,发明了一种吸脂减肥器械--脂肪松脱器(专利号:0321156.1),该器械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具有安全性好、效率较高、操作简单、宜于掌握等优点,应用于临床后,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付吉顺;傅杰;刘亚楠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检测MC-1R在自体移植皮片中的表达,并与自身正常皮肤作对照,初步认识MC-1R在自体移植皮片过度色素沉着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自体中厚移植皮片与供区及受区周围自体正常对照皮肤中MC-1R的表达,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C-1R的表达定位于表皮基底部黑素细胞、角朊细胞的胞浆及胞膜,在大部分自体中厚移植皮片中呈强阳性表达,其强阳性表达率为67.7%,与在自体正常对照皮肤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MC-1R在受区周围与供区正常对照皮肤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意义(P>0.01).结论 MC-1R在自体中厚移植皮片中的表达较在自体正常对照皮肤中显著增高,在自体移植皮片过度色素沉着中起重要调控作用.
作者:薛春雨;邢新;李蠡;张敬德;郑健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为规范各类颜面凹陷畸形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性建议.方法根据凹陷部位支撑组织的异常或被覆组织的异常情况,临床上将凹陷畸形分为三型:Ⅰ型为骨性凹陷畸形,包括先天性发育不良,后天性局部骨组织缺损、错位或塌陷;Ⅱ型为软组织凹陷畸形,包括局部软组织萎缩、缺损或黏连;Ⅲ型为复合性凹陷畸形,骨与软组织同时存在萎缩、缺损或较严重的塌陷.并依照此分型分别采用游离皮瓣、肌皮瓣或带蒂肌皮瓣填充法,局部组织瓣填充法,带蒂组织瓣加医用材料混合填充法,游离脂肪颗粒填充法,HA人工骨填充法,硅胶假体填充法,有机玻璃填充法,奥美定填充法,复杂凹陷畸形的综合治疗整复方法,为216例患者修复颜面凹陷畸形.结果随访216例患者6个月至5年,未发现严重并发症,外观效果满意.结论此颜面凹陷畸形的临床分型简单、合理,便于临床对颜面凹陷畸形的整复,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者:王彪;吴玉家;曹景敏;李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要求整形的患者越来越多.然而不同的患者带着不同的病因、不同的目的来求治.在总结大量临床病例资料后发现,所有的整形患者不仅是为了美或修复形态,同时都存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性心理问题和性心理动机.
作者:邓朝东;岑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为了解维芎瘢痕霜对增生性瘢痕内bFGF和FN的影响,探讨维芎瘢痕霜防治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机理.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维芎瘢痕霜治疗的32例患者增生性瘢痕内的bFGF和FN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 32例增生性瘢痕患者连续应用维芎瘢痕霜30天和60天时,瘢痕内的bFGF和FN较未用药对照部位瘢痕内的bFGF和FN表达明显减少.结论维芎瘢痕霜可以明显抑制瘢痕内bFGF和FN的表达,对增生性瘢痕有防治作用.
作者:赵连魁;谷廷敏;刘建春;陶东升;李冬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编者按:此文是中国医师协会编辑部主任肖先福同志在<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第五届编委会上作的专题报告.作者结合当前社会的现状及实际,就医疗技术人员如何适应能力社会建构这一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文章题目鲜明、内容精邃、发人深思,十分值得一读.
作者:肖先福;郭海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指蹼瘢痕挛缩畸形的修复方法.方法对指蹼背侧瘢痕,在指侧形成旗状瓣修复.对于掌侧瘢痕,设计矩形皮瓣转移修复.指侧不能直接拉拢缝合,而采用断层或全层皮片移植修复.结果本组68个指蹼,采用旗状瓣修复54个、矩形瓣修复14个,无皮瓣血运障碍,再造指蹼的大小及深度近似正常指蹼,效果满意.结论指蹼背侧瘢痕挛缩采用旗状瓣修复,掌侧瘢痕挛缩采用矩形瓣修复,是治疗指蹼挛缩畸形的较好方法.
作者:马显杰;鲁开化;艾玉峰;郭树忠;韩岩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医学科学+艺术是美容整形永恒的追求目标.近几年来,国内外有关面部美容的项目和种类日渐繁多,所采用的基本手段是组织移位、组织移植、组织切除、组织增生或再生和组织功能的调控,并通过手术、机械、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基本方法来实现.
作者:李东 刊期: 2004年第05期